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每位患者的双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掌长肌、尺桡侧屈腕肌等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EMG),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分段检查,双侧拇指、中指、小指等至腕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对照异常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4例患者的59只患腕经手术探查,发现神经卡压症诊断正确率为100%,卡压程度诊断正确率98.3%.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给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当代医学》2011,17(11):74-74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 20例患者中,5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17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异常率为91.7%;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18条,2条未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3.3%。17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伴或不伴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异常率为70.8%。伴有尺神经损害者8.3%。结论肌电图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比运动传导速度测定的异常率高,应被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50例健康组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电图测定。对比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正中神经SCV、SN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神经SCV、SN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正中神经腕-大鱼际肌CMAP低于对照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腕管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主要是腕部以下正中神经的受压,从而引起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嵌压征的定性、定位诊断,对早期诊断及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结果52.8%的腕管综合征的病例正中神经在腕以下段感觉神经传导波幅降低或消失,90.3%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84.7%的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延长,33.3%的CMAP波幅降低;54.2%的病例拇展短肌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对8例针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的患者,进行了刺激环指,比较相同距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潜伏期之差值,有6例差值大于0.4ms。结论不同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正中神经支配的拇展短肌肌电图、同侧正中、尺神经传导对比的神经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刺激环指比较同等距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潜伏期的差值是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7.
胡妙芝  王珏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95-196
神经肌电图不仅可了解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用于早期发现疾病、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神经肌电图常用的检测指标、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详细阐述了近年来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目前检查中存在的主要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结果为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神经-肌电图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病例,分析测定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数据及肌电图测定的正中神经末段支配的拇展短肌出现正尖波、纤颤波等失神经电位.结果:正中神经在腕以下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感觉电位消失,且感觉电位波幅衰减,正中神经腕部的运动潜伏期延长,拇展短肌神经源性损害表现.结论: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对诊断腕管综合征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杨昀  王娆  诸寅  王丽华  杨卓 《中国医刊》2012,47(10):77-78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99例以上肢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的腕管综合征及颈椎病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利用肌电图检查结果分析腕管综合征以及颈椎病的诊断.结果 经过肌电图检查,有168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延长,提示正中神经卡压.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者31例,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者168例,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者13例.仅从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误诊率为7.14% (12/168),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误诊率为38.71% (12/31);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为(8.29±3.52) ms,显著长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14±0.73)ms.结论 肌电图可通过判断正中神经的卡压情况对腕管综合征进行诊断,同时可为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应用肌电图检查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行肌电图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讨应用肌电图检查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29例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4例、5例,二者合并发生病例数为2例。两种疾病患者在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传导速度(SCV),运动远端潜伏期(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传导速度(MCV)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肌电图检查方式实现临床诊断,诊断结果显著,有助于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患者病症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及诊断处理,并为患者临床相关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掌支纤维(PCBm)肌电图检测及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探讨CTS患者PCBm的电生理异常,阐明PCBm肌电图检测在C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测确诊为CTS的50例患者为CTS组,并以3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NCS检测。记录正中神经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Amp)、远端潜伏期(Lat)、运动传导速度(MCV);记录指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Amp、Lat、感觉传导速度(SCV),同时进行PCBm肌电图检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TS患者(100%)均出现正中神经传导检测异常,主要表现为CMAP远端Lat延长(P<0.01),指3 SCV减慢及Lat延长(P<0.01),显示为正中神经腕部损伤;其中20例(29只手,45.3%)患者PCBm SCV减慢(P<0.01),Lat延长(P<0.01),提示PCBm损伤。结论: CTS患者常出现PCBm损伤,PCBm损伤可作为传统CTS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补充,可做为CTS超出腕部损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78侧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进行分析。结果69例78侧腕管综合征的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表现为纤颤电位和(或)正相波的48侧,轻收缩时限延长和(或)波幅增高54侧,大力收缩时单纯相15侧、混合相45侧。正中神经的神经电图表现为末端潜伏期延长63侧,指Ⅲ至碗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者引不出72侧。对6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者,进行刺激环指,比较相同距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潜伏期之差值,有5侧大于0.4ms。结论不同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及正中神经支配的腕部远近端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同侧正中、尺、桡神经传导对比的神经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刺激环指比较相同距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潜伏期之差值,是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杨继红  邢威  姚颖 《现代医学》2012,40(2):216-21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常规方法对206例CTS患者行肌电图(EMG)和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共检502块肌肉,其中64例(31.1%)CTS患者EMG呈神经原性损害,表现为拇短展肌可见自发电位57例,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62例,多相波增多59例,单纯相72例,混合相113例,干扰相21例。共检测神经1 338条,正中神经神经电图检查异常率为100%。其中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时(DML)延长214条(55.9%),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141条(36.8%),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325条(94.5%),诱发电位波幅降低265条(77.1%)。结论:CTS患者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常为双侧病变,以右侧为重。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CTS较为敏感,表现为正中神经SCV轻度减慢或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DML延长,MCV异常,拇短展肌EMG呈神经原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正> 正中神经腕管内受压,引起拇指、食指及中指麻木、疼痛和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肥胖者多见,右侧多于左侧。“腕管综合征”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腕关节局部炎症或劳损及外伤有关,也可能与更年期、妊娠、肢端肥大症或内分泌疾患有关。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80-182
目的:分析对比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的优缺点,减少漏诊,为临床诊断CTS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对临床怀疑有CTS的48例病人(95只手),采用高频超声对腕管处(选取3点,即:腕横纹上方4 cm处、腕横纹中点处、腕管出口处,必要时加测病变神经)正中神经进行扫查,测量截面积,以>9 mm2为阳性,并与常规肌电图结果进行对比,找出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在诊断CTS中的优缺点。结果:高频超声对CTS的诊断基本与肌电图相符合,但高频超声对CTS急性期的诊断较常规肌电图敏感,在明确CTS的具体卡压部位时较肌电图有明显优势。结论:高频超声诊断CTS方便、有效、可以明确卡压部位,而且与常规肌电图相互验证、互为补充,可减少CTS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39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39例患者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48条,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下降38条,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34条。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12条,10条拇短展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对正中神经肘部病变、臂丛损伤、神经根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能排除上述神经病变,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腕管综合征患者52例为CTS组,同时选取5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查对两组成员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并比较。CTS组分别给予高频超声与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肌电图检查诊断为CTS45例,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60.0%,高频超声检查异常诊断为CTS47例,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100.0%。两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90.4%,CTS患者进行肌电图与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与对照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2-473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CTS组,健侧腕部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取横断面及纵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横断面积(CSA)、扁平率(FR)、肿胀率(SR)。结果:正中神经受压处变细,束状结构不清晰,腕横韧带近端即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局限性肿大,回声减低,42例CTS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比较,患侧正中神经CSA、FR、SR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中神经CSA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γ=-0.482)。结论:超声能动态观察正中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情况,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及对照组的超声检查,研究其腕管内部结构和组织回声,并测量重要结构的参数,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较成熟的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同时,对CTS患者腕部血供进行初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组:选取经临床及电生理检查诊断的中重度CTS患者32例(40侧)。其中,男性13例(14侧),女性19例(26侧),年龄31~63岁,平均(47.7±8.30)岁。体表面积(1.72±0.14)m2。其中,右腕26例,左腕14例,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