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挖掘方"和"共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以聚类分析方法挖掘的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简称"挖掘方")和"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简称"共识方"),进行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比较研究。结果:总有效率"挖掘方"86.4%(19/22),"共识方"85.7%(18/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聚类分析方法挖掘得到的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黄连、吴茱萸、栀子、丹皮、半夏、乌贼骨、瓦楞子、白及、蒲公英、瓜蒌、竹茹、麦冬、大黄和神曲,其临床疗效理想,也可作为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参考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对178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气郁痰阻3型。观察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内镜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分布以及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关系。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为9.7%,男女性别比为1.06∶1。随着年龄增长,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逐步升高,且病变程度呈加重的趋势。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以A、B级为主。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气郁痰阻。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3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将232例患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分为四型: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痰气交阻型。其中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占大多数(90.5%)。同时将232例中医辨证分型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肝胃不和型和肝胃郁热型以Ⅰ级、Ⅱ级多见。脾胃虚寒型以Ⅲ级多见,痰气交阻型以Ⅳ级多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总结近年中医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情况,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挖掘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4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归纳,选择中医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108篇论文为研究范围,将其临床证型和用药情况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获得193组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临床治疗不同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进行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108篇文献中,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有176味,频次高于50%的中药依其使用的频次高低分别为甘草、半夏、黄连、海螵蛸、柴胡、陈皮、芍药、茯苓、枳壳、厚朴、吴茱萸、旋覆花、白术、黄芩、赭石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频数高低分别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中虚气逆、痰湿内阻、气虚血瘀和寒热错杂;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为半夏、海螵蛸、黄连、吴茱萸、白及、大黄、瓜蒌、麦冬、牡丹皮、蒲公英、神曲、瓦楞子、栀子、竹茹等。结论:基于聚类分析得到的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与"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5.
柴胡舒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由于肝气犯胃所致,病理演变过程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肝胃不和;气郁化火,肝胃郁热,郁久化热伤及胃阴。笔者用柴胡舒肝散治疗不典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好,介绍如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对中医脾胃病的研究造诣颇深,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也有自己的独见。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就导师从肝胃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其最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流[1]。属于中医学"胃反"、"吐酸"、"梅核气"、"噎嗝"、"胃脘痛"等范畴。食管,属胃气所主,且与肝、胆密切相关。叶松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但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胃。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腐熟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为主,B级以胆热犯胃型(44%)为主;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朱晓燕  朱生梁 《北京中医》2004,23(6):323-32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 14 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4 % )为主 ;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方法:对12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烧心(59.8%)、嗳气(55.1%)、咽部异物感(52%)、反酸(51.2%)。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肝胃郁热证(37.8%)、肝胃不和证(28.3%)、痰气交阻证(18.1%)、脾胃虚寒证(18.1%)、痰湿中阻证(15.0%)、中虚气逆证(8.7%)、胃阴不足证(7.1%)、瘀血阻络证(5.5%),同一患者常有几个证候重叠。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最常出现烧心、嗳气、咽部异物感、反酸等症状,中医证候分布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以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相关信息,再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0~60(47.77±13.04)岁;诱发因素主要是饮食;个人嗜好以吸烟、饮酒为主;病程多发于1 a以上为主;多为复发;多发于餐后。(2)经聚类分析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郁热证、肝热脾虚证、中虚气逆证、肝胃不和证4证,人数分布及比例依次为:65例、39.2%;39例、23.5%;33例、19.8%;29例、17.5%。(3)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得出:中医症状频数大于10次的症状有26项。烧心,反酸为其主要症状,病变部位涉及脏腑肝胆、脾胃、心、肾。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肝胃郁热证人数最多,其次为肝热脾虚证,再者为中虚气逆证,最后为肝胃不和证。症状以实热证为主。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各医家主张不同,证型分类也不同。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证型有9个,分别为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痰气交阻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胃阴不足证、脾虚痰湿证。其中4个证型在临床上较常见,分别是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痰气交阻证及肝胃不和证。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型中实证居多,其发生与肝脾胃三脏密切相关。且中医证型与性别、Hp感染、体质类型等因素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分型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一院俞彩珍,马健,赵晔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刁斗黑龙江省建一公司二处卫生所纪金余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将232例患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分为四型:肝胃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内服小柴胡汤加减,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结果:治疗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及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0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选用24 h食管pH值监测的多项酸反流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主要证型与食管酸反流多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筛选出的主要证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pH<4的时间百分率、总反流次数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痰气郁阻型。DeMeester积分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立位时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卧位时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神经症评分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胃热气逆型。结论R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酸暴露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红玉 《中医杂志》2005,46(2):93-94
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其症状特点,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吐酸"、"噎膈"等范畴.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与肝胃相关.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为肝胃气滞、痰热互结、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截止至2011年9月),收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纳入文献37篇,报告病例3 078例,报道证候类型26种,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证候要素16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热、气滞、湿为主,虚证证素以阳虚、阴虚多见。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证候类型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主要病位在胃、肝、脾,病性以实证为主。  相似文献   

17.
王耘 《天津中医药》2002,19(4):68-68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噎膈、梅核气等范畴,临床上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郁犯胃、肝胃郁热等不同证型.本文收集2000-2001年门诊中反流性食管炎属肝郁犯胃者31例,予以中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龙建新 《中医杂志》2005,46(11):814-814,831
反流性食管炎可与中医之"胃脘痛、吞酸、反胃、呃逆"等相对应,病因多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多见.笔者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肝胃不和型,疗效较为满意.根据其具体临床表现可兼见气滞、火郁、血瘀等不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各证型神经症状评分的差异,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症状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肝胃郁热、肝胃不和与痰气郁阻证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型。结论:精神心理因素与GERD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痛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应强调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临床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常见,运用疏肝健脾法,常用方为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