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拇趾排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前足底创面不易愈合这一较棘手的难题,根据足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拇趾腓侧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已用于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认为:(1)本皮瓣血供丰富,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恢复足的正常行走和负重功能。(2)皮瓣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转移至前足底各处创面;(3)血管变异少,手术简便,有利推广。  相似文献   

2.
前足底皮肤缺损修复极为困难。根据足部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口止母趾腓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底难治性创面5例,均获满意效果。此法优点为:①血供丰富,皮肤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满意恢复足的行走和负重功能;②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位修复前足底各部位创面;③血管神经变异少,操作容易,有利推广。对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足底修复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前足底皮肤缺损修复极为困难。根据足部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拇趾腓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底难治性创面5例,均满意效果。此法优点为:(1)血供丰富,皮肤质地优良,带有神经,耐磨、耐压、可满意恢复足的行走和负重功能;(2)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位修复前足底各部位创面;(3)血管神经变异少,操作容易,有利推广。对手术方法,事项及足底修复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前足底创面不易愈合这一较棘手的难题,根据足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趾腓侧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已用于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认为:①本皮瓣血供丰富,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恢复足的正常行走和负重功能;②皮瓣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转至前足底各处创面;③血管变异少,手术简便,有利推广。  相似文献   

5.
邝勇  王标  李江 《中国美容医学》2002,11(5):439-440
目的:探讨足趾侧方皮瓣在修复足底前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足趾侧方皮瓣局部转移或带血管神经蒂转移修复足底前部溃疡、外伤及瘢痕切除创面15例。皮瓣最大面积4.0cm×3.5cm,最小2.5cm×1.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缺损区外形修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佳。结论:足趾侧方皮瓣供区隐蔽,切取方便,转移灵活,皮瓣切取后对足外形及功能无影响;血管变异少,血供可靠,皮瓣血循环障碍发生率低;缺损区感觉外形恢复佳,是修复足底前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足底深支逆行三叶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修复伴第1跖背动脉损伤足前部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前足创面伴第1跖背动脉损伤.伸肌腱及骨外露创面均超过2处以上者.联合植皮重建。供区游离植皮覆盖。结果胫前动脉踝前穿支、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深支、足底动脉弓形成一血管轴。术后踝前皮瓣、跗外侧皮瓣、跗内侧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获3~18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三叶皮瓣)供区无溃疡。结论足底深支为蒂的改良三叶皮瓣修复足前部创面,点面结合,损伤较小,血供可靠,符合创伤修复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吻合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足部套状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足部套状逆行撕脱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6-58岁,平均31岁。切取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至足部,将股前外侧皮神经与足底内侧神经吻合,并将足底外侧神经植人股前外侧皮瓣的足底修复区;转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外侧部。将腓浅神经及其分支分别与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吻合。按照Swanson等制定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评定方法,将感觉分成S1-S55级,将感觉恢复范围分为R1(〈25%)、R2(25%-50%)、R3(50%-75%)与R4(75%~100%)4级。结果 14例移植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良好。术后6个月足部感觉恢复分级:足内侧,S26足,S38足;足底,S29足,S35足;足外侧,S23足,S311足。足部感觉恢复范围:足内侧,R14足,R210足;足底,R18足、R26足;足外侧,R14足、R210足。术后9个月足部感觉恢复分级:足内侧,S37足,S47足;足底,S22足,S36足,S46足;足外侧,S38足,S46足。足部感觉恢复范围:足内侧,R25足,R38足,R41足;足底,R28足,R34足,R42足;足外侧,R25足,R37足,R42足。结论 吻合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足部套状逆行撕脱伤具有供区隐蔽、实用,受区感觉恢复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创面的效果.方法: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9例,皮瓣面积4cm×5cm~7cm×9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耐磨,弹性好,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供皮区游离植皮完全成活.结论: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切取方便、手术简捷、创伤小,皮瓣血供可靠、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前足中小面积创面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应用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足内侧隐神经终支为轴线设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2例和(母)趾创面6例.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外形不臃肿,所有病例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 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知名血管,皮瓣切取后对足部血运和负重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修复前足创面,尤其是(母)趾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5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的前后分支、拇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并根据解剖结果设计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结果 解剖结果表明,足拇展肌表面的动脉网,足拇展肌上缘动脉弓在隐神经周围、足背和足底内侧形成血管网,构成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基础.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临床应用该皮瓣11例,皮瓣切取范围2.5 cm×3.5 cm~7.5 cm×8.5 cm,供区以全厚皮片移植覆盖.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结论 应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6Gy照射复合15%Ⅲ度烧伤模型,探讨SD-Zn或SD-Ag涂抹创面与切痂植皮时机对复合伤大鼠的疗效作用。结果表明伤后SD-Zn或SD-Ag涂抹创面并于15天后切痂植皮及单用SD-Zn涂抹组,伤后15天存活率分别为63%、69%和75%,均高于对照组(42%);创面面积缩小速度明显加快,血细胞数也低于对照。用SD-Zn涂抹后7天植皮组,术后20天内动物全部死亡,而15天后植皮者术后动物全部存活。提示:SD-Zn或SD-Ag涂抹对复合伤创面有较好疗效,而放射伤极期应禁做手术治疗,若恢复期机体状况较好者可进行切痂植皮。  相似文献   

12.
扩张皮肤回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了解扩张后皮肤慢性损害的动态修复过程和近、远期皮肤回缩机理。方法 在犬皮肤扩张后不同时段取材,分别用电镜观察皮肤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真皮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用Fura-2钙探针检测真皮成纤维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同时采集扩张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通过体外三维培养观察细胞密度和胶原浓度对成纤维细胞收缩率的影响。结果 扩张后真皮α-SMA染色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量少  相似文献   

13.
眶下组织快速扩张纠正睑袋术后睑外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睑袋术后出现睑外翻的纠正方法。方法 在睑袋术后出现睑外翻的患侧眶下区通过口内切口在骨膜下埋置1个30-50ml大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并即时初步扩张,术后1-2周抽出囊内生理盐水即可快速纠正睑外翻。结果 32例睑袋术后睑外翻患者通过此方法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眶下区骨膜下埋置是纠正睑袋术后睑外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跨区反流轴型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了解反流轴型皮瓣的成活机理. 方法以Wistar大白鼠左旋髂深血管为蒂,形成8.0 cm×2.5 cm横跨腰背部中线4.0 cm的矩形皮瓣,作为反流轴型皮瓣模型,观察其成活过程中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的途径、方向和流速、血管管径和管内压力、血流量及血管构筑的改变. 结果皮瓣完全成活率100%,术前中线两侧动脉压差约等于0,术后皮瓣近、远端灌注压差达4.9 kPa;轴心动脉经中线吻合支向对侧供血,经静脉吻合支回流;中线以远区域的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术后48 h内,皮瓣远端血流量仅为术前的1/8~1/5,中线区静脉压高于远端,6例的皮瓣远端静脉淤血;72 h后中线区血管吻合支增多、增粗,静脉压低于远端,远端淤血开始缓解;轴心血管沿吻合支逐渐向中线以远延伸,14 d形成与顺流皮瓣相似的轴心血管,血流量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反流轴型皮瓣经两侧轴心血管之间的吻合支供血和回流,其动力是吻合支两侧的动、静脉压差.术后72 h内易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此期皮瓣以代偿性的吻合支增粗、增多及压力下降维持其循环;72 h后,与顺流轴型皮瓣相似的轴心血管逐渐形成, 为皮瓣成活提供了可靠的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免疫低下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设计了用低剂量钴源照射的方法建立的免疫抑制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了免疫抑制大鼠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情况。结果表明:①大鼠接受2Gy60Co照射后20天内,Th/Ts比值和T细胞肿瘤花环率持续下降。照射后皮肤组织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均无明显改变。②免疫抑制大鼠胶原修复能力下降,创面愈合百分率低于正常大鼠。由此证实了免疫功能低下对创面愈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用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早期扩创 ,保留坏死骨质 ,用邻近的带血管头皮瓣移植覆盖创面 ,电性坏死骨质在血循环良好的皮瓣覆盖下 ,为周边及基底健康骨质生长起到支架作用 ,3~ 6个月后将头皮瓣回植原位 ,保留颅骨表面的软组织 ,以利再移植的中厚皮成活。 结果  8例面颈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应用头皮瓣共 10个 ,最大面积为 2 4cm× 10cm ,全部成活 ,未出现感染坏死 ,创面一次性封闭。 结论 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方法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外形较好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复方茶叶垫预防老年病人褥疮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预防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发生褥疮。方法 随机将306例老年病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54例),观察组病人皮肤易受压部位使用复方茶叶垫(自制),对照组使用海绵垫,结果 两组在预防垫平衡使用时间、翻身间隔时间、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等方面比较,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 复方茶叶垫能有效预防老年病人褥疮形成,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8.
皮肤扩张术机理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肤扩张术(Skin expansion techniqude,SET)的机理。方法 以家犬为动物模型,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及放射微球技术,对扩张后皮肤表皮有丝分裂及皮瓣微循环进行了测定。结果 (1)被扩皮肤表皮明显增厚;(2)基底细胞有丝分裂较对照组显著增强;(3)皮瓣微循环较即刻皮瓣显著增强。结论 (1)SET并非仅以代偿为基础,而复制了新的“剩余”皮肤。(2)增强了皮瓣微循环,增大皮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以来,共为4例下睑恶性肿瘤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下睑部分全层缺损的修复,采用鼻中隔粘膜软骨复合组织片及口腔粘膜游离移植的方法,以修复睑板睑结膜层,外层应用邻近带蒂旋转皮瓣覆盖,共同重建下睑。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成功的关键在于外层皮瓣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烧伤及液体复苏后肝损害以及药物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烫伤模型,将1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早期复苏组、早期复苏+药物治疗组、延迟复苏组、延迟复苏+药物治疗组及不治疗组。观察烧伤后6,12,24及48小时血清ALT、AST含量变化,同时对肝细胞光镜及电镜下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复苏及延迟复苏组血清ALT、AST及肝细胞形态均出现异常,ALT在伤后6小时即显著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水平,AST变化与ALT相似。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有不同程度损害。给予爱维治药物治疗后,上述损害均得到改善。结果提示:肝脏是烧伤早期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延迟复苏将进一步加重肝组织损伤;爱维治有益于保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