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增大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492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演变及脑CT变化,分为血肿增大组和血肿稳定组,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92例患者中,114例出现血肿增大,发生率为23.17%;不规则血肿、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长期饮酒者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肝、肾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长期饮酒者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对照组,对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量、入院时血压、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饮酒史等逐一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存在早期血肿扩大的现象,发生率为15.7%,病后血压水平、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因素与血肿扩大存在因果关系。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出血后24h内,高血压、出血部位靠近中线、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溶栓继发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用溶栓继发脑出血的11例患者的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本组溶栓继发的脑出血10例患者发生在溶栓后的24 h内,且以5~10 h多见(6例),临床特点为病情重、预后差,死亡5例;CT显示血肿形状不规则,出血量较多,4例为多灶性脑出血,有9例血肿破入脑室或/和蛛网膜下腔,病灶分布以脑叶多见,主要为颞、顶叶.结论溶栓后的24 h内应特别注意观察神经功能的变化,溶栓同时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溶栓药剂量较大可能是导致继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且临床表现及CT所见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控制对于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20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97例,在发病6 h内A组用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在130~160/90~100 mm Hg,B组13~220/90~130 mm Hg,不控制血压.观察2组患者24 h内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A组23例发生血肿扩大,B组36例发生血肿扩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控制非常重要,可以减少血肿扩大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继续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出现血肿持续扩大,将其与未出现血肿扩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长期饮酒、糖尿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体重指数高、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高血糖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以及出血后大量使用甘露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高度警惕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2008-01~2010-10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8例,对入院治疗4h后收缩压降至≤165mm Hg,舒张压降至≤95mm Hg设定为降压良好组198例;对入院治疗4h后收缩压仍>165mm Hg,舒张压仍>95mm Hg设定为降压差组70例。2组病例于治疗24h进行CT复查,观察2组病例有无血肿增大,并对血肿依据按Bovtt标准计算血肿扩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例观察降压差组血肿扩大发生率31.42%,降压良好组血肿扩大发生率12.12%。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积极降压,可以降低血肿扩大发生,降低病死率、病残率,对疾病早期进行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87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和发病后24 h内完成第1次和第2次脑部CT检查,根据其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图像等信息,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0例(34.48%),血肿未扩大组57例(65.5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TG水平、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形态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SBP≥200 mmHg、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FPG水平高、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3 h、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肿扩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血肿形态,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关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分析与此相关的临床和放射学资料。方法 所有病例分为 3组 ,1组为与抗凝及抗血小板有关的颅内出血病人 ,对病人CT表现、临床症状、血小板、凝血因子筛选试验 ,出血部位和体积 ,住院 3 0d死亡率进行分析。 2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 ,方法同上。 3组为长期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而无颅内出血者。结果  1组与 2组比较 ,前者有卒中史者比较高 ,出血体积大 ,临床表现重 ,预后差。 1组与 3组相比较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 ,血小板数减少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结论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有关的颅内出血比自发性颅内出血体积大 ,死亡率高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过量是主要危险因素。对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病人应定期进行止血功能检测 ,尤其在第1年 ,有助于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8例CH患者(其中29例发生血肿扩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肿扩大组在发病≤24 h发生血肿扩大者27例(93.1%).与无血肿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的收缩压显著增高;并且血肿扩大组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降低、基底节出血、肝功能异常、长期饮酒、服阿司匹林和糖尿病史的比率显著高于无血肿扩大组(P<0.05~0.005).结论 CH患者发病时收缩压高、病情重、基底节出血以及有肝功能异常、长期饮酒、服阿司匹林和糖尿病是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对CH患者应重视或控制这些有关因素,以防治CH后继续出血、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生率、相关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对306例住院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于入院6h、24h、1周内作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306例脑出血患者中继续出血56例(18.3%),6h内发生45例(80.4%),6~24h内发生9例(16.1%),1周内2例(3.6%).继续出血与卒中史、长期饮酒史、服用阿司匹林、血肿形态有关,与血压、年龄无关.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rapid recove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ccasionally, patients with small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exhibit the sudden onset of neurologic deficits, followed by rapid improvement during the next several days. We analyzed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 group of nine such patients, who were drawn from a series of 120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illnes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a cerebral ischemic event, but the correct diagnosi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CT findings.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he hematoma expansion (HE)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poor prognosis.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compare the black hole sign with othe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eatures to predict the HE and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Methods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ithin 12 h after stroke attack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June 2016. The clinical characters and CT features including the initial CT and the follow-up CT within 48 h were recorded. The outcome was assess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on discharg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factors wer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HE and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ICH.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of CT features in predicting HE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A total of 185 ICH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cluding 70 (37.8%) patients in HE group and 115 (62.2%) patients in non-HE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itial hematoma volume, irregular shape, and CT black hole sign (P?=?0.013, 0.006 and P?<?0.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ile irregular shape and CT black hole sign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H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1.45 and 54.78, 51.4 and 81.7%, respectively. Multivariable analysis identified CT black hole sign (P?=?0.108) and initial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expansion (P?=?0.214) were not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Conclusion

CT black hole sign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ive accuracy of predicting HE in patients with ICH compared to other CT features. However, it was not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or outcome.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TCD参数的变化 ,试图评价该手术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动态监测 6 0例发病 12小时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 ,并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 1、3、7、14天行TCD监测 ,其中 4 0例入院 2 4小时内接受血肿抽吸引流术 (手术组 ) ,2 0例行内科常规治疗 (对照组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 ,手术组血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 ,第 14天收缩压差异显著 (P <0 0 1)。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流速呈先降后升 ,双侧脉动指数 (PI)值呈先升后降。手术组第 7天MCA流速即开始升高 ,PI值降低 ,且在第 14天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对照组MCA流速于 1周内呈下降改变 ,而第2周开始升高 ,PI值改变与之相反。手术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短 (P <0 0 1)。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脑灌注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出血治疗中尼膜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尼膜同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对182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出血病人,在起病72小时内随机分为尼膜同和甘露醇组(尼膜同组)及单纯甘露醇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及CT上血肿吸收率为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尼膜同组在各个时点上神经功能缺损的平均减少分数以及CT上血肿吸收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膜同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的利弊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对脑出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动态监测 6 8例 12h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 ,其中 4 0例入院 2 4h内接受血肿碎吸引流术 ,2 0例内科对症支持治疗 ,并于入院时和第 1、3、7及 14天监测TCD ;8例未手术者 (降压组 )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前、后监测TCD ,并与 2 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对照组 )降血压治疗前后的TCD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降血压前后TCD参数差值无显著性 ,而降压组降压后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流速降低 ,脉动指数 (PI)值升高。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 ,双侧MCA流速呈先降后升 ,双侧PI值呈先升后降 ;保守治疗组MCA流速发病 1周内下降 ,第 2周开始升高 ,PI值改变与其相反 ;手术组第 7天MCA流速即开始升高 ,PI值降低 ,且在第 14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手术组血压下降幅度较保守组大 ,第 14天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前者为 - 12 6± 6 8、后者为- 7 5± 4 8)。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脑灌注 ,而急性期的降血压治疗不利于脑灌注 ,动态TCD监测可评估患者脑灌注状态 ,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制作手术穿刺导板在脑出血微创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03-2019-06救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实验组35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穿刺导板辅助下行血肿穿刺术,对照组35例通过CT引导下行血肿穿刺术.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实验组脑内血肿穿刺精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收治的6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72 h内复查CT的情况分为血肿扩大组(77例)和血肿稳定组(593例),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670例患者中发生血肿扩大77例,发生率11.49%(77/670),其中预后不良45例,预后良好32例,血肿稳定组593例,其中预后不良261例,预后良好332例,2组患者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血肿形态、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与血肿稳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卒中病史、血肿形态是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不规则血肿形态,血肿扩大可增加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麝香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麝香注射液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行头颅CT扫描,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两周后,麝香注射液治疗组水肿体积、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麝香注射液有助于控制和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SHIC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年收治的28例SHICH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PHICH)病人482例作对照。结果SHICH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与PHICH相似,均表现为急性发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及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体征。但SHICH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史,分别为慢性肾炎19例、多囊肾2例、肾动脉狭窄3例、嗜铬细胞瘤1例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SHICH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PHICH(P〈0.01),而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两者无明显区别。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CT检查,脑出血的诊断不难,但应详尽地询问病史了解高血压原因。SHICH的治疗应掌握轻重缓急原则,分别解决脑出血-高血压-原发疾病三个层面的问题。脑出血和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都将影响SHICH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