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及进一步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基础,其最常见路径为股动脉途径,本文就近两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病例做一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心内科2009年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Allen's试验阳性者均选经桡动脉途径。结果 116例经桡动脉途径造影患者中有2例出现术后术侧桡动脉搏动消失,手掌无缺血症状。1例术后出现上肢肿胀,加压包扎处理2 d后肿胀消除,桡动脉搏动仍然存在。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腕管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8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途径组(R组,n=294)和股动脉途径组(F组,n=288),分别记录、比较两组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首选导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间造影成功率、首选导管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组穿刺成功率低于F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替代股动脉途径成为冠状动脉造影的常规血管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8例与经股动脉组58例,对比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86±4.50)min与98.27%,经股动脉组为(4.73±4.20)min与1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1.20)d,少于经股动脉组的住院天数(5.02±3.09)d,(P〈0.01);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1.04±13.08)min与(25.01±8.26)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0.34%,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经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地方法。具有止血快,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天数少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306例,对冠脉介入操作导管进入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成功295例,成功率96.4%,男性成功率96.8%,女性成功率96.0%。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4例(1.3%),桡动脉闭塞4例(1.3%),无其它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且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院2007年1月25日-2007年11月31日之间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268例,对冠脉介入操作导管进入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0例,成功率97.01%,男性成功率98.86%,女性成功率93.48%.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5例,桡动脉闭塞5例,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是安全的、可行的,且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98例和59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92%、98.31%和94.87%、96.1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27.1%和7.7%、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总结31例经桡动脉和25例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冠脉造影的成功率:桡动脉组90.32%(28/31),尺动脉组80.00%(20/25),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1,P>0.05)。失败原因:桡动脉组3例中,2例因桡动脉穿刺未成功,改经尺动脉成功;1例插管至冠脉开口困难,改经股动脉径路完成。尺动脉组5例均为尺动脉穿刺失败,4例改经桡动脉成功,1例改经股动脉完成。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途径可作为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补充,也可为首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路径。开展初期穿刺难度相对较高,应有成熟的桡动脉穿刺和置管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桡动脉专用动脉鞘管及桡动脉专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是否比常规经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更有优势.方法 全部病例为2004年4月-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6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1)经桡动脉径路组337例,其中男性212例女125例年龄55&#177;8岁合并高血压痛180例合并2型糖尿病89例.(2)经股动脉径路组343例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15例年龄57&#177;8岁合并高血压痛170例合并2型耱尿病76例两组比较性别、年龄、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操作时间、放射线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桡动脉经路组和股动脉经路组比较平均操作时间(23.3&#177;9.5分钟VS20.8&#177;10.5分钟),放射线透视时间(5.3&#177;3.5分钟VS5.2&#177;3.4分钟),造影成功率:桡动脉组335/337(99.40%)股动脉组343/343 99.7%;总并发症发生率8/337(2.4%)VS 10/343(2.9%).两组在平均操作时间、放射线透视时间、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桡动脉专用5F共用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首选径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经桡/尺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连续性患者624例,其中男346例,女278例,年龄33~84岁,临床上均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指征,无禁忌证。使用5F桡动脉专用穿刺鞘组首选穿刺右侧桡动脉,若失败再选择穿刺右尺动脉、左桡动脉或左尺动脉,分别使用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19例患者经桡/尺动脉径路成功完成左右冠脉的造影,5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而改股动脉径路成功。结论经桡/尺动脉入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极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吴静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297-29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4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结果全部400病例中,2例患者穿刺不成功,10例患者因术中多次穿刺,术后局部有轻微瘀斑,1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其余病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精心的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方法:同期365例病人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244例),经股动脉组(121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手术时间、暴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并发症则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4.9%,1.23%)血管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8.6%,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立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脉造影是通用的常规入路,它操作方便、简单、安全,但是部分患者因周围血管疾病不能成功插入导管,术后下肢制动时间长、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多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报道逐渐增多,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经股动脉入径行PCI具有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血管并发症多,容易出现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溃破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性反应、术后制动时间长等缺点。近年来采用的经皮穿刺桡动脉的方法,为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径路和方法。因此,本文采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冠心病,并于经股动脉人径行PC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桡动脉途径32例,股动脉途径7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王国祥 《四川医学》2007,28(4):382-383
目的对比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对486例5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243)和股动脉组(n=243),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232例,经股动脉穿刺成功234例,两组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及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有效,相关耗材费用相对较低,外周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应用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较股动脉径路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费用减少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接受。我们总结本院应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会,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关李华 《中外医疗》2009,28(28):52-52
目的探讨5F共用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采用5F共用导管给126例患者(Allen’s试验呈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者为120例,改行股动脉穿刺者为5M,肱动脉穿刺者1例;改用JL4.0者为1例,改用JR3.5者为3例,其余均采用5F共用导管获得成功,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4±3.2)min和(23.7±10.4)min。讨论5F共用导管应用于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快速,创伤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短,局部出血和穿刺径路血管性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探讨5F共用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病例报告]采用5F共用导管给107例患者(Allen’s试验呈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桡动脉穿刺成功者为105例,改行股动脉穿刺者为2例;改用JL4.0者为1例,改用JR3.5者为3例,其余均采用5F共用导管获得成功.[讨论]5F共用导管应用于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初步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脉介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与同期48例经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成功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53例完成造影,成功率为88.33%;不成功的7例中,5例桡动脉穿刺或置入导丝失败,2例动脉痉挛或迂曲。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7.92%,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仅1例因为腹主动脉迂曲而失败。结论尽管处于经皮桡动脉途径造影的学习阶段,但是在成熟的股动脉造影技术基础上进行是安全的,并发症并不增加。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