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 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贯通性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方法 成年杂种犬40只,采用国产"54"式军用手枪,7.62mm手枪弹,枪口距犬额部10cm远处,冠状方向射击,制作颅脑贯通性火器伤模型.致伤后随机分为二组,即常温常湿组(对照组) 气温(Ta)(22.0±0.5)℃,相对湿度(RH)50%和高温高湿组(Ta) (39.0±0.5)℃,RH(80%~85%),每组20只.Powlab/8 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体温、呼吸(R)、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结果 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组伤情明显重于对照组,表现为生命体征紊乱,使呼吸明显加快,循环、体温调节功能衰竭;缩短了动物生存时间,增加动物的死亡率.结论 该动物模型对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早期伤情变化特点是可行的、合理的,适应于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并为该类创伤的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应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卫勤保障相关问题,为部队战时卫勤保障提供参考. 方法:以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数据为基础,运用总结归纳法进行综合论证研究. 结果:必须强化四种能力,包括火线抢救能力,救治前伸能力、快速立体后送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并应对卫勤任务进行调整. 结论:提出了本级救治、救治靠前、内外科综合救治的救治思想、新的卫勤任务、"三区五级"阶梯救治体系,构成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阶梯救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免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在相应干预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动物的创面大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百分比、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高温对照组与常温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创伤后7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及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增高(P〈0.05),而实验组较相应的对照组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是阻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在相应干预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动物的创面大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百分比、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高温对照组与常温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创伤后7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及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增高(P〈0.05),而实验组较相应的对照组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是阻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创伤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观察伤口细菌数量的变化和伤口大体情况。结果高温对照组创面细菌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上升趋势,与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实验组细菌数量增长显著低于高温对照组(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具有显著的隔离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动物模型,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5只)和常温常湿组(3只),分别于火器伤后4、8、12、24h进行大体观察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可见高温高湿组6-8h后较常温常湿组道及肌肉变色区明显坟大,肢体肿胀加重,挫伤区色泽暗红,肌肉无收缩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征;而常温常湿组12-24h伤道始出现臭味,光镜及电镜观察到高温高湿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常温常湿组显著,且损伤呈进行性加重,而常温常湿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24h伤道组织损伤均有减轻趋势。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救治时尖强调早期彻底清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已建立热习服但停止训练3个月达到退化状态的受试者再次进行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训练,观察再次建立热习服的时间,探讨晕动病习服消退与再建立的规律.方法 29名已建立热习服的受试者,在经过停止高温高湿环境训练3个月后,再次在39℃与85%湿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与建立期实验相同项目、相近强度的晕动病转椅吊转训练.结果 与建立期实验中受试者要经过30 d才能达到热习服相比,在同样的频次和强度下,27名(2人退出)受试者仅经过19 d即达到建立期实验训练后的热习服水平,晕动病热习服退化后再建立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受试人员热习服退化后再次建立热习服所需的训练时间比首次建立所需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实验大鼠颅脑损伤后创伤区脑含水量变化情况及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分析高温高湿环境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常温无创组16只(25℃、RH 50%),常温创伤组(16只),高温高湿无创伤组16只(35℃、RH 85%),高温高湿创伤组(16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急性颅脑损伤模型.以上四组动物分别于6h、24h时间点断头处死,对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后组织学观察、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 与常温创伤组比较,高温高湿创伤组AQP4&mRNA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能明显加重创伤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兔创面组织水肿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在创伤后0、4、6 h分别通过光镜对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及用干湿法对各组动物的创面组织含水率检测。结果高温组较相应的常温组创面的组织含水率高(P〈0.05)、病理变化严重,实验组较相应的对照组创面的组织含水率低(P〈0.05)、病理变化轻。结论高温高湿创面肌肉组织水肿及病理损伤严重,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创面水肿及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动物模型,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 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5只)和常温常温组(3只),分别于火器伤后4、8、 12、24 h进行大体观察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高温高湿组6-8 h后较常温常湿组 伤道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肢体肿胀加重,挫伤区色泽暗红,肌肉无收缩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征象;而常温常湿组 12~24 h伤道始出现臭味。光镜及电镜观察到高温高湿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常温常湿组显著,且损伤呈进行 性加重,而常温常温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24h伤道组织损伤均有减轻趋势。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 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救治时更应强调早期彻底清创。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取幼龄猪 15只 ,在全麻下经右心耳行室间隔穿刺造口术。术后 3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最大分流速率。术后 1月行心导管检查 ,测定肺 -体循环血流比 (Qp/Qs)。结果 有 10只猪建模成功。超声心动图示最大分流流速 Vmax为 1.7~ 4 .4 m /s,平均 2 .6 3± 0 .92 m /s。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结果示肺动脉压无显著升高 ,Qp/Qs为 1.6 8~ 2 .12 ,平均 1.84± 0 .2 4。结论 采用改良的 Synhorst方法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幼龄猪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行亚低温治疗,酌情运用冬眠合剂、肌松剂和呼吸机,肛温控制在33℃~35℃,持续24h~5天。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1CP)、生命体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I/V波幅比值等的变化。结果亚低温组经亚低温治疗后,ICP下降明显;23例血压下降,24例心率减慢,复温后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亚低温治疗后24h及复温后、双侧BAEPI/V比值与对照组同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亚低温组死亡39例,死亡率39%;对照组死亡52例,死亡率5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后重型颅脑伤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从而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中合理使用辅助药物,可以保障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时期战争形态的发展,各种特殊环境下体能训练成为军队医学院校军体教学的主题,要求军校学员在具备充沛体能的基础上,更要具备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环境适应能力的研究重点为南中国海、东海和东南沿海,这些海域属海洋性气候,具有空气中水分多、湿度大、夏季气温高等特征,而在这种湿热环境下学员的体能较常温下降明显,身体各方面的运动能力也明显降低。教学中对学员采用自然热环境训练,则存在诸多限制和不便,而模拟热环境训练则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为院校的5公里武装越野、形体和柔韧教学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制备大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显微无创血管夹夹闭左肺门60min,松开血管夹后再灌注120min,建立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获取标本,检测肺湿干重比值,肉眼、光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组湿干重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肉眼、光镜下均可观察到肺损伤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Wistar大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炮震性听力损害程度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对100名新兵炮手实弹训练前后听力检查及心理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有14名听力损害;18名焦虑情绪阳性。结论炮震性听力损害者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无听力损害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用显微外科技术制备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肺门6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获取标本,检测肺湿干重比值,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组湿干重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光镜、电镜下均可观察到严重的肺损伤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周平  刘沙  潘涛  张爽  陈伟思  王顺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71-73,83
目的 观察富氢水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Varian直线加速器发射6MeV电子线照射大鼠后臀部皮肤制作损伤模型,治疗组予富氢水喷雾创面,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持续4周,对比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创面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EGF含量。结果 单次照射44Gy的6MeV电子线,成功建立动物模型。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富氢水组创面愈合明显增快,创面组织MDA含量低、SOD活力高;血清IL-6含量较低、EGF含量高。结论 富氢水能够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与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制备及指标测定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实验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及指标测定的特征,以评价他们的优缺点。方法:对国内外献进行归纳,分析及总结。结果:系统阐述该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结论:实验性肝损伤的模型及测定的指标很多,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的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①设计制造能自动控制氧浓度的高氧动物饲养舱.②将孕期满21 d出生的SPF级新生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高氧组Ⅰ(入高氧舱中饲养1-7 d),高氧组Ⅱ(人高氧舱中饲养14 d),以及相应的空气对照组Ⅰ、Ⅱ,每组14只.舱内氧浓度≥90%,每天23 h.计算肺系数,HE染色与病理学观察.结果 高氧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重轻,肺系数大,HE染色显示部分肺泡萎缩、肺间质及肺泡腔有水肿、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发育明显滞后,辐射状肺泡计数明显少.结论 本动物饲养舱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复制的新生大鼠的肺病理变化符合高氧肺损伤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