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基准剂量(BMD)法应用于氟接触人群,通过比较,寻找有意义的监测氟对人群骨骼损伤的指标。[方法]测定氟中毒病区人群的骨密度及尿氟(UF)、尿肌酐(UCr)、尿羟脯氨酸(HYP)、血氟(BF)、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KP)等指标并计算Z评分(Zscore),计算各效应指标的尿氟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结果]与对照组比,氟接触组的UF、BF、BGP、HYP、BAKP及骨密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按尿氟分组后,骨密度随尿氟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尿氟最高组骨密度显著低于最低组,P<0.01;而各组BGP、HYP水平与最低组比显著上升,P<0.01。AKP与BAKP的变化趋势不明显。BGP、HYP、Zscore、BAKP、AKP的尿氟BMDL值分别为0.31、2.75、4.36、4.06及5.09mg/L。[结论]内剂量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对氟的接触水平。通过各指标尿氟BMDL值的相互比较,本研究认为Zscore是相对特异而敏感地反映氟接触人群骨损伤的效应指标,而BGP与HYP可作为十分敏感的氟接触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基准剂量法对氟性骨损伤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寻找氟性骨损伤敏感指标,为氟性骨损伤危险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职业性氟暴露人群尿氟(UF)以及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降钙素(CT)、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等指标,并计算各指标的尿氟基准剂量(BMD)值和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结果氟接触组UF、BGP、CT、ALP和BALP的均值分别为4.97 mg/L、6.59 ng/ml、81.03 pg/ml、83.56 U/L和147.56 U/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值随氟负荷的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CT、ALP和BALP值明显高于低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和BALP的异常率随氟负荷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和BALP的BMD值分别是1.26、2.82 mg/L;BMDL值分别是0.88、2.01 mg/L。结论基准剂量法评价氟性骨损伤及其相关指标的应用简便易行,引起氟性骨损伤相关指标改变的尿氟BMD和BMDL值分别为1.26、0.88 mg/L。提示,BGP是氟性骨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地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尿氟含量(UF)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测定,探索尿氟的接触限值及其与AKP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汕头市4个病区村,1个对照村饮水氟含量及8~12岁小学生尿氟含量并测定血清中AKP活性,用基准剂量法(BMD法)计算氟接触基准剂量。[结果]汕头市地氟病区4病区村及1个对照村饮用水水氟测定结果均低于0.2mg/L,除改水14年村外,不同改水年限的各村儿童尿氟含量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11,td分别为16.814、17.403、19.550,P均﹤0.05),改水15、17年村AKP活性与对照村相比显著降低(F=9.885,td分别为1.348、1.514,P均﹤0.05)。在尿氟﹤2.0mg/L水平,AKP活性异常率随着尿氟含量升高而上升,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基准剂量(BMD)法计算得尿氟基准剂量值及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分别为2.77mg/L,1.19mg/L。[结论]AKP活性随改水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氟病区8~12岁儿童尿氟致AKP改变的生物接触限值为﹤1.0mg/L。  相似文献   

4.
职业铅接触对工人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职业铅接触对工人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上海某蓄电池厂298名铅作业工人为职业接触对象,同时选取该厂无职业铅接触史的办公室工作人员81名作为对照。血铅(BPb)、尿铅(UPb)为接触标志物;代表骨质疏松的Z评分、尿羟脯氨酸(HY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BGP)为效应标志物。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SPA-4)测定工人骨密度。结果职业铅接触组人群BPb、UPb、HYP、ALP、BALP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BGP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Pb 0-μg/gCr组比,各人群UPb10-μg/gCr组的骨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Pb0~μg/L组比,男性BPb300-μg/L组的骨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与UPb0-μg/gCr组、BPb0-μg/L组比,各人群UPb20-μg/gCr组、BPb300-μg/L组的HYP、ALP、BALP、BG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内铅接触水平的升高,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和各骨代谢指标的异常率均随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线性相关(P〈0.01),但BGP的异常率与UPb无明显联系(P〉0.05)。计算得到基准剂量(BMD),推出基准剂量的95%低限水平(BMDL)。铅所引起的骨质疏松指标的BPb、UPbBMDL值均高于铅致骨代谢指标改变的BMDL值。结论职业铅接触能引起人群骨密度降低而导致骨质疏松,并且可以影响工人骨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氟化氢铵接触人员尿氟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探讨氟化氢铵接触工人的骨代谢生物标志。方法 于2021年12月,选择某半导体和液晶面板光罩生产企业氟化氢铵接触工人74名为接触组,临近区域某电子厂70名工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工人尿氟、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的差异。结果 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氢铵(以氟化氢计)浓度在<0.014~0.021 mg/m3之间,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工人班前尿氟值有7人超标,超标率为9.45%。接触组工人尿氟值与氟化氢外剂量值有正相关关系(r=0.332,P <0.05)。接触组工人尿氟质量浓度(0.69±0.77)mg/L,高于对照组的(0.47±0.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触组工人血清骨钙素浓度(15.07±3.68) ng/mL,低于对照组的(16.51±4.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触组工人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76.99±14.99)U/L,对照组人工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75.03±22.35)U/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准剂量计算,对职业性铅接触所造成的肾损伤进行危险度评定.方法 以浙江某蓄电池生产工厂239名工人为接触组,同地区某厨具厂工人76名为对照组,对工人开展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采集生物样本.收集车间空气中铅监测资料,计算工人在车间中接触的铅的总量,考查铅外剂量与内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外剂量(铅参考接触剂量)、血铅、尿铅为接触标记,以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尿白蛋白(UALB)(均以尿肌酐进行校正)为效应标记.采用基准剂量计算软件(BMDS 11311)计算基准剂量反应为5%时,各效应标记的血铅、尿铅基准剂量.结果 铅的外剂量与内剂量呈正相关(血铅:r=0.466,P<0.01;尿铅:r=0.383,P<0.01),铅接触组的血铅、尿铅水平分别为654.03μg/L、143.45μg/g Cr,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12μg/L、7.20μg/gCr),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按照对照组效应指标的95%上限为参考值上限,求得各效应指标的异常发生率与接触指标呈剂量-反应关系;UALB、UNAG的血铅BMDL-05分别为607.76、362.56μg/L,UALB、UNAG的尿铅BMDL-05分别为117.79、78.79 μg/Cr.结论 职业铅接触可致肾损伤,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使用计算血铅、尿铅BMD的方法能进行职业铅接触的肾损害危险度评定.  相似文献   

7.
基准剂量在制定镉生物接触限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准剂量(BMD)在制定镉生物接触限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冶炼厂和某锌制品厂职业接触镉的工人为接触组,当地医护人员和商业人员为对照;尿镉为接触生物标志物;β-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尿白蛋白(UALB)为效应生物标志物,并均用尿肌酐校正;用BMDS Version 1.3.2软件(EPA.U.S)进行BMD计算。结果按照对照组效应指标的95%上限为参考值上限,求得各效应指标的异常发生率,与尿镉均有剂量-效应关系;计算得到BMD和基准剂量的可信限低限水平(BMDL);以UBM为效应指标的生物接触限值为5μg/g Cr,与WHO推荐值相一致;以UNAG为效应指标的生物接触限值为3μg/gCr。结论用基准剂量法可以制定镉生物接触限值;推荐使用更为敏感的效应指标UNAG来确定镉的生物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估测环境镉接触致人群肾损伤的基准剂量(BMD),推出基准剂量的95%下限(BMDL),探讨镉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选择甘肃省白银市某镉污染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尿镉为人体镉负荷指标,以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AG酶为肾功能指标,应用BMD法对资料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随着体内镉接触水平的升高,Uβ2-MG和UNAG的异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Log-Logistic为最优模型计算尿镉BMD和BMDL,当以尿NAG为效应指标时,BMD/BMDL值为(6.46/5.21)μg/g·cr,以尿β2-MG为效应指标时,BMD/BMDL值为(3.16/2.26)μg/g·cr。结论在运用BMD法时应注意效应指标临界值的选取、剂量的设置以及最优模型的选择;建议以更为敏感的尿β2-MG为效应指标所计算的BMDL值为依据,适当降低尿镉的生物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职业接触氟化氢对工人骨骼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氟化氢生产企业接触氟化氢作业工人302名及电子厂工人(对照组)85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氟接触外剂量、尿氟值,并调查骨密度、骨质疏松和骨骼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接触剂量与骨骼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2018-2020年各车间30个检测点空气中氟化氢平均质量浓度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职业性砷接触工人尿形态砷水平测定分析, 探究其与健康效应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11月, 分别选择云南省某有色金属冶炼厂的95名接触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工人和31名行政人员作为接触组和对照组, 进行尿形态砷、血液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检测, 并采用微核试验分析染色体损伤, 分析尿形态砷与健康效应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接触组班末尿三价无机砷(iAs3+)、五价无机砷(iAs5+)、无机砷(iAs=∑iAs3++iAs5+)、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和尿砷(∑iAs+MMA+DMA)浓度均更高(P<0.05);两组间血液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接触组外周血微核率和细胞微核率均明显升高(P<0.05)。接触组尿砷、iAs5+、无机砷、DMA与外周血微核率呈正相关(rs=0.48、0.34、0.37、0.23, P<0.05), 尿砷、iAs5+、DMA与外周血微核细胞率呈正相关(rs=0.48、0.34、0.26, P<0.05)。结论职业性砷接触工人尿中不同价态砷与健康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职业铅接触工人进行接触评估,探讨职业铅接触所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危害特征,研究职业铅接触与铅致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职业铅接触对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危害评价.方法 测定职业铅接触工人的外剂量、内剂量(血铅、尿铅)、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基准剂量(BMD)法计算外剂最、血铅和尿铅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分析铅接触指标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铅接触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降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血铅BMDL值分别为456.99、332.36、468.38μg,L;其尿铅BMDL值分别为14.05、9.19、13.57μg/gCr. 结论 内剂量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对铅的接触水平,与尿铅相比,血铅更能敏感地反映铅接触人群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效应指标的改变.尺神经传导速度相对敏感,可作为铅接触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情况,探讨镉在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方面与砷的联合作用。方法以贵州省地方病办公室1991年3月确诊并经1997年3月和2001年3月临床复查的122例砷中毒患者为本次调查对象,无砷污染区居民123名作为对照。以尿砷、尿镉作为接触标志物,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作为砷、镉致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的效应标志物。同时分别计算尿砷、尿镉的基准剂量(BMD)及其下限值(BMDL)。结果接触组的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尿砷、尿镉水平与Uβ2MG、尿白蛋白、UNAG水平间均为正相关,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砷、镉联合毒性比单独砷或镉同等剂量下的毒性更大。尿砷的BMD和BMDL值(以肌酐含量计)分别为12191~17188μg/g和10211~14444μg/g;尿镉的BMD和BMDL值(以肌酐含量计)分别为105~148μg/g和088~124μg/g。结论砷、镉联合毒性剂量明显低于单一毒性剂量,镉可能增强了砷在长期砷接触人群中对肾脏的损伤作用;运用BMD方法计算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伤尿砷、尿镉的BMD和BMDL值,尿砷、尿镉的BMDL值分别为以肌酐含量计10211μg/g、088μg/g。  相似文献   

13.
江兰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83-1185
目的探讨尿锰的基准剂量(BMD)在锰所致心脏危害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广东省某厂电焊工人和电工为调查对象,根据工人尿锰含量将工人分为8组,分别统计各组工人的心电图异常人次和心电图异常率。结果随着工人尿锰含量的增加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工人尿中锰含量及其心电图异常率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的尿锰含量的BMD和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为1.420和0.510μmol/L。结论根据该项BMD的计算结果可知,心电图异常率并不是制定尿锰生物接触限值敏感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1-溴丙烷(1-BP)对接触工人神经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对国内1-BP生产工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按1:1比例选取年龄配对的接触组和对照组女工各71人.作业环境中1-BP的浓度用直读式检气管测定,工人的8 h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用个体采样器测定.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神经内科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振动觉检查、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根据TWA值和TWA×工龄值将接触工人分为3个剂量组,进行剂量-效应关系分析.使用USEPA BMDS 2.1软件计算1-BP毒作用基准剂量(BMD)和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结果 TWA-8 h浓度范围为0.35~535.19 mg/m3,(均值14.08 mg/m3).剂量-效应关系分析表明,1-BP接触工人在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L,线性回归系数为0.0666)、双足振动觉(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157 2和0.193 9)、肌酸激酶水平(线性回归系数为-1.0464)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线性回归系数为0.102 4)等指标与1-BP有剂量依赖关系(P<0.05).依据DL资料计算TWA-8 h的BMD值和BMDL值分别为55.55和30.78 mg/m3.结论 1-BP对接触工人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胫神经DL延长、振动觉下降的剂量依赖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基准剂量法应用于燃煤氟暴露人群,探讨燃煤氟污染致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为燃煤氟致骨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295例氟暴露者为氟暴露组,非氟污染区85例居民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原则下,采集调查对象尿液和血液样本,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骨钙素含量,以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力。分析尿氟与骨代谢损伤指标之间关系,并应用BMDS 2.6.0.1软件计算基准剂量(BMD)、95%的可信限下限值(BMDL)。结果按尿氟分组后,随着尿氟浓度的升高,血清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逐渐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钙素与碱性磷酸酶的尿氟BMD与BMDL分别为0.581、0.412 mg/g Cr和2.374、1.362 mg/g Cr。结论建议燃煤氟暴露引起人群骨代谢损伤的尿氟生物暴露限值为0.412 mg/g Cr;骨钙素可作为氟暴露早期效应指标和氟接触高危人群的敏感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锰接触工人个体实际接触剂量与生物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合适的早期生物学监测指标.方法 选择济南市某机车车辆厂电焊作业工人270名,收集其血液和尿液.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锰、尿锰和个体锰接触剂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尿中高香草酸(HVA)和香草扁桃酸(VMA);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个体锰接触剂量(CTWA)为0.005 5~1.957 7mg/m3,平均浓度为(0.25±0.31)mg/m3;接锰工人尿锰浓度为0.011 2~2.447 2μg/mg Cr,平均(0.22±0.31)μg/mg Cr;血锰浓度为0.06~38.70 μg/ml,平均(3.94±6.66)μg/ml;尿HVA浓度为0.102~4.780 μg/mg Cr,平均(1.01±0.78)μg/mg Cr;VMA浓度为0.032~2.768 μg/mg Cr,平均(0.61±0.35)μg/mg Cr.个体锰接触剂量与血锰、尿锰、尿中VMA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个体锰接触剂量与尿中HV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68,P<0.01).结论 血锰、尿锰、尿中VMA均不能作为评价锰接触的接触生物标志物;尿中HVA可以作为评价锰接触的效应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职业流行病学资料估算铅接触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基准剂量.方法 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以血铅作为接触标志物,尿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效应标志物,将数据进行二分变量处理作为效应终点,采用基准剂量计算软件(BMDS 1.3.1)计算基准剂量反应为10%时,各效应标志物的血铅基准剂量和基准剂量的95%可信区间下限(BMDL).结果肾功能3项指标异常率随血铅水平增高而增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其血铅的基准剂量为323.6~754.3 μg/L,BMDL值为274.2~541.5 μg/L,BMDL值大小依次为尿NAG、尿蛋白和尿β2-MG,尿NAG是监测肾功能损害的最敏感指标.结论基准剂量法应用到各种毒物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的制定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苯职业累积接触造成的血液毒性效应,建立苯接触的损伤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估算苯致血液毒性的基准剂量值。方法选择安徽某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苯作业工人为苯接触组936人,对照组216人,在职业体检时检测外周血象、血压,并询问自觉症状;利用Proast 38.9软件计算基准剂量(BMD),推算基准剂量的95%低限水平(BMDL)。结果对照组白细胞数值为(5.73±1.08)×10~9/L,接触组数值为(5.33±1.3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苯累积接触量与白细胞计数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得到BMD的值为18.76 mg/m~3/年,基准剂量下限值是10.70 mg/m~3/年。将工作年限按40年计,苯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应为0.268 mg/m~3。结论苯作为确定的致癌物质,苯累积接触量与作业工人白细胞之间存在相互关联,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以保护职业有害物质接触人群为目标的职业安全制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氟化氢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03名氟化氢接触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氢浓度。结果车间空气中氟化氢平均浓度为0.013 mg/m3。作业工人尿氟平均浓度为3.40 mmol/mol肌酐)。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结论低浓度氟化氢接触有蓄积作用。未发现低浓度氟化氢与尿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渣重熔车间工人接触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与尿氟含量及骨密度的关联。方法测定电渣重熔车间工人接触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的TWA,同时进行尿氟测定、骨片和骨密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化物8 h TWA的均值:精炼组0.96 mg/m3,配电维修组0.47 mg/m3,管理辅助组0.37 mg/m3;高年龄组工人尿氟浓度明显高于低年龄组,精炼组尿氟浓度明显高于配电维修组;骨片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尿氟含量在2.0 mg/g Cr以上发生骨质减少的比率明显增高。结论接触空气氟的TWA与尿氟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氟化物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与作业工人生物接触限值的匹配性较好,骨密度异常的比率在某种程度上与尿氟浓度具有相关性、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