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83岁,因"头晕、恶心、呕吐半个月,加重伴发热半天"于2008-03-17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头昏、呕吐胃内容物.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药物不详),半天前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发热达39℃.到我院急诊,查白细胞16.8×109/L(中性粒细胞0.13),血红蛋白145 g/L,血小板计数109×109/L.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8岁,因"发热伴干咳4d"入院.患者于2012年3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干咳,发热呈持续性,体温最高达39.6℃,热型无规律.急查血常规,WBC5.4×109/L,中性粒细胞0.866,RBC 5.03×1012/L,Hb149 g/L,PLT 156×109/L;胸部X线片检查示双肺纹理增多.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7岁.因发热、腹痛1个月,突发左上肢无力、肌酐升高10 d于2008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2008年9月21日大量服用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约100 g.3 d后突发高热39℃,伴左腹部剧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外院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无效.此后患者每日均有发热及腹痛,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6.83×109/L,中性0.79,Hb 92 g/L,血小板97×109/L;血肌酐94.4~112.2 μmol/L;凝血功能:APTT76.7 s;腹部X线片示多发气液平,不全肠梗阻;腹部CT示脾内、左肾片状略低密度影,考虑为梗死灶.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男,75岁.因间断发热伴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20个月,于2003年2月7日第4次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13日因发热伴腹泻3 d首次入我院.当时入院体检情况:体温39℃.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Hb106 g/L,WBC 1.5×109/L,血小板(BPC)59×109/L.因WBC少未能分类.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1998年7月出现持续发热39℃以上,伴头晕、乏力等。血常规:WBC 1.3×109/L,Hb 30 g/L,PLT 26×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不良,红系中晚幼阶段偏高,可见核畸变、H-J小体及双核红细胞,粒系中晚幼阶段偏低;环状铁幼红细胞3%。骨髓活检:造血细胞生成尚活跃,尤以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4岁.因皮疹3个月余,发热1个月余于2012年10月6日收入我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暗红色斑丘疹,面、颈、躯干及四肢均有波及,伴有轻度瘙痒,无发热.于当地医院按"皮肤病"诊治,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反复.1个月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热型不规则,发热前有寒战、心慌,退热药治疗有效,伴全身皮疹,剧烈瘙痒.入院体检:面颈躯干及四肢大片陈旧生斑疹,伴色素沉着,双侧颈部淋巴结成簇肿大,呈花生粒大小,质硬无压痛,活动可.入院考虑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完善相关检查:肝功能:AST 72U/L,白蛋白27.1 g/L,红细胞沉降速率>140 mm/h,超敏C反应蛋白49.7 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40×1012/L,中性粒细胞8.86×109/L,中性粒细胞(%)85.1%,红细胞计数2.63×1012/L,血红蛋白61.9 g/L,嗜酸性粒细胞0.2×109/L.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1岁,因“食欲不振、乏力二十余天伴发热”入院.患者廿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之出现发热,热峰达40℃,有畏寒;居住地区近期有血吸虫病发病者十余人.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69次/min腹软,中上腹部轻度压痛,反跳痛阴性,未及异常包块,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伴灶性糜烂.血常规:WBC 21.3×109/L,N0.33,E0.5,RBC3.46×1012/L, Hb112g/L, PLT323×109/L.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5岁,因“头痛6天,发热3天”于2019年4月11日入院。患者6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痛,伴咳嗽,咳少量白粘痰,3天前出现发热,自测体温最高为39℃,无其他不适,于2019年4月8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门诊查血常规:WBC计数2.26×109/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3.50~9.50×109/L),PLT计数88.0×109/L(125.0~350.0×109/L),患者自服退热药,效果不佳,遂于2019年4月11日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门诊再次查血常规:WBC计数2.28×109/L,PLT计数62.0×109/L,中性粒细胞(NEU)计数1.53×109/L(1.80~6.30×109/L)。  相似文献   

9.
例1,男,42岁,屠夫.患者于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下肢关节痛,呈游走性,发热伴乏力、头痛不适.体温最高达39.2℃,畏寒,出汗多,干咳,尿频、无尿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皮疹.外院查血常规:WBC 6.1×109/L,嗜酸粒细胞0.005,RBC 4.9×1012/L,Hb 135 g/L,PLT229×109/L;胸部CT未见异常,肝脏密度降低.在外院经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后体温反复升高,上下肢关节及肌肉痛、干咳等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16岁,学生,因"视力下降1周,发热、咳嗽、乏力1天"急诊入院。患者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未行诊治。1天前出现乏力,伴咳嗽、咳痰,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偶有憋气,无水肿、尿少。2014年12月7日至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急诊,测体温39℃,血压228/115mm Hg(1mm Hg=0.133kPa),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0.06×109/L、中性粒细胞85.9%、血红蛋白110 g/L;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78岁.因"发热咳嗽1周"至医院就诊.患者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当地医院使用抗生素(青霉素类)3天,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格检查:Bp 120/70mmHg,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或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轻度充血.双肺未闻及罗音,HR 7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1.0×109/L,血红蛋白(Hb)88 g/L,血小板(PLT)97×109/L;骨髓细胞学及免疫分型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M2a,原粒加早幼粒细胞73.2%;染色体检测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3岁,因"发热4周、下肢水肿伴尿量减少23天"于2019年4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 2℃,伴咳嗽、少量白痰,血常规检查结果示淋巴细胞计数5. 7 × 109/L(1. 1~3. 2 × 109/L,括号内为正常值参考范围,以下相同) , WBC 计数、Hb 及 P...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8岁.于2009年7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皮肤及巩膜黄染,酱油色尿.2009年7月31日查血常规:白细胞4.07×109/L,血红蛋白77 g/L,血小板1×109/L;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96.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7.5 μ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1 120.0 U/L.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4岁,因间歇发热6 d于2009年8月18日入院.患者6 d前突然发热,达39℃.次日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体温为39.7℃,伴畏寒、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数小时后汗出热退.后每日下午或夜间发热.入院前3 d,WBC 5.7×109/L、中性粒细胞(N)0.904,淋巴细胞(L)0.67,单核细胞0.023,嗜酸性粒细胞0.004,RBC 4.74×1012/L,Hb 145 g/L,PLT 45×109/L、血小板比积(PCT)0.05;外周血未找到疟原虫.追问病史,患者2009年1月曾赴非洲加纳,4、6月在加纳诊断为疟疾,经复方蒿甲醚治疗后痊愈,8月回国.入院时体温39.5℃,脉搏120次/min,BP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因"发热10 d,伴腹痛1 d"于2008年9月8日收入我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7℃,以午后及夜间为主,不伴寒战,无咽痛、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4 d前来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就诊,查血常规:WBC 12.9×109/L,,中性0.87,Hb 126 g/L,PLT 104×109/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予左氧氟沙星500 mg/d抗感染治疗3 d,无好转.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因"发热、咳嗽2周,气急、胸痛1周"入院.2008年2月20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及干咳等症状,未予治疗.3 d后出现发热(体温未测)伴少量黄痰,次日在当地医院杏体温39℃,血常规:白细胞为24×109/L,中性粒细胞为0.81,给予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病人,男,96岁,因"发热5 d"于2019年1月30日入院。该病人于2019年1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咳嗽、咳黄痰,痰液不易咳出,大便压力性失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 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1. 9%,降钙素原(PCT)为0. 48ng/m L,血红蛋白为108 g/L,总蛋白为66 g/L,白蛋白为32 g/L,前白蛋白为164 mg/L。床边胸片:右肺纹理增粗。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右肺底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左髋部2期压疮,破溃面积2. 5 cm×2. 5 cm,75%暗红色,25%黑色,伴血性渗出,无异味,无瘘道形  相似文献   

18.
牛永旺 《山东医药》2002,42(2):67-67
患儿男,9岁.因发热2~3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周身皮疹1天,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患儿在2~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干燥、皲裂,继之发热(38~39℃),在本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病程中呕吐数次(非喷射性),继而在耳后、头面部及躯干部出现红色皮疹.既往体健.查体:T40℃、P120次/min、R30次/min、Bp95/50mmHg(1mmHg≈0.133kPa).急性热病容.皮肤粘膜无黄染,周身皮肤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的红斑样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压之退色,双下肢无皮疹;左颈部可触及一个3cm3大的淋巴结,右颈部可触及一个1cm×2cm×2cm大的淋巴结,质硬,无明显触痛,活动度可.颈部无抵抗,口唇干燥、皲裂,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无脓栓,心肺腹无特殊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舌体大小适中,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实验室检查:血WBC10.0×109/L,N0.89、L0.11,Hb122g/L,BPC198×109/L,ESR18mm/h.大便常规(-),尿常规:PRO(±).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X线胸片正常.入院后给予青霉素抗炎3天,无效而停用,确诊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同时应用氟美松静滴,后改为强的松口服,辅以物理降温、极化液、营养心肌等治疗.4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入院第7天手足呈硬性水肿,入院第5天查心脏彩超无冠状动脉瘤,第6天复查BPC227×109/L,第9天查ESR7mm/h,BPC647×109/L,加服潘生丁,第12天查BPC693×109/L.因家长要求,于第13天出院.出院后2周门诊复查:患儿指趾大片脱皮.在随访的1年中多次复查血小板:BPC从640×109/L逐渐降至540×109/L、460×109/L、360×109/L、290×109/L.阿司匹林逐渐减量停用,历时1年零4个月.停药后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5岁,因发热、皮疹3 d入院.患者入院前3 d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头面部、躯干出现斑丘疹、丘疹、水疱疹,外院查血WBC 13.2×109/L,中性粒细胞0.79,PLT 191×109/L,克林霉素、阿昔洛韦等疗效欠佳,且腰部酸痛明显,站立困难,确诊水痘转我院.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16岁.2年前因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一过性皮疹和膝关节疼痛,诊断斯蒂尔病,给予泼尼松60mg/d,甲氨蝶呤10 mg/周,后逐渐减量,体温可降至正常范围,渐减泼尼松剂量至10 mg/d维持;1年前再次出现发热,伴四肢酸困疼痛,给予泼尼松50mg/d,甲氨蝶呤10 mg/周口服,效欠佳,仍有间断发热,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给予来氟米特10 mg/d治疗,1周前出现头部及颜面部皮疹伴痒感,后逐渐累及全身,高热不退,体温最高41℃,皮疹呈充血性红色斑丘疹满布于颜面、躯干及四肢,伴瘙痒,局部有破溃结痂.血常规:血红蛋白115 g/L,白细胞0.6×109/L,中性粒细胞0,血小板74.9×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 92 mm/1 h;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 9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56 U/L;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大,脂肪肝,脾大.骨髓象:增生极度低下,粒系占4.0%,比例明显减低,红系占17.5%,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诊断为斯蒂尔病、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入院后停用来氟米特,给予激素、抗感染、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骨髓造血、升白细胞及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出现腹痛、腹泻、严重肠道感染,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