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BTCC组中分别为76.09%和67.39%,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TCC中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在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之间、Tis-T1期与T2-T4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和VEGF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并可作为研究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胃癌组织进行MMP-9及TIMP-1的检测。结果:MMP-9,TIMP-1主要表达于癌周基质细胞,癌细胞少量表达,MMP-9,TIMP-1表达与胃癌患淋巴结转移(P<0.01),浆膜浸润相关(P<0.01);TIMP-1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相关(P<0.05),而MMP-9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及TIMP-1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VEGF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VEGF间及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VEGF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70.8%。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及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1;r=0.406,P〈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 (MMP)及其抑制物检测在判断膀胱癌恶性度及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方法 ,检测人膀胱肿瘤组织中MMP 2、MMP 9、TIMP 2蛋白表达和MMP 2、TIMP 2基因表达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表达电泳条带的吸光度A值。 结果 膀胱肿瘤组织MMP 2、MMP 9、TIMP 2蛋白与基因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膀胱肿瘤组织TIMP 2蛋白与基因的吸光度A平均值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表浅膀胱癌组织的MMP 2 /TIMP 2蛋白、基因吸光度A平均值比率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浸润性膀胱癌的MMP 2 /TIMP 2蛋白、基因吸光度A平均值比率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G2 、G3 与G1的MMP 2 /TIMP 2平均吸光度A值比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MMP 2、MMP 9表达和MMP 2 /TIMP 2比率对判断膀胱肿瘤浸润及转移有一定意义。检测MMP 2 /TIMP 2比率失衡较单纯检测MMP 2、TIMP 2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窝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癌表达及其两者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7例膀胱癌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CAV-1、MMP-2的表达。培果CAV-1、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膀胱腺癌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有显著性差异(P〈0.01),CAV-1在G1、G2、G3膀胱移行细胞癌阳性率分别15%、40%、68%,临床分期浸润型表达明显高于表浅型,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在G1、G2、G3阳性率分别20%、40%、72%,临床分期浸润型表达明显高于表浅型,有显著性差异(P〈0.01)。CAV-1和MMP-2在膀胱癌表达有明显正相关(P〈0.01),在正常膀胱黏膜无相关性(P〉0.05)。培论CAV-1,MMP-2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提示CAV-1可能促进MMP-2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与肾盂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标本MMP-2,MMP-9发TIMP-1表达水平。患者中男9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岁。肿瘤病理分级:G123例、G273例、G321例;TNM病理分期:Ta22例、T127例、T221例、T325例、T422例。结果 肾盂癌组织MMP-2表达阳性率81.2%(95例),MMP-9表达阳性率72.6%(85例),TIMP1表达阳性率72.6%(85例),阳性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分布不均匀,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随肿瘤分级、分期增加,MMP-2、MMP-9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FL与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阳性表达率随分级、分期增加呈递减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表达强度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MMP-9/TIMP-1比值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随着分级、分期增加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 MMP-2及MMP-9检测在肾盂癌病理分级、分期中有重要价值。MMP-2、MMP-9及MMP-9/TIMP-1比值在肾盂癌的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的调节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应用人重组VEGF孵育12h,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MMP2、MMP9、TIMP1、TIMP2的蛋白质水平;应用白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的活性;应用RT-PCR检测系膜细胞TIMP1、TIMP2 mRNA表达。结果:VEGF(10ng/ml)可提高小鼠系膜细胞MMP2和MMP9蛋白质释放(和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43%和34%,P<0.05),MMP2和MMP9活性分别提高17%和26%(P<0.05)。同时,VEGF可呈剂量依赖地下调小鼠系膜细胞TIMP1和TIMP2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VEGF(25ng/ml)可减少小鼠系膜细胞TIMP1和TIMP2蛋白质释放分别为43%和67%(P<0.05);并抑制TIMP1和TIMP2 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41%和59%,P<0.01)。结论:VEGF使系膜细胞MMPs蛋白质表达增加、活性增强,同时下调TIMP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可能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 -1)水平及其与尿蛋白、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69例慢性肾脏病(CKD)分为小量蛋白尿(〈1.0 g/24 h)、中等量蛋白尿(〉1.0 g,〈3.5 g/24 h)、大量蛋白尿组(≥3.5 g/24 h);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测定尿液中 MMP -9和 TIMP -1的水平,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CKD 各组尿 MMP -9及 TIMP -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 P 〈0.01),3组间 MMP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量蛋白尿组 TIMP -1显著高于中、小蛋白量组(P 〈0.01),但中、小蛋白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大、中量蛋白尿组血 BUN、Scr 均显著高于小量蛋白尿组(P 〈0.01)。(3)尿 TIMP -1与尿蛋白(r =0.412,P 〈0.01)及 Scr(r =0.263,P 〈0.05)均呈正相关。尿 MMP -9与尿蛋白、Scr 均无相关性(均 P 〉0.05)。结论:CKD 时肾内促进 ECM 降解和抑制降解酶均增高,但抑制降解作用大于促进降解作用。尿中 TIMP -1明显增高且与尿蛋白量、Scr 均成正相关,故尿中 TIMP -1可以间接反映 ECM 聚积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邵光军  罗旭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12):914-918,924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4例,正常膀胱组织1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资料相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a的阳性率分别为46.9%(30/64)、42.2%(27/64),而正常膀胱组织均无表达。Ang-2阳性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G1与G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型和漫润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阳性率亦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G1与G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型和浸润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2与HIF-1α的等级相关系数rs=0.498(P〈0.01)。结论:Ang-2和HIF-1α过表达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进展有关。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过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可能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大肠癌细胞(LS-174T)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L—NAME干预LS-174T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L-NAME对细胞分泌NO的影响;用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观察药物对癌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1)L-NAME降低了sL-174T细胞NO的分泌,呈浓度依赖性。(2)0.2mmol/L,0.4mmol/L,0.8mmol/L和1.0mmol/LL-NAME处理sL-174T细胞72h,对细胞侵袭重建基底膜的抑制率分别为10.29%,19.62%,34.08%和42.23%(P〈0.05或P〈0.01);(3)对细胞趋化运动抑制率分别为20.76%,24.95%,39.43%和46.85%(P〈0.01),同时可降低细胞MMP2mRNA的表达,而提高TIMP2 mRNA的表达。(4)NO浓度与MMP2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124,P〈0.01),而与TIMP2mRNA呈负相关(r=-0.7106,P〈0.01)。结论L-NAME具有抑制sL-174T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L—NAME的抗侵袭活性与肿瘤细胞MMP2mRNA和TIMP2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在膀胱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1、2 (MMP 1,MMP 2 )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膀胱肿瘤手术标本中MMP 1、MMP 2mRNA的表达水平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MMP 1和MMP 2mRNA在正常膀胱壁有少量表达。膀胱肿瘤中MMP 1和MMP 2mRNA的表达位于胞质内。MMP 1mRNA阳性率 4 3.5 % ,与细胞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MMP 2mRNA阳性率 5 9.6 % ,其表达随细胞级别的升高而增强 (P <0 .0 5和P <0 .0 1) ,侵袭性癌与表浅性癌之间的表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MMP 2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习性的指标 ,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P-1/CD9和cyclinD1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2例正常对照组膀胱组织MRP-1/CD9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MRP-1/CD9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为51.25%,对照组为91.11%(P<0.05);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71.42%,T2~T4为35.56%;G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78.57%,G2为43.48%,G3为31.03%,随着肿瘤浸润性和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P<0.01,P<0.05);MRP-1/CD9阳性表达率肿瘤初发和复发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单发者高于多发者(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53.75%,对照组为0(P<0.01);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78.57%,T2~T4为17.65%;G1肿瘤阳性表达率为85.71%,G2为56.52%,G3为20.69%,随着肿瘤浸润性和分级升高,cyclinD1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P<0.05)。cyclinD1阳性表达率肿瘤初发和复发者、多发者和单发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MRP-1/CD9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性和分级相关,其表达缺失可能是判断该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cy-clinD1较能准确地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二者对于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和不同分化程度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Id 1的表达 ,分析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与Id 1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111例BTCC和 12例正常膀胱组织Id 1表达。结果 Id 1正常膀胱组织 3例表达阳性 ,阳性率 2 5 % ;BTCC 97例表达阳性 ,阳性率 87.38% ,膀胱癌G1、G2 、G3 阳性率分别为 88.89%、87.5 %、85 .72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病理分级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2 .76 %、92 .4 5 % ,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Id 1过表达 ;Id 1与膀胱癌发生和侵袭性有一定关系 ;Id 1可能作为膀胱癌的一种肿瘤标记物为膀胱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DF-9在50例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癌组织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之间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人膀胱组织中GDF-9呈高表达,且GDF-9蛋白主要定位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胞浆中。而膀胱癌组织中GDF-9呈低表达或不表达。②GDF-9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病理分级间分别:I级47.6%(10/21),II级26.7%(4/15),III级7.1%(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9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临床分期间分别:Ta~T1期40.6%(13/32),T2~T3期11.1%(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F-9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且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GDF-9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人膀胱肿瘤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6.
Expression of p53 product in Chinese human bladder carcinom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mmary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was examined in 67 cases of primary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nd 6 normal controls using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on paraffin sections. Positive nuclear staining for p53 in malignant cells was found in 34 (51%) of the 67 cancer patients; no positive staining for p53 was detected in any of the normal controls or in the benign cells, including stromal and inflammatory cells, within the tumor tissue. There were 8 positive cases (33%) in 24 grade G1 tumors, 12 (48%) in 25 G2 tumors and 14 (78%) in 18 G3 tumors. p53 protein was detected positively in 14 (36%) of 39 superficial tumors (Tis-T1) and in 20 (71%) of 28 invasive tumors (T2–T4). Thus, positive staining for p53 was found more frequently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chi-squared test: G3/G1+G2P<0.01) and in invasive tumors (chi-squared test: T2–T4/Tis-T1P<0.01). Expression of p53 was also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of tumors. Alterations in p53 expression may be of prognostic value in cases of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7.
MMP2、TIMP2在人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2(TI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法测定 44例RCCC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MMP2与TIMP2蛋白的表达。44例RCCC中病理分级G1 14例,G2 28例,G3 2例,病理分期pT1 24例,pT2 8例,pT3 12例。 结果 M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9. 6% (35 /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 15% ( 3 /20 ),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 (r=0. 6316,P<0. 01;r=0.5096,P<0. 01);TI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100% (44 /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 35% (7 /20),但TI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无相关性(r=0.2404,P>0. 05;r=-0.1236,P>0. 05)。在RCCC中MMP2与TIMP2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 (r=0.2015,P>0. 05 )。 结论 RCCC中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呈正相关,提示MMP2免疫活动增高不良预后有关系,而TIMP2的反常表达以及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MMP2可以作为判断RCCC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mRNA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未转移膀胱癌、转移膀胱癌三组标本组织中BRMSlmRNA的表达。结果:未转移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BRMsl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转移膀胱细胞癌BRMSlmRNA水表达平显著低于未转移膀胱细胞癌(P〈0.01)。结论:BRMSl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BRMSl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