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与腰椎板切除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30例为1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腰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行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疼VAS评分、多裂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腰疼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裂肌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腰痛感,有利于多裂肌在稚板的附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3例。单纯椎管减压15例,椎管减压并小关节、横突间融合11例,椎管减压并脊柱申固定融合27例(27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5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年(1.5~6年),38例行融合术者37例获得一期骨性融合,另1例单枚圆柱型椎间融合器置入L4/5椎体间融合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后退,再次手术,术后6月。获骨性融合。采用JOA评分标准,手术后1年总体优良率75.5%。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椎管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脊柱融合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可动性内窥镜下腰椎管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4例,分别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按Nakai标准将疗效分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9±1.6)、(2.9±1.4)、(1.9±1.9)、(2.4±1.5)。术前与术后出院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疗效优29例,良2例,优良率92.5%。结论内窥镜下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可靠,对脊柱及后背部肌肉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30例。结果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7%,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3年9个月),腰椎冠状面平均矫正40.5°,矢状面平均矫正33.6°,腰椎融合率为8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治疗高龄老人腰椎退变性滑脱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O年4月~2013年8月2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所致腰痛的高龄老人,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实施治疗,对比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8例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1±1.22)分,功能障碍指数(OO!)为(53.12±3.32)分: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后1周内均带护腰支具下地活动,下地后术前腰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2周伤口甲级愈合并拆线。术后1周VAS为(2.30±0.98)分,0DI为(7.64±1.23)分;平均手术时间130分钟,平均出血量110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时VAS为(2.12±1.33)分,ODI为(8.46±2.20)分。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老人腰椎退变性滑脱所致腰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治疗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获得3~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更有效减少创伤,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减压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将1998年8月一2008年8月收治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B组34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随访8~40个月,疗效评价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推荐的OswestryDisalilityIndex,以改善率表示。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眇O.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8.8%,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8字形缝合术在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人院顺序单双号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双层间断法缝合肌层和浆膜层,观察组采用改进的8字形单层间断缝合法缝合浆肌层的同时包埋肌瘤包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剔除肌瘤的数量和平均直径。结果两组患者剔除的子宫肌瘤数量对照组(3.5±1.4)、观察组(3.6±1.3);肌瘤平均直径对照组(4.6±1.9)cm、观察组(4.7±2.1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对照组(95.6±23.4)min、观察组(76.2±22.6)min;术中出血量对照组(105.6±34.8)ml、观察组(68.0±21.1)ml;术后3天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值与术前相比,对照组(10.2±3.4)g,L、观察组(7.4±2.8)g/L;住院时间对照组(9.1±2.5)d、观察组(7.9±2.3)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8字形缝合术通过提高缝合速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高效的止血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罗毅 《河北医药》2010,32(4):435-437
目的探讨股骨-髋臼联合定位技术在生物型全髋置换(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180例(234髋),男69例(83髋),女111例(151髋)。根据手术施行时间分为2组: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的股骨-髋臼联合定位组(试验组,96例,130髋),在此之前的患者采用经验定位法(对照组,84例,104髋)。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改良HARRIS评分、影像学表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6个月(平均12个月)。临床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髋关节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19.6±2.4)、(19.7±1.9)分,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分分别为(79.4±2.1)、(84.2±3.5)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比较:对照组THA术后联合前倾角平均(20.9±3.6)°,前倾不良率为36/84(42.9%);髋臼联合外展角平均(80.4±1.8)°,外展不良率为16/84(19.0%)。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出现脱位4例,发生率为4/84(4.8%)。试验组THA术后联合前倾角平均(35.1±2.4)°,前倾不良率为4/96(4.2%);联合外展角平均(87.1±2.5)°,外展不良率为5/96。试验组术后6个月内出现脱位1例,发生率为1/96(1.0%),2组患者术后脱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THA手术中采用股骨-髋臼联合定位技术方法简单,能够有效确定良好的股骨头覆盖和髋臼位置,避免假体位置不良导致的术后脱位,有效提高THA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A组)、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B组)和椎弓根固定+后路椎间椎骨(C组)。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ODI评分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最短(70±14)min,C组手术时间最长(105±15)min。术后VAS和ODI评分A组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杰  肖锋  陈小平  吴俊波 《江西医药》2010,45(6):547-549
目的对比数字化塑形钛网与术中手工塑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43例,其中21例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为试验组,22例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钛钉用量、塑形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10.35)min,对照组(110±15.1)min,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钛钉用量(8.5±0.6)个,比对照组(13.4±0.5)个数明显减小(P〈0.01);试验组术后塑形效果满意者21例,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者16例,满意率72.7%。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与传统术中手工塑形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相比,具有手术步骤简单、时间少、手术耗材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观察组),并与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存活率(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47.62%)(χ2=3.98,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16.84±2.52)分]、BAI评分[(4.23±1.17)分]均较对照组[(9.01±2.85)分、(2.82±1.03)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21,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去骨瓣减压术,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及减压充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术前排尿训练依从性与术后尿潴留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三区收治的需行腰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100例,每组50例。按住院号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通过加强宣教及指导提高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的依从性,对照组术前常规宣教,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出尿液时间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4舷.45±6.68)min,对照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15.15±8.1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试验组发生尿潴留5例,占10%,对照组发生尿潴留者15例,占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试验组应用导尿术2例,占4%,对照组应用导尿术10例,占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提高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的依从性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排尿,预防及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和后正中切口传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3±8.1)min,短于对照组的(70.2±11.5)min,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88.7±16.7)mL、(38.6±4.8)mL,均少于对照组的(355.7±28.9)mL、(148.0±33.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陈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1952-1954
目的 研究Wallis棘突间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是否有效减少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早期复查、减缓腰椎退变.方法 对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植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通过VAS评分、JOA评分进行术前术后评估.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天VAS评分(3.5±1.0)分,术后7天(2.3±0.5)分,JOA评分术后1个月(25.1±1.2)分,术后6个月(24.5±2.0)分.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有腰椎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简便,早期效果良好,有效减少短期椎间盘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生  陈燃  熊俊林 《江西医药》2005,40(12):780-78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1/4-1/2),切除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有限切除(〈1/3),前方凿除骨性凸起及摘除突出髓核,伴腰椎不稳者.行保留的上.下棘突劈开自体髂骨植入植骨。结果20例经12-18个月随访,疗效均达优。结论腰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减压较彻底.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王建祥 《河北医药》2010,32(11):1441-144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随着脊柱外科学的发展,手术成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方法,虽然近期效果良好,但存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过分减压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减压不充分的不足,导致部分患者远期会出现顽固性的腰痛或腰椎不稳,甚至需行二次手术。为避免传统手术的不足,我院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潜式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明显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47例均施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随访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245(121.0±30.1)min;失血量278~1200(415±75.2)ml。单纯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给予修补。术后卧床期间并发肺部感染1例,给予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21.5±9.8)月,术后1年X线片显示47例滑脱复位满意,Ⅰ度滑脱者8例复位达100%(8/8),Ⅱ度滑脱者33例复位达90.9%(30/33),Ⅲ度滑脱者6例复位达66.7%(4/6)。47例中钉棒系统位置满意,Cage无下沉及移位。椎旁植骨融合中,有3例不融合。术前JOA评分8~15(12.3±2.6)分;术后JOA评分19~26(23.1±3.2)分;改善率57%~84%,平均改善率(71.3±6.8)%。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棘突椎板切取回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椎板减压后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和体会,评价其在椎板减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常规整块切取棘突椎板复合体,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原位回植棘突(人字型劈开后)椎板复合体椎管成形,分别于术后3、6、9、15个月进行X线摄片检查1次.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优40例,良23例,可5例,优良率92.6%.术后3个月复合体骨性愈合良好63例,硬膜外无明显瘢痕压迫,形成假关节5例.结论 椎板减压后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宝山  马信龙  刘越  等. 《天津医药》2016,44(8):1043-1047
摘要: 目的 为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患提供一种可达到充分减压和腰椎椎体间融合 (LIF) 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可动式椎间盘镜 (MMED) 由外层操作套管和内层手术套管构成, 根据 LIF 的操作需要, 研制可通过 12、 14 mm 高度融合器的大号操作套管。设计手术方法: 在症状严重侧的椎弓根投影连线与棘突之间行纵行切口, 紧贴棘突安置操作套管, MMED 下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 切除椎间盘, 刮除椎间盘和终板软骨, 如对侧狭窄可经硬膜囊背侧行对侧潜行减压; 退出手术套管, 松解椎间隙并植骨、 植入融合器, 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临床应用 MMED 行椎间盘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 (MED-LIF)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 102 例, 节段包括 L34 11 例、 L45 64 例、 L5S1 21 例、 L3~5 3 例、 L4~S1 3 例。记录手术时间、 出血量, 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1 例因螺钉位置不佳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 90~200 min, 平均 (120±30) min, 术中出血 50~300 mL, 平均(120±80) mL。术后 X 线片和 CT 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减压充分并保留对侧骨性结构。术后随访 6~36 个月, 功能障碍指数 (ODI) 由术前 44.2%±16.3%降至末次随访的 4.9%±4.7%;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腰痛由术前 (5.3±4.1) 分降至 (2.1±1.7) 分, 腿痛由术前 (6.7±3.5) 分降至 (1.0±0.8) 分。根据 Macnab 标准: 优 46 例、 良 50 例、 可 6 例。结论 MMED 下 MED-LIF 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可达到充分减压、 复位及融合固定, 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和稳定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