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脏层胸膜浸润(VP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资料,按收集时间分为训练集362例和验证集127例,2个数据集根据弹力纤维染色结果各分为VPI组和无VPI组。训练集中,VPI组57例,无VPI组305例;验证集中,VPI组15例,无VPI组112例。总结VPI组和无VPI组病理特征、临床资料及CT征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VPI组与无VPI组在结节类型、空气支气管征、胸膜接触类型、实性接触长度、长径、短径、最小CT值(CTmin值)和平均CT值(CTmean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筛选出实性接触长度和胸膜接触类型为鉴别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1),实性接触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8.5 mm,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55.4%。在训练集中,由单...  相似文献   

2.
张进明  王晓新 《武警医学》2012,23(10):854-856
目的评估T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脏层胸膜受侵(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T2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28例,其中ⅠB期(T2N0M0)265例,ⅡB期(T2N1M0)223例和ⅢA期(T2N2M0)140例。根据是否有VPI分成两组(Ⅰ组无受侵,Ⅱ组有受侵)。对两组病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和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共有136例,占所有患者的21.7%,其中肿瘤直径≤3 cm 70例,肿瘤直径〉3 cm 66例。第Ⅰ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7%和40.0%,而第Ⅱ组患者分别为25.7%和11.0%(P〈0.01)。IB期患者的生存率因肿瘤直径的不同而有显著不同,当考虑是否存在VPI时,这种差异更加显著。ⅡB和ⅢA期的患者不论肿瘤直径大小,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组织型患者相比,腺癌患者更易出现VPI(38.4%),VPI的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14.7%N0,23.3%N13,2.1%N2;N2和N0相比较,P〈0.01;N2与N1比较,P〈0.01)。结论 VPI为T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差的一项因素,它与更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和较低的生存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第八版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为标准,对比分析CT和MRI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CT、MRI检查的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kappa值对CT、MRI的T分期和N分期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7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CT与MRI在T分期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8),在N分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CT与MRI在T分期结果上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21),在N分期结果上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85)。在胸部M分期上,MRI显示4例胸椎及3例肋骨转移,而CT呈阴性表现。结论 CT和MRI对非小细胞肺癌在T分期上的准确率较为一致,在N分期上,MRI的准确率高于CT,在胸部M分期上,MRI对早期胸椎、肋骨的转移敏感性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显像中原发病灶的各项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N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18 F-FDG PET/CT检查后行肺癌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资料,与病理对照,统计分析有无淋巴结转移、N分期与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之间是否有差异及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方法评价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对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判断的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N0 48例,N1 15例,N2 30例。Mann-Whitney U非参检验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均0.05)。非参数假设检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显示:除MTV外,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相关性(P均0.05),MTV与N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诊断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695、0.640、0.728、0.626(P均0.05)。TLG在这些参数中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以TLG13.765(g)作为诊断界值,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45.5%,阳性预测值65.1%,阴性预测值71.4%,准确性67.7%。结论 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TLG诊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效能较高,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术前胆囊癌CT影像特征对预测胆囊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价值,构建预测胆囊癌LVI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接受术前增强CT检查的胆囊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病人按6︰4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44例。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LVI阳性组及LVI阴性组。由2位放射科医生评估训练集及验证集的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影像T分期和N分期、有无胆囊结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2组病人中各项CT征象的差异性,并对训练集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决策曲线评价其临床净获益。结果 训练集及验证集中,LVI阳性组的CT影像N分期、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T分期均显著高于L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像N分期、T分期、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为LVI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基底浸润范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N分期,再次是T分期。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净获益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中CT影像特征预测LVI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21~0.907)、0.752(95%CI:0.599~0.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AUC的截断值为0.521时,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29和0.892;验证集AUC的截断值为0.432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654。结论 联合T分期、N分期及肿瘤基底浸润范围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胆囊癌LVI。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主要表现为病灶部分或全部呈放射性浓聚。术前对非小细胞肺癌PET-CT T分期与术后T分期相比符合率为T1、T2、T3、T4期分别为87.50%、95.56%、90.48%、100%,T分期的总体符合率为93.75%,与最终诊断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29,P=0.000)。N分期的符合率N0和N3期均为100%,N1期63.16%,N2期90.91%,N分期总体符合率为91.96%,与最终诊断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28,P=0.000)。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6.97%(kappa=0.957,P=0.000)。结论: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前TNM分期与术后分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分期为N0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临床分期为N0的非小细胞肺癌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的必要性.方法回顾1985年1月~2000年6月手术切除的术前判断为N0的手术病例,对比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判断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偏差,以及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术前临床分期术后总的准确率为42.32%(201/475),术前判断为T1N0M0 的病例中,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组(pT1N1M0、pT1N2M0)与无转移组(pT1N0M0)之间除1年组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外(P=0.067),其余2年及5年组间生存率之间P分别为0.037及0.012,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P均<0.05);术前判断为T2N0M0 的病例中,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组(pT2N1M0、pT2N2M0)与无转移组(pT2N0M0)之间1、2年及5年组间生存率之间差异显著(P均<0.05);而术前判断为T3N0M0 的病例中,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组(pT3N1M0、pT3N2M0)与无转移组(pT3N0M0)之间1年及5年组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2年组间生存率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尽管临床N0期的非小细胞肺癌(cT1N0M0, cT2N0M0)临床上无淋巴结转移证据,但由于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客观上存在差异,且淋巴结转移与否与其术后生存率之间存在差异,因而淋巴结清扫及采样仍然必要,任何不能行淋巴结清扫的肿瘤局部治疗方法都可能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平扫图像中的胸膜标记在预测非毗邻非小细胞肺癌(非毗邻NSCLC)对脏层胸膜侵犯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毗邻NSCLC患者138例。CT平扫图像中将胸膜标记分为3种类型:1型,1个或多个线性胸膜标记;2型,1个或多个具有线性胸膜标记,并在胸膜侧可见软组织成分;3型,1个或多个软组织条索状胸膜标记,当存在多种类型时,优先判定为3型、2型和1型。根据第7版TNM分期将非毗邻NSCLC对脏层胸膜侵犯程度分为3个层次:PL0,无胸膜侵犯;PL1,肿瘤侵犯脏层胸膜的弹性层,但未达到脏层胸膜表面;PL2,肿瘤侵犯脏层胸膜表面;PL3,肿瘤侵犯壁层胸膜或胸壁。计算阳性似然比、精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胸膜标记27例(19.6%)缺失;1型59例(42.8%),2型21例(15.2%),3型31例(22.5%)。胸膜侵犯程度:PL0 95例(68.8%);PL1 21例(15.2%)、PL2 22例(16.0%)。无胸膜标记患者均无胸膜侵犯,具有胸膜标记111例中43例(38.7%)存在脏层胸膜侵犯。2型胸膜标记能够适当预测非毗邻NSCLC患者存在脏层胸膜侵犯的可能性,其精度为70.8%,1型胸膜标记与脏层胸膜侵犯相关稍低,3型胸膜标记与脏层胸膜侵犯相关最低。结论:CT平扫图像中的2型胸膜标记可作为预测非毗邻NSCLC患者是否存在脏层胸膜侵犯的依据,以帮助外科医师把握最佳手术时机,进而改善非毗邻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耐药T790M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CT特征。方法 选取142例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再次活检结果和CT表现进行分析,根据T790M突变状态分为T790M阴性组(76例)和T790M阳性组(66例),观察2组患者的CT特征。结果 T790M阳性和T790M阴性患者TKI持续时间和EGFR检测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790M阳性NSCLC患者TKI治疗前初始CT检查显示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发生率高于T790M阴性患者(P 0. 05)。T790M阳性患者进展时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发生率高于T790M阴性患者(P 0. 05)。结论 周围型肺癌肿瘤位置与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空气支气管征等CT特征与T790M突变阳性显著相关,可对表现为这些特征的NSCLC患者进行重复活检以明确T790M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磨玻璃结节(GGN)型肺腺癌的HRCT特征与脏层胸膜侵犯(VP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手术切除直径≤3 cm的GGN[0≤实性肿瘤比(CTR)≤0.5]且病理证实为早期肺腺癌的患者资料219例。病变与非叶间胸膜关系(RLP)分为5型。单因素分析VPI(-)组与VPI(+)组临床和HRCT特征,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确定预测VP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9例GGN中,VPI(-)组134例,VPI(+)组85例。单因素分析中,GGN类型、直径、CT值、R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LP中Ⅰ~Ⅲ型的VPI发生率分别为0、0、5.6%,而Ⅳ、Ⅴ型为45.2%、78.7%。多因素分析显示Ⅳ型和Ⅴ型是预测VP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OR=72.449,95%CI(8.743~600.333);P=0.003,OR=4.576,95%CI(1.688~12.409)]。结论 HRCT下RLP对GGN型肺腺癌中VPI的发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Ⅰ...  相似文献   

11.
CT检查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的重要方法,但准确率低。近年研究利用CT组学纹理特征定量检测肿瘤异质性,评估肺癌的病理、分子分型以及预测疗效与生存期。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的CT组学特征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应用CT组学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分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CT组学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胸膜凹陷征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妍瑜  王健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4):175-177,T025
本文对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病灶201例的CT 扫描片及部分胸膜凹陷的病理切片进行分析。其中肺癌145例中鳞癌76例、腺癌60例、肺泡细胞癌7例、未分化癌2例,胸膜凹陷出现的例数分别是12、17、6及0.良性病变56例中结核12例、炎性假瘤5例、其它36例。胸膜凹陷出现的例数分别为6、1、0.其出现率在良恶性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各类型肺癌中有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不同类型肺癌的参考.胸膜凹陷的CT 表现为胸膜面喇叭口的尖端有线形影与病灶相连,此线影恰与病灶棘状突起相连者提示有肺癌可能.大喇叭口内为水样密度.有的线影只见于肺窗,有的双窗显示;前者几乎只见于肺癌,后者良恶性都可出现。胸膜凹陷的形成为肺癌内有大量(?)痕纤维组织收缩,肿瘤阻塞亚肺段支气管及有关粘连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和经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比较32例初诊患者CT与PET-CT在临床分期上的差别.(2)观察肿瘤大小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相关性.(3)比较30例经治患者CT、PET-CT发现残留、新发病灶数的差异.结果 (1)PET-CT上调及下调分期各7例,分期改变率43.8%(14/32).PET-CT改变NM分期例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SUV-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s=0.426,P<0.05).(3)PET-CT较CT多发现残留病灶3个(Z=0.520,P0.05),新发病灶数19个(Z=-2.871,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确定1P4,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具有优势;有助于对经治患者新发病灶的榆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常规CT特征列线图评估含高级别亚型(HGP)成分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1例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将其分为HGP组和非HGP(non-HGP)组。分析病灶的大小、形状、密度、内部征象、边缘、胸膜牵拉征等常规CT特征, 并测量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病灶的碘浓度(IC)、电子云密度(ED)、标准化碘浓度(NIC)等光谱CT定量参数。2组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或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出预测含HGP成分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 然后构建常规CT特征模型、光谱CT定量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 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性能, 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以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 HGP组与non-HGP组在病灶密度、分叶征、毛刺征、ICAP、ICVP、N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2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评估. 资料与方法 选取141例行胃切除术的T2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CT分期进行分析. 结果 在141例患者中,60例(42.6%)肿瘤浸润至浅肌层,72例(51.1%)肿瘤浸润至深肌层,9例(6.4%)肿瘤浸润至浆膜下.与浸润至深肌层患者相比,浸润至浅肌层者的肿瘤体积更小,分化程度更高.两组间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的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对T2期胃癌患者T分期、N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2%、72.3%和92.3%;对于转移淋巴结判断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65.6%.综合判断CT对于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为68.8%. 结论 T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明确,浸润至浅肌层的肿瘤体积更小,分化程度更高.CT在T2期胃癌患者的TNM分期上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CD44v6,E-cad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T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E-cad在周围型非小细胞性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中CD44v6,E-cad蛋白的表达强度,并分析其与C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周围型NSCLC组织中CD44v6,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和43.9%。、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分叶征、毛刺征、胸膜浸润和纵隔淋巴结增大呈正相关(P<0.01或0.05)。E-cad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分叶征、毛刺征、胸膜浸润,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及肿瘤大小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阳性与E-cad阴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E-cad失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有一定关系。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浸润和纵隔淋巴结增大的肺癌CD44v6高表达而E-cad失表达,提示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潜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形态学特征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和周围型肺癌(PL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4例FOP及36例PLC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观察MR形态学特征(包括毛刺、分叶、空泡、空洞、是否位于肺外带、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并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和位置)、形态学特征及ADC值对FOP与PLC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周围型肺癌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 1000次重复抽样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用于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结果:共70例患者中,男48例,女22例,中位年龄(61.50±10.86)岁。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病灶位于肺外带、纵隔淋巴结肿大、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TNM分期的列线图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160例术前行上腹部CT增强检查且行术后胃癌LVI状态评估的病人,男109例,女51例,平均年龄(62.23±10.74)岁。160例病人(包括LVI阴性者92例,阳性者6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12例)和测试集(48例);其中,训练集中LVI阴性者60例、阳性者52例,测试集中LVI阴性者32例、阳性者16例。基于增强CT影像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Radscore。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病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AJ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和影像组学标签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和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决策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和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分别基于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数据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验证。 结果 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肿瘤T分期、N分期、AJCC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VI阳性组的Radscore高于阴性组(P<0.05)。在测试集中,基于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和Radscore的临床影像联合模型预测LVI的AUC值、准确度和特异度较影像组学模型分别提高了8.2%、18.2%和21.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应用联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的列线图显示Radscore得分最高,其次是AJCC分期,最后是N分期和T分期。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联合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和增强CT的Radscore建立的列线图能够成功预测胃癌LVI。  相似文献   

19.
99Tcm-HL91 SPECT肺癌显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99Tcm-HL91 SPECT肺癌显像与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0例,利用SPECT仪采集注射740MBq99Tcm-HL91后2 h、4 h及6 h的前位、后位及侧位平面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分别勾画各时相肿瘤(T)和对侧相应部位(N)ROI,计算T/N比值.患者于HL91 SPECT检查1周内行CT检查,测量CT图像上病灶大小.结果HL91选择性地浓集于肿瘤组织,浓集区域与CT显示肿瘤区域一致.显像清晰,以4 h效果为最佳,2 h、4 h和6 h T/N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41).鳞癌组及腺癌组4 h T/N差异无显著性(P=0.365),病灶大小与T/N无相关关系(P=0.702).结论99Tcm-HL91显像是一项有价值的肺癌检查手段,而与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术前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本阐述了肺原发肿瘤胸壁侵犯、纵隔侵犯胸膜渗出分期及预测地与全肺切除的CT、MRI、US等的影学方法比较。并描述了核医学在肺癌分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