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治,减少误诊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1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MRI、MRA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临床多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MR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段(TICA)和大脑前动脉(ACA)起始段和大脑中动脉(MC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颅底可见异常血管网影,MRI上可看到血管流空影。结论结合患者发病特点,MRA+MRI检查可作为烟雾病诊断、筛查的重要手段,对无全脑血管造影条件的医院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病理机制和检查方法。方法对32例拟诊烟雾病的患者行头部CT和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2例诊断为烟雾病,10例诊断为“烟雾症”。其主要表现为颈内动狭窄或闭锁,形成代偿性颅底烟雾血管。结论全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烟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3月~2004年1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病人共10例,其中烟雾痛3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颈内动脉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MR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和SPECT脑血流(rCBF)检查,行SPECT脑代谢(18F-FDG)检查7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9例、MR灌注成像6例、SPECT脑血流 脑代谢检查6例.结果:术前PWI示相对脑血流(rCBF)降低1例、达峰时间(TTP)延迟5例、相对脑血流降低伴达峰时间延迟4例,术后1~2周复查PWI示好转1例、略有好转5例;术前SPECT检查示脑血流降低8例、大致正常2例,脑代谢大致正常3例、略减少3例、明显减少1例,术后SPECT检查示脑血流改善5例、脑代谢改善3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9例示吻合口均通畅.结论:随着现代技术逐步发展,评价颅内外搭桥术方法多样化,脑代谢检查是目前认可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的进展. [方法] 对11列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进行分析. [结果] 烟雾病临床表现以头痛(7列)单侧肢体肌力减退5例为主.CTA或MRA成像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可见脑底有如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 [结论] 烟雾病在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率有所增加,头颅CTA及MRA成为临床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动脉颅内段、颅外段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16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53例(32.32%),动脉硬化性改变23例(14.02%),血管狭窄或闭塞84例(51.22%),非动脉硬化性改变(烟雾病)4例(2.44%).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段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段血管狭窄为主.结论 颅内段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段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对青少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儿急性偏瘫,青年脑梗塞的病人多数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所以对于烟雾病(Moyamoya病)的认识有所提高,现将我们遇到的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12~14岁3例,27岁1例,47岁1例。既往均无脑血管疾病发作史及癫痫史。祖籍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城市3名,农村2名,均非稻米产区。突然  相似文献   

8.
58例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颅内自发性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儿中治愈43例,轻残4例,死亡5例。结论脑血管畸形是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CT、MR I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辅助诊断;血肿清除加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征象.方法 分析2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起病首发症状头痛13例,肢体麻木无力4例,阵发性一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3例;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显示20例均有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和颅底异常血管网(MMD)形成.结论 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变,常以继发病出现;MRA和/或DSA仍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郭君武 《中国保健》2005,13(14):12-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9例临床上可疑脑血管病或脑肿瘤患者行MSCTA检查,层厚2.5mm,螺距1.0,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率3ml/s,应用MIP、SSD、VR进行图像后重建. 结果29例患者中确诊脑动脉瘤7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动脉阻塞或狭窄3例,脑肿瘤2例,正常12例. 结论 MSCTA能清晰、明确显示颅内病变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重复脑血管造影的益处和危险性。方法回顾分析140例SAH患者154次(首次140例,重复14例)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首次造影发现动脉瘸107例(76%),烟雾症2例,血管畸形1例。14纠重复脑血管造影捡查时发现前交通动脉瘸1例;12例进行了脑、脊髓MRI扫描,发现丘脑、脊髓血管畸形各1例、全部154次造影检查中,术后8h内死亡1例,脑梗死1例,血管痉挛6例,穿刺点感染2例,并发症比例4.2%(10/154)。结论首次脑血管造影检查时,若技术及设备优良,拍片仔细。结合CT MRI检查及临床特点,则重复造影不必进行;当首次造影结果无可靠,伴有脑血管痉挛或再出血者,重复脑血管造影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牛朝诗 《现代养生》2014,(16):19-20
李女士今年45岁,去年因突发头痛昏迷,在一家医院检查发现为自发性脑室出血,并进行了手术治疗。半年来,李女士常出现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生活。患者来到安徽省立医院求治,经过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李女士被诊断为烟雾病。烟雾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头晕、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烟雾病的本质是脑缺血。缺血、缺氧导致颅内新生许多微小血管,检查时会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呈现出烟雾状改变,故得此名。这些烟雾状血管壁很薄,易引起脑出血,严重者  相似文献   

13.
徐昶明 《现代保健》2009,(7):121-122
目的对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分析。方法回顾烟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防治等。结果均按脑缺血或脑出血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2例转入上级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经过随访追踪手术效果相对满意,患者未再出现脑卒中发作。2例出院回家。结论烟雾病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缺血或脑出血;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治疗主要为去除诱因,针对出血或梗塞进行治疗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或闭塞,伴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病变.现对我院确诊的7例MM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烟雾病 接受了来访,杨主任首先介绍:烟雾病学名叫颅底动脉环自发性闭塞,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脑血管呈慢性闭塞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病.该病如果不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脑血管狭窄逐渐加重,当大脑里的大血管主干道堵住时,为了保证大脑血流供应,脑室底穿通动脉会代偿性扩张,生出许多分散的小血管"支路".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这些分散的小血管"支路"形似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烟雾病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经CT或(和)MR以及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左侧后交通动脉3例,右侧后交通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1例,C2段1例。瘤体直径在5~20mm之间。在神经安定+局麻下行动脉瘤栓塞术。先作载瘤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体/颈比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再将微导管和微导丝塑形为相应的形状后经指引导管送至动脉瘤腔中部,选择合适的GDC进行填塞,直至致密填塞。结果:全部病人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填充程度均在95%以上。全部病人均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产生。结论:经皮穿刺GDC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缺血型烟雾病与出血型烟雾病磁共振(MR)影像特点的差别,提高预测烟雾病出血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结果:64例烟雾病患者中,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2岁;其中缺血型烟雾病患者21例(占32.8%),以额叶及顶叶分布为主;出血型烟雾病患者43例(占67.2%),以背侧丘脑(共28例,占65.1%)、基底节区(共9例,占20.9%)、单纯脑室内(共4例,占9.3%)以及单纯蛛网膜下腔(共2例,占4.6%)分布为主。出现脑底烟雾状异常血管网、脉络膜前动脉及胼胝体背侧动脉增粗、大脑后动脉与皮质软脑膜血管增粗、眼动脉增粗、颈外动脉分支血管增粗在缺血型烟雾病及出血型烟雾病分别为15例共28侧支(占71.4%)和38例共62侧支(占88.4%)、12例共24侧支(占57.1%)和35例共45侧支(占81.4%)、8例共16侧支(占38.1%)和30例共58侧支(占69.8%)、5例共10侧支(占23.8%)和13例共24侧支(占30.2%)、7例共11侧支(33.3%)和27例共54侧支(62.8%)。结论:迂曲扩张的脉络膜动脉及颅底异常增生的血管网是烟雾病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颅底动脉血管进行性闭塞性病变,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有颅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点[1]。该疾病最先由Takeuchi报告并由Shimizu依据脑血管造影所见形象的命名为烟雾病[2]。临床主要表现为缺血和出血两大类型。起病年龄有5岁和40岁左右的双峰分布,患儿以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成年患者缺血与出血表现基本同概率[3]。缺血型的烟雾病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视觉改变、运动、感觉等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智力障碍。出血型的烟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脑疝危及生命。患儿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是成人的主要治疗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手术室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烟雾病患者DSA检查。结果:12例烟雾病DSA表现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呈烟雾状。结论:DSA可清晰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的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5年11月100例MR病例,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研究。其中研究组55例经常规MR I、MRA(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V(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45例单纯行常规MR I扫描。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横断T1WT2W压水T2加权像,矢状T1W或冠状T2W。结果2组扫描结果:研究组(55例)诊断正确率为95.6%(其中4例经DSA与手术证实为假阳性);对照组45例诊断正确率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 I结合MRA、MRV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