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牙槽嵴骨增量是解决种植治疗骨量不足的常见手段, 但存在术中骨粉塑形困难、空间维持和稳定性差等问题。数字化骨块是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制作的针对缺损区形态的个性化骨增量植入材料。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材料学的发展, 数字化骨块的实现手段也经历了一系列更新。本文总结以往相关研究, 系统介绍了数字化骨块的工作流程、实现手段、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为临床医师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骨增量效果的可预期性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数据解剖标志点的自动定点方法, 并初步评价其可重复性与准确性。方法从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口腔疾病患者螺旋CT资料中, 选取31例颅颌面骨骼形态大致正常者的螺旋CT资料, 其中男性15例, 女性16例, 年龄(33.3±8.3)岁, 通过Mimics软件对上颌骨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 通过Geomagic软件对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数据进行网格优化。由2名主治医师和1名副主任医师对31例上颌骨复合体数据进行人工定点, 确定24个解剖标志点, 取3人定点均值作为专家定点结果。选择其中1例符合健康人颅颌面骨骼三维形态平均特征的上颌骨复合体数据作为模板数据, 其余30例作为目标数据。采用MeshMonk开源程序(一种非刚性配准算法)将模板数据与目标数据基于4个标志点(鼻根点、左右颧弓最突点、前鼻棘点)进行初对齐, 再将模板数据基于非刚性配准算法变形为目标数据的形状, 得到变形后模板数据, 基于模板数据变形前后同名标志点的索引不变特性, 自动检索变形后模板数据各标志点坐标, 以此作为目标数据同名标志点自动定点坐标, 也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评价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 明确扫描范围与扫描精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全牙列固定义齿预备体简化模型, 借助加工正确度为5 μm的数控机床, 使用7075铝合金制作实体模型5个, 用测量精度为0.7 μm的三坐标测量机检验加工偏差, 选取5个模型中加工偏差最小的模型作为后续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的实体模型, 导出模型设计数据作为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真值。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采用相同扫描路径扫描实体模型各10次, 共获得60个数字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中, 提取数字模型肩台外缘线以上预备体, 分为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全牙列组, 分别与设计数据配准以及组内两两配准, 进行三维偏差分析, 计算扫描精度(包括扫描正确度与精密度)。结果 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和全牙列组的扫描正确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3.3~29.6、15.4~30.9、17.0~66.1和24.0~107.9 μm, 扫描精密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7.6~20.7、8.7~26.5、11.3~44....  相似文献   

4.
目的借助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重建, 为临床颌面部复杂骨缺损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患者5例, 其中男性3例, 女性2例, 年龄28~53岁。计算机辅助设计两种个性化修复体(以颞骨、鼻骨及颧额为固定端), 两种修复体其他部位设计相同, 仅眶底延伸部分长度不一致;设计一: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9~10 mm;设计二: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10~15 mm。采用钛合金粉末三维打印两种修复体。获取两种修复体实物的三维扫描数据, 在UG12.0软件中拟合, 分析两种修复体的匹配度。术中对两种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进行对比评估, 并根据修复体适配情况选择植入。结果三维打印制备的修复体可有效进行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的修复重建, 术中验证显示, 两种修复体固定端偏移误差为2~3 mm;软件拟合结果显示, 两种修复体固定端误差范围约为1 mm。对5例患者均选择设计一修复体进行植入, 术后即刻患者面部外形得到有效恢复。结论三维打印个性化修复体修复颧眶-上颌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能辅助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序列分牙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制作方法, 初步评价其可行性, 以期为口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的下颌第三磨牙低位水平阻生患者20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9例, 年龄(30.2±2.8)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显示牙根与下颌管直接接触, 取患者口内全牙列范围印模、进行牙颌模型光学扫描。通过Mimics24.0、Geomagic Wrap 2021、Magics21.0等软件对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光学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解剖结构提取、配准融合, 以及进行序列分牙导板(含截冠导板、分根导板)结构的设计, 然后三维打印钛金属导板, 导板在牙颌模型试戴确认后, 辅助医师进行分牙操作。观察导板是否就位、分牙次数、牙齿分块与术前设计匹配度、手术时间及是否有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成功打印20例分牙导板, 均在患者口内就位良好, 平均分牙次数3.4次, 牙齿分块与术前设计较匹配, 导板平均手术时间(29.2±9.8)min, 未出现骨皮质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初步验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采...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显示出可能带来变革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逐年增长趋势。本文通过文献检索, 初步总结口腔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 浅析口腔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演变及相关技术进展, 以期为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导板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设计及应用进行优化和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 包括40例下颌骨肿瘤手术患者(常规组20例、导板组20例)、20例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20例正颌双颌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20例放射粒子植入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患者中位年龄45岁(16~75岁),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42例。所有导板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螺旋CT扫描并建立颌骨及供骨区三维模型(上颌骨和下颌骨模型各40个)以模拟手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导板(包括截骨及定位成形导板共40套、穿刺定位导板10个)。分析模型打印时间以及各导板的设计时间、打印时间、导板应用对手术时间及手术精度的影响。结果下颌骨肿瘤手术、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正颌双颌手术、放射粒子植入手术的手术导板设计时间分别为(2.8±1.8)、(2.2±0.3)、(2.9±1.8)和(0.9±0.3)d。上颌骨模型和下颌骨模型打印时间为(11.1±1.6)和(2.6±0.4)h, 截骨及...  相似文献   

8.
相较传统修复方法, 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大大简化了缺牙患者的修复治疗过程, 同时提高了修复的准确性。口腔固定修复的全数字化流程, 不仅能有效提高修复治疗的效率、准确性与可预期性, 而且有助于多学科间合作, 保证治疗的系统性, 由此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就口腔固定修复全数字化流程的概念、关键技术、材料进展与应用以及尚存的问题进行论述,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开发用于正畸图像数据自动分类的多分类正畸图像识别模型, 为正畸图像数据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0至11月和2021年6至7月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采集的35 000张正畸临床图像, 图像全部来自于490例正畸治疗患者, 男女性别比例为49∶51, 年龄范围为4~45岁。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清洗, 最终纳入数据集中的图像数据包括面像17 453张(包括正面像、正面微笑像、右侧90°面像、左侧90°面像、右侧45°面像和左侧45°面像)、口内像8 026张[包括正面像、右侧像、左侧像、上颌面像(原始)、上颌面像(翻转后)、下颌面像(原始)、下颌面像(翻转后)、覆覆盖像]、X线片4 115张[包括头颅侧位X线片(左侧)、头颅侧位X线片(右侧)、头颅正位X线片、曲面体层X线片以及手腕骨X线片]、其他非正畸图像684张。由正畸专业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共同组成标注团队, 使用图像标注工具对正畸图像进行分类标注。图像类别包括6类面像、8类口内像、5类X线片以及其他图像, 共计20种分类标签。每个标签的数据按8∶1∶1的比例利用Pthyon计算机语言中...  相似文献   

10.
正颌外科手术改变了原有颌骨位置和咬合关系, 也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原有结构和功能。随着正颌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 正颌术后对颞下颌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颞下颌关节在正颌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认识。正确理解和把握正颌外科手术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 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正颌外科手术对髁突的影响和产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原因, 而且对如何预防和治疗正颌外科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基于正颌外科与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阐释二者的相互影响与相关诊疗, 以期促进学科发展,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以改善面部外观为诉求的患者日趋增加。面部软组织影响面部美学, 其三维形态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点之一。了解面部软组织的三维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软组织变化趋势, 同时深入理解错畸形、医疗因素和增龄性变化对面部软组织的影响, 有助于预测面部软组织的治疗变化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应用, 促进了口腔颌面外科由传统的经验依赖性诊疗模式逐步向数字化外科过渡。但目前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应用场景还存在一定局限。近期,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的数智化口腔颌面外科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和国内外研究成果, 论述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期推进人工智能在口腔颌面外科诊疗领域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切削、增材制造等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流程,提高了义齿生产效率,而且改变了义齿的设计和制作理念。关于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涌现了大量研究报道,包括选区激光熔化金属粉末等新材料的性能研究,义齿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等组件的创新性设计,支架、基托和人工牙的高精度成形,应用新材料、具有新结构的可摘局部义齿的精度、适合性和力学性能定量评价,以及对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评价等诸多方面,本文针对近年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研究应用最新进展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因牙周疾病而就诊于口腔科的人数不断上升, 而且症状相对较重, 常因合并一些并发症增加了牙周治疗的复杂性。本文简述了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流行病学和相关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表现等, 并重点阐述和总结其治疗策略, 以期为口腔医师在临床诊疗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睾丸绒毛膜癌是一种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高度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侵袭性强, 易发生早期血行转移, 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脑等, 转移至口腔者罕见。由于肿瘤转移灶易与口腔原发性肿瘤混淆, 且睾丸绒毛膜癌发病率低, 增加了诊断难度, 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不利于患者预后。本文报道1例睾丸绒毛膜癌转移至牙龈的病例, 旨在提高医师对口腔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水平及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高效、自动确定三维数据颜面解剖标志点(简称标志点)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定点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6至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30例,年龄18~45岁;采集患者三维颜面数据,基于普氏分析算法进行尺寸归一化和重叠对齐。在Geo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十三五末云南省口腔卫生资源的配置现状, 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口腔卫生资源、制订区域口腔卫生健康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 对云南省内截至2020年1月1日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口腔医疗机构的物力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 并对全省口腔卫生资源分布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云南全省共有口腔医疗机构2 712家, 包括公立医疗机构634家, 非公立医疗机构2 078家;昆明市口腔医疗机构最多(1 167家), 迪庆州最少(19家)。口腔综合治疗椅9 018台, 包括公立医疗机构2 584台, 非公立医疗机构6 434台;昆明市拥有的牙椅数最多(3 612台), 怒江州最少(57台)。口腔颌面外科病床702张, 全部分布于公立医疗机构。口腔卫生人员15 148人, 包括公立医疗机构3 667人, 非公立医疗机构11 481人。全省口腔医师人口比平均为1∶6 615, 德宏州(1∶6 620)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昆明市(1∶2 283)和玉溪市(1∶4 9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余13个州(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口腔执业医师人口...  相似文献   

18.
毛燮均教授1935年撰写了关于中国牙医教育的报告, 从1948至1950年先后发表3篇包含发展牙科为口腔医学教育思想的文章, 并在1950年7月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主任时提出将牙医学系更名为口腔医学系, 呈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教育部成功备案。次年中华医学会成立口腔科学会, 之后全国医疗系统牙科陆续改为口腔科、牙医学系改为口腔医学系。牙医学更名为口腔医学, 在牙医学教育中融入了医学内容, 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一口腔医学教育思想形成过程有待研究。本文基于毛燮均教授工作和留学经历, 通过对档案、个人书信以及文献史料信息的挖掘, 勾勒出毛燮均口腔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经历了在牙医学教育中融入生物学到融入医学, 最终发展为口腔医学的过程, 这一历史脉络的呈现有助于丰富我国口腔医学历史研究, 便于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口腔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口义齿修复与颞下颌关节有天然的联系, 全口义齿功能的发挥依赖于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本文简要介绍全口义齿咬合设计的原则、不同型的特点, 以及如何在全口义齿修复的步骤中注意颌位关系的确定和咬合调整。强调正确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对保持颞下颌关节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面部扫描、口内扫描、虚拟面弓、下颌运动轨迹记录等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动态虚拟患者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口腔修复的术前分析、美学诊断、治疗设计及修复体制作, 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口腔动静态数据获取、动态口腔虚拟患者的构建、动态口腔虚拟患者的应用优势等方面对动态虚拟患者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展开综述, 以期为相关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