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给国人健康带来极大威胁。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的过氧化脂质聚集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 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铁死亡相关基因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同时, 结直肠癌对一线化疗药耐药性逐渐增加, 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铁死亡参与其中。因此, 本文将对近年铁死亡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改善结直肠癌化疗药耐药性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复发与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改善晚期CRC的预后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展现出动员机体自身免疫力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然而如何克服CRC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激活机体固有的抗肿瘤免疫, 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某些治疗CRC的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特征性地高表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 促进树突状细胞(DCs)的活化、成熟及抗原递呈功能, 激活CD8+ 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同时促进免疫记忆的形成, 在抗CRC复发与转移中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潜力。本文主要对CRC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ICD的标志事件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抗CRC中的优势进行述评。旨在深入了解诱导CRC发生ICD的有效措施及其分子机制, 为晚期CRC开发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30只, 8周龄, 体质量22~2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和白藜芦醇组(RSV组)。采用连续5 d腹腔注射新鲜制备的链脲佐菌素40 mg·kg-1·d-1的方法制备小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 RSV组小鼠连续12周经灌胃给予白藜芦醇25 mg·kg-1·d-1, C组和DCM组小鼠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于第12周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情况, 随后处死小鼠收集心肌组织标本, 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 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线粒体结构, 采用比色法测定铁、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 Western blot法检测谷胱甘肽还原酶4(GPX4)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 DCM组小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升高, 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 心肌组织铁和MDA含量升高, GSH含量降低, GPX4表达下调(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 筛选其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模型, 进一步分析该模型对于临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并通过外部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85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XCL3)、脂联素受体蛋白1(ADIPOQ)、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i)亚基α-1(GNAI1)、上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锯齿状蛋白2(JAG2)、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血管活性肠肽(VIP)、盐皮质激素受体(NR3C2)共8个基因建立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获得患者风险评分, 高风险组预后差于低风险组(χ2=22.611, P<0.001), 且该风险评分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R)=1.154, 95%可信区间(CI):1.091~1.220, P<0.001)。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3, 可以较好地区分高低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结论本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建立一种炎性反应复合评分(N.P.Ls)并验证其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分析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1例CR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发或者死亡绘制NLR、PLR和LMR的ROC曲线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基于CRC患者死亡的NLR、PLR和LMR最佳截断值构建N.P.L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CRC患者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内部数据集评估Nomogram模型预后价值。结果以死亡为研究终点, NLR、PLR和LM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1、≥201.52、≤2.48。根据N.P.Ls判分准则, 不同分值CRC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表现出一定等级趋势差异(Log-rankP<0.05)。时间-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P.Ls在诊断复发和死亡方面具有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内部数据集的验证结果显示实际观测值与Nomogram模型预测值间保持良好一致性且能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中铁死亡的相关分子机制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表达(GEO)数据库搜索并下载SCI相关数据组表达基因芯片数据GSE183591, 从FerrDb数据库下载铁死亡相关基因, 使用Network Analysis分析GSE183591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 对数据取交集获得铁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FRDEGs), 使用David工具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 使用STRING网站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cytoHubba确定关键基因, 使用CIBERSORT包进行22种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使用Timer 2.0工具进行9种免疫浸润细胞分析。结果共识别42个在1、2、8周共同表达的FRDEGs。GO和KEGG分析结果发现FRDEGs主要在免疫和炎性反应方面富集。STRING分析结果显示, 共有42个节点, 71条边, cytoHubba分析确认了5个中枢调控基因, 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1β(IL1b)、转化生长因子1(Tgfb1)、血红素加氧酶1(Hmox1)、Cd44。CIBERS...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多样。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 以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和氧化还原平衡紊乱为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铁死亡在肝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促进铁死亡可抑制肝癌发展。本文回顾近年来肝癌铁死亡的相关研究, 归纳铁死亡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9.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在结直肠癌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是免疫治疗的主要获益人群。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缓解率接近100%, 其中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60%~67%。新辅助免疫治疗在dMMR或 MSI-H结直肠癌, 尤其是直肠癌人群的应用前景, 在于可获得持续临床完全缓解, 以达到器官保留和避免手术以及放疗后对生育能力、性功能、肠道和膀胱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研究表明, 部分错配修复基因正常(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的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等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可产生应答。在 pMMR或MSS结直肠癌中, 优化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和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新辅助免疫治疗中, 克服原发和继发性耐药、甄别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是需要关注的临床挑战。本文就新辅助免疫治疗(主要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面临的争议与挑战以及未来探索的方向进行了全面的评述, 期望为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其特征为依赖于半胱氨酸蛋白酶-1, 并伴有大量促炎性因子的释放。研究结果表明, 细胞焦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它还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浸润影响免疫治疗结果。本综述拟探讨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焦亡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的作用, 为临床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和最致命的癌症之一。铁死亡是一种依赖铁的细胞死亡形式, 其特点是细胞内过氧化脂质积累和氧化还原失衡,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本篇综述中, 总结了目前铁死亡在胃癌研究中的相关进展, 着重讨论铁死亡相关基因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中的潜力和利用铁死亡解决胃癌耐药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 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对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患者, ICIs往往有较好疗效, 其临床应用也逐渐从晚期后线移至一线治疗;然而对于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患者, ICIs单药并无明显作用。近年来, 随着ICIs联合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应用, ICIs治疗MSS型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得到改善。本文拟对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治疗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目前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主的综合治疗体系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然而CRS和HIPEC的适应证要求严格, 操作难度高, 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经验不足的中心开展CRS+HIPEC可能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建立专科诊治中心可以为规范化的临床诊治提供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中心的必要性及国内外腹膜表面恶性肿瘤诊治中心建设的概况。然后重点介绍了笔者团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中心的建设经验, 强调了中心建设必须要做好两方面:一方面要实现临床上的优化, 加强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另一方面要确保患者的治疗质量, 维护好每位患者的权利、福祉和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铁死亡相关基因在人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35例瘢痕疙瘩及因其他手术切除的2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铁死亡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情况,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qPCR)检测各组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 又称xCT)、转铁蛋白受体(TFRC)及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 mRNA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GPX4、xCT、TFRC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 比色法检测各组组织铁含量。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若不符合正态分布,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瘢痕疙瘩组铁死亡标志物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皮肤组(0.77±0.08比0.92±0.09, t=-3.54, P<0.01)。RT-qPCR结果显示, 瘢痕疙瘩组GPX4、xCT及Nrf2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PC12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21):对照组(C组)、谷氨酸组(Glu组)、谷氨酸+ERK1/2过表达组(Glu+ERK1/2-OE组)、谷氨酸+ERK1/2质粒空载体组(Glu+Vec组)、谷氨酸+ERK1/2敲减组(Glu+si-ERK1/2组)和谷氨酸+ERK1/2 SiRNA阴性对照组(Glu+si-NC组)。Glu组使用终浓度为6 mmol/L的谷氨酸处理72 h, C组加入等量PBS缓冲液处理72 h, Glu+ERK1/2-OE组转染ERK1/2过表达质粒、Glu+Vec组转染质粒空载体、Glu+si-ERK1/2组转染ERK1/2 si-RNA、Glu+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后48 h再使用终浓度为6 mmol/L的谷氨酸处理72 h。采用酶标仪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谷胱甘肽(GSH)、铁离子及丙二醛(MDA)含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和脂质活性氧(Lip-ROS)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 Glu组细胞存活率、GSH含量和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4(SOX4)对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 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化疗敏感及耐药结直肠组织和细胞株中SOX4的表达。构建稳定高表达SOX4的结直肠癌细胞系, 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在化疗药物作用下的细胞增殖能力, 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细胞衰老的变化。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衰老基因p21 mRNA以及蛋白水平, 用Western blot检测p53的蛋白水平变化。在p53缺失结直肠癌细胞中, Western blot检测检测高表达SOX4后, p2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化疗敏感结直肠癌组织相比, 耐药组织中SOX4表达明显升高(敏感组3例升高, 耐药组7例升高)。在细胞实验中得出一致结果(耐药组比对照组1.783±0.021, t=13.20, P<0.05]。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高表达SOX4后, 加入5-Fu化疗药物, 观察到细胞耐药性增加(对照组细胞活力26%, 实验组分别为74%及70%), 衰老作用降低(衰老细胞比率对照组4... 相似文献
18.
19.
余洋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3,(6)
铁死亡是一种在生化和形态上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等过程, 由脂质过氧化引起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机制。研究发现, 铁死亡可参与不同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潜在的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前列腺癌是目前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雄激素剥夺疗法(ADT)与化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在前列腺癌临床治疗过程中去势抵抗与化疗耐药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近期有研究提示铁死亡可能与去势抵抗和紫杉醇类耐药有关, 故本文阐述了铁死亡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与ADT和紫杉醇类药物作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临床结直肠癌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标本作为研究标本, 选择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样本。提取癌旁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的总RNA, 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选取差异最为显著的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NC01600的表达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INC01600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临床分期,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LINC01600表达水平。并分析LINC01600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共检出39 123个长链非编码RNA, 其中包括2 018个新的长链非编码RNA。差异分析显示, 其中有1 626个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 其中1 019个上调基因, 607个下调基因。长链非编码RNA主要富集于核糖体通路、柠檬酸循环通路和RNA剪接相关通路。本研究选取差异最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