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精准扶贫班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自尊的相关关系,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84名精准扶贫班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尊水平状况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精准扶贫班护生的SCL-90总分为(145.06±48.18)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自尊平均得分为(28.05±3.72)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自尊能预测SCL-90总分21.9%的变异量。结论 精准扶贫班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自尊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今后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更加关注其自尊状况。同时制订干预措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态度量表等对469名军校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军校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女性得分;除强迫、恐怖因子外,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和军校大学生得分。相关分析显示,军校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自尊程度、自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大小依次为生活事件、自尊程度等。结论 对护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提高自我悦纳的水平,有助于调节生活事件的影响,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效性。方法:于2004-04在江苏某工科院校采取量表和结构式诊断面谈条目6项进行筛选贫困生32人作为观察对象。配对分为两组,参加辅导活动的实验组16人,不参加辅导的对等控制组16人。不对等控制组为非贫困大学生20人作为对照。以量表评估法进行心理辅导效果评估:①采用羞怯量表(13个条目)评定大学生羞怯程度,采用5点利克特评定,分数越高,说明羞怯程度越高。②采用自尊调查表(58个条目)评定大学生自尊情况,每一项以第一人称叙述,要求被试以“像我”记1或“不像我”评0分回答。前者意味高自尊;后者意味低自尊。③采用个人评价问卷(54个条目)测定大学生自信评定。包含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淡6个维度。采用4点利克特评定,分数越高,说明自信程度越高。④采用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10个条目)评定社会孤独和感情孤独,采用5级评定,分数越高,表明越孤独。团体辅导分为6个阶段具体实施。各组均在入组前进行各量表测试。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进行测试,对等控制组与不对等控制组第2次测试与实验组同期进行。结果:大学生52人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后羞怯感的变化:羞怯量表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10.24,P〈0.001)。实验组羞怯得分辅导后显著低于辅导前[(43.86&;#177;12.38),(37.94&;#177;8.56),F(1.51)=12.57,P〈0.001]。②团体辅导后自尊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0.04,P〈0.001)。实验组的自尊量表分在辅导后显著高于辅导前[(41.72&;#177;12.89),(33.54&;#177;33.54)F(1.51)13.43,P〈0.001]。③团体辅导后自信变化: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2.30,P〈0.001)。实验组自信量表分辅导后显著高于辅导前[(98.64&;#177;20.41),(75.38&;#177;12.47),F(1.51)=14.62,P〈0.001]。④团体辅导后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变化:存在显著的级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3.10,P<0.001)。实验组辅导后显著低于辅导前[(36.42&;#177;10.32),(41.25&;#177;12.34)F(1.51)=11.24,P<0.001]结论:经过训练,实验组在羞怯、自尊、自信和感情与社交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与不对等控制组的非贫困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贫困生人际交往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效性。方法:于2004-04在江苏某工科院校采取量表和结构式诊断面谈条目6项进行筛选贫困生32人作为观察对象。配对分为两组,参加辅导活动的实验组16人,不参加辅导的对等控制组16人。不对等控制组为非贫困大学生20人作为对照。以量表评估法进行心理辅导效果评估:①采用羞怯量表(13个条目)评定大学生羞怯程度,采用5点利克特评定,分数越高,说明羞怯程度越高。②采用自尊调查表(58个条目)评定大学生自尊情况,每一项以第一人称叙述,要求被试以“像我”记1或“不像我”评0分回答。前者意味高自尊;后者意味低自尊。③采用个人评价问卷(54个条目)测定大学生自信评定。包含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谈6个维度。采用4点利克特评定,分数越高,说明自信程度越高。④采用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10个条目)评定社会孤独和感情孤独,采用5级评定,分数越高,表明越孤独。团体辅导分为6个阶段具体实施。各组均在入组前进行各量表测试。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进行测试,对等控制组与不对等控制组第2次测试与实验组同期进行。结果:大学生52人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后羞怯感的变化:羞怯量表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10.24,P<0.001)。实验组羞怯得分辅导后显著低于辅导前[(43.86±12.38),(37.94±8.56),F(1,51)=12.57,P<0.001]。②团体辅导后自尊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0.04,P<0.001)。实验组的自尊量表分在辅导后显著高于辅导前[(41.72±12.89),(33.54±33.54)F(1,51)=13.43,P<0.001]。③团体辅导后自信变化: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2.30,P<0.001)。实验组自信量表分辅导后显著高于辅导前[(98.64±20.41),(75.38±12.47),F(1,51)=14.62,P<0.001]。④团体辅导后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变化:存在显著的组别和辅导主效应,及交互作用(F(2,50)=13.10,P<0.001)。实验组辅导后显著低于辅导前[(36.42±10.32),(41.25±12.34)F(1,51)=11.24,P<0.001]。结论:经过训练,实验组在羞怯、自尊、自信和感情与社交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与不对等控制组的非贫困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贫困生人际交往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刘素花  刘桂萍  韩慧 《全科护理》2012,10(10):870-872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河南省449名本科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科护生SCL-90评分为136.11分±39.11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0.5%;SCL-90评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幻想的应对方式是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OR=8.870),解决问题是保护因素(OR=0.069)。[结论]本科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本科护生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其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6例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实习护生的GSES及IPC量表中的Ⅰ分量表的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总分以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4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控制感均与SCL-90中的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机遇及内控性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控制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自尊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78-5779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大学生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方法:从青海省七所高校中随机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结果:①高海拔地区大学生总体自尊水平为3.00&;#177;0.38。②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和全国青年组常模。结论:①高海拔地区大学生自尊情感水平处于良好状态。②高海拔地区大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③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偏执、敌对、抑郁、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瑜 《护理学报》2010,17(6):69-71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男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05名男护生进行测量,根据资料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本组男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强迫和精神病性2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2)本组男护生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37.1%);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36.2%);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重要(35.2%)。(3)本组男护生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r为0.360-0.479),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男护生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较多采用,其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大学生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方法:从青海省七所高校中随机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结果:①高海拔地区大学生总体自尊水平为3.00±0.38。②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和全国青年组常模。结论:①高海拔地区大学生自尊情感水平处于良好状态。②高海拔地区大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③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偏执、敌对、抑郁、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省高职护生SCL-90得分状况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由王挺和杜文东修订的《江苏省大学生SCL-90》量表测量552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SCL-90水平。从核心课程中随机选取德育、语文、英语、病理学、健康评估和护理学基础的成绩,分析本组学生SCL-90得分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学生SCL-90的得分高于江苏省大学生常模水平。本组学生SCL-90得分水平与成绩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本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学生的SCL-90得分的高低对其学习成绩影响不大。建议学院教育工作者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阶段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抽取中专、大专、本科3个层次的临床实习护生154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与自设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实习护生SCL-90各项指标的评分呈现下降趋势;中专护生SCL-90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本科护生(P<0.01)。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尊水平、健康状况、消极应对方式、学习层次、学习负担、家庭教育方式有关(P<0.05)。结论不同教育层次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需考虑其学习的层次与压力、自尊需要的满足、应对方式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军队合训分流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和任职培训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324名合训分流学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尊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编的人口学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合训分流学员各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0.98%-3.93%。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队男性常模(P〈0.05或0.01);独生子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或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水平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军队合训分流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全军男性军人的平均水平,但仍存在部分心理问题,并且其心理问题与应对方式有关,与自尊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3.
陈瑜 《中华护理教育》2010,7(8):380-382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05名护理专业男生进行测评。结果①护理专业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或P0.001),强迫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或P0.001),与护理专业女生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专业本、专科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仅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专业男、女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专业男、女生仅在人际敏感、恐怖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专业男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除敌意因子外),与神经质维度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其中SCL-90均分与神经质维度相关最为密切(r=0.687)。结论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情绪稳定、外向等人格特征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防御机制的研究在国内目前主要是从两个方向来进行的一个是对具体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另一个是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群体也比较广泛,对大学中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了解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设计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对象调查对象来源于以整群分层方法抽取的2003级在西南科技大学就读的一年级学生528名,年龄17~20岁.按照学生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为标准(每月低于200元人民币),将大学生分为贫困大学生组(n=153)和非贫困大学生组(n=353).方法调查于2004-01进行.测评工具包括①防御方式问卷由88个项目组成,采取1~9级评定方式,得分越靠近9则应用此种防御方式的频度越大.结果可归为三大因子,共计24种防御策略.②社会支持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③症状自评量表共计90个项目,采用5级(0~4级)计分,评定方法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9个因子得分.测评方法由从事心理学教学与咨询的大学教师为主试,采用团体测验的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各量表项目的判定.施测完毕,由调查者剔除无效问卷,再统一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②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测评发放问卷528份,收回516份,其中有效问卷506份,纳入结果分析.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除分裂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在成熟防御方式中,压抑因子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理想化因子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解除和同一化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②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评分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③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④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贫困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抑郁和焦虑因子相关性最显著(r=-0.366~0.352).结论①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提示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对防御方式的选择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②贫困大学生更少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来解决问题,提示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缺乏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习惯.③贫困大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敏感的不良情绪,提示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水平较高.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低,其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也越低,提示较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损学生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简称男护生)的自尊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5级至2008级护理专业的218名护生进行测评,其中男护生105名、女护生113名;同期调查该校同年级五年制医疗本科男生193名。结果(1)男、女护生自尊总分分别为(29.20±4.59)和(29.33±4.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护生自尊总分低于该校医疗本科男生得分(P〈0.01)。本科男、女护生及大专男、女护生的自尊总分分别为(29.73±4.79)、(29.48±4.36)分和(28.96±4.37)、(29.14土4.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自尊等级男护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及神经质维度、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男护生自尊得分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4)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质及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此外,自尊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内外向维度。结论男护生自尊水平低于医疗本科男生,不同性别和专业层次的护生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注重提高男护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格与职业心态,维护和提高其自尊水平,从而提高男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背景: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目的:探讨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设计:以高校在读的护理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的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及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对象:于2004-12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西安市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515人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用“无症状”、“很轻”、“中等”、“偏重”、“严重”1~5级评分法。记录总症状分和9个症状因子分。总症状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某项因子分偏高,说明此项的心理卫生问题严重。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分和9个症状因子分。结果:随机抽取的护理专业学生515人中5人因事未填写调查表,应答率为99.0%。收回合格问卷501份,有效率为98.2%。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三年制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一年级相对较低,三年级次之,二年级最好;三年制大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二年级相对较低,五年制本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三年级相对最低。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结论:护理专业学生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中专以一、三年级整体偏高,大专、本科均以中间学习阶段整体偏高;主要精神心理症状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应依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校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345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成熟型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自尊量表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混合型应对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对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有直接影响的变量按影响大小依次为成熟型应对方式、自尊、生活事件评分、社会支持总分,4个变量对心理症状均存在间接效应。结论成熟型应对方式、自尊、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是影响在校护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医学院护理系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目的了解高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系26名男生和33名女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护理系学生与常模比较,强迫状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男、女生分别与常模比较,男生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女生强迫状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男生与女生比较,男生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结论对医学院校学生,应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男护生相对于女护生,对从事护理工作,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认知行为疗法对50例厌学中学生进行门诊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自尊量表(SES)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厌学中学生SCL-90中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HAMD的各项因子得分、HAMA的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降低,SE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27-14.78,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改变厌学中学生认知行为模式,改善其厌学情绪,构建积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