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告繁茂型牙骨质-骨结构不良(cemento-osseous dysplasia, COD)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根据影像学资料对繁茂型牙骨质-骨结构不良做出诊断,并对本病例进行详细报告。结果 本病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的多灶性的非肿瘤性病变,一旦出现并发症需对症治疗。繁茂型COD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应与骨化纤维瘤、牙瘤、牙骨质瘤等疾病相鉴别。结论 对于口腔科医生应熟悉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避免误诊和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2.
纤维骨病变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几十年,这类疾病一直受到临床医师以及病理学家的关注.在过去的这段时间,有一些新的病变被提出,并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争议.作者针对颅颌面纤维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因机制进行分类,并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3.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作为间充质来源的良性牙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颌骨的牙承载区。本文报道1例位于左侧颊黏膜下的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病变,结合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及既往相关文献,对其分类以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例左下颌骨骨化纤维瘤并发组合性牙瘤,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的X线表现,并探讨其X线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患者25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初诊年龄12-65岁,平均38.5岁,上颌4例,下颌21例.观察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的X线表现,并从其病理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结果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的X线表现共分为三类:(1)密度减低影像.病理学上主要为富含成纤维细胞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2)密度减低-密度增高的混合影像.病理学上主要为含有牙骨质团块、编织骨及小梁状骨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3)密度增高影像.病理学上主要为牙骨质团块及小梁状骨构成,而纤维结缔组织成分较少.结论 随着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病变内部硬组织含量和钙化程度的不同,从而有不同的X线表现,并且结合X线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能够判断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的病变特性.  相似文献   

6.
颌面骨纤维骨病变──272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72例颌面骨纤维骨病变(FOL)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偏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国人最常见的FOL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3.1%和骨化性纤维瘤39.1%,牙骨质-骨结构不良仅4例;显微镜下,病变由纤维性间质及其衍生的矿化物构成,矿化物形态多样,互相移行,有板层骨小梁,编织骨小梁、类圆形骨小体、均质片块及营养不良性钙化等,偏光镜也骓以确切区分。骨形成蛋白(BMP)主要位于部分间质和新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临床病理特点、放射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患者进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放射学检查和分析。结果该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患者具有较明确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细胞成分vimentin强阳性,淀粉酶消化后PAS强阳性;该患者尚具有"类恒磨牙、成熟游离骨和颧骨颧弓发育不全"等特殊放射学特征。结论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非肿瘤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常以头颈部皮下、牙龈、关节和骨骼内积聚大量的细胞外玻璃样物质为特点,形成多发性肿瘤样结节或肿块,可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罕见的牙龈增生伴牙齿吸收的病例 ,其临床特点为牙龈外生性肿块 ,其病理检查表现以增生活跃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有散在的牙源性上皮为特点 ,诊断为外周型牙源性纤维瘤。本刊审校编委认为 :本病例不是一种新类型的牙龈病 ,而是“牙本质—骨化纤维瘤”。因病例罕见 ,本刊特予发表并附组织学照片 ,供有兴趣的专家、读者讨论  相似文献   

9.
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 (C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CF 4 3例 ,对其临床表现、X线影像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临床表现为颌骨局部肿物 ,以 10~ 19岁、30~ 4 9岁年龄组女性好发 ,下颌骨多见。X线呈界限清楚的单囊或多囊透射区 ,其内有密度增高的斑点状影。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中有散在的牙骨质小体 ,其中 9例同时伴有化骨趋向 (牙骨质 -骨化纤维瘤 ,COF)。结论 该瘤易与其他病变混淆 ,病理检查是确诊依据 ,CF(COF)和骨化纤维瘤属于同种病变  相似文献   

10.
44例牙源性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牙源性肿瘤分类标准对44例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44例中,女31例,男13例。发病年龄2-70岁,平均29岁。中心型5例,周边型39例。上颌19例,下颌25例。X线及手术中见4例牙槽骨明显破坏。术后有4例复发。组织学上表现为WHO型39例、单纯型4例和牙源性颗粒细胞瘤1例。肿瘤无明显包膜,边界尚清。结论 牙源性纤维瘤不是单一性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WHO型、单纯型和牙源性颗粒细胞瘤。诊断时应与增殖性牙滤泡、粘液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外周性牙源性纤维瘤(POF—WHO型)和外周性骨化性纤维瘤(POF)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尽管均为发生于牙龈的局限性肿块,但POF的溃疡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高于POF—WHO型。POF—WHO型纤维母细胞主质中散在多少不一的牙源性上皮团和发育不良牙本质等多种钙化物,属外周性牙源性肿瘤。而POF的纤维结缔组织中硬组织则以骨和牙骨质样物质多见,无牙源性上皮,但其纤维母细胞与邻近牙齿的牙周韧带主纤维束相移行,因而认为是一种与牙周膜有关的反应性,增生性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2015,(4):282-286
目的通过对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方法 2009至2014年间,对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数据库的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进行统计,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3例患者入选研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CT表现为强化明显的肿物,术后病理均为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免疫组化CD34、Vim均为(+),Des均(-)。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3~60月,发现2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再次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未见复发情况。结论颌面部SF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颌骨的含有大量多核巨细胞的病变的诊断和分类长期存在争论。过去一度被简单分类为巨细胞瘤的病种,实际上包括:真性颌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性骨囊肿,骨化纤维瘤,纤维异常增殖症,棕色瘤等病变。自Jaffe经典论文问世之后,真性颌骨巨细胞病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与真性巨细胞瘤。此后,Bernier等注意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称巨颌症,又称天使病(Cherubism),此症和 Albright 氏综合征都属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变种。笔者诊治同一家族中的父亲与长子及次子的家族性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现报告如下。例1 卢某某,男,21岁。2岁时发现左上颌骨无痛性肿胀,4岁手术切除,术后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瘤,  相似文献   

15.
16例颌骨化牙骨质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6例颌骨化牙骨质纤维瘤进行了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①好发于青少年,②常见于下颌双尖牙和磨牙区,③向颊、舌侧膨胀为主,④X线片:圆形或卵圆形透光阴影、界清、骨皮质完整,密度较骨化性纤维瘤高,⑤病理易误诊为骨化性纤维瘤,⑥治疗:手术摘除为主。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超微结构及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超微结构特征及染色体基因突变的位点。方法:对1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谱系进行分析;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病变龈组织;用微卫星DNA标记诊断遗传病的方法标记基因位点。结果:① 此列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②病变牙龈组织有大量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其中可见上皮样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等,细胞分化成熟,但排列紊乱。③微卫星定位标记,疾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13-q22。结论: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可能并非仅由单一的纤维细胞成分构成,本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牙龈组织有类似于“错构瘤”样病理改变;染色体基因定位是确认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和骨化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O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1987—2011年间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5例,骨化纤维瘤16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发病年龄两者无明显差异,FD平均22.56岁,OF平均28.25岁;前者的男女比为1∶1,后者为5∶3;发病部位两者均以上颌较多,分别为72.00%和62.50%,并且大多数都发生在磨牙区。X线片中FD病变透亮呈"毛玻璃状"边界不清,OF瘤界清楚,骨质有缺损破坏的阴影。病理组织学上FD中骨小梁呈多形态,不形成板状骨。OF的骨小梁有板状骨形成,但FD成熟型与OF在病理组织学上有相似性。结论 FD和OF是不同的独立疾病,明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应用抗骨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BMP-McAb)研究了骨形成蛋白(BMP)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骨化纤维瘤中的细胞定位。ABC 法染色结果显示,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BMP 主要分布于纤维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均有较强的阳性着色,骨组织周围一些胞体较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 BMP,多数纤维性骨组织呈阳性染色;在骨化纤维瘤中,纤维组织多为弱阳性染色,只有骨组织周围的骨母细胞为阳性着色。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两种病变中的骨组织的生长方式不同。此外,运用这种染色方法有助于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首次发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内含有丰富的 BMP,进一步证实了 BMP 与机体部分骨疾患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遗传学模式及诊治。方法 报道1例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遗传学改变,同时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重点讨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临床征状为枕后部肿块、皮肤及皮下结节、牙龈过度增生、关节挛缩和关节溶骨性病变,病理学病变特征为组织内单一的梭形细胞增殖并伴有大量无定形透明嗜酸性物质聚集。对手术切除后病变组织行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ANTXR2基因突变,符合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遗传学改变。对该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牙龈及面部肿块切除后均无明显复发。该疾病的治疗除了手术外,还需结合康复性治疗和多学科联合对症支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结论 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ANTXR2基因突变相关,其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牙龈增生、关节挛缩和溶骨性破坏等;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按WHO(1992 )牙源性肿瘤分类标准对 35例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中 ,男性 14例 ,女性 2 1例 ;平均年龄 31岁 ;上颌牙龈 14例 ,下颌牙龈 2 0例。肿块为局部软组织突出表现。X线片和手术中见五例牙槽骨有吸收改变。三例术后复发。组织学上 ,肿瘤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含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 ,一例伴有颗粒细胞。肿瘤边界尚清 ,缺少明显包膜。结论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临床表现与龈瘤不能区分 ,组织学主要为WHO型牙源性纤维瘤 ,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