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及图书邮购消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长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后可出现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该类患者中,有一部分除有红斑、脱屑及灼热症状外,还具有散在分布的毛囊炎样丘疹和(或)痤疮样丘疹。这类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上有其特殊性。现将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3年内接诊的资料完整的57例患者的综合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4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均对多种治疗无效。例1.男,33岁,因患SLE长期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在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已长期患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偏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全T为0.3×10~9/L(正常1~3  相似文献   

3.
病例报告:36岁日本妇女,主诉为左前额部痤疮样皮疹,无任何遗传性皮肤病家族史.20岁时发现左前额起红色丘疹,数目渐增多,成群并呈带状排列,无痒或痛.丘疹夏季增多,冬季轻度改善.局部用皮质类固醇软膏.2月前在日光浴后,皮疹数量增多并有些痒.检查发现左前额成群的红色角化过度性丘疹,呈带状排列,丘疹基底萎缩和轻度凹陷,在萎缩的皮肤上有散在的红色丘疹和鳞屑.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尿常规,肝功能,血清IgG、  相似文献   

4.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丘疹鳞屑性疾病,好发于中年人四肢,可累及口腔和生殖器粘膜,病程数月至数年,一般有自限性。可能有许多临床异型,从苔藓样药疹到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GVHR相伴随的发疹。治疗可予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甲酸、灰黄霉素、PUVA和环胞菌素。  相似文献   

5.
丘疹红皮病     
丘疹红皮病有別于经典的红皮病,以瘙痒、红褐色扁平丘疹形成的条纹状皮损(帆布椅征)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及淋巴细胞减少为其临床特征.病理上可见郎格罕细胞和T_H细胞增多.PUVA光化学疗法效好.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一例假性或非典型化脓性肉芽肿(PPG),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了观察,并就皮质类固醇对微血管系统的形态学影响进行了讨论.患者30岁,男性,因头皮左侧有红色皮损一年半而首次就诊.皮损用电干燥法治疗无效,数目逐渐增多.体检示头皮有10余个红色浸润丘疹和斑块,直径3~8毫米,斑块中心隆起,无主观症状,除左枕骨区淋巴结肿大外余未扪及.实验室化验除轻度和暂时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6%)外,余正常.最初内服强的松龙治疗,每日40毫克,以后逐渐减量,虽然两周内红色斑块迅速消失,但对红丘疹的效果较  相似文献   

7.
951546 挪威疥伴皮肤白念珠菌感染2例/王根录//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2).-98~99 例1男,76岁。因患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内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皮肤瘙痒,以晚上为甚。例2女,32岁。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年,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下腹部瘙痒、发红有丘疹,逐日增  相似文献   

8.
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有多种皮肤方面的副作用,诸如皮肤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胶样粟丘疹、光过敏、多毛、不易辨认的癣,感染的诱发和恶化,以及鱼鳞病样变化等。但较为严重的和难以处理的是皮质类同醇激素依赖性皮炎(corticosteroid dependent dermatitis,CDD),主要发生在较长时间外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的患者。其特点是用药后原发病情可能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药湿润贴敷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依赖样皮炎是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是由于面部长期不当使用激素类化妆品或激素药膏引起的皮肤顽疾。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样皮炎多采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戒断或减停疗法,病情严重者还须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存在使用时间长、疗效不稳定、症状易反跳、有系统副作用等缺点。我科自2005年3月以来用自制中药1号药液湿润贴敷辅以医学护肤品的方法治疗激素依赖样皮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经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猫抓伤引起人畜共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岁,左面部猫抓伤后出现丘疹丘疱疹2周。外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皮疹扩大。取患者面部皮损边缘鳞屑作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验得菌丝,真菌培养结果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生长,取猫爪和猫身上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结果为阴性,真菌培养结果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生长。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1.
面部皮肤过量外用皮质类固醇易导致酒渣样皮炎 ,表现为瘙痒、疼痛和炎症过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停用激素 ,予以抗生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 ,但常顽固难愈 ,迁延数月之久。作者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愈 3例皮质类固醇性酒渣样皮炎。例 1和例 2为女性患者 ,年龄分别为 6 2岁和 2 0岁。例 3为男性 ,5 4岁。分别因酒渣样皮炎、面部湿疹或脂溢性皮炎长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 ,导致面部皮质类固醇性酒渣样皮炎 ,表现为瘙痒、红斑和触痛。例 1:首先采用传统方法治疗 ,即停止外用激素 ;予以 1%林可霉素洗剂外用 ,每日 2次 ;多西环素 10 0mg口服 ,每日 2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仍首选皮质类固醇治疗天疱疮,起始剂量常较大,一般在1月左右控制病情.天疱疮抗体可作为皮质类固醇用量及疗程的指标.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天疱疮抗体及纤溶酶原激活剂(PA)的产生,诱导PA抑制因子形成有关.但皮质类固醇治疗剂量大,疗程长,副作用多.血浆交换单独应用常可引起反跳现象,与皮质类固醇合用能更快地降低血中抗体滴度.免疫抑制剂亦需与激素合用.肝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报道尚少.酶抑制剂治疗近年来报道较多,但临床上应用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罕见的慢性苔藓样角化病,患者女性70岁。躯干、上肢发生角化性丘疹,部分皮疹排列成线状,伴口腔粘膜糜烂。组织病理变化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肥厚与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笥。真此上部密集淋巴样细胞浸润。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口服依曲替酯有效。讨论了此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许多炎症性皮肤病合理外用皮质类固醇是安全有效的。但面部皮肤过量外用皮质类固醇易导致酒渣样皮炎 ,表现为瘙痒、疼痛和炎症过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停用类固醇 ,予以抗生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 ,但常顽固难愈 ,迁延数月之久。作者采用他克莫司 (tacrolimus)软膏治愈 3例。例 1和例 2为女性患者 ,年龄分别为 6 2岁和 2 0岁。例 3为男性 ,5 4岁。分别因酒渣样皮炎、面部湿疹或脂溢性皮炎长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 ,导致面部类固醇性酒渣样皮炎 ,表现为瘙痒、红斑和触痛。例 1首先采用传统方法治疗 ,即停止外用激素 ;予以 1%林可霉素洗…  相似文献   

15.
两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病情演变的分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两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患者病情演变的差异。方法:对40例SCLE患者进行3-14年的随访分析,比较两型SCLE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变化、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在随访中,环形红斑型患者的疹型变化较少,病情较轻,部分患者出现干燥症状;而丘疹鳞屑型患者中大部分逐渐演变成SLE。环形红斑型患者仅21.7%发生轻度肾脏受累,皮质类固醇用量较少,无死亡病例;丘疹鳞屑型患者中64.7%发生肾脏受累,皮质类固醇用量较大或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1例死亡,3例发展为尿毒症。结论:环形红斑型是SCLE中较为良性的一型,预后较好,而丘疹鳞屑型则易发展为SLE,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斑块是一种良性自愈性妊娠期发疹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初产妇的妊娠晚期,皮损为1~3mm大小红丘疹,部分融合成荨麻疹样斑块,初发于腹部的特别是妊娠纹部位,此后很快波及大腿、臀及上臂等部位,伴剧烈瘙痒,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产后不久皮损可自行消退,再次妊娠不复发。本文结合文献就本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疱性类天疱疮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男女之比1.0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皮损除典型的水疱、红斑外,还有多形红斑、疱疹样皮炎样损害。33.7%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6.7%的患者以口腔水疱、糜烂为首发症状。18%的患者尼氏征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率74.4%,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率94.9%.皮质类固醇以及皮质类固醇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主要手段,除接受冲击治疗的患者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剂量平均值为65.5mg(相当于泼尼松).结论 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测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控制皮损的皮质类固醇最大用量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报告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发生多发性皮肤纤维瘤。例1.男,45岁,1964~1967年间,因患寻常型天疱疮,间断服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1969年因病情加重,再次服用强的松240mg/d,8周内减至25mg/d。1970年以后,隔日服维持量15mg。1987年5月开始,双下肢迅速出现直径为4~7 mm的红色丘疹和结节,总计23个。损害位于真皮内,用手指从  相似文献   

19.
患者为 6 3岁日本家庭主妇 ,4周前右手背出现痛性肿胀 ,内服抗生素和抗过敏药治疗无效。该患者因患支气管哮喘而长期接受系统皮质类固醇治疗 ,有皮质类固醇诱导的糖尿病、青光眼及皮肤萎缩等体征。体检见右手背及手指背有大片的红色斑块 ,其表面有数个白色丘疹 ,穿刺可抽出脓液。查血见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等增高。取鳞屑镜检未见菌丝或孢子。取白色丘疹做活检及培养。切片HE染色示真皮肉芽肿形成 ,伴中心坏死 ,周围绕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许嗜酸粒细胞浸润。PAS和GMS染色后在真皮浸润细胞间发现大小不一的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被广泛应用,其副作用之一的口围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开始被注意。本病原因虽然尚属不明,但外用强力类固醇为致成本病的重要因素。临床表现:局限于面部,开始为红色丘疹,有时出现脓疱,Steigleder考虑此脓疱为续发性的。此时面部皮肤非常敏感,对外用药表现刺激症状,特别是外用类固醇软膏虽有暂时效果,一旦停用时则症状急剧恶化。在此过程中,于口围部发生潮红、脱屑,不久即表现为渗出性潮红与集簇性丘疹。第二特点是症状多变,一天之内早晚症状不同,或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