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胸部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川 《新疆医学》1998,28(1):9-13
目的:分析肺包虫病,尤其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的CT征象及分型,估价CT诊断胸膜、纵隔、心包及膈肌等少见部位包虫囊肿的可靠性。方法:分析了21例由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包虫病,其中肺包虫病16例,胸膜包虫病3例,纵隔心包及肺、纵隔和膈肌包虫病各1例。结果:根据本组资料统计,CT对胸部包虫病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5%,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破裂、感染肺包虫囊肿的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CT对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和胸部少见部位包虫病的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2.
国斌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95,17(3):240-242,236
26例肺包虫病案分析及治疗国斌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我国北方尤以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寄生虫病,肺包虫的发病率仅次于肝包虫而居第二位。我院自1982~1994年共收治肺包虫病患者26例,本文就肺包虫病案分析及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7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首次将我院36年(1957~1992年)收治的3736例包虫病进行统计分析。肝包虫、肺包虫、腹腔包虫和脑包虫是我院包虫病主要构成的病例,体内其他脏器组织的包虫病仅占少数,共107例(2.86%),而肝包虫病2427例(64.96%)为第一位,肺包虫病1026例(27.46%)为第二位,腹腔包虫病114例(3.05%)为第三位,脑包虫病62例(1.66%)为第四位。肝包虫病发病率最高,它与其他各部位包虫病之比为1.85:1,肝包虫病在各民族包虫病的构成中也占第一位,肺包虫病  相似文献   

4.
杨仲俊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47-47,50
目的探讨巨大肺包虫病发病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67—2008年收治652例肺包囊虫病患者,其中占据一侧巨大肺包虫病6例,占同期病例(09%)囊肿巨大占据一侧,均为小儿。结果巨大肺包囊虫病多发于儿童,治疗中易误诊,与其它包虫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包虫病的患者,选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积极处理囊肿破裂、过敏性休克等。结果:60例肺包虫病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1例病人出现包虫囊肿破裂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在及时处理后顺利出院。儿童患者也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肺包虫病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和对术中过敏性休克的处理直接关系到肺包虫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肺包虫病     
包虫病多发生在牧区,也可以说是牧区的一种地方病,在我省也很常见。肺包虫病占所有脏器包虫病的第二位,它的发病率仅次于肝脏,应该引起注意和警惕。为了共同学习提高对此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治疗防止并发症和保护人民健康的目的,现将我们治疗75例肺包虫病的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肺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E. granulosus)和泡球绦虫(E. multlocularis)在肺内寄生发育所致,其进入肺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75例肺包虫病的影象学诊断杨军,尹华,张拓塞,王正茂,李冠世(第一附属医院影象科,外科)肺包虫病在内蒙地区较多见,典型的肺包虫病影象学诊断国内外已见报道[1,2]。但对肺包虫并发感染、多发性、巨大的肺包虫诊断论述较少,本文选择75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包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肺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48例肺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单纯内囊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尤其是对肺包虫合并感染破裂时,行残腔处理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组收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胸内包虫病348例的外科治疗情况。计肺包虫331例,胸膜包虫病8例,纵隔包虫病4例,心包包虫病1例,膈肌包虫病4例。其中男212例,女136例,年龄1(1/2)岁~63岁。肺包虫中合并感染90例。双侧包虫病53例。巨大肺包虫29例(包虫占据患侧胸腔体积在2/3以上者)。右肺包虫合并肝顶包虫45例,心包包虫合并肝顶包虫1例,左肺包虫合并肝左叶包虫、脾包虫各1例。本组手术死亡1例。现将胸内包虫病的外科治疗中的主要经验总结如下:一、诊断:必须详细了解有无与狗的密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70年至1986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共收治包虫病患者600例,其中肺包虫病40例,占6.6%,较其他地区报道低,现将40例肺包虫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9例肺包虫病的诊断及手术改进国斌郝永存余生林王永成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我国北方尤以畜牧业发达地区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我院自1982~1996年共收治肺包虫病29例,本文就其中多发性肺包虫合并其它部位包虫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及手术改进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包虫病属高原牧区常见病,占包虫病发病率的第二位。我院1996年至2002年共收治肺包虫病患者32例,经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避免了术后并发症,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肺脏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E·gran-uiosus)和泡球绦虫(E·multi Lo cul-a ris)之蚴虫在肺内寄生发育所致。肺脏包虫病占人体脏器包虫病的第二位,它的发病率仅次于肝脏。应该引起重视,达到早期诊断,治疗和防止其并发症的目的。关于肺包虫病的治疗,近年来有人企图用药物治疗或控制其发展,但未获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个体化预防和治疗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7年9月胸外科收治的肺包虫病患者临床数据,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237例,统计肺包虫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取12个危险因素,二分类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研究237例肺包虫病患者中,30例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12.65%,单因素分析提示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咳痰(P=0.034)、咳出内囊皮(P=0.000)、术前囊肿破裂(P=0.000)、巨大肺包虫(P=0.041)、术前并发症(P=0.000)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咳出内囊皮(P=0.006)、术前囊肿破裂(P=0.0015)、术前并发症(P=0.0018)是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咳出内囊皮、术前囊肿破裂及术前并发症是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合并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干预,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肺包虫病X线征象的诊断特征,为确诊肺包虫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我单位已接诊的资料完整并已证实的96例肺包虫病的X线胸片,收集整理。结果肺包虫囊肿直径最小者1cm,最大者16cm,直径1-5cm16例(占22%),5-10cm47例(占63%),10-16cm11例(占15%)。74例中有58例呈分叶状改变(78%)。多发者22例,单发者74例。结论肺包虫主要依靠包括X线平片在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特别是评价肺包虫病,了解包虫囊肿的形态学特征和病变病理演变过程很有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包虫病在我区较多见,典型的肺包虫病X线诊断国内已见报道,但对肺包虫合并感染、多发性、巨大的肺包虫诊断及鉴别诊断论述较少。本文将我院(1960~1987年)收治70例资料较完整并经手术证实的肺包虫病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70例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6~27岁。职业以牧民或在牧区工作者发病最多,其中蒙古族33例(均在牧区工作)占47%。发病部位:以  相似文献   

17.
朱以芳  李小飞  陈德凤  赵芳  郎红娟 《医学争鸣》2003,24(23):2131-2131
0引言 肺包虫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是流行性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其在内陆地区较少发生,医护人员常不够重视。下面就我院1985/2001共收治的25例肺包虫病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脏、心包包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虫病为广布全球牧区,半农半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自从1901年DeVe报告第1例心脏包虫病以来,医学文献上已有数百例报导,但远较其它器官(肝、肺)包虫病少见,约占人体包虫病的0.3—3.3%,一般低于2%,而原发性心包包虫病仅有个例报告,  相似文献   

19.
包虫病在中亚细亚地区居民中是相当常见的疾病,其中肺包虫病占23.7%。本文对肺包虫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对18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囊摘除及缝合纤维囊腔。12例行肺部分切除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对11例双侧病变在间隔2~8个月后行二次手术。39例囊肿破裂一周的患者有10例进行急诊手术,术后6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及内源性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较为常见,但同时合并阴囊包虫病则极为少见.包虫病为畜牧区的常见地方性寄生虫病,以肝、肺以及腹腔较为多见,阴囊包虫病则比较少见.我院收治一例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合并阴囊包虫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