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颗需要进行楔状缺损修复的患牙随机分成对照组(127颗)和观察组(129颗),分别用3MZ350纳米树脂和FiltekTMZ350纳米流动树脂联合3M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修复,观察随访2年。结果修复2年后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ihekTMZ350纳米流动树脂联合3MZ350纳米树脂用于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树脂充填法修复老年人深度楔状缺损失败的原因。方法:将43例227颗需要进行楔状缺损修复的患牙用3M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修复,术后1年、2年进行随访。结果:刷牙≥3次/d患者的失败率高于刷牙≤2次/d者,修复1年、2年后的失败率分别为3.08%、和7.49%,有偏侧咀嚼习惯的患牙的失败率明显高于双侧咀嚼者。结论:楔状缺损修复失败受患牙承担咬(牙合)力大小、刷牙习惯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富士Ⅱ玻璃离子(GCFujiⅡ)及两种Z350树脂(3MZ350树脂、Z350流体树脂)对牙体楔状缺损的充填效果及微渗漏程度.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91例(共274颗患牙)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修复牙体材料不同分为GCFujiⅡ组86例(采用GCFuji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含肾上腺素排龈线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唇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0.1%肾上腺素排龈线和不含药排龈线进行治疗,以排龈前1 d、排龈后0.5 h、1、3、7、14 d和1个月为观察点,测定龈沟液(GCF)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结果两种排龈方法排龈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排龈后0.5 h GCF量均有所增加,排龈后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排龈后的0.5 h和1、3 d两组患者GCF中AST、ALP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率(43.3%)高于治疗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龈方法对牙周组织都存在一定损伤,但均可恢复;肾上腺素排龈线更有利于止血,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铒激光备洞后不同流动树脂的充填效果。方法 临床实验:选取早期窝沟龋90颗,进行3种流动树脂充填,在3个时间点记录修复体和患牙情况。体外实验:选择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3组,均进行铒激光备洞后充填,A组constic充填,B组3MTM ESPETMFiltekTMZ350 XT纳米流动树脂充填,C组松风Beautifil Flow PlusF03加强型流动聚合体,然后均进行冷热循环试验500次以及亚甲基蓝染色24 h,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各组的微渗漏情况和测量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缝隙宽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充填后在1、3、6个月时点记录,结果显示:修复体破损、边缘密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渗漏实验结果显示:B组与C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体组织间缝隙宽度结果测量显示:A组与B、C组相比,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缝隙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nstic充填组用时最短;微渗漏最大且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0-1mm内的唇颊面楔状缺损病例40例12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牙,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年后疗效。结果实验组1年后充填物无脱落者占93.24%,对照组为80.67%;实验组1年后无继发龋发生者占96.82%,对照组为85%;实验组1年后无边缘性龈炎发生者占97.92%,对照组为85%,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排龈线排龈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治疗中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排龈线和排龈膏2种排龈方法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龈下楔状缺损患者,共98例306颗患牙,楔状缺损位于龈下0 ~2 mm内.治疗前洁治所有患牙,使接受楔状缺损修复前所有患牙探诊出血(BOP)为阴性.然后根据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排龈线组患者共51例162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线排龈;排龈膏组患者共47例144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膏排龈.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与排龈膏排龈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减少修复后牙龈出血,有利于牙龈健康,达到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曹亚飞  蒋勇 《安徽医药》2013,17(2):244-246
目的评价Nd:YAG激光在楔状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牙颈部有楔状缺损同时伴有牙本质过敏的106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激光(A组)、酸蚀(B组)处理缺损区,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进行复查并对各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脱敏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树脂充填效果比较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后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d:YAG激光能有效治疗牙本质过敏,提高树脂充填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米复合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来某院行纳米复合树脂修复的楔状缺损的患者50例,患牙50颗。观察患牙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以及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水平(ALP)。结果:修复后6个月患牙的龈沟液量和龈沟液中AST的水平显著高于修复前(P0.05)。修复后12个月患牙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和龈沟液中AST的水平显著高于修复后6个月(P0.05)。结论:纳米复合树脂修复龈下缺损时对患牙牙周组织有影响,但是很小,而且这种影响未造成牙周骨组织的变化,因此远期效果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玉梅 《安徽医药》2016,37(7):878-879
目的 比较自酸蚀粘结系统与全酸蚀粘结系统在楔状缺损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60例楔状缺损患者,共200颗患牙,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使用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100颗患牙)和Single BondⅡ全酸蚀粘结剂(100颗患牙),楔状缺损处均采用Z350纳米复合树脂进行充填。临床患者复诊周期分别为1 d、7 d及3个月。结果 修复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个月后复诊,A、B两组的成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术后第1天、第7天A组术后牙本质敏感发生例数明显低于B组(P < 0.05),术后3个月复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与全酸蚀粘结系统均能达到有效的粘结强度,成功修复楔状缺损,但自酸蚀粘结系统临床应用更为方便简单,自酸蚀粘结系统在短时间内,可有效降低楔状缺损修复术后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对龈沟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慢性牙周炎10例,共入选28颗第一磨牙为观察牙进行基础治疗,观察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基础治疗后2个月患牙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牙周附着丧失和牙齿松动度的改善情况,及龈沟液量的变化。结果基础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均低于基础治疗前,且基础治疗后2个月低于基础治疗后1个月(P〈0.05)。基础治疗后2个月牙齿松动度较基础治疗前和基础治疗后1个月好转(P〈0.05)。基础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龈沟液体积小于基础治疗前,且基础治疗后2个月小于基础治疗后1个月(P〈0.05)。龈沟液体积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基础治疗后慢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减轻,龈沟液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指标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测定患有慢性牙周炎的20个牙位和牙周健康的20个牙位的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记录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并且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牙周组织的破坏和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不同种植系统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及龈沟液(GCF)中主要生物标志物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就诊的Ⅲ期牙周炎患者36例,共植入种植体91枚,随机分为士卓曼组、奥齿泰组和威高组。士卓曼组植入士卓曼(Straumann)种植体33枚,奥齿泰组植入奥齿泰(OSSTEM)种植体30枚,威高组植入威高(WEGO)种植体28枚。修复完成后6个月、1年和2年复诊,记录口腔各项临床指标及种植体存留率,测量种植体MBL,并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结果:三组成功率均为100%,奥齿泰组、威高组术后1年、2年的MBL值高于士卓曼组(P<0.05),士卓曼组术后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及MMP-8低于奥齿泰组、威高组(P<0.05),其中MMP-8水平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士卓曼组边缘骨吸收及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生物标志物水平低于其他两组,提示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方面存在更低风险,可能取得更好的长期种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和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后2周及10周滤纸条法收集患牙龈沟液,并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水平;放免法检测中龈沟液TNF-α水平。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2周及10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和龈沟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并降低龈沟液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荐牙龈收缩线及暂时冠修复法治疗牙冠桥修复,减少牙周组织的影响,探讨牙冠桥修复的最佳方法。方法对46例牙冠桥修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一组为采用牙龈收缩线及暂时冠修复法进行修复,二组采用常规牙冠桥修复方法,并分别对其临床观察和临床评价总结分析。结果对两组46例牙冠桥修复患者治疗后临床评价对比及平均疗效分析,一组疗效1占86.9%,疗效2占11.6%,疗效3占1.5%;二组疗效1占61%,疗效2占27.3%,疗效3占11.7%。结论牙龈收缩线及暂时冠修复法治疗牙冠桥修复,疗效明显好与常规牙冠桥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应用大黄素温敏凝胶对其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COL-Ⅱ)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同一口腔内病情相同牙齿的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分为观察组40个牙和对照组40个牙,在基线前须完成全口龈上洁治及口腔卫生宣教,基线时试验牙取龈沟液样本(测定胶原酶),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齿沟出血指数及牙齿松动度,然后行龈下刮治术,用药侧每周放1次药,共4次,对照侧按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收集患牙的龈沟液并记录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龈沟液中COL-Ⅱ活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COLⅡ水平及牙菌斑指数、齿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龈沟液中COL-Ⅱ水平及牙菌斑指数、齿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6、4.02、4.18、3.03、2.79、4.29,均P<0.05).结论 应用大黄素温敏凝胶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的辅助疗法,能有效降低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活性,从而有效阻止牙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赵文华 《中国医药》2011,6(4):460-46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西环素(LDD)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均予洁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并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LDD和安慰剂2组,各10例.LDD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时检测2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并对2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改善,龈沟液量明显减少,MMP-8水平均下降(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LDD组的龈沟液量和MMP-8治疗后6个月下降明显[(0.13±0.02)μl比(0.29±0.02)μl;(3.7±3.2)ng/30 s比(12.3±4.1)ng/30 s,P<0.05],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在治疗后9、12个月改善更为明显[(0.65±0.25)比(1.25±0.13);(0.70±0.24)比(1.20±0.18);(2.54±0.18)mm比(3.22±0.12)mm;(2.25±0.17)m比(3.18±0.1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小剂量多西环素,能明显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这与其能降低龈沟液中MMP-8水平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w-dose doxycycline(LDD)on the level of gingival crev icular fluid(GC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8 ( MMP-8 )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 = 10 in each group). After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 SRP), the SRP + LDD group received LDD for 3 months, whereas the SRP + P group received placebo 3 months.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every 3 months during the 12-month study period. The plaque index( PLI), gingival index( GI), probing depth( PD), attachment loss(AL) and GC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each visit. The level of MMP-8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to baseline, the scores of PLI, GI, PD, AL and MM P-8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statistically improvement during the 12-month study period (P < 0.05 ). Compared to the SRP + P group, the SRP + LDD group showed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of GI, PD at 9,12-month visit. Conclu sion Adjunctive SDD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parameters and this clinical improvement is reflected by level of MMP-8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after the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度儿童龈炎的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与龈沟液(GcF)的量,探讨GCF量与PLI、BI、GI在儿童龈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分析GCF量与PLI、BI、G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中度儿童龈炎患者52例156颗牙,在实施治疗措施的第0、3、7、14、21、28天分别对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与龈沟液(GCF)量进行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度牙龈炎儿童治疗后第7、14、21、28天PLI、BI、GI的数值与第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龈沟液的量治疗后第21天与第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与第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检查时间GCF量与PLI、BI、GI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儿童龈炎发生过程中,中度牙龈炎的GCF量与PLI、BI、GI间的均呈正相关关系;GCF量与龈炎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牙龈炎趋向性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三种方法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较理想的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82例286颗中、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FX-II型玻璃离子、FX-II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设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2年后疗效。结果A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为93.5%,C组成功率为95.9%。A与B组、A与C组,P〈0.05,B与C组,P〉0.05。结论在中、深度楔状缺损治疗中,玻璃离子,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