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延萌 《海峡药学》2016,(10):28-3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2015年4月~2016年4月选取40只实验兔为研究对象,选取10只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喂养;另30只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喂养,4周后,随机添加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及联合应用,各组10只,12周后,观察实验兔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总蛋白、TF、TF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的 TF、TFmRNA水平均低于研究1组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的脉斑块总面积、斑块/内膜面积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发挥了协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胶原酶诱发脑出血模型,ELISA检测血清、脑匀浆TNF-α、IL-10 动态变化;HE染色计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TNF-α、IL-10 的水平及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增加(均P<0.05).(2)与脑出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能减少激活的小胶质细胞(P<0.05),能显著降低TNF-α水平(P<0.05),能显著增加IL-10水平(P<0.05),且在实验选取干预剂量中,随干预剂量的增大,调节作用有增强趋势.结论 上调IL-10下调TNF-α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减轻脑出血后急性炎性反应,阻止继发性脑损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谢黎崖  张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60-126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与氟伐他汀 (来适可 )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0例高胆固醇血症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 5 0例和氟伐他汀组 5 0例 ,治疗 6周后观察比较。结果 阿托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 C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强于氟伐他汀 (P <0 0 5 ) ,两药均能升高HDL C水平 (P <0 0 5 ) ,但两组比较未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两药不良反应均比较小 ,耐受性好。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优于氟伐他汀 ,但升高HDL C水平相似 ,两药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ATV)组(5mg/kg.d),每组10只。给药4周后,采用酶法、ELISA等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计算(TC-HDL-c)/HDL-c和LDL-c/HDL-c。结果:模型组TC、LDL-c、(TC-HDL-c)/HDL-c、LDL-c/HDL-c、ox-LDL、MDA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TC、LDL-c、ox-LDL、MDA,升高HDL-c、SOD(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循环系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较好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瑞舒伐他汀。于每晚入睡前服用,分别于受试后的4周和8周随访,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2组TC、TG、LDL-C、HDL-C。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DL-C达标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剂量更小,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铎  李南  韩福生 《中国医药》2011,6(8):947-94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155例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水平,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及最大面积(Smax).结果 治疗后患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07±0.52)mmol/L比(5.83±0.76)mmol/L,(1.65±0.24)mmol/L比(2.18±0.37)mmol/L,(2.98±0.31)mmol/L比(3.75±0.49)mmol/L,均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27±0.19)mmol/L(0.94±0.15)mmol/L,P<0.05];颈动脉IMT、Tmax、Sma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15±0.13)mm比(1.41±0.19)mm,(2.01±0.19)mm比(2.29±0.24)mm,(13.61±2.87)mm2比(16.75±3.06)mm2,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lipoidemia. Methods Atorvastatin 20 mg/d was administered in 55 cases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lipoidemia. The levels of blood fat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 maximal plaque thickness (Tmax) and maximum size (Smax) were observ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before and 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Results The levels of TC, TG, LDL-C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4.07±0.52) mmol/L vs (5. 83 ±0. 76)mmol/L, (1. 65 ±0.24)mmol/L vs (2. 18 ± 0.37)mmol/L, (2.98 ±0. 31)mmol/L vs (3.75 ±0.49)mmol/L,P<0. 05] , HDL-C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1.27 ±0.19) mmol/L vs(0.94 ±0.15) mmol/L,P<0.05]. The carotid IMT, Tmax, Smax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1. 15 ±0.13) mm vs (1.41±0.19) mm, (2.01 ± 0.19)mm vs (2.29 ±0.24)mm,(13.61 ±2.87)mm2 vs (16.75 ±3.06)mm2,P<0.05]. Conclusion Atorvastatin can delay the proces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stabilize plaques.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脑心通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分别在服药前、服药后6个月、12个月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同部位斑块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明显稳定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种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40mg,1次/d,治疗时间为6~12个月,分别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CT。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较治疗前TC、LDL-C、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TC、LDL-C、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组斑块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在降脂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退斑块,降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16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及血清中hs-CRP和TNF-α。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血压降低更为明显。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hs-CRP和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和TNF-α水平,起到抑制炎症反应和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IL-6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HDL-C、TC及TG水平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IL-6及TNF-α水平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及TNF-α水平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IL-6及TNF-α水平,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降低程度及HDL-C水平升高程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相当,但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阿托伐他汀,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志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77-27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20mg,晚间顿服。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脂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用药2周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和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朱世国 《江苏医药》2012,38(19):2320-232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对药物的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84例,男32例,女52例,年龄38-75岁.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2例.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于治疗前、治疗6、12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病例颈总动脉后壁中-内膜厚度(IMT)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粥样斑块的数量、类型.结果 A组治疗6个月后,B组治疗治疗12个月后IMT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斑块减少数量优于B组,A组扁平斑、硬斑的消退作用优于B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均具有治疗作用;阿托伐他汀产生作用早,减少斑块的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控制效果。方法:将6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CCAD)、颈动脉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体积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CAD、CIMT、斑块体积以及血脂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CAD显著大于对照组,CIMT、斑块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效扩大CCAD,减小CIMT和斑块体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晓丽  梅霞 《中国药业》2009,18(11):68-69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例),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d,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mg/d,均口服治疗,疗程为2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2月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2月后两组间调脂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巨噬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金黄地鼠动物模型,体外培养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孵育,利用酶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含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ABCA1 mRNA表达量的不同。结果:在apoA1存在时,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可能与药物增强细胞内胆固醇酯水解酶活性、促进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有关。结论:阿托伐他汀促进ABCA1介导的细胞内胆固醇外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患者血脂和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及门诊就诊时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变化。结果治疗后TC、TG、LDL-C、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减小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粥样硬化家兔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表达的影响 ,将 18只家兔随机分为 :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 ,每组 6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 AS模型 ,饲养 12周后处死 ,取胸主动脉行 HE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PCNA和 TNF-α的抗原表达。结果显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PCNA和 TNF-α的表达 ,这两种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 (MVA)的合成这个共同的机制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调节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的机制。方法以临床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阿托伐他汀为工具药,对患者服药前后进行常规体格检查,血脂等生化指标测定。分离培养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于4℃和37℃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结合、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观察患者服药前后淋巴细胞结合与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与服药前比较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63±1.01)mmol.L-1vs(2.3±2.02)mmol.L-1,P〈0.001;总胆固醇水平:(5.69±1.28)mmol.L-1vs(4.2±2.06)mmol.L-1,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浆中的比例明显升高[(50%±16%)vs(59%±17%),P=0.02],而且患者淋巴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与摄取活性在服药后也出现了明显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129.7±104.0)vs(236.2±108.7),P〈0.05;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能力:(43.6±35.8)vs(86.4±126.8),P〈0.05;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内化能力(53.4±63.2)vs(102.5±101.4),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浆中的比例;同时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与内化能力;进而达到综合调整低密度脂蛋白代谢水平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