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1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方法按中医方法将本病125例分为肾虚血瘀、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痰瘀互结4种证型施治.结果治愈率分别为86.6%、89.7%、95.2%、70.8%,总治愈率84.6%.结论经中医辨证施治,能明显降低短暂脑缺血病人中风发生率,同时痰瘀互结型疗效较差,提示此型可能为中风高发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两周)内进展为脑梗死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0例TIA短期(两周)内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与同期住院的60例未进展为脑梗死的TIA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数据的分析.结果: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两组之间14个因素中有8个因素有统计学差异,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发作次数、发作频率、入院时高血糖、hs-CRP、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进入回归模型的6个危险因素依次排列顺序为TIA发作次数、发作频率、高血压痛史、颈动脉斑块、hs-CRP、糖尿病病史.结论:TIA发作次数、发作频率、高血压病史、颈动脉斑块、hs-CRP、糖尿病病史是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加大TIA转化为脑梗塞的几率,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方法;按中医方法将本病125例分为肾虚血瘀、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痰瘀互结4种证型施治。结果:治愈率分别为86.6%、89.7%、95.2%、70.8%,总治愈率84.6%。结论:经中医辩证施治,能明显降低短暂脑缺血病人中风发生率,同时痰瘀互结型疗效较差,提示此型可能为中风高发病人。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5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暂脑缺血发作(TLA)为急性暂时脑局部供血障碍,临床表现为一过性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视物黑朦、眩晕、跌倒发作、全面性遗忘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等,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h,不遗留任何症状和体征,一日之内可有多次发作,若不及时控制易出现完全性卒中,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TLA 5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IA患者227例,按其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史、吸烟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家族史、TIA发作频率、症状持续时间及肢体肌力将患者积分后分组比较发生脑梗死的情况。结果积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积分在21分及以上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 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急性冠脉动综合征病史、吸烟史、家族中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TIA发作频率及症状持续时间、肢体肌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局部脑功能短暂丧失,引起短暂性语言、运动或感觉障碍.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该部位脑组织的血管系统供血不足所引起,症状多在24h内完全缓解,常再次发作.笔者自2004年~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1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14例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短暂脑缺血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以瘀血阻络为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果:治愈:2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一般持续10~15 min,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发作后通常会在1h内完全缓解.西方医学界普遍认为TIA是由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中医学称之为中风先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会发生中风,所以研究中风先兆对于预防中风的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血塞通,并口服丹参滴丸治疗,两组均4周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28%,治疗组有效率为91.4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我院急诊科曾收治一例寰-枢椎半脱位,而在外院误诊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通脉胶囊临床疗效。方法:选门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气血亏虚型、肝肾阴虚型、风阳上扰型、痰瘀互阻型共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用西药加丹双通脉胶囊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83.3%。结论:丹参通脉胶囊可提高临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浅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维普2005至2010相关文献468篇及结合临床。[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首选,症状不缓解者联合中医方法治疗。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日定时治疗1次,观察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情况。结果循经组、纳甲组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5或P〈0.01),梗死灶体积减小(P〈0.05),梗死灶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或P〈0.01),纳甲组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子午流注纳甲针法可降低AIC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效果显著,优于循经组。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2):58-6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型脑梗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阿司匹林肠溶片0.2g/)k.1次/d.晨起口服: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20mL+250mL5%葡萄糖(糖尿病加氯化钠).静脉缓慢滴注.1次/d:酌情予吸氧及抗凝等处理。治疗组60例辨证治疗: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加减:风阳上扰,天麻钧藤饮加减;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1次/d,取穴:太阳(双),合谷,百会,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太冲(双);眼针:脾区,肾区,上焦区;头针:运动区,语言区;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1例,有效34例,进步13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基本治愈8例,有效24例,进步16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纽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型脑梗塞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通窍活血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5):115-117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血清S100-β、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中风病房2018年6月—2019年11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尿激酶、普伐他汀钠片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动力学及血清S100-β、VEGF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中医证候积分、RI、PI及血清S100-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Vs、Vm及血清VEGF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液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表达,提升患者血清VEG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35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在7个临床试验中心筛选479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与试验组358例,分别给予血栓心脉宁胶囊和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风病证候评分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疗效评价指标,以一般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 472例完成了试验,其中对照组119例,试验组353例.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综合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69%、71.43%,试验组为37.96%、84.7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25%、68.91%,试验组为50.99%、83.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可以较好地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改善中医证候,但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善作用;该药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