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室-E ICU"一体化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133例(第一组),2004年1月—2005年12月无采用一体化模式抢救严重多发伤病人101例(第二组),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收治严重多发伤133例,死亡26例,救治成功率为80.5%。第二组共收治严重多发伤101例,死亡27例,救治成功率为73.3%。两组患者ISS创伤评分无明显差异,第一组患者120平均到达现场的时间、院内绿色通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第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第二组(P<0.05)。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一支急诊医学队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方法从本院2007年2011年符合严重创伤诊断标准患者中随机抽样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2011年符合严重创伤诊断标准患者中随机抽样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2013年本院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救治结果。结果研究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0%,MODS发生率降低18%,致残率降低15%,病死率降低16%,抢救成功率提高16%。结论基层医院实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应用创伤控制技术(DCS)及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EGDT)理论,形成程序化、规范化救治,可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杨旭 《首都医药》2012,(12):14-15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有效结合急救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比较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完善绿色生命通道前后,救治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救治效果比较。结果病人性别、年龄、伤情特点无明显差异,急诊二次转运人数、住院等待时间、受伤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模式减少了术前的中间环节,为多发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26-128
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管理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符合标准的147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休克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创伤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是否运行急诊绿色通道,分为研究组(运行急诊绿色通道手术,n=52)与对照组(未运行急诊绿色通道手术,n=52)。对比两组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急诊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8.1%(51/52)、78.8%(41/52),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到开始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提升急诊抢救成功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采用常规急救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平均伤情评估时间、医师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入手术室时间、创伤控制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入手术室和创伤控制等诊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致残、休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可以缩短诊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调整急救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佩带标志;快速检伤分类、编号、确定基本去向;对危重患者按ABC程序进行早期急救护理加强急诊护士专科能力培训等.结果 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程序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的优势,提供畅通、高效、规范、安全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中医院急诊绿色通道重要环节及绿色通道涉及的相关人员的治理,使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确保以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以维护广大患者的健康,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建设完好的硬件设施,合理人力资源配置,适时启动,保证绿色通道的有效利用。结果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急救绿色通道各环节顺畅及时,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诊创伤患者就医流程质控表"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565例,为按"急诊创伤患者就医流程质控表"进行规范化诊疗、护理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对照组1809例,为采取常规抢救方式进行救护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分别观察两组基本生命抢救时间、抢救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基本生命抢救时间、抢救有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急诊创伤患者就医流程质控表"能缩短患者在急诊的滞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严重多发伤的多学科一体化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及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 0月期间84例多发伤病人采取多学科一体化进行救治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抢救成功113例,成功率达89.68%.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病人采取多学科一体化救治,急诊手术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专业分科的限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新概念,强调了对创伤患者的高度责任心,大大缩短了等待救治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手术对创伤休克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8例创伤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科室检查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各科室有关人员的准备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100.00%(24/24),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83.33%(20/24),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式对于治疗创伤休克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和各科室人员的准备时间,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经验。方法严重胸部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57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实施全方位的院前和院内救治措施。并从本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救治的严重胸部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的急救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急诊抢救成功率为89.5%,对照组的总急诊抢救成功率为68.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损伤患者实施急诊救治全方位的院前和院内救治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 《黑龙江医药》2009,22(4):505-505
目的:建立与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更好的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患者急诊就诊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制定规范科学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加强各系统的协调与管理。结果:开放的绿色通道显著提高了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使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各项抢救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诊绿色通道对创伤休克患者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4例创伤休克患者,运用数字随机法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患者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运用常规手术与急诊科室检查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抢救准备时间、科室人员准备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的抢救准备时间及相关科室人员的准备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创伤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抢救准备时间,更快让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化创伤急救流程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05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的116例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优化创伤急救流程,比较两组在急诊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1.38%与对照组的83.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诊抢救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优化创伤急救流程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的抢救时间,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对减少伤残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姚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571-572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为急诊科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急救入院的严~,J4h患者118例的,瞄床护理资料,概括总结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结果118例严重创伤患者中,101例经及时抢救护理好转出院,有8例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另有9例颅脑损伤患者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2.4%,有效抢救时间为29-66min,平均36.9min。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实施及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赢得抢救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有效的细节管理方法,实现急诊救治过程中在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中环环相扣无缝隙,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管理方法的病例资料,传统管理模式下急诊救治的39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513例为加强细节管理阶段急诊救治的患者,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h内死亡的例数等观察指标上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急诊科细节管理促进了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之间的有效链接,提高了急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提高重度创伤患者的院内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我院急诊科实施高级创伤护理前、后各一年重度创伤病例救治资料,总结实施高级创伤护理组的救治程序:首先进行评估→对气道进行管理→进行呼吸支持→管理循环系统→评估神经系统→全面暴露并检查患者全身→采集AMPLE病史→护送患者进手术室(或住院)→最后进行护理抢救记录的书写,总体采取诊断和救治同时进行,然后再诊断,再救治的程序。结果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在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未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结论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严重创伤患者的合理救治流程。方法制定严重创伤绿色通道,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并对救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死亡率9.3%(5/54),无一漏诊。结论严重创伤绿色通道的实施,有效避免了漏诊,显著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