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日本全国胰腺癌登记资料来看,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发现时半数以上的患者超过Ⅱ期,仅20~30%可行手术治疗,术后生存期也很短,胰头癌平均23个月,胰体尾部癌平均8个月。尽管CT、US(超声波)、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检查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但对早期诊断及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肿瘤标志的研究在胰腺癌的普查、早期诊断、判定疗效、评价预后、监测复发等方面都有所进展。对胰腺癌较敏感的肿瘤标志:CA_(19.9)(糖链抗原_(19-9))、POA(胰胎抗原)、KM_(01)(单克隆抗体01),Dupan-2(人胰腺癌细胞抗原-2)、PCAA(胰癌相关抗原)、PCAAc(大肠粘膜中提取的PCAA)。各种癌均相关的肿瘤标志:CA_(125)与CA_(50)(糖链抗原_(125)与_(50))、铁蛋白、TPA(肿瘤多肽抗原)、IAP(免疫抑制性蛋白)、RN_(ase)(核糖核酸酶)、PSTI(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此外还有胰  相似文献   

2.
过去,作为胰癌(大部分是指胰管癌)的肿瘤标记虽然有很多,但除了 CEA(癌胚抗原)、POA(胰癌胚抗原)以外,多不十分有效。可是,利用各种胰癌细胞作抗原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能检查胰癌的糖链抗原,作为胰癌的肿瘤标记是大有希望的。然而,即使是胰癌以外的腺癌作抗原所得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标记应用于临床时,多数也是在胰癌中最有力。现在,将作为胰癌血清标记可使用的癌性糖链抗原,根据抗原决定簇的构造分类列举。其中 CA19—9和 CA—125之类已经普遍应用于保健方面,有关临床方面对其效果尚未进行评  相似文献   

3.
胰癌患者人数近年有所增加,而手术效果尚未提高,所有确诊病例的转归均在一年内死亡。根据最新的预后调查,手术切除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均为18.6%,T_1病例的五年生存率为39.6%。如早期切除,其预后并不一定悲观。自1973年以来,试用血清早期诊断胰癌,使用过胚胎癌抗原(CEA)、胰腺胚胎肿瘤抗原(POA)、组织多肽抗原等多克隆抗体。自1979年Koprowsk等研制CA19-9以来,多应用单克隆抗体。胰癌的早期症状:如出现胰癌的早期特有症状或症状群则便于诊断。厚生省主办的早期发现胰癌学习班,调查比较可切除胰癌病例的早期症状和不可切除胰癌病例的早期症状,发现可切除胰癌病例多有黄  相似文献   

4.
作者概述与胰癌有关的糖链性肿瘤标志,比较172例胰癌和115例慢性胰腺炎同一血清CA19-9、CA50和唾液酸-SSEA-1(SLX)的测定结果,探讨胰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其中,结构明确的糖链抗原有CA19-9、CA50和SLX,2→6唾液酸,结构不明确的糖链抗原有DU-PAN-2和Spanl,分述如下。1、CA19-9、CA50和SLX:作者用已确诊的172例胰癌、115例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血清,用EIA法测定CA19-9,CA50和SLX。其正常标准值分别为37u/ml、40u/ml和38u/ml。人类有5~1O%的人为  相似文献   

5.
癌相关糖链抗原 CA19-9是在 Lewis~a抗原(Le~a)开链末端结合上唾液酸的糖链抗原。与 Lewis 抗原的关系令人注目,为此,作者对胰癌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A19—9和 Lewis 血型,并对部分病例胰腺组织测定CA19—9和 Lewis 抗原,观察 CA19—9和 Lewis 抗原的相关性。作者收集经临床或组织学确诊的22例胰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应用 RIA 测定血清 CA19—9,大于37u/ml 为阳性,应用单克隆抗体生理盐水试管法检测 Lewis 血型。156例正常健康者以测定 Lewis 血型为对照组,22例胰癌中6例手术时获得的胰腺组织应用 CA19—9染色抗血清和抗 Le~a、Le~b 单克隆抗体的亲合素—生物素方法,观察胰腺组织 CA19—9及 Le~a、Le~b抗原。  相似文献   

6.
1848年英国 Henry Bence Jones 首次报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出现 Bence Jones 蛋白,开创了肿瘤标记的研究。现在肿瘤标记的检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如甲胎蛋白帮助诊断肝癌,CEA(癌胚抗原)帮助诊断结肠癌等。1975年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大大促进了肿瘤标记的研究和开发。一般认为肿瘤标记是指由肿瘤产生、分泌并作为肿瘤存在的一种标记物质。现多利用放射免疫、ELISA、EIA 等技术,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测定患者体液中的肿瘤标记,作为临床诊断、随访、筛选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胰腺疾病的诊断如 ERCP 等已有明显进步。1979年Koprowski 研究出单克隆抗体 CA19—9,开创了胰癌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包括25例胰腺癌的425例恶性疾患的血清,以及1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7例慢性胰腺炎的纯胰液进行CEA(癌胚抗原)测定。血清CEA的最高限度是20ng/ml。胰腺癌的CEA阳性率最高(88%),其次是结肠癌(76%)、肺癌(41%)及胃癌(37%)。CEA在恶性疾患的平均阳性率是30%。此外,10例胰腺癌中有9例胰液的CEA达25ng/ml以上,而在正常胰为4.2~25ng/ml,7例慢性胰腺炎中的3例为25ng/ml以下,其余则超过25ng/ml。另外,对25例胰腺癌中的12例用酶抗体法检测组织CEA,结果发现都存在着CEA。胰腺癌的CEA  相似文献   

8.
癌胚抗原及其在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5年Gold 及Freeman 报告了肝转移的大肠癌及胎儿结肠粘膜具有一种共同抗原称之为癌胚抗原(CEA)以后,又在内胚叶发生的胃及胰腺查到了这种抗原。故认为这种抗原可应用在消化道癌的病理诊断及癌的细胞学分析上。尔后,在肠炎症疾病、肠上皮化生灶等良性消化道病变、非内胚叶肿瘤及患者血清中也检出了CEA。甚至在正常大肠及小肠粘膜胃化生上皮也检出了CEA 的存在。尽管如  相似文献   

9.
各种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肿瘤,血中甲状腺球蛋白(Tg)浓度均有增高,最近作为肿瘤标志(tumor marker)尢其引起人们重视,Tg的浓度在甲状腺癌行手术和放疗后复发、转移时,血中曾一度低下的Tg值可再上升,是临床上较有价值的指标。对象及结果:健康人29例,血清Tg浓度为1.8~220ng/ml,平均值为10.1±6.1(SD)ng/ml,正常范围为0~22.3ng/ml。未治疗的卫西多氏病4例中3例是16.2~89ng/ml,1例在10000 ng/ml以上。单纯性甲状腺肿Tg范围在0~77.8ng/ml,亚急性甲状腺炎时Tg变动范围较大,其分布为14.1~920.4ng/ml,同Vab Herle的报告一致。是由于甲状腺组织损伤放出Tg。甲状腺肿瘤性疾病中腺肿平均值581.4±1,064.8(SD)ng/ml,乳头状腺癌平均值309.3±604.6(SD)ng/ml,良性肿瘤和癌之间未看到有意义的区别。腺肿和癌在手术后的Tg半衰期平均值分别为1.79±0.86(SD)日、2.1±0.98(SD)、日。甲状腺的Tg值  相似文献   

10.
据京都新闻6月18日报道: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的小儿糖尿病患者,其胰腺能大量产生一种特殊抗体(免疫球蛋白的一种),测定有无这种抗体,即可判定是否为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也是有效地普查小儿糖尿病的方法。这是岛根医大野手信哉教授、樱美武彦助教授、大阪赤十字病院内科久野昭太郎副部长等组成的科研小组发现的。小儿糖尿病患者中多见的特殊抗体,称为ICA(胰岛细胞性抗体),是从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的郎罕氏岛  相似文献   

11.
硷性胎儿蛋白(BFP)首先由美国Sloan—Kettering 癌症研究所的Edynak 等于1972年在一乳癌患者血清中发现,因其在琼脂凝胶免疫电泳时泳动在γ球蛋白部位而命名为γ—胎儿蛋白。1974年春本文作者对此着手复试研究,于当年秋开始进行BFP 抗原的精制,并从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在1977年第5次国际癌胎儿蛋白学会上,确认为新的蛋白质。精制BFP 的原材料是肝癌患者的腹水。精制的BFP 等电点为pH9.3,分子量73000,订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胰组织活检是在超声引导下行胰腺穿刺抽吸,作活体细胞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较有效方法,对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也可进行诊断。1.对象及方法:本组41例,均行经皮取胰组织活检。在确诊的39例中,有14例开腹手术,5例尸体解剖,20例保守治疗,其结果均证实诊断正确。39例中胰腺癌30例(胰头癌20例,体尾部癌10例);慢性胰腺炎9例,其中肿瘤形成性胰腺炎7例。穿刺针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已有明显提高,AFP也起很大作用。但慢性肝炎(CH)及肝硬化(LC)时AFP可阳性,且有低AFP的HCC患者,从而给鉴别诊断造成困难。日本肝癌研究会报告:HCC患者AFP>400ng/ml仅44.5%。故应寻找特异性高的HCC肿瘤标志。1984年Liebman氏等报告用多克隆抗体由放射免疫法(RIA)测定PIVKA-Ⅱ(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而诱发的蛋白质-Ⅱ)对HCC的阳性率及阳性数值都很高,而成为一个新的很有希望的HCC肿瘤标志。作者对HCC52例、LC68例、CH—活动期33例、非活动期3例、急性肝炎、脂肪肝等及其他癌症患者共188例,采用抗PIVKA-Ⅱ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测定血浆PIVKA-Ⅱ。本法测定值1AU/ml均等于10ng/L的凝血酶原的抗原量。PIVKA-Ⅱ的上限值为0.1  相似文献   

14.
粘液产生性胰腺肿瘤系产生大量粘液的胰腺肿瘤的总称,包括癌、腺癌和增生等。本病最早系由大桥(1980)提出,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乳头排出粘液,其特征为主胰管不具胰腺癌时的狭窄或梗塞而呈特有的扩张,但病理学上却为以乳头腺癌为主的胰腺癌。加藤(1986)将本病分为3大类,①粘液癌;②粘液囊腺癌和③胰管内乳头腺癌。黑田(1988)附议上述分类法,并提出修正为①以扩张的胰管内增殖为特征的胰管内腺瘤(增生)或癌,并进而分为胰主导管、分枝和混合3种亚型;②粘液囊腺瘤或癌;③粘液(结节)癌;④部分呈浸润性的胰管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胰管型粘液产生性肿瘤虽为癌  相似文献   

15.
最近,胰癌与肺癌、乳癌、结肠癌一样,有显著增加倾向,死亡病例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居第5位,今后仍有增加的倾向。男女比为1.7 : 1,年龄从55岁开始增多,70岁形成峰值。胰癌增多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肿瘤标志与超声波(US)、CT、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ERCP)等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因而诊断为胰癌的病例增多。另一方面,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生活环境变化促进了胰癌增加,一般认为特别是生活的欧美化与胰癌增加密切相关。在流行病学上,饮食与嗜好品方面,如肉食与吸  相似文献   

16.
用PHAI法测定一次尿中IAP,用SRID法测定血中IAP后得出如下结论: 1.正常人23倒尿中IAP量0.13~1.3mg/日,平均0.59±0.37mg/日。正常人尿中IAP最高界限值1.50mg/日,1.51mg/日以上为阳性。血中IAP量501μg/ml以上为阳性。2.非癌患者54倒尿中IAP量:消化系统良性疾病0.1~12.5(平均1.2)mg/日,阳性率18%。慢性风湿性关节炎0.4~7.3(平均2.3)mg/日,阳性率58%。血中IAP量:消化系统良性疾病250~950(平均499)μg/ml,阳性率41%。慢性风湿性关节炎720~1800(平均1127)μg/ml,阳性率100%。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  相似文献   

17.
胰石蛋白(pancreaticstroneprotein,PSP)是1979年Decaro等在人胰石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认为有抑制胰石形成的作用。本等报告,在胰岛细胞再生时表达的reg基因密码reg蛋白与PSP为同一物质。进而还发现,正常胰腺内几乎...  相似文献   

18.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学抵抗性有正反应与负反应,二者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搞清这些反应对于开展癌的免疫疗法很重要。正反应以杀伤性T 细胞、NK 细胞为代表,已知代表负反应的有抑制性T 细胞和血清抑制因子。本文以病例最多的胃癌为中心,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概述其免疫学背景,并论述相应的治疗方法。消化器官癌患者的免疫学应答性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以对PHA 的转化反应为其代表,据报道随癌的恶化而降低。作者在反应培养液中加入癌患者自己的血清,同时观察血清中存在的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因子。Ⅰ、Ⅱ期胃癌患者末梢血淋巴细胞对PHA 的反应未见降低,但癌恶化的患者可见显著降低。此外,Ⅲ、Ⅳ期癌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由于加入自身血清而进一步降低。因此可以认为淋  相似文献   

19.
从免疫癌细胞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多半用于认识糖链抗原;一部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血清诊断。但和这些抗体发生反应的血中抗原是粘蛋白样的(或许是构成细胞的成分)高分子,与AFP 等不同,不能旺盛地分泌到血中维持功能(AFP 在胎儿期具有相当于白蛋白的功能)。因此推断某种大小的肿瘤团块崩解或癌细胞代谢之后,该抗原才在血中升高。换言之,预想这些抗原的血浓度,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因此用单克隆抗体,对癌的早期诊断自然是有限的。事实上目前对早期癌诊断有用的单克隆抗体尚未得到,可望依靠这种抗体专门诊断复发癌和监测治疗效果。以下提出目前作为血清诊断可以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并在已得到的文献范围内,就其对各种复发癌的诊断意义加以介绍。肺癌:肺癌同其他肿瘤一样应用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20.
抗癌免疫     
1972年10月在美国国立癌研究所(NCI)召开了关于BCG对肺癌治疗的国际讨论会。会议讨论了关于实验性肿瘤系统中对实验动物模型的癌免疫疗法,尤其对黑色素瘤、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研究。Rapp氏介绍了对豚鼠-2株用化学致癌造成的肝癌的移植系-10株(同系肿瘤)用BCG得到了肿瘤增殖抑制及消退效果。过去在癌瘤研究中很少使用豚鼠,现在该实验肿瘤系作为癌免疫疗法的一个模型被广泛应用。这次国际讨论会后,在世界各地广泛而迅速地开展起癌免疫疗法的研究,出现一种免疫热。美国最近把这些汇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