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良、恶性软组织肿块超声造影剂灌注时间-强度曲线特点.方法 对37例软组织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软件对感兴趣区造影动态图像进行伽马回归(Gamma-Variate)曲线拟合,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增强特征.结果 37例软组织肿块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21例,恶性16例.良性组肿块主要为均匀性增强(19/21)或无增强(2/21),恶性组肿块主要表现为均匀性增强(10/16)及不均匀性增强(6/16).良、恶性软组织肿块在曲线上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良性肿块的上升支斜率(A)及峰值强度(DPI)明显小于恶性肿块(P<0.05).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能显示良、恶性软组织肿块的造影剂增强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疑为宫内膜病变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11例、良性组32例及正常内膜3例,均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以子宫正常肌层为参照物,观察两组病灶的增强时相、模式及强度等指标,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比较两组超声造影的差异。结果恶性组病灶超声造影特点为早增强和高增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0%和66.0%;良性组病灶超声造影特点为晚增强和低、等增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0%和88.8%。两组病灶的灌注时相和增强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清退时相和增强模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各病理类型超声造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在鉴别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声诺维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35例乳腺肿块微血管分布,计算机定量测量肿块增强强度值,对比良恶性肿瘤的造影强度特征。结果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值恶性组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增强开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比良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声诺维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估测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50例(良性29例,恶性21例),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并记录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包括:增强时相、增强顺序、增强模式、增强程度,并比较其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诊断肾上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30个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从增强程度、增强模式,增强时肿块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等方面,比较研究良恶性肿块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30个乳腺肿块病理证实良性肿块17个,恶性肿块13个。所有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恶性肿块多表现为3级以上明显增强(69.2%,9/13),增强时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呈放射状(84.6%,11/13),与良性肿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肿块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研究良恶性肿块灌注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6例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声像图资料,观察并分析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96例浅表软组织肿块中,良性病变79例,其肿块长轴多与皮肤平行,圆度系数平均值为2.57;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3.7%(74/79)。恶性肿块17例,恶性肿块圆度系数平均值为1.52,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0.6%(12/17)。良恶性肿块圆度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的边界、内部回声等其他二维征象,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无显著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96例浅表软组织肿块中62例探及血流信号,其中良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PSV)≤20cm/s,阻力指数(RI)〈0.70,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1.4%、85.7%,二者作为鉴别良、恶性肿块的临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9%、8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圆度系数、PSV和RI参数可作为鉴别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点,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患者(共99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超声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73个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增强,其中33个表现为快速均匀增强,40个表现为非均匀增强;26个良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为低增强,其中15个表现为均匀增强,2个表现为不均匀增强,9个表现为无增强,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恶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大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良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类似。良恶性病灶之间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差异较大,而良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造影前血流信号强度进行对照比较,并生成定量指标峰值强度,探讨其对病灶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25例良性,25例恶性),造影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造影时观察肿块的增强情况,并以肿块所在腺体的增强强度为参照,分为4级:无增强、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将其与造影前彩色多普勒分级进行对照分析.应用随机软件计算所有肿块及高增强肿块的峰值强度,并按肿块大小分组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后50例乳腺肿块中41例较造影前血流分级增强,恶性明显多于良性(P<0.05).回声无增强(2例)与等增强(5例)全部见于良性,低增强9例仅1例见于恶性.高增强(34例)可见于良恶性.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的肿块,最大径<2 cm时良恶性峰值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径≥2 cm时峰值强度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肿块内血管显示率,恶性表现较良性明显,良恶性肿块峰值强度不同,二者相互结合有助于良恶性鉴别诊断,对直径≥2cm,且造影前血流分级为Ⅲ级的肿块峰值强度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鉴别诊断软组织肿块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患者40例,其中良性27例,恶性13例;根据超声造影检测到的肿块内血管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确定6种增强模式(P1、P2、P3a、P3b、P3c及P4),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鉴别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P1和P2增强模式分别为2例和4例,均为良性病变;P3a、P3b、P3c及P4增强模式分别为8例、5例、17例、4例,恶性率分别为12.5%、20.0%、52.9%、50.0%。P3c增强模式判断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70.4%,特异性69.2%,阳性预测值82.6%,阴性预测值52.9%。P3c/P4组合增强模式的特异性上升至84.6%,阳性预测值上升至89.5%。主要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组织肿块良恶性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块最大径、部位、与深筋膜层的相对位置均无关(P=0.061、0.175、0.384、0.453、0.999);与P3c/P4组合增强模式有关(P=0.008)。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可辅助鉴别诊断软组织肿块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48例患者共67个浅表软组织肿块进行检查,对弹性图进行分析并分级,将弹性图分级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 作对比.结果 浅表软组织良性肿块的弹性分级以0~Ⅱ级多见,而恶性肿块的弹性分级以Ⅲ~Ⅳ级多见,良恶性肿块之间弹性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Ⅲ级作为鉴别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界点,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1%、86.96%和86.5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为鉴别诊断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有助于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的100例浅表组织肿块进行声像图分析,并与手术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比较浅表组织肿块良性和恶性的声像图特点和血流信号。结果100例浅表组织肿块中共有80例为良性病变:肿块长轴与皮肤平行,平均圆度系数为2.58,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有20例为恶性肿块:平均圆度系数为1.51,诊断符合率为70.0%。良性与恶性肿块的圆度系数以及后方回声衰减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良性与恶性肿块的内部回声、边界等二维征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表明:100例软组织肿块中66例有血流信号,良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不高于20 cm/s,阻力系数低于0.70,与术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和86.1%,可作为良性和恶性肿块鉴别的临界值(P <0.05),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7.7%和83.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符合率高,成像清晰,而肿块的圆度系数、后方回声衰减、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系数均可作为良恶性肿块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典型超声造影模式特征.方法 观察6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并对其进行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乳腺良、恶性肿块增强均以高增强为主.良性组多呈均匀增强,边缘多平滑,而恶性组多呈不均匀增强,边缘多不光滑呈放射状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分析中,乳腺恶性肿块的达峰时间、上升支及下降支斜率均大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模式均表现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 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分型,并将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恶性组以不均匀部分增强及整体性增强为多,并以高增强为主,肿块增强的形态、强度及向周围浸润方式与不同的病理性质有关;该组时间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8.1% (106/108).结论 乳腺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呈现不同的造影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再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特征,判断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出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误诊4例,漏诊3例,诊断敏感性95.24%,特异性96.59%。超声造影示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增强模式、造影剂分布形式、增强时病灶边界情况、增强强度及增强后范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患者74例,其中经病理证实60例(良性45例,恶性15例),比较良恶性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分析超声造影指导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活检决策的情况。结果 超声造影显示良恶性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实性部分有无增强、增强范围有无增大及实性部分有无突破基底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4例患者中,19例常规超声检查示肿块内见实性成分,但超声造影检查示肿块内部无增强,囊壁增强厚度无增厚,建议随访观察,其中14例随访1年乳腺肿块无变化,余5例患者要求手术,病理结果均为良性。超声造影指导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活检决策改变25.7%(19/74)。结论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表现。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并将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的特征以不均匀部分增强及整体性增强为主,并以高增强多见,肿块增强形态、强度及向周围浸润方式与不同组织病理性质有关;时间-强度曲线呈"快进慢出"或"快进快出"型,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5%。结论乳腺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呈现不同造影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前列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55个实性结节的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血流灌注特征,内容包括:增强时间、增强程度、消退时间、增强均匀度及增强后结节边界5个方面,比较良恶性结节在血流灌注特征上的差异。结果 55个实性结节病理证实33个恶性(恶性组)、22个良性(良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中快进、快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结节的边界清晰4个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在高增强造影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TRUS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前列腺结节的血流灌注情况,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超声对前列腺实性结节定性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PS)对55例患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卵巢病灶或肿块的增强方式与灌注参数的差异;依据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对55例卵巢囊性、囊实性、实性或囊壁乳头病变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卵巢良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3例(23/28),误诊5例;超声造影诊断卵巢良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6例(26/28),误诊2例。良性组(28例)造影参数开始增强时间平均为(18.2±4.8)s,达峰时间为(30.5±8.3)s,峰值强度为(11.3±5.0)dB。术前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2例(22/27),误诊4例,漏诊1例;超声造影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5例(25/27),误诊2例。恶性组27例中24例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为(13.4±4.5)s、达峰时间为(21.5±6.9)s,峰值强度(20.0±5.9)dB,与良性肿块3项造影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良恶性肿块在灌注方式及造影参数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囊性、囊实性、实性及囊壁乳头性病变经阴道二维超声难以鉴别良恶性时,超声造影能反映病变组织微血管的灌注情况,有助于检出早期卵巢癌,并可对常规超声诊断有困难的小型卵巢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中的应用。方法:对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软组织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82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82例良性肿物中,12例可探及血流信号,均为血管瘤和炎性肿块。囊性肿物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乳腺肿块患者(22例良性,27例恶性),选用声诺维(SonoVue)作为超声造影剂,观察造影后血流增强程度并用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后恶性组血流信号高增强例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肿块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存在差异。恶性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均大于良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