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肘关节稳定性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临床认识和治疗急、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提供基础。方法 :解剖观察肘关节副韧带的形态结构特点 ,测量依序切断桡侧软组织 (包括桡侧副韧带 )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度的变化、依序切断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时其外翻旋转角度的变化。结果 :①尺侧副韧带前束可分为前部纤维和后部纤维 ;桡侧副韧带部分止于环状韧带 ,部分止于尺骨冠突的外下方。②屈曲 60°以前 ,尺侧副韧带前束的外侧部紧张而内侧部较松弛 ,肘关节屈曲超过 60°后 ,前束内外侧处于同等程度的紧张状态 ;后束在肘关节屈曲超过 90°后才被拉紧。③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作用约占 5 0 % ,伸肌及伸肌腱膜起协同作用。结论 :肘关节副韧带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在肘关节的运动过程中 ,副韧带的不同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其中桡侧尺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主要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等长重建的最佳定位点。 方法  8具成人尸体完整肘关节标本,在尺侧副韧带前束上、下止点区域分别取各3个定位点,两两配对后分别测量上、下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各个角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肘关节旋转中心至冠突下方尺骨粗隆最高点的距离变化与其他各组相比最小 (P<0.0001)。上止点定位于肘关节旋转中心时距离变化最小,与其它两个上定位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 结论 等长重建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最佳定位点位于肘关节旋转中心点到冠突下方尺骨粗隆最高点。  相似文献   

3.
改良肘关节内侧入路尺侧副韧带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肘关节经肌肉入路尺侧副韧带(UCL)修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肘关节标本35侧,解剖观察尺侧副韧带前束、肘部屈肌总腱及尺、正中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并行摹拟手术。结果:UCL前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侧的小结节,UCL前束位于尺侧腕屈肌肱头、尺头之间的深层;尺神经在肘管中部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平均距离为(0.9 ± 0. 1)cm,在肘管的远侧出口,距尺侧副韧带的尺骨止点(0.6±0.3)cm;尺神经至尺侧腕屈肌尺头肌支的入肌点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7±0.8)cm;正中神经最靠近切口的分支距切口的距离,在肱骨内侧髁和尺骨结节水平分别为(1.6±0.5)cm和(0.9±0.4)cm。结论:经尺侧腕屈肌的肱头和尺头之间、自肱骨内侧髁向前外侧至UCL尺骨止点以远约2 cm为一损伤较小的安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在标本修整中发现一右侧足,胫骨后肌腱经内踝后面的沟内,单独穿过骨性纤维管至足底内侧缘。胫骨后肌腱中占三分之一略强的纤维与腓骨长肌腱在距其止点1cm处会合(见照片)。会合后共同至腓骨长肌腱的止点。其余胫骨后肌腱的腱纤维止点同正常人体。即一部分腱纤维止于舟骨粗隆,一部分腱纤维止于第一、二、三楔骨。腓骨长肌腱在足底经过骰骨跖侧面的腓骨长肌腱沟(该沟被跖长韧带所遮被),在跖长韧带的内侧缘,腓骨长肌腱与胫骨后肌部分腱纤维会合。会合后即开始有止点纤维附着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基底部的跖侧面的外侧。1.第1跖骨粗隆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肘关节有关结构的MRI检查方法和影像特点。方法:急性肘关节后脱位2例和慢性肘关节后脱位1例,行MRI检查。结果:冠状位MRI可清楚地显示肘关节诸结构,并可显示损伤的肝关节副韧带,矢状位部分层面可分别显示尺侧和桡侧副韧带,横断面不能完整地显示肘关节副韧带。副韧带损伤的常规MRI影像特点,在冠状位SE序列T2加权像,呈低信号,尺侧副韧带在尺骨冠突内侧呈薄止点,线型或稍呈弧形向近端,在肱骨骨侧髁止点稍扩散,其损伤的表现有韧带的增厚或变薄、韧带松驰及不连续包绕韧带的水肿或血肿的高信号影等。结论:肘关节副韧带的MRI检查是较准确、敏感、无损伤的方法,值得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骨间返血管前臂皮瓣修复前臂近端、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的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为6.9±1.1cm,尺骨嵴外侧1.4±0.3cm,于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下方4.4±1.4cm,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发出皮支。骨间返动脉终末支至肘后部与桡侧返动脉、桡侧副动脉背侧支、中副动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背侧皮瓣顺行转位可修复前臂近端软组织缺损,如以吻合支为蒂逆行转位可修复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肱肌止点的相关数据,为临床准确、安全地放置冠突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例正常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解剖观察肱肌止点的位置,并测量肱肌止点的长度、宽度、与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的间隙宽度及近端距离冠突尖的长度。结果肱肌止点大部分位于尺骨鹰嘴尖与冠突尖连线的内侧,长度为(21.79±2.70)mm,分深浅两头:浅头止点为腱膜组织,宽度(4.11±1.12)mm;而深头止点由两侧的腱膜和中间的肌肉构成,宽度(11.25±3.07)mm。其中,桡侧腱膜宽度(1.77±0.46)mm,尺侧腱膜宽度(2.75±0.57)mm,两者夹持的肌肉宽度(6.82±2.08)mm。肱肌止点与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的间隙宽度(4.14±0.49)mm,近端距离冠突尖的长度(9.30±1.51)mm。结论 (1)肱肌止点与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的间隙可用于放置尺骨冠突钢板。(2)松解肱肌深头止点的尺侧腱膜可使该间隙的宽度达到6.89mm,继续松解中间的肌肉可达到13.71mm,足以安放冠突钢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一种肘关节后肱三头肌止点剥离、肘肌瓣入路,探讨其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肱三头肌止点连同尺骨骨膜从尺骨鹰嘴上自内侧向外侧剥离,保留附着在尺骨外侧肘后肌的止点,将整个肱三头肌-肘肌形成的组织瓣由尺侧向桡侧翻转,术后将肱三头肌在尺骨上的止点原位缝合。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此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11例,骨折类型按AO分类C1型骨折3例,C2型3例,C3型5例,先将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采用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该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暴露,所有病例经过6至12月的随访,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肱三头肌萎缩及尺神经损伤,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和肱骨远端暴露,内固定安放方便,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肱三头肌-肘肌瓣人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设计一种肘关节后肱三头肌止点剥离、肘肌瓣入路,探讨其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肱三头肌止点连同尺骨骨膜从尺骨鹰嘴上自内侧向外侧剥离,保留附着在尺骨外侧肘后肌的止点,将整个肱三头肌-肘肌形成的组织瓣由尺侧向桡侧翻转,术后将肱三头肌在尺骨上的止七点原位缝合.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此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11例,骨折类型按AO分类C1型骨折3例,C2型3例,C3型5例,先将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内固定,采用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该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暴露,所有病例经过6至12月的随访,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肱三头肌萎缩及尺神经损伤,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 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和肱骨远端暴露,内固定安放方便,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肘关节副韧带复合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肘关节副韧带复合体包括尺侧韧带复合体(MCLC)和桡侧韧带复合体(LCLC),它们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O’Driscoll[1]认为,维持肱尺关节的稳定须具备三个条件:完整的关节面,完整的MCLC前束和LCLC的尺副韧带。MCLC损伤将导致肘关节外翻不稳定,LCLC损伤则引起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本文将从解剖、生物力学和临床等几个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1 肘关节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MCLC是由前束、后束和斜束组成的。一般认为,尺侧副韧带的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上髁之前,止于喙突内缘,后束起始于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尺骨冠突软组织附着点的解剖参数,为了解冠突骨折的类型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0侧成人肘关节标本(4侧新鲜、6侧防腐),用游标卡尺和网栅描图法测量肘关节囊前部、内侧副韧带前束和肱肌附着点,距冠突尖、关节面的距离、止点长度和面积等.结果:肘关节囊前部附着在冠突尖远侧平均(5.7±2.4)mm,冠突尖是关节腔内结构.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在高耸结节处,距关节面平均(1.4±0.7)mm,长度平均(14.3±3.9)mm,附着面积平均(113.7±25.2)mm^2.肱肌附着在尺骨粗隆处,距冠突尖平均(9.3±1.5)mm,其长度平均(21.8±2.7)mm,附着面积平均(207.5±33.8)mm^2,由"腱膜-肌肉-腱膜"的"三明治样"结构组成.肱肌附着点和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点的间隙平均宽(4.1±0.5)mm,手术必须松解尺侧腱膜(间隙扩大至7 mm)甚至中间的肌肉(间隙扩大至14 mm)才能安放冠突钢板.结论:了解冠突的软组织附着参数,对临床理解冠突骨折的类型和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的变化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在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上选取中、近、远、前、后各5个测试点。模拟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步骤,将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和腘腓韧带胫腓侧的附着部中心与相应股骨侧的5个测试点用铜丝连接,测量膝关节在0°~90°屈曲过程中铜丝长度的变化。结果外侧副韧带股骨侧附着部的远点和前点与其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不超过3 mm,且两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的前点与PFL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不差过3 mm;腘肌腱股骨侧5个测试点与胫骨侧腘肌肌腱移行处点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超过3 mm。结论在腓骨侧骨隧道选择附着部中心的情况下,重建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时,股骨侧骨隧道宜定位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附着部前缘(即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腕尺侧副韧带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性。方法:对17侧成人腕关节的尺侧副韧带进行大体解剖,观察该结构的起止、走行、比邻和分部,作该韧带不同部位的组织学切片,并和尺三角韧带作相关比较。结果:尺侧副韧带起于尺骨茎突,分别止于三角骨、豌豆骨和豆三角关节囊,因而分为三部,与周边结构分界明显。镜下显示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结论:腕尺侧副韧带是独立的解剖学结构,组织性质属于韧带,但不具有侧副韧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肘关节侧副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侧韧带损伤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例正常人左右肘关节标本共80例进行解剖学研究,而且对鹤壁市人民医院3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内侧副韧带分为前束、后束、斜束,且解剖特点各异。本文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分为:A型28例,B型37例,C型15例。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Ⅰ型27例,Ⅱ型16例,Ⅲ型19例,Ⅳ型18例。经过对30名患者手术治疗一年后随访,24例疗效评级为优,占80%,6例为良,占20%。结论对肘关节侧副韧带进行解剖学研究,可以为肘关节副韧带损伤临床治疗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国人膝内侧结构解剖学特点,为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结构软组织平衡的松解策略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80例固定及20例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解剖观察内侧结构的组成及其位置与形态学特点.结果:膝关节内侧面支持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和半膜肌复合体等结构,可分为3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深、浅两层,可分为前纵部和后斜部两部分.MCL前纵部以间接止点形式融入胫骨平台关节面下50~60 mm,鹅足深方的胫骨内侧骨面骨膜,长约92mm,中部宽约15mm后斜部纤维以腱板起于股骨内卜髁后侧,下止点弥散;在关节间隙处,后斜部纤维与其深方第3层(内侧关节囊)愈着,被半月板、冠状韧带固定.MCL深层实际上为膝内侧关节囊增厚,自股骨内上髁下半周缘骨面垂直向下走行,连接内侧半月板,止于胫骨平台内侧缘中点关节面下0.8~1.5cm骨面,并与半膜肌腱横臂融合.膝关节后内侧区域为半膜肌腱鞘和半膜肌腱的9处附丽所加强,维持膝关节后内侧角稳定.结论:基于膝关节内侧结构解剖特点,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可以做到微创化、选择性的松解.尽量保护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对术后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肱二头肌的副头又名额外头,是常见的肌变异之一。我们在60具成年男尸中,观察了116侧上肢,发现16侧有肱二头肌副头,占13.79±1.48%。其中左右对称出现者仅两侧,其余均为单侧。肱二头肌副头只有一个头的有15侧,占12.93%;两个副头的仅一侧,占0.86%。在有一个副头的15侧标本中,起于喙肱肌止点与肱肌起点之间骨面的8侧,起于胸大肌附近骨面的2侧,结节间沟的2侧,肱肌起点内缘与内侧肌间隔的1侧,肱骨大结节嵴1侧,三角肌粗隆外下方的一侧。在有两个副头的标本中,一头起自结节间沟与喙肱肌点处,另一头起于肱肌内缘与内侧肌间隔。关于副头的抵止:在16侧中,8侧到肱二头肌下段后面,4侧到该肌中部后面,3侧止于肱二头肌腱,1侧止于肱二头肌腱膜。肱二头肌副头的形态有宽扁形,圆柱形,长带状和细索状四类。其长度在6—15cm之间,平均为9.8cm,宽度在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治疗肘管综合症的原位松解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14 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肘部标本,11例行大体解剖观察肘管特点,3例分别制成1mm厚的水平、冠状和矢状位火棉胶切片。并利用水平切片的图像对肘管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肘管的底由肘关节囊和尺侧副韧带前、后及横束构成,顶由肘管支持带或滑车上肘肌和尺侧腕屈肌的肱尺两头之间的筋膜构成。滑车上肘肌起自内上髁,其上部以筋膜止于鹰嘴内侧缘;中下部分直接止于鹰嘴内侧缘。在尺神经沟水平,有一筋膜蒂将尺神经连于底的后外侧部分。 结论 对于滑车上肘肌引起的尺神经卡压者,合理切除此肌肉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筋膜蒂可能有防止尺神经过度运动以及半脱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Functionalanatomyofthelateralcollat eralligamentcomplexoftheelbowD .Han noucheandT .Begue肘部侧副韧带复合体的功能解剖学肘关节后侧部不稳临床上罕见 ,通常与肘侧副韧带复合体断裂有关。我们研究了 2 0例肘关节标本 ,以描述这个复合体的形态学特征 ,并确定这个复合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维持肘关节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对标本作了形态学和形态测量研究之后 ,在切断或不切断环状韧带和侧副韧带前束的情况下 ,顺序切断侧副韧带内侧束。侧副韧带前束和内…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膝关节后外侧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后供区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重建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10例男性新鲜冷冻膝关节尸体标本,利用生物力学扭转试验机测量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前及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重建后不同转矩下的胫骨外旋角。 结果与结论:同一转矩条件下,胫骨外旋角随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变大,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前及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重建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外旋转距条件下,外旋角变化的趋势一致。提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后,妥善重建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不会对膝关节稳定性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桡骨头的再次脱位一直是陈旧性孟氏骨折令人担忧的并发症之一,许多治疗方法已描述治疗中骨折和环状韧带重建的需要,但并不明确。 目的:通过两组儿童治疗上的对比,从而强调探讨环状韧带重建的实用性。 方法:纳入12例陈旧性孟氏骨折儿童并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儿童均接受桡骨头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5例儿童接受尺骨延长矫形截骨和环状韧带重建治疗;7例患儿仅行尺骨延长矫形截骨而没有韧带重建治疗;病程从损伤至临床表现为3-18个月(平均9个月)。10例患儿为Bado用Ⅰ型,另外2例分别是Bado Ⅱ、Ⅲ型。治疗前后采用Kim标准评价韧带重建对于治疗的可靠性。 结果与结论:1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个月(8-26个月)。愈后按照 Kim标准进行评估:优 10例,无畸形,无疼痛,关节活动度>250°,无肘关节受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5分);良 2例,轻度畸形,轻度或间歇性疼痛,关节活动度200°-250°,肘关节受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5分;差 0例,严重畸形,疼痛,关节活动度< 200°,肘关节严重受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0分。随访22个月,所有患儿尺骨截骨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6-14周)。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不连发生。说明尺骨延长截骨矫形在桡骨头稳定性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否行环状韧带重建基于受伤时间、手术方式及术中桡骨头稳定性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