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的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d、2周、3个月的眼压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3%)明显小于对照组(30.0%),且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常规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患者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丝裂霉素C组40例和缝线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丝裂霉素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缝线组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移动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变化,术后半年滤过泡情况、术后早期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和缝线组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组患者术后早期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结膜瓣漏、黄斑水肿、眼内炎、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丝裂霉素C组患者正常前房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术中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移动缝线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眼压,合理控制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45-34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6例和观察组(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组)36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周及3个月的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好,可有效控制眼压,安全性也较高,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时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眼压,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可调节缝线对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前房深度等的作用.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7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47例,72只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0~20 月,观察术眼视力、眼压、前房及黄斑水肿等.结果 治疗组前房全部第一天形成,眼压均值(2.02±0.23)kPa,50%的患眼视力不变或提高;炎症反应、低眼压、黄斑水肿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调节缝线的应用能明显提高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有效降低早期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杨红艳 《安徽医药》2016,20(8):1568-1569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对30例(35眼)青光眼患者进行丝裂霉素联合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诊观察视力、眼压和滤过泡状况。结果 手术后第1周眼压为(12.49±1.68) mmHg,第1个月眼压为(14.28±2.22) mmHg,第1年眼压为(17.29±2.87) mmHg与手术前眼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功能型滤过泡35眼(82.86%)。结论 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青光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前房分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青光眼时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术后眼压,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5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术后观察并随访眼压、前房、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态,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黄文荣 《河北医药》2012,34(17):2592-259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8例(46眼)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4例(38眼)青光眼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眼压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年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疗效肯定,可作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2d 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9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6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例9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85例89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眼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实验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确切,眼压控制效果好,同时可有效减少浅前房发生,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娟  马伊  张岩 《天津医药》2012,40(10):1049-1051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分为使用MMC组(14眼)及对照组(19眼),对2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均较术前都有较大改善.12周时MMC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MMC组滤过泡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相似,均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有助于控制术后眼压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48眼)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0例(2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对照组22例(2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对照研究,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诊,检测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指标,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36例(50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眼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何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64-16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80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观察组(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每组各40例(40眼),对两组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涵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729-730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方法 50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5例36眼和对照组25例27眼,治疗组行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视力进行对照分析,随访6个月。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治疗组为13.9%,对照组为48.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眼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术后2周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组占97.2%,对照组占74.1%;术后6个月分别为91.7%和62.9%(P〈0.05)。手术成功率:术后2周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81.5%;术后6个月分别为91.7%和62.9%(P〈0.005)。术后视力:术后6个月对照组视力下降有10眼(37.1%),而治疗组只有4眼(11.1%)(P〈0.025)。结论 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减少了手术早期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改良与传统术式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 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10眼)。改良组施行改良术式:巩膜囊袋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联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滤过泡和眼压情况。结果 术后1周、1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改良组保持功能性滤泡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6个月及1年改良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能更有效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性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性护理。观察2组术后1、6个月眼压的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1、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对照组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在给予手术降压的同时采用舒适性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7例(76眼),分为治疗组(复合小梁切除术组)40眼和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6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85.0%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治疗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舒适性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将6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性护理.观察2组术后1、6个月眼压的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1、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对照组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在给予手术降压的同时采用舒适性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