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晓丹  任非 《河北中医》1998,20(2):123-124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者禀受于父母,后天者概指饮食喂养而言.人之一生,从几岁乃至百岁,无不依靠脾胃的健旺而生存.饮食入胃,方能吸收其精微物质,脾的运化,将精微物质(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部,以此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这个运化吸收、变化过程都要依靠脾的转输才能完成,可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精辟结论.笔者就脾胃学说在儿科的重要作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贾苗先 《陕西中医》2002,23(7):622-623
女子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 ,而血由脾胃化生。故脾胃功能正常与否 ,与女子月经关系密切。本文就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及治疗作一概括介绍。   1 脾胃理论与月经的生理 脾胃同居中焦 ,脾主运化、升清 ,喜燥而恶湿 ;胃主受纳、降浊 ,喜润而恶燥。二者一阴一阳 ,互为表里、升降相应 ,燥湿互济 ,分工合作 ,化生气血 ,内灌五脏六腑 ,外荣四肢百骸 ,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女子经水由血化生 ,而血的生成、统摄和运行 ,又依赖于气的作用。因此 ,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上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 ,气是…  相似文献   

3.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黄帝内经》中的名言,肇启了后世"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大法。虽然"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的原来出处不单是指失眠,但与书中其他对脾胃在睡眠机制的作用的论述相符合,因而引申为论治睡眠障碍的重要法则。历代医家在完善、丰富和发扬这一治法方面有许多论述。文章试从《黄帝内经》论述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后世医家对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将后世医家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自发病机制的角度梳理为脾胃气虚导致失眠,胃气上逆营卫不和致失眠,饮食积聚、气机不畅致失眠,胃中痰、热(火)内扰致不眠几方面,从而对临床从脾胃论治失眠起进一步的明晰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脏腑论脾胃郑燕萍(河北省中医院05001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说:“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在焉。故善治牌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治五脏也。”这段...  相似文献   

5.
6.
7.
脾胃生理病理与寒热错杂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1〕。包括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肝热脾寒、胃热肠寒、胃热脾寒等。是机体脏腑阴阳失维的结果。属于《灵枢·根结》所说明“阴阳相错”。由于脾与胃在生理上相反相成和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胃病寒热错杂证较多见。据统计寒热...  相似文献   

8.
刘红旗 《河北中医》1999,21(6):381-381
病有所偏,治有所宜,此为医之常理也。脾胃亦是如此。脾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阴阳有反正之意。《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歧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温病条辨》曰:“若脾病治胃,胃病治脾……或笼统混治,脾胃不分,阴阳寒热不辨……诸证蜂起矣。”脾以升为常,胃以降为顺;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阳道实,阴道虚。”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所以治脾宜温、宜补、宜升、宜燥,治胃宜清、宜润、宜通…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冠心病,多着眼于心肾二脏,往往忽视脾胃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即着重探讨了脾胃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联系,在治疗中重视脾胃的意义,指出调治脾胃也是治疗方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周福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41-142
脾胃是人体重要脏器,运用脾胃学说指导临床治疗已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代有发展,在临床各科中广泛应用。笔者就脾胃相关的生理病理特点,谈谈在内科临床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蒲辅周调理脾胃法经验探讨山东青岛中青化工联合公司医院(266071)安培祯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一环,是临床用之有效的治疗大法。脾胃用药是脏腑用药的一部分,亦是临床常用和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研习蒲老临证之经验,可以发现他治病的规律特别强调治之必...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后天之本,有消化、输布、运化、生化的功能。本脏与他脏联系的病理、病机、病证,从虚从实极为广泛,古谓脾病论治喜“燥”而“恶”湿者,指寒湿困脾而言。但由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劳伤致淤引起的里实热证亦为常见。我在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脾胃学说与针灸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理脾胃是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治法.本文从脾胃论的源流,脾胃的生理病理与针灸治疗的关系、脾胃论治的主要穴位和手法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针灸脾胃理论及其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综合历代古籍关于脾胃的论述,从脾胃生理、病理、调治脾胃病常用治法及方药等方面论述脾胃同治的重要性。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人体赖脾胃以为立命之本。脾胃之间生理相依(水谷纳运相得、阴阳燥湿相济、气机升降相因)、病理相互影响,治疗上重视脾胃同治,方剂配伍中重视脾胃同调。  相似文献   

16.
曾小香 《新中医》2011,(7):156-157
脾胃学说是在中医学说中占主要地位的中医理论体系之一,经过两千多年医家不断地实践与完善,直至今天,在临床上仍体现其精髓和核心地位。笔者在针灸临床中亦非常推崇脾胃学说,现就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7.
浅谈脾胃病之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先知 《光明中医》1999,14(2):9-11
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由于两者因经脉互络属而成表里,生理上协调为用,病理情况下彼此影响。因此,若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之机紊乱,病邪则乘虚作乱,并影响他脏,故调理脾胃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常常脾胃并论,脾胃并治,...  相似文献   

18.
试论肝和脾胃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振生 《陕西中医》2002,23(1):89-91
肝和脾胃之关系 ,历代医家均有论述 :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说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 ,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于脾 ,当先实脾 ,”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而来的。再者 :肝和脾同居膈下 ,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 ,且肝能制胆汁。所以 ,肝和脾胃之关系比较密切。   1 肝和脾胃生理上相互为用 肝藏血而主疏泄 ,脾主运化 ,主统血 ,为气血生化之源 ;胆贮“精汁”,胃主受纳 ;肝脾宜升 ,胆胃宜降。肝得脾所输布的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脾得肝之疏泄。运化功…  相似文献   

19.
试谈仲景的脾胃观刘大荷(江苏省铜山县中医院,221006)仲景为医中之圣,治病注重求本,其中不乏重视脾胃的例证。现作如下探讨。1重视顾护脾胃之气1.1讲究服药方法,要在顾护脾胃《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篇第13条曰:"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突然内积...  相似文献   

20.
曹志勇  陆明奎 《河南中医》2005,25(12):15-15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是造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辨证施治上,“调理脾胃”是一个重要的法则,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