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 R CP)诊断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原因及梗阻程度的能力。背景:可用成像设备的局限性使M R CP的应用增多,M R CP是评估胆管梗阻患者的一种非侵入性的高精确技术。研究:共30例患者参与本研究。以应用脂肪抑制技术的T2加权快速旋转回声行M RCP,通过外科探查和临床随访证实M R CP的检查结果。结果:除1例患者外,M R CP均能够准确测定导管扩张和梗阻的水平。除外3例患者,M R CP可探明其他患者的梗阻原因。未探测到1例微扩张的导管系统中的胆总管结石,1例局限性慢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腹部CT(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三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简称ERCP)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比较B超、CT和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 R CP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261例,B超、CT和M R CP对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41.7%、55.6%和81.5%,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管≤0.8c 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47例,B超、C T和M R C P对胆总管不宽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21%,30.8%和56%,B超与C T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 R C P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显示肝外胆管结石方面,MR CP明显优于CT和B超,尤其肝外胆管不宽的患者,B超和CT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和目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 RCP)在多种胆胰疾病的诊断中已迅速的替代了诊断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 CP)。本研究旨在评估M R CP探测肝内胆管结石及伴随的胆管狭窄的精确性。患者和方法:对66例原发性肝内结石患者进行一项为期2年多的前瞻性调查。所有患者在M RCP检查的2周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比较M R CP和作为参考标准的PTC的检查结果,对肝内结石的定位及是否伴随有胆管狭窄的评估。结果:M R CP检测及定位肝内结石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精确性分别为97%、99%和98%。M R CP检测及定位肝内胆管狭窄的灵敏性、特…  相似文献   

4.
背景:本文评估了锰福地吡增强的磁共振 (M R)胰 胆管造影术在检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管漏及对 其定位的作用。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疑有 胆管漏的 34例患者接受了 M R 检查,并进行前瞻性研 究。协议包括常规的 T2加权 M R 胆管造影,以及单次快 速静脉注射锰福地吡三钠的三维 T1加权 M R 胆管造 影。所有操作中均使用 1.5T 或 1T 型扫描器。用对比增强 M R 胆管造影成像评估胆管漏是否存在并对其定 位。分析所有病例的相关性,包括手术患者(n =15)、内 镜逆行胆管造影术患者 (n =5)、经皮穿刺引流患者 (n =5)和临床随访患…  相似文献   

5.
评价了心肌延迟强化(M DE)磁共振成像术(M R I)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 VD/C)患者心肌纤维化非侵入性检查中的作用。A R VD/C的特征是右心室(R V)中纤维-脂肪取代正常的心肌,并导致心律失常和RV衰竭。心内膜心肌活检可见纤维-脂肪组织取代RV心肌;然而,此项检查为侵入性的,并有致心脏穿孔的风险。连续选取30例患者,并对其进行ARVD/C前瞻性评估。用1.5T扫描器采集M RI。静脉内给予0.2m mol/kg钆双胺10min后,获取M DE-M RI。根据Task Force标准诊断A RV D/C,其中并不包括M RI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的12例(40…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的:术前通过血管影像学检查对拟行肝移植术的儿童进行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扫描(US)、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 R A)和常规血管造影术评价血管变化范围。作者通过比较术前的血管成像结果和术中所见,从而确定这些检查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方法:将37例接受尸体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移植后肝脏临床病理学的组织学观察,研究Kasai肝门肠吻合术后长期胆管引流的机制。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实验方法对因胆管闭锁而接受肝移植术的13例儿童进行持续的详细观察。第1组(6例)以前无肝门肠吻合手术史,在中位年龄为8个月时对其施行肝移植术;第2组(4例)在施行肝门肠吻合术失败后在中位年龄为10个月时对其施行肝移植术;第3组(3例)曾成功地施行肝门肠吻合术,但由于慢性肝脏疾病的并发症于12~14岁时对其施行肝移植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移植前M R I检查所发现的肝脏形态学改变相关联。结果:在成功进行肝门肠吻…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弥散-加权磁共振(M R)成像(DW I)和三维(3D)飞行时间(TOF)M R血管造影术(M RA)对早期检测卒中和动脉闭塞高度敏感。然而只有少数研究评价了作为影像学诊断常规方法的传统M R序列成像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评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成像早期诊断脑缺血和动脉闭塞时不同观察者和不同技术之间的重复性。方法:在30个月内,对34例卒中患者在发病12h内实施脑部M R检查,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FLAIR序列、DW I及3D TOF M RA。10位观察者包括放射科医师及神经科医师,他们分别对FLAIR影像中表现为动脉高信号的脑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服法胆道增强CT三维胆管成像技术的价值,以期更好地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方法螺旋CT扫描前准备类似于常规X线口服法胆囊造影.采集参数为:3~5 mm准直器宽度、螺距1或1.5、120 kV、220~250 mAs,图像重建l mm.使用容积再现法进行胆管三维成像.结果本组20例患者,对于无肝内外胆管严重梗阻的患者,口服法三维CT胆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一级肝管以下的胆道系统,显示率为100%,二级肝管显示效果欠佳,显示率60%(12/20),三级肝管一般不能显示.结论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术作为侵入性ERCP检查的补充,对胆道树的空间关系显示优于ERCP,具有安全、简单、无创等非侵入性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比磁共振胆管造影(M RC)和多层CT(M SCT)胆管造影在评价胆管梗阻患者时的差异。方法:对36例有胆管梗阻症状或生化指标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M R C成像。对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评价。在无胆汁造影剂的条件下,并在以4m l/s的速度静脉注射150m l碘化油做造影剂的条件下,以2.5m m的层厚、7.5m m/s的扫描速度、1.25m m重建层距行M SCT胆管造影。评价轴向、多平面和最小密度投影的重建图像。将M R C和M SCT的检查结果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 CP,2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作为儿童肝移植主要指征的胆管闭锁的预测因素及其诊断和处理的最佳方法。研究设计:对1997—2000年在美国9所医学中心进行肝门肠吻合术(H PE)的所有胆管闭锁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其在24月龄时的转归以及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共有104例患儿接受了H PE,25%的患儿存在先天畸形。那些有胆管闭锁脾脏畸形综合征的患儿的转归较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各种各样,尽管特定的方法未显示出与转归相关。患儿转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3d,接受H PE时的平均年龄为61d。在24月龄时,有58例患儿存活且未接受肝移植,42例患儿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磁共振(M R I)结肠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手段,主要用于进行息肉筛查。为了确认该方法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是否适用,本研究通过评估结肠炎症的存在及程度将M RI结肠成像与常规结肠镜检相比较。患者和方法:对22例连续的可疑或已知IBD患者进行了M RI结肠成像检查后,随即进行常规结肠镜检。肠灌洗后,在直肠应用T1阳性造影剂。除了T2加权序列外,还进行T1加权二维和三维的Flash序列采集及容积重现虚拟内窥镜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关于炎症典型M RI特征的评估。将结果与结肠镜检发现比较。结果:97.4%的结肠段的扩张和成像质量尚可。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对心肌梗死(M I)患者进行的晚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CM R)成像中强化和非强化组织的一系列变化,并评价非强化心肌厚度的测量能否改善对慢性期残存心肌收缩功能的检测。背景:已有研究证实晚期钆增强CM R成像中强化表明心肌坏死,而非强化提示心肌存活。方法:对18例M I患者进行CM R检测,在M I发生1周内进行扫描1,M I发生5个月之后进行扫描2。用30节段模式来测量强化组织和非强化心肌的面积和平均厚度。评估CM R扫描2收缩期室壁厚度以计算局部收缩功能。结果:从扫描1到扫描2,强化组织量明显减少(22.1±14.0m l vs15.0±9.3m l,P…  相似文献   

14.
当存在横窦(TSs)狭窄时,大脑静脉回流的异常即可能成为原发性颅内高压(IIH)的基础。本试验旨在确定最好的非侵入性M R静脉成像(M RV)技术在检测IIH患者TSs血流障碍中的作用,对6例IIH患者和12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三维相衬(3D-PC)M RV成像[通过不同速度编码(15和40cm/s)而  相似文献   

15.
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证实,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的、可替代经食道超声心动描记术(TEE)用于左心耳血栓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M RI是否与同位素肺灌注检查同样精确,可用来评估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肺血流差异。方法和结果:对12例疑似有单侧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儿童(平均年龄12.1±5.9岁,极差3.1~17.2岁)进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成像和M RI。用非屏气、快速梯度回波相位对比M R序列测定肺动脉干及  相似文献   

17.
背景:磁共振成像(M R I)研究结果显示,脑外伤后出现弥散性脑萎缩。以往的检查多是通过手工追踪描记特定脑区域,进而采用定量的容积分析法揭示脑部变化,而基于像素的形态学分析法(V BM)是一项全自动化的技术,可以依据每个像素的大小进行全脑检查。目的:应用V BM评估脑外伤后灰质密度的变化。方法:对9例1年前具有脑外伤(轻到重度)或者外伤病史的患者与9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全部受试者进行T1加权三维M RI成像,并应用统计参数绘图软件(SPM2)进行分析。所有脑外伤患者均进行认知功能测试,以确定灰质密度是否与注意力…  相似文献   

18.
准确鉴别胆管狭窄的良恶性病因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狭窄良恶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诊断胆道梗阻的方法,内镜超声和经口胆道镜的发展提高了胆道狭窄的诊断率,新的光学成像技术不断涌现,ERCP 为主导的多种内镜联合是目前胆管狭窄诊断的常用方案。本文就消化内镜在恶性胆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大量具有独立功能的老年人中评估颞叶萎缩(M TA)和白质高信号(W M H)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自一项多中心、多民族的脑白质疏松症和残疾(LADIS)研究计划,该计划用来前瞻性地研究W M H作为非残疾老年人向残疾转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的作用。共有639例受试者纳入LAD IS研究,其中581例受试者的资料对于目前的分析研究有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 M 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磁共振成像(M RI)对W M H和M TA进行视觉分级。结果:出现严重W M H或M TA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增加呈中度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严重W…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磁共振结肠成像(M RC)检测和量化结肠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准确性。通过内镜获取组织病理学标本作为标准对照。材料和方法:纳入15例健康志愿者和23例经M R C检查怀疑为结肠IBD的患者。经过灌肠准备、静脉注射顺磁性显影剂(钆-BOPTA)后75s,采集三维加权T1图像资料。炎症改变表现以4项内容来描述:①肠壁显影增强程度;②肠壁厚度;③病灶周围淋巴结;④结肠袋皱褶消失情况。通过与健康对照组资料的比较对以上4项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得到1个分数。将这种以M R C检查为基础的评分结果与常规肠镜活检的组织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