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bFGF处理组,丹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在+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注射bFGF(100μg/kg),丹参(15g/kg)或生理盐水(2ml)各一次。于暴露后6h处死大鼠取脑,用半守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cl-2和p53 mRNA表达以及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标记法(TUNEL)检测脑内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Gz暴露组可见明显的bcl-2,p53 mRNA表达变化和部分神经细胞凋亡,而bFGF和丹参能阻断bcl-2和p53表达变化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而bFGF和丹参对+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用200g左右的SD大鼠,在 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bFGF(100μg/kg)或丹参(15μg/kg)各一次,置动物离心机离心后不同时间处死,测定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凋亡细胞数,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测定值比较。结果 Gz暴露组的EAAs、NO含量和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FGF和丹参处理组的测定值明显低于 Gz暴露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结论bFGF和丹参能降低 Gz暴露后脑内EAAs和NO的含量及凋亡细胞数,对 Gz暴露所致脑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bFGF及丹参对+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NOS 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加速度( 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丹参对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大鼠和bFGF、丹参处理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NOSmRNA表达变化。结果+Gz重复暴露组可见明显的iNOS mRNA表达增高,而bFGF和丹参能阻断这种iNOS表达变化。表达+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iNOSmRNA表达变化,它可能在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而bFGF和丹参对+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在+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明显升高,24h降至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的表达增加,这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损伤修复作用,是脑的自身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反复高正加速度(+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反复高+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ICE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bcl-2在+Gz重复暴露后6h和24h表达明显降低,而bax、p53和ICE在6h和24h表达明显升高,6h组和24h组在大脑皮质、海皮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表明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ICE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用200g左右的SD大鼠,在+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bFGF(100μg/kg)或丹参(15g/kg)各一次,置动物离心机离心后不同时间处死,测定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凋亡细胞数,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测定值比较.结果+Gz暴露组的EAAs、NO含量和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FGF和丹参处理组的测定值明显低于+Gz暴露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结论bFGF和丹参能降低+Gz暴露后脑内EAAs和NO的含量及凋亡细胞数,对+Gz暴露所致脑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 只,对照及实验组各48 只,用持针钳钳夹坐骨神经,于伤后4 小时、1,3,7,10,14,21,28 天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 PCR) 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alpha-32p- dCTP放射自显影,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局部、腰4 ~6 背根节及相应脊髓节段bFGF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组伤后4 小时bFGFmRNA在损伤局部、脊髓及背根节的表达均开始增强,分别为1.41±0.10,1.78±0 .10 和2.17±0.12;伤后7 天表达值最高,分别为2.72±0.14,3 .65±0.17 和3.90 ±0.06;伤后28 天表达值为1.23 ±0.06 ,1.43±0 .05,1 .78±0.03,降至正常及对照组水平(P> 0.05)。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FGFmRNA表达增强有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持续高+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 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相关基因 bcl- 2、p5 3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 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 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7GZ暴露组、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 ,各组分别于暴露后 30 min、6 h、2 4h和 48h处死大鼠取脑。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 TUNEL )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 m 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在 6 h和 2 4h时在大脑皮层、海马 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和 bcl- 2、p5 3 m RNA表达变化。 结论 反复高 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凋亡及 bcl- 2和 p5 3的表达变化 ,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放射性血脑屏障(BBB)破坏的不同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放射性BBB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单次照射25Gy)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前尾静脉注射bFGF组(250ng/kg),并设未照射对照组;分别于照射后2、7和30d采用脑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并用单次静脉注射3mg/kg伊文氏蓝(EB)后脑组织的EB含量法评估BBB破坏情况。结果照射后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注射bFGF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受照后不同日期的脑组织E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含水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EB后检测脑组织,浓度法较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能更好地反映BBB的破坏情况;bFGF对受照后BBB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细胞间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心肌细胞间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 采用激光黏附细胞扫描仪和荧光光淬灭后恢复技术(FRAP),观察FGF-2作用于心肌细胞1和4天后胞间信号转导的变化。结果 10~100ng/ml的FGF-2能够抑制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同时促进细胞增生;高浓度的FGF-2(1000ng/ml)使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明显增加,但抑制细胞生长。结论 FGF-2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可能与其参与心肌细胞的生长、发育甚或凋亡等生物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脉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中间间隔30min)作用,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ICAM-1 mNR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大鼠脑组织ICAM-1 mRNA均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7倍,3.0倍和1.9倍。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在+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0^-9~10^-5mol/L的SP在体外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γ=0.594,P<0.01),E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10^-7mol/L SP组比较,P<0.05)。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E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6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P在10^-8~10^-6mol/L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EGF mRNA表达,在10^-7mol/L达到峰值,当浓度>10^-7mol/L时,其促EGF mRNA表达的效应强度随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至10^-5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成纤维细胞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5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24h,48h处死大鼠取脑,固定包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TL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调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变化,6h组海马CA1区可见部分细胞凋亡和明显的bcl-2,p53表达变化,但在24h组和48h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2,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操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脑损伤后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在大鼠液压颅脑损伤模型中,观察其运动神经功能;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伤后bcl-2基因表达情况;比较伤前给予U-74389G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颅脑伤大鼠伤后行走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大鼠不同脑区各个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DNA电泳未见凋亡带谱。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及齿状回的神经细胞。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h,比细胞凋亡出现早。注射U-74389G能阻止bcl-2蛋白下调。结论U-74389G能阻止大鼠液压脑损伤后bcl-2基因表达下调,抑制脑创伤所致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四肢火器伤受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后伤口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兔四肢软组织火器伤模型,UVC 30mJ/cm2和60mJ/cm2分别进行伤道内照射.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 致伤照射后7~21天,60mJ/cm2照射组和30mJ/cm2照射组bFGF在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60mJ/cm2照射组更为显著;照射后21天,60mJ/cm2照射组bFGF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低于30mJ/cm2照射组(P<0.05).结论 在伤口愈合早期UVC照射能促进bFGF的表达,以60mJ/cm2的作用更显著.但不同剂量UVC促进bFGF表达的时相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p53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p53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65例NSCLC患者癌组织平均MYD为31.44±15.79,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5.4%。10例正常肺组织平均MVD为13.71±4.12,明显低于癌组织,P<0.01。在转移癌组织中MVD显著性高于无转移癌组,P<0.01;ⅢA-B期癌组织中MVD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P<0.01。NSCLC中。VEGF、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两者阳性表达都与患者的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突变的p53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治疗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并探讨bFGF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4h后随机分为:1、单纯溶栓组;2.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的和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bax的表达,结果 在单纯溶栓组,脑缺血再灌注3h时,bax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注12h时达到高峰;与单纯溶栓组比较,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6h后,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显著缩小(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bFGF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