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报告了79例为检查听神经瘤而进行的81次气体CT 脑池造影。所用CT 机为EMI5005和GECT/T8800。EMI5005的最窄层面为5毫米,GECT/T8800为1.5毫米,仅GECT/T8800有数字局部X线摄影和再建电子图象放大影像。所有病人在脑池造影之前均做了对比增强CT 检查,但未发现可疑的桥小脑角肿块。做本检查使用空气57次,使用滤过的CO_234次。病人坐于CT 台上,腰穿注入气体。病人取侧斜位,检查侧在上,与台面成45°,头再倾斜45°以引导气体。当气体到达桥小脑角池时,出现特征性的眶后、耳后和/或颞区痛。共注入滤过的CO_2 5~6立方厘米。而后病人侧卧,检查侧在上,进行正位扫描。以一游标确定内听道位置,先进行5毫米  相似文献   

2.
Sottland于1978年报告一种新的检查方法以诊断小脑桥脑角的小肿瘤,其法是将空气脑池造影与CT合并应用,能理想地显示小脑桥脑角脑池及内听道,因而亦可显示管内的肿瘤。自1979年1月以来在Main大学的神经放射学科中应用上述方法检查了57个病人,均根据耳科症状怀疑有小脑桥脑角肿瘤。技术:为了排除桥小脑角的较大占位病变,须在颞骨的X线平片及体层摄影诊断后再作注射造影剂前后的CT检查,如为阴性,则令病人于坐位作腰穿,头部向健侧倾斜,以较快速度注入空气5-6毫升,于此位置,空气进入欲检查的桥小脑池并显示内听道,然后置病人于侧位作CT检查,病人头部约转45°,使空气充盈的桥小脑池及内听道位于上方。于CT片上当位置准确时可显示桥小脑角,旋转病人于对侧亦可显示对侧的桥小脑角,位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90例临床疑为桥小脑角区病变,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空气作CT检查。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头稍前屈并抬高6~10°,用腰麻穿刺针在小脑延髓池穿刺,取5ml脑脊液后缓慢注入10~15ml空气。以内耳道为中心作CT扫描,一侧结束之后,身体缓慢翻转180°作对侧内耳道CT扫描。作者的5例听神经瘤中4例属微小听神经瘤,其中2例在内耳道内,2例分别从内耳孔突出8mm、10mm。常规CT均未发现肿瘤。1例神经纤维瘤内耳道内的部分神经呈结节状增粗,对侧也增粗,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PTN)三叉神经的微观结构改变与三叉神经-脑桥夹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存在神经血管压迫(NVC)的单侧PTN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两组受试者均采用3D-FIESTA及DTI序列行MRI扫描,测量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的长度、三叉神经-脑桥夹角、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以及NVC部位的扩散参数(FA、ADC)值,并分别对神经-脑桥夹角与扩散参数值及二者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病程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N组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明显小于健侧和对照组[患侧:(39.11±5.76)°,健侧:(49.00±7.59)°,对照组:(45.20±5.76)°;F=15.26,P<0.001];且当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SCA)时,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显著小于其它责任血管时的夹角[SCA:(36.69±4.90)°,非SCA:(43.42±4.65)°;U=156.5,P=0.002]。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患侧桥小脑角池的横截面积和脑池段神经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的FA值明显减小、ADC值明显增加(P均>0.05)。患侧神经-脑桥夹角与FA值呈正相关(r=0.56,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62,P<0.01);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三叉神经与脑桥的夹角可作PTN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FA值亦可作为一种评估PTN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力头部CT 对于评价含脑脊液的腔隙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作者用GE8800CT 装置,对婴儿用5mm 层厚从枕大孔观察到颅顶,较大儿童则用10mm 层厚。应用严格的标准,从麻省理工学院医疗中心24个月间304例6岁以下儿童中选出34例正常者的34个扫描层面,分析其脑室和7个蛛网膜下腔(包括枕大池、桥脑前池、桥小脑角池、小脑上池、侧裂、皮质沟和大脑半球间裂)的大小。每个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CT气脑池造影对内耳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腰椎穿刺脑池气造影高分辨率CT(Gas HighresolutionCTcisternography ,Gas HRCTC)检查对内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蜗神经瘤而常规增强前后CT扫描为阴性的患者 69例行Gas HRCTC检查。结果 :69例Gas HRCTC检查 ,局限于内耳道的占位性病变 7例 ,6例为小蜗神经瘤 ,1例为囊肿 ;Ⅶ Ⅷ脑神经血管袢压迫综合征 10例 ,蛛网膜炎 9例 ,43例表现正常。脑桥小脑角区的主要解剖结构为内耳道、脑桥小脑角 (Cerebellopontineangle ,CPA)池、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Ⅶ Ⅷ )脑池段、小脑下前动脉袢、小脑绒球。内耳门前后径为 4.96± 0 .85mm ,Ⅶ Ⅷ脑神经脑池段神经束直径为 2 .2 8± 0 .41mm。结论 :Gas HRCTC检查能清晰显示脑桥小脑角区细微的解剖结构 ,对诊断小蜗神经瘤、蛛网膜炎、Ⅶ Ⅷ脑神经血管袢压迫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有临床症状和/或听-前庭试验提示有听神经病变的60例病人(年龄16~75岁,男36例,女24例)进行了O_2内耳道造影高分辨CT 检查(HRO_2CTC)。用23号脊髓造影针将6~8ml纯氧注入腰部蛛网膜下腔,与听眶线成20~22°角,层厚3mm,间隔2mm,用高分辨CT 扫描10个层面,对可疑病例另加冠状面扫描。共查出14例听神经瘤,9例管外听神经瘤突出内耳道口均小于10mm。检查结果无假阳性。作者指出,桥小脑角池内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 990~ 1 999年 ,采用自行设计的枕叶下经小脑幕入路 ,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 5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35~ 67岁 ,平均47岁 ,均做 MRI及 CT检查 ,肿瘤位于一侧桥小脑角区 ,其中听神经瘤 41例 ,脑膜瘤 9例 ,表皮样囊肿2例。直径为 5cm× 5.5cm 2 8例 ,5.5cm× 6cm 1 7例 ,6cm× 6.7cm 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2 手术方法全麻 42例 ,局麻 1 0例 ,患者取侧俯卧位 ,病侧在上。枕顶外侧切口 ,皮瓣翻向顶部 ,切口底线为枕外粗隆与乳突外侧的连线 ,两侧切口与底线呈 45°向外 ,长 4~ 5cm,…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20例临床怀疑听神经瘤病人应用多轨迹断层作了阿米培克脑造影。全部病人曾用层厚8或13mm 的Delta50全身扫描机作过增强前,后CT扫描,均未发现桥小脑角病变。3例还作了气体CT 脑池造影,亦无明确诊断。方法:术前用安定10mg。病人侧卧,患侧朝下,颈稍屈曲,头向台面旋转10度,台面头端向下倾斜5度。在电视监视下在颈_1~颈_2间行侧面穿刺。在针上接一根充满生理盐水的导管,导管远端  相似文献   

10.
一般中耳体层、CT等X线检查对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小的病变诊断困难。1979年Sortland首次报道空气CT脑池造影法引起学者的重视,作者应用此法对10例感应性耳聋眩晕患者作了研究。方法是患者侧卧CT 台上,患侧在上,行腰椎穿刺,将4~6ml 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为使空气流入小脑角部。头部应保持水平,取半卧位,当有耳后部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5%CO2吸入CT灌注成像研究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患者MCA分布区脑血管储备能力。资料与方法临床诊断为症状性MCA缺血且无心、肺疾病患者20例,基础态CT灌注成像TTP参数图显示有MCA供血区TTP延长。首先进行常规脑灌注CT检查(基础态);20min后,面罩吸入5%CO2,持续吸入2min后再次行脑灌注CT检查(激发态)。感兴趣层面选择基底节层面和放射冠层面,层厚10mm。计算机后处理获得脑血流量(CBF)参数图后,于MCA分布区皮层多点手绘感兴趣区,分别计算双侧皮层CBF,计算双侧CBF变化率r=(CBF激发态-CBF基础态)/CBF基础态×100%;比较双侧激发后CBF改变,分析患侧MCA分布区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患侧MCA分布区皮层CBF明显低于健侧。健侧MCA分布区基础态和激发态CBF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变:升高17例,降低3例。对17例激发后升高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将患侧CO:激发反应分为:Ⅰ型,激发后CBF升高;Ⅱ型,激发后CBF变化不明显;Ⅲ型,激发后CBF降低。结论5%CO2吸入CT灌注成像激发试验可以评估脑血管储备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桥小脑角动脉瘤是不常见的桥小脑角病变,与其它桥小脑角病变一样可以压迫第Ⅴ~第Ⅻ颅神经、桥脑、小脑出现桥小脑角综合症。本组2例起于椎基底动脉分支起点,1例发生于小脑前下动脉末端,3例均累及桥小脑角。椎基底动脉造影为诊断桥小脑角动脉瘤的可靠方法。当动脉瘤有血栓时,则不能完全显示动脉瘤内壁。而CT 能清楚地显示整个动脉瘤的外形,当应用造影剂时也可见到其内壁。结合强化前、后CT 表现则可判断动脉瘤内的血栓大小、形态、位置。同时  相似文献   

13.
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陆军士兵40人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分别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及距骨斜角(TT)。结果患侧ATT平均7.8mm,TT平均9.1°,而健侧分别为5.4mm及5.4°,对照组为6.1mm及4.9°,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患侧与健侧距骨前移距离差值(△ATT)平均2.4mm,距骨斜角差值(△TT)平均3.7°,而对照组分别为0.9mm及1.1°,与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40例比较差异显著(P<0.01)。118例正常踝关节ATT、TT的P95分别为8mm及9°。结论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对于慢性外踝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前抽屉试验侧位片中ATT≥8mm、△ATT≥2mm,内翻应力正位片中TT≥9°、△ATT≥3°可作为衡量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因间断性头晕、头痛1年,近15 d 症状明显加重伴右侧视力下降,外院 MR检查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入院。
  CT检查:右侧桥小脑角区团块状不均匀密度影伴斑片状出血灶(图1,2),边界不清,大小约5.2 cm×4.4 cm,CT值26~60 HU。MRI检查:平扫(外院)示右侧桥小脑角区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不规则强化信号,其内可见无强化区,四脑室及脑干受压,小脑扁桃体下移(图3~5)。  相似文献   

15.
垂体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以来,横断CT已成功地用于诊断蝶鞍病变,并取代了气脑造影,但仅能诊断1.0cm以上和鞍上延伸的病变。目前直接冠状高分辩力CT使人类首先能用放射学方法直接见到正常的垂体和腺内微腺瘤。本文对近年来垂体瘤的CT检查方法与诊断问题加以综述。检查方法直接冠状CT扫描病人仰卧,头颈尽量后仰,使OM线接近于水平。摄取侧位定位片以确定最佳角度,扫描架附加15~20°角,使扫描面与鞍底垂直。Taylor介绍在背部垫高15~20°角效果更好。扫描范围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颅内侵犯的CT诊断(附4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内侵犯的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并伴有颅内占位的CT资料40例。采用SOMATOMPLUS全身CT扫描机行鼻咽部及颅脑检查,38例行轴位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mm,2例冠扫,层厚层距均为3mm,其中13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1)鼻咽癌原发病灶40例;(2)中颅窝病变海绵窦不对称,患侧增宽36例;蝶鞍破坏11例;颞极占位5例;(3)后颅窝病变桥脑小脑角区占位病变10例;(4)前颅窝病变1例;(5)颅底骨质破坏33例,其中以破裂孔及卵圆孔破坏、吸收扩大最常见,分别为30例和23例。结论CT可精确显示鼻咽癌颅内侵犯的部位、途径及范围,有助于临床分期及指导放疗野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诊断三叉神经痛与半侧面肌痉挛中的价值。方法:将772例经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326例)与半侧面肌痉挛(446例)患者的术前CT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CT表现:772例患者中,CT发现患侧桥小脑角胆脂瘤26例,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瘤8例,脑膜瘤6例,患侧桥小脑角扩张增粗血管490例(63.47%),CT未见异常者228例(29.6%);②手术病理结果:胆脂瘤27例,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瘤8例,脑膜瘤6例,三叉神经或面神经根部异常血管压迫者696例(90.15%),术中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CT在病因诊断方面很有帮助,它既可以发现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又能显示桥小脑角扩张增粗的血管,是术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度中心度(DC)的改变。方法采集10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照组为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匹配的健康正常志愿者,计算受试者的DC值,观察患者在不同时期DC值相比正常对照改变的脑区,以及患者两个时期之间DC值有差异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健侧楔前叶、顶上小叶和颞上回DC升高,患侧额中上回DC降低,慢性期小脑蚓、健侧楔前叶和扣带回后部DC升高;梗死患者自身两时期间比较,亚急性期患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缘上回DC升高,慢性期小脑蚓、健侧小脑半球和患侧楔前叶DC升高。结论度中心度作为一种基于体素水平描述脑网络属性的图论分析方法,可以为分析梗死导致的脑功能重组和脑网络属性改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颈椎间孔为一卵圆形骨性管道,横径4~5mm,高8~9 mm,颈神经根从前侧方(与冠状面成45°角)和下方(与横断面成10°角)通过该孔。作者对19个尸体的颈5~6标本进行了CT 和冷冻组织切片的对照研究。层厚1.5mm。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CT检查了35例单侧或双侧股骨头骨骺滑脱,确定39个髋关节的股骨前倾角。13例(18个髋关节)是初诊(Ⅰ组),12例(21个髋关节)于手术治疗后1~7年检查(Ⅱ组)。所有髋关节平均前倾角1.0°±8.2°。Ⅰ组平均前倾角-0.7°±7.4°,Ⅱ组平均前倾角2.5°±8.7°。两组髋关:节平均前倾角比相同年龄的正常人小。本组只有单侧髋关节滑脱,未受损的对侧平均前倾角+6.3°±8.2°。股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