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CHD1L)调控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对铂(DDP)敏感性的作用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12例乳腺癌患者和53例晚期TNBC患者组织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HD1L表达水平, 分析CHD1L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试剂盒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探究相关机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CHD1L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54.25%比18.40%, χ2=58.90, P<0.01)且与高组织学分级(67.88%比29.33%, χ2=29.02, P<0.01)和高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指数(64.17%比41.30%, χ2=10.97, P<0.01)相关, 其在TNBC亚型表达最高(68.18%);CHD1L阴性的TNBC晚期患者接受铂化疗的临床获益高于阳性患者(77.78%比42.86%, χ2=4.52, P<0.05);CHD1L敲低后TNBC细胞存活和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验证盐诱导激酶2 (SIK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对TNB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Ualcan在线分析工具探索SIK2在TNBC中表达情况, 结合8对TNBC组织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构建SIK2重组过表达质粒(GV703-SIK2)并包装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TNBC细胞株MDA-MB-231和HCC1937, 经嘌呤霉素筛选构建SIK2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细胞株。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NBC细胞株中SIK2表达水平, 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SIK2过表达对TNB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SIK2过表达后对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1蛋白(Snail)、锌指转录因子SNAI2(Slug)、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2(p-SMAD2)蛋白、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SIK2 mRNA在TNBC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其配...  相似文献   

3.
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已被用作危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指标, 但其对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未被研究。该回顾性队列研究统计烧伤ICU住院患者入ICU后28 d生存情况以及发生ARDS、急性肾损伤(AKI)、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等情况, 分析入院时LAR对危重烧伤患者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以及和脏器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共纳入471例危重烧伤患者, 其中52例患者在入院后28 d内死亡。28 d存活组患者入院时LAR明显低于死亡组(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 入院时LAR与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体型指数、乳酸水平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效能相近(P>0.05), 但明显高于血浆白蛋白;LAR的最佳截断值为0.13, 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0%。入院时LAR水平>0.13是危重烧伤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 与高LAR相比, 入院时低LAR与较短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AKI、ARDS、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等相关。因此该研究团队认为入院时LAR水平是预测危重烧伤患者28 d病死率的可靠指标, 但效果并不...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方式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不牺牲生存期的前提下实现了保留肛门的目的。但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常出现排气排粪失禁、排粪频繁、排粪聚集和排粪急迫等功能障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包括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和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等。低位直肠癌行LAR的患者术后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发生率高达84.6%。ISR术后排粪功能劣于LAR术, 且ISR手术范围越大, 术后功能更差。关于Parks术的排粪功能研究较少, 目前证据显示, 术后短期排粪功能劣于LAR, 但是随着时间延长, 功能可逐步恢复。结直肠外科医师尝试通过改变肠道重建方式改善患者术后排粪功能, 但是目前证据表明, 在LAR术中使用J型储袋或端侧吻合并未降低排粪障碍的发生率;ISR术中重建储袋也不能降低重度LARS的发生率。总而言之,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粪功能的保护, 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最具侵袭性的亚型之一, 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5%~20%, 其发病年龄小、复发及内脏转移风险高、预后差, 已成为临床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迅速进展, 越来越多TNBC的潜在治疗靶点被识别, 且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这些靶点很有希望在将来转变TNBC的治疗模式。本文回顾TNBC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 并对纳米医学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新疆地区的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汉族与维吾尔族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提取AR表达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78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汉族127例,维吾尔族51例在178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率为21.3W0(38/178),AR阳性表达与TNBC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有关(X~2=15.196,P0.001),而与TNBC患者的民族(x~2=0.203,P=0.688)、年龄(x~2=0.221,P=0.715)、肿瘤大小(A=0.047,P=0.855)、组织学分级(AY=0.001,P=1.000)及淋巴结状态(x~2=0.874,P=0.354)均无关,且在新疆地区的维族和汉族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的TNBC患者中,AR阳性表达与Ki-67表达有关,而维族与汉族TNBC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雄激素最大限度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 1 945年 ,Huggins等〔1〕就开始在临床中引入雄激素全阻断 (TAB)的概念 ,即在去势手术后再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以期完全去除雄激素 ,但由于病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这一方法未能被广泛采用。 1 979年Bracci〔2〕首先报道将孕酮作为一线抗雄激素药物用于去势之后的患者 ,以达到雄激素最大限度阻断 (MAB)的作用。Labrie等在 1 985年首先报道将LH RH类似物 (Leuprolide)与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 (Flutamide)合用 ,以达到最大限度阻断雄激素的目的。在MAB方案中 ,Soloway等〔3〕将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三阴性乳腺癌转录组和临床数据, 使用R和Per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整理, 采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基因HDAC3的差异表达, 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基因HDAC3的调控网络, 探究潜在机制。结果基因HDAC3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非合并淋巴结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Z=-2.273, P<0.05), 高表达HDAC3的TNBC生存时间缩短的风险是低表达HDAC3的TNBC的1.440倍[风险比(HR)=1.440, 95%可信区间(CI):1.033~2.007, P<0.01], 高表达HDAC3的TNBC无进展生存时间缩短的风险是低表达HDAC3的TNBC的1.424倍(HR=1.424, 95%CI:1.014~2.000, P<0.01);HDAC3表达量与NFKB(R=0.334, P<0.0...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了二线或三线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初次内分泌治疗后恶化的前列腺癌的效果。晚期前列腺癌患者70例,分别采用单一去势治疗,或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后者采用外科或药物去势联合类固醇抗雄激素如氯地孕酮(每日1 0 0mg) ,非类固醇抗雄激素如氟他胺(FLT ,每日375mg) ,或比卡鲁胺(BCL ,每日80mg)。当肿瘤进展时,先停用抗雄激素药物,评价抗雄激素药物撤退综合征(AWS)的效果。随后换用另一种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一线、二线和三线内分泌治疗后AWS的发生率分别为35 .8%、8.0 %和0 %。随后内分泌治疗效果与AW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雄激素水平、瘤体大小和淋巴转移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7例TNBC组织中AR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并对A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雄激素水平、瘤体大小、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TNBC患者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19.54%(17/87),AR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年龄、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4,P=0.918;t=-1.081,P=0.283),而在瘤体大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7,P=0.043,χ2=4.827,P=0.028),瘤体大者与有淋巴结转移者AR阳性率高。 结论:TNBC患者AR阳性表达与瘤体大小、淋巴转移有关,提示AR表达阳性的TNBC较阴性者有更加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 MD-2)通过EGFR信号通路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B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D-2的表达并分析MD-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TNBC紫杉醇耐药细胞株, 干预细胞中MD-2的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筛选MD-2调控的信号通路, 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 癌组织中MD-2表达显著增强。MD-2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密切相关(χ2=4.50, P=0.032;χ2=2.55, P=0.011;χ2=4.40, P=0.036)。细胞实验中, 与正常乳腺细胞比较, TNBC细胞系中MD-2表达显著增强。与sh-NC组比较(100±11.52)(6.81±0.57), 敲减MD-2能抑制紫杉醇耐药TNBC细胞的侵袭(61.44±6.78)(t=4.99,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1(ubiguitin-specific peptidase 41, USP4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TNBC恶性表型及阿霉素敏感性的相关性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qPCR检测USP41在TNBC耐药细胞株及临床组织样本的表达情况。随后确定USP41分子高表达, 并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Western blot及CoIP-MS等细胞生物学方法评价USP41在TNBC恶性表型及阿霉素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USP41在TNBC样本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USP41在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DA-MB-231/DXR中表达量高出近40倍, IC50值为6.86 μM。干扰USP41可显著增加MDA-MB-231/DX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干扰USP41可显著的抑制细胞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 克隆数量降低30%~80%, 迁移细胞数量降低超过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 USP41敲低可提高MDA-MB-231细胞...  相似文献   

13.
辅助治疗是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补充,旨在降低复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2020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前列腺癌指南新增了一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辅助外放疗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强调辅助放疗对于高风险患者的重要性;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N1期)新增推荐了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联合辅助放疗时应对盆腔淋巴结和前列腺窝进行照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中USP5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SP5在TNBC细胞MDA-MB-231和BT-549细胞中的表达。通过转染慢病毒(shRNA)敲低USP5的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USP5对活化C激酶1受体(RACK1)泛素化水平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MDA-MB-231细胞和BT-549细胞中USP5的表达(3.167±1.102, 4.700±1.609), 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细胞系MCF-10A(1.000±0.3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7、3.915, P<0.05)。在USP5稳定敲低的细胞系中USP5蛋白的表达(MDA-MB-231:0.160±0.012;BT-549:0.190±0.028)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MDA-MB-231:1.000±0.179;BT-549: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47例,均接受最大程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失效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237例,接受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90例.对90例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09年9月30日.将内分泌治疗前基线血清PSA、Gleason评分(GS)、临床分期、去势方案、抗雄激素药物方案、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血清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AIPC时PSA速率(PSAV)、进展为AIPC时PSA倍增时间(PSADT)、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进展为AIPC时年龄、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作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是否有效的预测因素,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87例,其中有效17例(19.5%),无效70例(80.5%).至末次随访时,失效14例,仍有效3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中位有效时间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33)、进展为AIPC时PSADT(P=0.009)和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P=0.002)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42)和PSADT(P=0.036)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进展为AIPC时PSAV和PSADT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肿瘤。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1]。TNBC侵袭力强,远处转移风险大,预后差。由于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分子靶向治疗无效。目前,有效的全身治疗措施只有细胞毒性化疗。因此,深入探讨TNBC生物学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TNBC)基于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检索国内外近5年来关于TNBC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TNBC因其治疗缺乏靶向受体,较其他分型的乳腺癌侵袭性强、复发转移早,治疗方案目前仍为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的综合治疗。结论虽然近年来TNBC在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显示出不错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据。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包括雄激素受体阳性的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为TNBC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经持续性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性升高的前列腺癌患者48例采用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氟他胺停用4周,比卡鲁胺停用8周.以血清PSA的变化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SA的变化情况.结果 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后,共12例(25%)患者出现PSA下降≥50%,疾病缓解的中位有效时间为(4.0±2.0)个月.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是否有效与治疗前患者一般特征无关.结论 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对部分CRPC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表达水平与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乳腺癌亚型。多项临床试验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阶段取得出色的治疗结果。此外,新辅助治疗阶段降低化疗强度联合免疫治疗或去化疗的双免疫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不同于转移性TNBC,PD-L1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特异度与敏感度较低,未来需结合其他免疫标记物,细化TNBC分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进一步提高PD-1和(或)PD-L1抑制剂的疗效价值,从而实现TNBC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旨在探讨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石蜡标本,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398例和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4例。按标准将患者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本研究经东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