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的皮肤组织细胞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宿主的皮肤组织在抗攻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88只小鼠分为 4组 ,1、2组分别以 50± 3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或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5wk后以 10 0 0± 10 0条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3、4组分别以减毒尾蚴或尾蚴 10 0 0± 10 0条免疫或初次感染。各组均于感染或接种后 6- 12 0 h定时取局部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 :( 1)免疫攻击组皮肤组织内炎症细胞杀伤童虫现象最明显、炎症反应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 ,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百分数最高 ;( 2 )感染攻击组呈现相似炎症反应但程度略轻 ;( 3)免疫对照组减毒童虫在皮肤内滞留时间延长 ,至 12 0 h皮下仍可见较多童虫 ;( 4 )感染对照组皮肤内的童虫数于 72 h后明显减少 ,童虫周围轻微炎症反应。电镜观察可见免疫攻击组童虫内部结构破坏 ,虫体周围 EOS、淋巴细胞增多 ,肥大细胞颗粒溶解。结论 :提示皮肤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的宿主抗攻击感染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旨在通过体外实验证明,血清中嗜酸粒细胞能粘附于日本血吸虫童虫,有杀灭童虫的作用。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制备:从5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患者,于治疗前抽静脉血加入肝素,然后按Gartner方法(1980)纯化。血吸虫童虫的收集:以钉螺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山梨株的尾蚴经肤感染小鼠,用Cleg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Sjc97DNA)免疫宿主攻击感染后的皮肤及肺组织反应。方法10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Sjc97DNA疫苗组、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前两组分别以Sjc97DNA核酸疫苗、空质粒经后腿胫前肌免疫C57BL/6小鼠共2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后3周攻击感染,3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0±50)条。于攻击感染后6、18、24、48、72、96、120h,每组分别剖杀5只小鼠,取腹部皮肤及/或肺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Sjc97DNA疫苗免疫小鼠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皮肤炎症反应出现早,炎症细胞杀童虫现象明显,炎症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百分比高;而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皮肤炎症轻,持续时间短,杀虫现象不明显。Sjc97DNA疫苗免疫鼠攻击感染后肺部出血斑点出现时间(72h)迟于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48h)。72~120h,Sjc97DNA疫苗组小鼠肺部局灶性炎症明显,肉芽肿样结节形成,但肺泡壁多正常;而空质粒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轻,但肺泡壁水肿有较多红细胞渗入。结论Sjc97DNA疫苗免疫增强了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的细胞反应及其杀童虫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抗嗜酸粒细胞血清(AES)对嗜酸粒细胞(Eos)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感染小鼠体内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小鼠经初次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5wk后,用200条尾蚴攻击感染,并经AES处理,肺部回收童虫数明显高于用正常兔血清(NRS)处理的对照组;正常小鼠经被动转移免疫血清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用AES处理,肺部回收童虫数比NRS对照组明显增多。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皮下致敏小鼠,2wk后经尾静脉注射虫卵形成肺肉芽肿反应,经AES处理后,肺虫卵肉芽肿内Eos受到明显抑制,肉芽肿平均直径明显小于NRS对照组。试验结果提示,Eos是宿主体内对日本血吸虫童虫有效的杀伤细胞之一,其杀伤作用是抗体依赖的Eos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ES能特异性地仰制肉芽肿内的Eos,并对不同时期肉芽肿的直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比较了各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作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一次口服该药400mg/kg所引起的血吸虫皮层损害,以d_0(3h)童虫及d_(28~42)成虫为最严重;宿主的细胞反应也较强烈,并以中性粒细胞居多。而对d_(3~14)童虫则无或仅有轻微的皮层损害,宿主细胞反应亦较轻,且以淋巴细胞为主.d_(21)的童虫,虽有较为明显的皮层损害及宿主细胞反应,但细胞的类型与d_(3~14)童虫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在体外试验系统中,特异性抗血清或各种效应细胞单一因素与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对童虫一般不出现有意义的杀伤作用。但当两者共同作用于虫体时,则可使粘附各种效应细胞的童虫比率和童虫死亡率显著增高。这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特异性抗体的浓度、效应细胞与童虫的比率(效一靶比率)和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在同样条件下,一般均以巨噬细胞(M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作用较强,中性粒细胞(Neu)作用较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Mφ和Eos紧密粘附于虫体表面,致虫体表面出观明显损伤。而Neu在虫体粘附一定时间后自由体脱落,童虫结构相对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7.
Ⅰ.体外研究目前一般认为,机体对血吸虫的免疫主要是针对皮肤内的早期童虫,而不是在门脉寄生的成虫。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吸虫童虫的皮层对宿主的免疫攻击起着靶子的作用。有关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机制,首次由Clegg等(1972)提出,他们证明,当培养液中含有曼氏血吸虫免疫的罗猴血清时,曼氏血吸虫早期童虫在体外培养后4天被杀死,起作用的抗体为IgG类,似乎是补体依赖的。Perez等(1973)用来自感染曼氏血吸虫的罗猴的抗体和细胞首次证明抗体和细胞对血吸虫的杀伤有协同作用,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Butterwo-  相似文献   

8.
Calpain抗体介导的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钙离子激活的中性蛋白激酶 (Calpain)的保护性免疫力和免疫保护性机制。方法 用重组纯化的Calpain抗原免疫小鼠 ,制备抗Calpain血清 ,将机械转化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和同种鼠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共同培养 ,观察细胞对血吸虫童虫的黏附及对童虫的杀伤效果。结果 重组Calpain抗原免疫小鼠后 ,产生了极高的抗Calpain特异性抗体 ,并介导了同种鼠的嗜酸性粒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黏附。在 3 7°C ,5 %CO2 培养 48h后 ,3 3 .8%的日本血吸虫童虫被杀死 ,与对照组 14 .5 %的自然死亡率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Calpain特异性抗体介导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 ,提示Calpain可能是日本血吸虫的一个疫苗候选分子 ,该分子的重组抗原有可能应用于血吸虫病诊断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日本血吸虫感染病人与正常人血清体外诱导小鼠白细胞杀童虫的作用,了解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在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体外诱导小鼠白细胞杀童虫作用,日本血吸虫感染病人血清,无论是成人组还是儿童组,初次感染组还是重复感染组,均明显地强于正常人血清,表明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可以诱导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证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体内存在着ADCC机制,该机制对于抵抗再次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是日本血吸虫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公认保护性免疫的主要作用机理在于特异性抗体与未致敏细胞的协同作用。参予此种免疫过程的抗体成分(IgG或IgE)、细胞成分(嗜酸粒细胞或巨噬细胞)及协同作用的特殊机理尚待阐明。以往的实验结果说明攻击感染后的血吸虫童虫可以在免疫猴体的皮肤或肺内被杀死;从免疫小鼠及大鼠肺部取得的(攻击感染后的)童虫,一般都可作为宿主免疫袭击的靶子。因为童虫的表皮是浆膜所组成,故易为免疫袭击所损伤。  相似文献   

11.
迄今已积累的研究资料表明,宿主感染血吸虫后产生的伴随免疫涉及多种免疫效应机理,其中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对童虫的细胞毒作用(ADCC),可能是主要免疫效应之一。本文综述了有关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的 ADCC 体外免疫效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嗜酸粒细胞依赖抗体的杀童虫作用分为两个步骤:即依赖细胞上的 Fc 受体与结合在童虫表面的抗体 Fc 段搭桥,随之细胞中颗粒的内容物作为配体促进其与童虫不可逆的结合,从而杀伤童虫。嗜酸粒细胞颗粒中的主要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为主要的杀童虫物质,此外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卤化物系统可能也有一定的杀童虫作用。补体、肥大细胞的产物、淋巴因子等对嗜酸粒细胞介导的 ADCC 有促进作用。尽管在体外实验中,中性粒细胞有与嗜酸粒细胞相似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卤化物系统杀伤童虫的机制,但其在保护性免疫表达中的作用迄今仍不明确。近年来,许多实验证明单核-巨噬细胞不仅在体外能依赖抗体特异地杀伤皮肤期童虫,而且因感染、免疫接种或无关抗原(如 BCG)的刺激激活的巨噬细胞能非特异杀伤皮肤期童虫和肺期童虫。巨噬细胞杀伤童虫的细胞毒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精氨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有关。运用巨噬细胞功能缺陷的小鼠品系进行的体内诱导免疫力的研究,进一步支持巨噬细胞在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的产生中可能起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等探究了人类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诱导增加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粘附和有关调节这些细胞毒性产物释放的作用。日本血吸虫日本株以小鼠为终宿主和片山钉螺为中间宿主维持其生活史,通过机械转化制备童虫。抗日本血吸虫的鼠单克隆IgE抗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小鼠动物模型。在体外特异性抗血吸虫血清(Ab)存在下,巨噬细胞(Mφ)、嗜酸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均可粘附于童虫表面,使童虫死亡率显著增高。加入葡萄球菌A蛋白(SPA),可使童虫表面粘附细胞数及粘附细胞的童虫数显著降低。表明细胞的粘附至少部分地是通过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上Fc受体的桥连而实现的。将童虫与抗体和/或细胞体外作用18h后接种于小鼠腹腔,6wk后的成虫回收率Eos Ab和Mφ A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eu Ab组在体外试验虽有一定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日本血吸虫感染病人与正常人血清体外诱导小鼠白细胞杀童虫的作用。了解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在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体外诱导小鼠白细胞杀童虫作用。日本血吸虫感染病人血清,无论是成人组还是儿童组,初次感染组还是重复感染组,均明显地强于正常人血清,表明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可以诱导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证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宿 主体内存在着ADCC机制。该机制对于抵抗再次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是日本血吸虫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体外研究了两种抗血吸虫童虫的抗体水平,即与童虫表面结合抗体和嗜酸粒细胞依赖的细胞毒性抗体,并与尾蚴攻击感染的体外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评价抗体结合力的指标为计算粘连到每条能动的机械性转换童虫表面上的细胞数(p388D_1细胞有IgG-Fc段受体)。实验分9个组:A.每鼠感染经照射剂量为20 krad的尾蚴500条,在实验开始时和6周后各感染1次;B.除在开始时只感染1次外,余同A;C.除照射剂量为40krad外,余同A;D.除照射剂量为40krad和在开始时只感染1次外,余同A;E.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肝门型童虫表膜抗原 (Sj Hm Ag)免疫兔血清被动转移至小鼠抗日本血吸虫 (Sj)感染的保护性。方法 用 Sj Hm Ag免疫兔血清经尾静脉转移给昆明鼠 3次 ,每鼠每次0 .5 ml,第 1次转移后 1h,每鼠经腹部感染 (4 0± 1)条 Sj尾蚴 ,第 2、3次转移分别在攻击感染后 1、3周进行 ,4 2 d后剖杀冲虫 ,计数虫数及肝卵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j Hm Ag免疫兔血清被动转移组使虫荷减少 2 9.3% ,每克肝脏虫卵减少 5 0 .6 %。结论  Sj Hm Ag免疫兔血清被动转移小鼠后可诱导产生抗 Sj攻击感染及抗生殖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在体外人嗜酸粒细胞对埃及血吸虫童虫具有抗体依赖的杀伤作用。童虫的制备:从感染区儿童尿中获得埃及血吸虫虫卵,孵出毛蚴,感染螺蛳,然后使尾蚴自螺体逸出,制备皮肤期童虫。童虫活力通过甲苯胺蓝在玻片上检测。嗜酸粒细胞的制备:按Vadas等(1979)法纯化自愿者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纯度达95%以上。血清的制备:静脉穿刺或手指取血,  相似文献   

18.
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ADCC)观察了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血清在体外杀伤系统中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规律。未加补体时,嗜酸粒细胞或巨噬细胞介导的童虫杀伤作用于感染后4wk出现明显作用,分别于5—7wk和6—8wk达高峰,然后下降,至11wk时降至4wk时的水平;而未加补体时无明显的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在补体参与下,这三种细胞均能介导对童虫的杀伤作用,且作用增强。证实ADCC是日本血吸虫获得性抵抗力的一个重要组分,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对童虫的细胞毒作用是不依赖补体的,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作用是依赖补体的。结果对选择免疫预防适宜时间和评价候选疫苗效果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与童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含量及β-巯基乙醇对培养细胞AgNORs的影响,探讨AgNORs能否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指标以及β-巯基乙醇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 联合法培养虫龄分别为18d和24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与成虫,将童虫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与成虫细胞使用常规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在常规培养基中加入50μmoL/L β-巯基乙醇和1mmoL/L丙酮酸钠。培养第5d,运用胶银法染色,使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培养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测定银染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的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结果 日本童虫培养细胞(对照组)的AgNORs颗粒数目、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成虫培养细胞。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之间的AgNORs颗粒数日,银染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实验组培养细胞与对照组比较,AgNORs颗粒数目明显增多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均显著升高。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细胞三组参数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AgNORs可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一个简便、敏感的指标。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较成虫培养细胞更具增殖潜能;β-琉基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用纯化的曼氏血吸虫成虫皮层外膜免疫兔、大鼠、小鼠所产生的抗体与慢性感染动物或接种钴~(60)照射尾蚴动物的抗体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这些抗-膜抗血清都能识别存在于早期童虫、5日龄肺部童虫表膜和纯化的成虫膜上的相对分子量为32,000和20,000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