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密度对结肠癌细胞整合素αγβ6表达和基质会属蛋白酶9(MMP-9)分泌的影响. 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榆测结肠癌细胞系WiDr和人正常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株在高、低细胞密度培养条件下αγβ6表达的情况;用Biotrak MMP-9测定仪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不同的结肠癌细胞WiDr和SW480细胞株在高、低密度培养条件下MMP-9的活性和分泌水平. 结果表达αγβ6的结肠癌WiDr细胞出现细胞密度依赖的αγβ6表达增加,而正常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在高、低密度培养条件下αγβ6表达无改变.Biotrak MMP-9活性分析显示,每个表达αγβ6的WiDr细胞和SW480β6细胞的MMP-9分泌量在高密度培养条件下分别是(3.3±1.2)×10-7-ng和(27.2±3.0)×10-7ng,在低密度培养条件下分别足(1.8±0.7)×10-7ng和(10.9±2.0)×10-7ng,而每个缺乏αγβ6表达的SW480 wild细胞在高、低细胞密度培养条件下分别足(3.9±1.7)×10-7ng和(3.8±0.7)×10-7ng,MMP-9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t=0.47,P>0.05).明胶酶谱分析显示SW480 β6细胞的MMP-9活性水平在高密度培养时比低密度培养明显增加,而SW480 wild和HaCaT细胞的MMP-9活性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细胞高密度诱导结肠癌细胞αγβ6表达,促进MMP-9的分泌,构成了癌细胞永生化侵袭浸润性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ανβ6与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肠癌及切缘正常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与MMP-9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MMP-9阳性率明显高于切缘结肠组织(P〈0.01),且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892,P〈0.01)。结论:检测整合素ανβ6与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可作为结肠癌预后评估指标之一;针对二者进行相关靶向研究可能为治疗结肠癌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Vβ6-ERK直接通路在乌司他丁(UTI)抑制结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10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ELISA检测血清MMP-9/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癌组织αVβ6表达;HT-29细胞按UTI不同浓度分组,TransweⅡ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明胶酶谱检测MMP-9/2水平,WestemBlot检测细胞αVβ6和ERK变化。结果:UTI可降低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2水平及肿瘤组织aV136表达强度;UTI可抑制HT-29细胞侵袭能力及MMP-9/2分泌水平,并显著下调αVβ6表达和ERK磷酸化水平。结论:UTI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的侵袭浸润,αVβ6-ERK直接通路介导的MMP-9/2分泌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6缺失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RK2)结合位点对结肠癌SW480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转染β6基因结构的结肠癌SW480细胞(SW480β6)和缺失ERK2结合位点的缺失突变型β6转染的SW480细胞(SW480β6Del.mutant),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整合素αvβ6、总ERK(t-ERK)及磷酸化ERK(p-ERK)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整合素αvβ6缺失ERK2结合位点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RNA测序研究整合素αvβ6缺失ERK2结合位点对SW480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SW480β6和SW480β6 Del.mutant细胞均高表达αvβ6,两者之间的t-ER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480β6 Del.mutant细胞p-ERK2水平较SW480β6细胞明显降低,且侵袭能力也明显下降(P<0.05)。通过RNA测序,在SW480β6Del.mutant细胞中共筛选出2249个DEGs,包括上调基因936个,下调基因1313个,DEGs显著富集在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MAPK通路、细胞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方面。结论:整合素αvβ6通过αvβ6-ERK2直接连接提高ERK2的磷酸化水平,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缺失整合素αvβ6-ERK2直接连接后,DEGs除富集于MAPK通路外,还富集于多条在结肠癌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通路,提示在结肠癌中各种信号通路具有互补作用,多靶点药物对结直肠癌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6对核转录因子Ets-1表达的影响,明确αvβ6-ERK2直接连接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结肠癌SW480细胞表面αvβ6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ERK表达、活化水平和Ets-1的表达水平。结果:SW480β6和SW480β6Del.mutant细胞均表达αvβ6;SW480β6细胞Ets-1的表达量较SW480细胞明显增多(P<0.05),同时ERK的磷酸化水平(p-ERK)也明显升高,而总ERK(t-ERK)表达水平二者无明显差异;SW480β6Del.mutant细胞ERK2的磷酸化水平较SW480β6细胞明显降低;SW480β6Del.mutant细胞和PD98059处理的SW480β6细胞Ets-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合素αvβ6通过αvβ6-ERK2直接连接提高ERK2的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核转录因子Ets-1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6和钙黏蛋白Fat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意义。方法:将100例结肠癌标本的肿瘤边缘部分及肿瘤中心部分制作成200点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αvβ6和钙黏蛋白Fat1在结肠癌不同部位的分布和表达差异。利用siRNA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对HT-29结肠癌细胞和SW480结肠癌细胞进行试验分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结肠癌细胞表面整合素ανβ6和钙黏蛋白Fat1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结肠癌中Ras蛋白活化的情况。结果:肿瘤侵袭边缘,整合素αvβ6呈现高表达,而钙黏蛋白Fat1低表达;瘤体中央,整合素αvβ6低表达,而钙黏蛋白Fat1高表达。流式细胞分析证实在结肠癌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6和钙黏蛋白Fat1表达水平同样呈现负相关关系。Western Blot分析证实,整合素αvβ6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Ras蛋白的活化水平。结论:整合素αvβ6和钙黏蛋白Fat1在结肠癌中呈现负相关表达,αvβ6通过抑制Fat1功能促进Ras蛋白的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高密度和细胞挤压状态对结肠癌细胞表面整合素ανβ6表达的影响效果,探讨结肠癌细胞永生化侵袭生长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系WiDr、SW480细胞株和人正常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株,在高低密度培养条件下各细胞表面的ανβ6表达水平;同时将100例结肠癌标本高细胞密度易侵袭的肿瘤边缘部分及低细胞密度的肿瘤中心部分制作成200点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ανβ6在结肠癌不同部位的分布和表达差异.结果:表达ανβ6的结肠癌细胞出现细胞密度依赖的ανβ6表达增加,而缺乏ανβ6表达的癌细胞和正常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在高低密度培养条件下ανβ6表达没有改变.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结肠癌ανβ6阳性表达率为38%,在癌细胞密度高、细胞拥挤的肿瘤边缘部分ανβ6高表达占73.7%(28/38),且ανβ6密布于肿瘤侵袭边缘,而肿瘤中央组织以ανβ6低表达为主,高表达仅占28.9%(11/38).结论:细胞高密度和细胞挤压状态诱导癌细胞ανβ6表达可能是构成结肠癌细胞永生化侵袭性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整合素αvβ6能否调控钙黏蛋白Fat1表达,及其可能的信号传导通路,进一步揭示其促进结肠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孵育HT-29及SW480结肠癌细胞,利用si RNA技术和转基因技术调控整合素αvβ6的表达,并根据其表达情况进行实验分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结肠癌细胞中Total-ERK、phosphate-ERK和Fat-1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观察阻断ERK活化后Fat-1的表达情况。明胶酶谱分析αvβ6的表达与否与肿瘤细胞分泌Gelatinase B的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整合素αvβ6表达,能够负向调控钙黏蛋白Fat-1表达,阻断ERK磷酸化过程能够抑制αvβ6对Fat-1的负向调控作用。明胶酶谱分析证实整合素αvβ6能够促进Gelatinase B表达。结论:整合素αvβ6对钙黏蛋白Fat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有负向调控作用,αvβ6-ERK信号通路可能涉及这一分子机制,增强αvβ6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高密度和细胞挤压状态对结肠癌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6表达的影响效果,探讨结肠癌细胞永生化侵袭生长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系WiDr、Sw480细胞株和人正常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株,在高低密度培养条件下各细胞表面的αvβ6表达水平;同时将100例结肠癌标本高细胞密度易侵袭的肿瘤边缘部分及低细胞密度的肿瘤中心部分制作成200点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叫B6在结肠癌不同部位的分布和表达差异。结果:表达αvβ6的结肠癌细胞出现细胞密度依赖的αvβ6表达增加,而缺乏αvβ6表达的癌细胞和正常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在高低密度培养条件下αvβ6表达没有改变。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结肠癌αvβ6阳性表达率为38%,在癌细胞密度高、细胞拥挤的肿瘤边缘部分αvβ6高表达占73.7%(28/38),且αvβ6密布于肿瘤侵袭边缘,而肿瘤中央组织以仅αvβ6低表达为主,高表达仅占28.9%(11/38)。结论:细胞高密度和细胞挤压状态诱导癌细胞αvβ6表达可能是构成结肠癌细胞永生化侵袭性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小干扰RNA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先天性巨结肠中EDNRB和EDN3的表达;老年大肠癌659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整合素αvβ6-ERK2直接通路调控MMP-9分泌与结肠癌转移关系的实验研究;修订Bethseda标准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队列研究;TP53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曲肽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奥曲肽、GSK-3β抑制剂Li C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周期,以及用DNA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验证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中GSK-3β、p-GSK3-β(Tyr216)及p-GSK-3β(Ser9)蛋白表达。结果: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SW480比较,奥曲肽处理SW480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与G0/G1细胞明显升高,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梯形"DNA条带,总GSK-3β蛋白与p-GSK3β(Tyr216)表达明显上调,而p-GSK3β(Ser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Li Cl单独作用对SW480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均P>0.05),但与奥曲肽联合作用能明显削弱奥曲肽对SW480的促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P<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诱导SW48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GSK-3β蛋白的表达,并调节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NS-398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Star3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PPAR)δ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信号转导通路间交互作用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COX-2 mRNA表达水平,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处理结肠癌细胞系SW480,Western blot检测Star3与PPARδ信号转导通路成员表达,噻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未检测到COX-2 mRNA表达,NS-398(75μmol/L)作用于SW480细胞72h后,G1期细胞比率由37.9%上升至48.6%,S期细胞比率分别由58,1%,下降至44.9%,细胞增殖受抑制。Stat3、PPARδ、Cyclin D1与bcl-x L表达水平随NS-398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能通过非COX-2依赖途径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组织CXCR3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T29细胞的表达及迁移能力.结果 CXCR3的阳性表达率为88%(46/52),CXCR3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直肠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临床转移(肝脏、淋巴结转移)有关(x2=12.1、21.5,P<0.01).SW480、SW620及HT29的CXCR3表达均呈阳性,其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 CXCR3高表达,大肠癌细胞SW480 CXCR3低表达.在体外迁移实验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发生体外迁移细胞明显增多(75±6比147±8、63±5比9l±6,P<0.01),而大肠癌细胞SW480体外迁移无明显变化(47±4比45±3,P>0.05).结论 CXCR3上调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SF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及Notch通路的影响。 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SFN对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1、2、5 μmol/L SFN对SW480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测定1、2、5 μmol/L SFN对SW480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1、2、5 μmol/L SFN处理后SW480细胞Notch、Hes1、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5、10、20、40 μmol/L SFN处理后均能显著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5)。5 μmol/L SFN作用48 h后对SW480细胞抑制率为(26.38±3.24)%,细胞活力大于70%,为防止SW480细胞活力过低导致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后续实验选取SFN浓度1、2、5 μmol/L进行。侵袭和迁移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经1、2、5 μmol/L SFN处理48 h后侵袭能力、迁移能力、Ki-67、PCNA、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经1、2、5 μmol/L SFN处理48 h后,Notch、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SFN可能通过阻断Notch通路活化,下调Hes1表达水平,达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CXCR4表达及对CXCL12诱导的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紫草素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紫草素对SW480细胞表面CXCR4表达的影响.Transwell方法观察紫草素对SW480细胞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对SW480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SW480细胞CXCR4阳性表达率为(99.1±0.7)%,用紫草素0.01、0.1及1.0μmol/L作用24h后,CXCR4阳性表达率分别降至(76.0±2.4)%、(59.1±2.5)%和(35.5±1.9)%(F=1098.041.P〈0.001)。上述不同浓度紫草素对CXCL12诱导的SW480迁移抑制率分别为25.2%、38.5%和55.7%(F=48.970,P〈0.001)。结论紫草素除了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外,还可能通过下调CXCR4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在CXCL12诱导下的定向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H3-only基因表达在奥沙利铂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3、0.6、1.25、2,5、5、10和20mg/L)奥沙利铂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HT29,应用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BH3-only基Bim和PUM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分别作用于结肠癌细胞SW480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mg/L和10mg/L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SW480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7±0.55)%和(12.10±1.04)%,作用48h后分别为(11.47±0.85)%和(30.07±2.01)%,作用72h后分别为(28.99±2.12)%和(38.32±3.15)%,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0.30±0.10)%、(0.40±0.10)%和(0.50±0.20)%,均P〈0.01]。同时Bim和PUMA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同样处理的HT29细胞其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Bim和PUMA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凋亡相关基因BH3-only(Bim和PUMA)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X2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转染CDX2-shRNA慢病毒、空慢病毒载体及无转染的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和HT29接种到裸鼠皮下,制备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28d后处死裸鼠,剥取移植瘤称重,并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Ki-67与CDX2的表达。结果:与各自空白对照组(无转染的SW480或HT29细胞移植)比较,两个干扰组(转染CDX2-shRNA慢病毒的SW480或HT29细胞移植)移植瘤生长速度均明显加快、移植瘤质量明显增加(SW480:679.11mgvs.379.36mg;HT29:715.78mgvs.427.07mg),瘤组织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X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两个阴性对照组(转染空慢病毒载体的SW480或HT29细胞移植)的各指标与各自空白对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抑制CDX2基因的表达能促进人结肠癌细胞的裸鼠体内的生长,故CDX2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第1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对照组);第2组:脾内注射SW480/p53细胞;第3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GCV、5-FC;第4组:脾内注射SW480/p53与SW480/TK-CD等比例混合细胞,腹腔注射GCV、5-FC。观察各组裸小鼠的肝转移率、肝转移瘤数目、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生存期等指标。结果各治疗组裸鼠肝转移的发生率下降,平均肝转移瘤数减少,其动物的生存期延长,肝转移瘤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高。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最好,且WTp53与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WTp53基因与TK/GCV、CD/5-FC系统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有效地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系统和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TK组、CD组、TK-CD组,每组10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对照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腹腔注射生理盐水;TK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GCV;CD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5-Fc;TK-CD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GCV、5-Fc。观察各组裸小鼠的肝转移率、肝转移瘤数目、电镜下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D、生存期等指标。结果:各治疗组裸鼠肝转移白9发生率下降,平均肝转移瘤数减少,其动物的生存期延长,肝转移瘤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高。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更好,且TK/GCV与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CD/5-Fc系统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有效地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与热打击分别单独作用与联合作用对人肠上皮细胞SW480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于37℃、5%CO2标准培养箱中培养人肠上皮细胞株SW480。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直接收集细胞上清;LPS单独刺激组(LPS组)分别使用0、0.01、0.1、1和10μg/ml的LPS刺激SW480细胞,24h后收集细胞上清;热打击组将SW480细胞进行热打击(42℃,1h)后在标准孵箱分别培养1h和24h后收集细胞上清;LPS+热打击组将SW480细胞42℃热打击1h后给予上述浓度的LPS刺激,再重新置于标准孵箱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各组细胞上清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分别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7干扰素(IFN-7)、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10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分泌水平。结果:单独LPS刺激时呈剂量依赖性诱导SW480表达分泌IL-8,对其余9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分泌水平影响不明显。单纯热打击仅诱导SW480细胞表达分泌IL-8的水平升高,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仅热打击24h后IL-8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热打击联合不同浓度的LPS刺激SW480细胞,LPS浓度低时并不影响SW480表达分泌IL-8的水平(P〉O.05),而高浓度LPS可以显著减少其表达分泌水平(P〈0.05)。结论:人肠上皮细胞SW480作为脏器实质细胞,对炎性刺激仅能产生单一种类的细胞因子,其中LPS单独刺激和一定强度的热打击均可上调SW480分泌IL-8;但高浓度LPS在热环境下可抑制SW480细胞的IL-8表达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