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旭  王星 《胰腺病学》2003,3(3):186-186
患者 ,男 ,5 7岁。上腹部疼痛 1月伴腰背部及左肩放射痛 ,需用杜冷丁方能缓解 ,恶心、呕吐 ,偶有腹泻。于 2 0 0 1年9月 13日入院。查体 :T36 .7℃ ,皮肤、巩膜无黄染 ,全腹软 ,未扪及包块 ,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脾不肿大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 :肝功及血淀粉酶正常 ,ESR 13m m/ h,CA19- 9、CEA、AFP阴性 ,血糖7.9m mol/ L。影像学检查 :腹部 X片示 L1平面钙化影 ,B超及 CT均提示胰管扩张及结石 ,ERCP发现胰管结石。诊断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经术前准备后于 2 0 0 1年 9月 18日在全麻下行胰…  相似文献   

2.
胰腺分裂症合并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近3年零8个月"于2008-05-28入院.外院多次查血淀粉酶200~300 μmol/L,曾经行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上腹部CT提示: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提示: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开口变异并炎性狭窄.入院后查体:中上腹部深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淀粉酶:160μmol/L,癌抗原19-9(CA19-9):23.78 kU/L.初步诊断:慢性胰腺炎.分别于2008-05-30和2008-06-03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管内超声及胰管内子母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孙清森  毕旭东 《山东医药》2009,49(10):30-31
对2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25例中表现为持续性左上腹痛23例,右上腹痛2例,伴左腰背部放射痛2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22例;16例行腹部CT检查,确诊12例;12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石全部取出。认为B超、CT及MRCP检查有助于胰管结石的诊断,本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1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主乳头胰管反复插管困难,副乳头开口难辨,最后选择在全麻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副乳头扩张术+胰管探条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术中补充诊断:胰腺分裂。本文报道了该疑难病例的内镜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  相似文献   

5.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破坏和间质纤维化.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或)胰腺外、内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  相似文献   

6.
1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 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主乳头胰管反复插管困难, 副乳头开口难辨, 最后选择在全麻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副乳头扩张术+胰管探条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 术中补充诊断:胰腺分裂。本文报道了该疑难病例的内镜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  相似文献   

7.
胰管支架是扩张胰管、通畅引流的有效手段。内镜下置入胰管支架多用于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治疗胰管断裂及其引发的胰腺液体积聚、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胰腺分裂症、胰腺恶性肿瘤以及定位阴性结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胰管支架在胰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林海  李淑德等 《胰腺病学》2002,2(4):253-256
胰腺腺鳞癌(pancreatic adenosquamous carcinoma)属于外分泌胰腺的原发性上皮性肿瘤。文献散见于个例报道。临床经过凶险,预后差。本报告3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其认识。 例1:住院号:392310。男性,60岁。因上腹部饱胀疼痛1月,于2000年3月18日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饱胀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外院查CT提示胰头癌。病程中无发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近10年来反复发作胰腺炎,每次发作表现为中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伴大汗淋漓、腰背部放射痛,持续约10 min,口服"去痛片"后可逐渐缓解,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后出院。患者2个月前检查发现胰管结石,于外院行内镜下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植入术,术后出现呕血、黑便、重度贫血,行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仍间断腹痛,未再呕血、黑便,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暂以"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收入本科治疗。查体:中上腹部轻压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胰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例胰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超声内镜检查均有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胰腺内点状或弧形强回声,伴声影,胰管壁不规则,胰管扩张或囊性扩张。2例合并胰腺癌,1例合并壶腹癌,1例单纯胰管结石。治疗方法: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胆肠吻合术;1例行全麻下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1例行ERCP+EST+支架植入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且超声内镜更具优势;胰管结石易合并胰腺癌,应该加以重视;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发生率可达90%以上。胰管结石与胰源性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等密切相关, 去除结石可有效缓解慢性胰腺炎症状。目前,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胰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 无法开展体外震波碎石术或经过充分的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仍未碎裂者可考虑行胰管腔内碎石术。近年来随着ERCP子母镜技术的发展, 腔内碎石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阐述胰管腔内碎石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1岁,因腹痛1个月于2000年9月27日入院。1周来腹痛加剧,尿色深黄,无发热。既往无胰腺炎病史。体检:无黄染,腹软,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丙氨酸转移酶215u/L,门冬氨酸转移酶96u/L,碱性磷酸酶249u/L,γ-谷氨酰转肽酶264u/L,总胆红素26.7μmol/L,淀粉酶360u/L。CT: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内见结石影。29日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降部多量深绿色胆汁。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15mm,内无结石影,下端呈锥形。其下方为扩张的腹头部胰管(7mm),并见7×10mm椭圆形充盈缺损,体尾部胰管正常。胰胆管共同开口,共同管长9mm。10月2日患者腹痛加重,伴黑便,巩膜黄染,大便潜血(+)。5日腹痛及黄疸渐缓解。8日复查ERCP:十二指肠乳头充血水肿,开口边缘一处糜烂。胆总管直径12mm,胰头部胰管最大径4mm,无充盈缺损。20日复查血生化正常。  相似文献   

13.
1983年Seigal等率先经内镜引导下胰管内放置塑料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此后胰管支架因其良好的引流效果、微创以及并发症少而逐渐应用于多种胰腺疾病的治疗. 一、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CP)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局部的、节段性的或弥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使胰腺组织的功能长期损伤,胰腺呈部分或广泛纤维化,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胰管压力升高.胰管狭窄和胰管结石可以导致胰管内的压力增高,并引起腹痛等相关临床症状.正常胰管内压力在16~18 mmHg(1 mmHg=0.133kPa),CP伴有胰管扩张的患者咦管压力在18~48 mmHg[1].  相似文献   

14.
胰管结石临床上比较少见,正常人群发病率〈1%,其形成和发展与慢性胰腺炎(CP)互为因果。据统计,90%以上的酒精性CP合并胰管结石,20%~50%的CP在发病2年后形成胰管结石。结石所导致的胰管阻塞是临床出现腹痛、反复急性胰腺炎(AP)发作、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以来共收治胰管结石患者28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破坏和间质纤维化.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或)胰腺外、内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 一、CP的流行病学 美国CP发病率为8.1/10万,法国为26/10万,日本患病率为33/10万,印度患病率最高,约为114~200/10万.据我国1994~2004年间22家医院共2008例CP调查,患病率约为13/10万,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余年问治疗的3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35例中33例出现持续性左上腹痛伴左腰背部放射痛,上腹部压痛25例。35例均行B型超声检查,诊断阳性率为88.57%(31/35);23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8.26%(18/23);19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为100%(19/19);1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4.73%(18/19)。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16例,采用的术式包括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11例)或胰管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2例),均将结石取出;内镜治疗胰管结石19例,结石均在3枚或3枚以下、局限在胰头或胰体部、直径小于1cm,取石网篮和气囊取出结石11例,放置胰管支架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3周内症状都不同程度地得到缓解,随诊28例,随诊率为80%,随诊时间为1~43个月。结论胰管结石一旦诊断,均应给予积极的治疗。首选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证;不适合内镜治疗并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7岁.上腹部疼痛1月伴腰背部及左肩放射痛,需用杜冷丁方能缓解,恶心、呕吐,偶有腹泻.于2001年9月13日入院.查体:T36.7 ℃,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未扪及包块,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不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3岁.以间断上腹疼痛半年门诊入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并增宽.MRCP提示:胆总管下端结石,1.0 cm×0.9 cm.入院后行ERCP及EST,使用Olympus TJF-260V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后,应用导丝引导法插管,所用导丝为Boston的一次性封塑绝缘导丝、导丝长度为450 cm,直径为0.91 mm,此时透视下见导丝进入主胰管,并且前端形成小的α螺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诊断性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青少年慢性胰腺炎(CP)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2月间确诊为青少年CP并行ERCP的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12例存在腹痛症状,10例有“胰腺炎”病史。ERCP见胰管扩张12例,胰管结石7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分裂症3例,胆囊结石l例。内镜下治疗:乳头括约肌切开术7例,胰管取石6例,支架置入5例,胰管狭窄扩张术4例,副乳头切开2例。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急性发作3例,均为水肿型胰腺炎。经6—68个月随访,ll例未复发,2例复发者经再次ER-CP治疗后腹痛未再出现。结论:ERCP对青少年CP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但青少年CP患者ERCP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此内镜医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胰管结石是一种少见的胰腺疾病,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相关影像学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诊断胰管结石的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其通常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我们开展ER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