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骨内先天性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5 例青少年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5例均无耳流脓和头外伤史,鼓膜完整,颞骨气化良好.听力检查为传导聋或混合聋.2 例伴面神经麻痹,1 例伴眩晕.结果根据病变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胆脂瘤:经鼓室 1 例,经乳突-鼓室 3 例;经乳突-迷路 1 例.术中发现 2 例伴中耳先天性畸形.3 例行鼓室成形术.2 例面瘫者分别于术后 1~4 个月恢复.结论本病早期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对鼓膜完整、进行性听力下降的传导聋伴/或不伴面神经麻痹者要高度怀疑此病.颞骨高分辨 CT 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9月664例(1162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诊治和护理情况。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术前全身情况的评估降低手术风险,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患儿家长正确认识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及视力恢复的相关知识,从而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关心照顾好患儿,术后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做好出院指导,让患儿术后定期随访,坚持规范的视觉训练,有效提高术后视力。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先天性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青光眼266例445眼临床病例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66例445眼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资料,探讨临床特点,为防治儿童致盲眼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入住我院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资料。结果 原发婴幼儿型128例1981眼(48.12%),青少年型86例1601眼(32.33%),合并其它异常52例871眼(19.55%)。年龄最小6d,最大26岁,平均(5.00±5.88)岁。就诊年龄〈1岁113例(42.48%),但生后1m内就诊者仅占3.76%。男179例(67.29%),女87例(32.71%)男:女为2.06:1。城市患者107例(40.23%),农村159例(59.77%)。有明确家族史仅6例(2.26%)。主诉畏光、流泪、眼睑痉挛169例(63.53%),眼球增大78例(29.32%)。初诊最高眼压61.75mmHg,最低3.96mmHg,平均(26.17±10.18)mmHg。角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角膜横径≥12mm274眼(62.99%)。角膜不同程度灰白混浊1191眼(26.74%),水肿136眼(30.56%),后弹力层破裂Haab纹58眼(13.03%)。多数入院已有视功能损害,可测视力者视力〈0.1占63.64%;有视神经损害(C/D比≥0.6)者80.10%。354眼(79.55%)行手术治疗。结论先天性青光眼多数出生即存在、并以发现患儿畏光流泪、角膜增大就诊,是儿童致盲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治疗是保存残余视力和视功能的关键,但就诊年龄偏大、视功能已严重受损占了多数,值得公共卫生和防盲工作的关注。进一步研究将分析该组病例10年的追踪资料。 相似文献
8.
9.
先证者:男性,0岁.无近亲婚配史.自幼双眼视力差,近5年明显加重.2004年2月5日入院.查体,视力:Vd眼前手动,s眼前手动,均不能矫正.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类型与遗传基因位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不同致病基因的先天性白内障可伴发相同的眼部合并症,同时不同的眼部合并症可由同一致病基因引起,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观察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先天性虹膜发育异常的表现类型,总结其发病规律.方法 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先天性虹膜发育异常患者15例进行眼科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伴发虹膜发育异常的特点.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7例核性白内障并发完全性虹膜缺损,2例全白内障并发部分完全性虹膜缺损,5例全白内障并发无虹膜,1例缝性白内障并发无虹膜.结论 不同类型白内障合并的虹膜发育不全有一定的规律性,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先天性无晶状体甚为少见,国内文献仅见报导三例。本科于一九八四年遇见一例双眼先天性无晶状体,兹报告如下。患者刘×霞,女,二十一岁,农民,安徽阜南县人。主诉:双眼视物不清二十一年。患者出生后三个 相似文献
13.
患者于××女27岁工人主诉:自幼眼球颤动,视力障碍。出生后父母发现两眼眼球震颤,视力不佳,右眼视力仅辨手指,左眼视力尚能维持生活自理。既往史及生活史无特殊记载。家族史:同胞五人,除本人外无类似眼病者。全身检查:除两眼外全身发育均正常。眼部检查:右眼:眼前指数,左眼:0.01。不能矫正。两眼球略小。右眼轻度内斜,两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两眼为混合性眼球震颤。两眼角膜直径均为10mm,右眼角膜缘4点处有一直径1.5mm点状白斑,左眼角膜透明。两眼角膜都有数个点状色素性沉着物,Tydall氏现象阴性,前房深正常。虹膜纹理清楚,无异色。右眼瞳孔区被完整的网状瞳孔残膜遮盖,左眼亦有部分瞳孔残膜,瞳孔缘有数处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组105例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弱视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差异,并分析护理干预与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显著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先天性视网膜皱襞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网膜发育异常。首先于 192 8年由IdaManm报告 ,我科近期遇到一例 ,现报告如下 :患儿 程× 女 4岁半 因家长发现患儿视力不佳来诊。全身检查 :患儿发育正常 ,智力正常。眼科检查 :双眼视力均为 0 2 5 ,眼位 :外斜 15°。 1%阿 相似文献
17.
王明润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87,(3)
本文报告了在手术显微镜下进了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开术5只眼(3人)。以头发作为小梁切开的器械。介绍了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0例先天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年~2.5年,正位者7例,欠矫者2例,回退者1例,欠矫及回退者经二次手术矫正均正位;术前无1例具备双眼单级视功能:术后6例出现Ⅰ级同时视功能,其中3例有Ⅱ级功能,均不具备Ⅲ级视功能。结论先天性外斜视发病早,多数病例外斜角度大且恒定,无双眼单视功能,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外斜视的最佳方法,手术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76例先天性白内障中,先天性致密核性白内障(CDNC)发病率最高,共326例(37.2%),其次为先天性全性白内障(CTC)共198例(22.60%);先天性前极性白内障(CAPC)124例(14.16%);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CPPC)116例(13.24%);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CPNC)共112例(12.79%),男/女在CDNC中为2.08/1,CTC为2.02/1,CPPC和CAPC中分别为1.9/1和1.47/1,CPNC中最低,为1.33/1,平均男/女为1.86/1。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的以CTC和CDNC较为多见,分别为77.27%和46.63%,而其它三种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均以3岁后多见,遗传方式AD/AR在CAPC中为3/1;CPPC中,均为AD型遗传,CPNC中为6/1;CDNC中为4.75/1;CTC中为4/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