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古人称之为“口喎”,主要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所致,以面神经麻痹及口眼口呙斜为临床症状,运用针刺方法治疗面瘫已成共识,但在针刺治疗的方法选择上各有所不同,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急骤,通常与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损害和神经营养血管发生痉挛等,导致组织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有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1名床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颇多。本文报告采用理疗联合药物的方法对10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对此种病症有相当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面瘫”。治疗面瘫的主法较多,但有些病人疗效甚微。3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卢雪玲  蒋升 《新疆医学》2006,36(1):46-48
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系茎乳孔内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局部面神经组织水肿、受压、血循环障碍所引起,临床多见。但由糖尿病所致的面神经麻痹临床并不多见。我们近6年来诊治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电针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结合辩证用药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西医又称面神经麻痹,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由脑血管疾患、肿瘤及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即BELL氏面瘫,治疗首选针灸,采用辨证治疗,每获良效。现将近两年来辨证治疗41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主要是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医学认为,面瘫是因正气不足,风寒之邪侵袭而致阳明经络气滞血瘀,脉络失营,经气痹阻之故。临床治疗方法颇多,笔自1997年以来,针对部分患惧针、拒针的心理特点,加以灵活变通,采用穴位只灸不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9例,疗效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 急性期每日1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急性期不予针刺;急性期后两组均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来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0%(p<0.05);采用改良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Portmann评分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毫针刺法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属祖国医学之“口僻”、“面瘫”、“吊线风”、“口眼歪斜”、“歪嘴风”等病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经脉,造成气血痹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0.
面瘫,俗称“口眼瞩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主要症状: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针灸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面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分别在西医常规治疗上给予“面八针”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依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治疗组有效率为95.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面八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而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刚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22):47-47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主要症状: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下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针灸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也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颈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主要症状为面部口眼斜,一侧较多见,多伴有耳后疼痛.我们在临床中用针刺配合砭石疗法,治疗不同时期的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患侧同调针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光山县中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仅为患侧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健患侧同调针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面神经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面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患侧同调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确切,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理想,且治疗后远期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plegia)。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寒冷刺激学说、缺血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近年来认为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其病变主要是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缺血,导致面神经水肿、脱髓鞘,早期多为可逆性的神经病变,严重者轴突变性或神经完全性损伤。针灸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最常用方法之一,笔者近几年来共收集治疗100例早期面神经炎患者,在急性进展期采用针刺治疗,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观察针刺面神经点与传统针刺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面神经点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2个疗程治愈率68.3%,3个疗程治愈率81.7%;对照组2个疗程治愈率38.3%,3个疗程治愈率46.7%;经统计学x 2检验,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面神经点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认知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为突出表现。临床上,人们常常重点关注其药物治疗,而往往忽视或轻视伴随该病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认知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徐军霞 《海南医学》2004,15(9):70-7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 ,是一种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但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很少见 ,我院近年来诊治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瘫 32例 ,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 32例 ,男性 1 5例 ,女性 1 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的观察与评价电针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确诊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给予电针透刺治疗,1次/d,30min/次,穴位注射三维B注射液1ml,1次/d,10d为一疗程.视患者面神经麻痹改善情况酌情治疗1至3个疗程.结果:全部患者的面瘫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100%,第1~3个疗程的痊愈率依次为达到70%、86.7%和93.3%.结论:电针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愈率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华绍平  王华咏 《中外医疗》2009,28(27):112-112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因为面神经无菌性炎症水肿引起。面神经相对受压,致使其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出现面神经支配区域表情肌麻痹。病因:(1)病毒: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2)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3)心理因素也易引发面瘫.针灸治疗有明确效果特别是早期治疗效果显著。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理疗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33例,男20例,女13例,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