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临床全冠预备体石膏模型口内扫描仪数字化印模与口外扫描仪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差异。方法 临床制备全冠患牙20例,牙体预备后取硅橡胶印模并灌注石膏模型,对预备体模型用临床口内扫描仪和技工室口外扫描仪分别扫描,获得两组数字化模型,进行数据转换并保存为STL文件。测量两组印模数据的三维差异,评估不同数字化印模方式之间的精度差异。结果 全冠预备体模型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和口外数字化印模比较,各观测点间的精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冠预备体印模使用口内扫描仪与口外扫描仪形成的数字化印模具有一致性,提示了影响口内扫描精度的个体差异和总体局限性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数字化印模精度给出一个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不同构建角度对3D打印牙预备体代型表面特征的影响。方法:构建标准牙预备体参考数据将其导入object 3D打印机中得到0°、45°及90°3组牙预备体代型(n=20)并完成后处理。采用模型扫描仪分别在打印后当天(第0天)、1、3、7、14、28 d将3组牙预备体代型扫描得到测试数据。分析牙预备体代型表面粗糙度(n=5)后,用Geomagic软件最佳拟合配准方式获得其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和尺寸稳定性(n=15)的均方根误差值(RMSE)。用单因数方差分析和Tukey’s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α=0.05)。结果:0°或45°组的面和近远中面,90°组的近远中面和颊舌面较0°或45°组的颊舌面、90°组的面更粗糙(P<0.05)。3组代型正确度的RMSE值为:0°组(37.23±2.80)μm,>45°组(32.79±4.00)μm,>90°组(24.90±3.71)μm(P<0.05),而3组精密度(范围18.46~18.73)μm或尺寸稳定性的RMSE值(最大变化值<2μm)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口内扫描数据测量和分析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 为口腔临床提供牙体解剖学数据。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间送至福州市维尔德义齿加工厂进行义齿制作的840颗全冠预备体口内扫描数据, 除第三磨牙外, 分为上下颌14个牙位(同颌同名牙归入相同牙位, 每个牙位全冠预备体男女各30颗), 使用图像测量软件测量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分析各牙位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 并根据各牙位数据均值进行分组, 使每组最大和最小值与整组均值的差值≤±1.00 mm。分析各组肩台周径的差异及同组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性别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无影响(F=0.55, P=1.457), 牙位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有显著影响(F=273.15, P<0.001)。根据各牙位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均值分为5组, 1组包括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 肩台周径为(16.62±2.21)mm;2组包括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 肩台周径为(20.78±2.48)mm;3组包括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 肩台周径为(22.09±2.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不同颊侧咬合扫描范围下3种口内扫描仪之间咬合匹配精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3种类型的口内扫描仪(Medit i500、iTero element flex、3 Shape Trios3)对安装于半可调架上的标准石膏模型进行4种不同范围的颊侧咬合扫描。扫描范围分组为Group1:双侧1-3牙位、Group2:双侧4-5牙位、Group3:双侧4-6牙位、Group4:双侧4-7牙位,每组重复扫描10次。对照组采用台式扫描仪获取咬合关系。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上颌模型进行最佳拟合对齐,下颌模型通过矩阵变换保持初始咬合位置不变。通过三维偏差分析技术分析不同扫描范围对咬合匹配精度的影响。结果 同一扫描系统下,i500和Trios3前牙组Group1咬合匹配精密度显著低于3个后牙组Group2、Group3、Group4(P<0.05),且后牙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扫描范围下,咬合匹配正确度在3个口内扫描仪间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前牙组Group1显著低于后牙组(P<0.05),在后牙组中,随着扫描范围的增大,咬合匹配的偏差减小,正确度提高;使用iTero进行咬合匹配时整体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在磨牙区牙体缺损达龈下全冠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0月因磨牙区牙体缺损达牙龈下患者16例(16颗患牙)。完成牙体预备后,采用IDI获取龈上基牙数据,再用改良法双相二次印模技术获得包括龈下缺损牙体组织的基牙石膏模型;通过扫描石膏模型将龈下牙体组织数据与IDI获得的数字模型数据拟合,获取完整的基牙数据。CAD/CAM完成全解剖氧化锆冠的设计与制作。评价修复效果,并于治疗1个月、6个月后复查基牙牙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结果:16颗全冠边缘完整性、就位支点、边缘台阶评级、咬合评级均为临床接受等级。冠边缘适合性检查颊侧(92.36±10.32)μm、舌/腭侧(106±12.35)μm、近中(85±8.35)μm、远中(88±9.45)μm。修复后1个月患牙PLI和GI分别为(0.78±0.43)分和(0.82±0.53)分;修复后6个月PLI和GI分别为(0.58±0.40)分和(0.72±0.46)分。结论:通过改良IDI技术,实现磨牙区舌/腭侧牙体缺损达龈下冠修复,短期修复效果临床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设置不同粘接间隙参数对CAD/CAM PMMA全冠的固位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按全冠牙体预备标准进行牙体预备.使用口腔扫描仪(CS3600)和Exo-cad软件完成全解剖PMMA全冠的设计,依照设置粘接剂间隙参数不同分为6组.距离修复体终止线2 mm内粘接间隙0μm,...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牙齿三维扫描模型获得全冠牙齿预备体模型数据的方法.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口腔数字化技术,构建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对扫描得到的牙齿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先后通过确定冠中心线、提取冠边缘线、识别(牙合)面特征、标识(牙合)面功能区、设定预备体参数及最终预备体生成等步骤,完成基于参数约束的全冠数字化牙体预备.结果:通过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生成的数字化预备体进行多截面(牙合)向聚合度和肩台宽度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较小.结论:数字化牙体预备获得的预备体满足设计要求,为开发牙体预备操作新模式,实现自动牙体预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牙齿三维扫描模型获得全冠牙齿预备体模型数据的方法.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口腔数字化技术,构建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对扫描得到的牙齿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先后通过确定冠中心线、提取冠边缘线、识别(牙合)面特征、标识(牙合)面功能区、设定预备体参数及最终预备体生成等步骤,完成基于参数约束的全冠数字化牙体预备.结果:通过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生成的数字化预备体进行多截面(牙合)向聚合度和肩台宽度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较小.结论:数字化牙体预备获得的预备体满足设计要求,为开发牙体预备操作新模式,实现自动牙体预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基质材料的数字化印模的准确度(包括正确度和精密度),并与传统硅橡胶印模进行对比验证口内扫描的临床可靠性。方法 收集1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离体牙行全冠预备并得到数字化模型,根据数字化模型制作其他材料的研究样本,得到含离体牙在内的5个研究样本:离体牙样本、钴铬合金样本、纯钛样本、氧化锆样本、复合树脂样本。使用工业扫描仪扫描每个样本,得到标准数据;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每个样本各5次,得到口扫印模组数据;每个样本用传统硅橡胶取模并翻制石膏模型各5次,使用工业扫描仪将石膏模型转为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数据,得到传统印模组数据。将数据导入3D分析软件,口扫印模组数据、传统印模组数据分别与相应的标准数据对比评估正确度,组内数据相互对比评估精密度,最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正确度上,离体牙口扫印模较传统印模差,其他材料口扫印模皆与传统印模相当;在精密度上,透明度高的材料口扫印模较传统印模佳,反射性高的材料口扫印模与传统印模相当。不同基质材料的数字化印模在正确度、精密度、所需扫描时间和扫描图像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扫获得的数字化印模总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牙齿三维扫描模型获得全冠牙齿预备体模型数据的方法.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口腔数字化技术,构建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对扫描得到的牙齿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先后通过确定冠中心线、提取冠边缘线、识别(牙合)面特征、标识(牙合)面功能区、设定预备体参数及最终预备体生成等步骤,完成基于参数约束的全冠数字化牙体预备.结果:通过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生成的数字化预备体进行多截面(牙合)向聚合度和肩台宽度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较小.结论:数字化牙体预备获得的预备体满足设计要求,为开发牙体预备操作新模式,实现自动牙体预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型号的口内扫描仪扫描单颌全牙列石膏模型的扫描精度,并评估扫描质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国产口内扫描仪性能提供依据。方法:5种型号口内扫描仪(3 Shape Trios3、iTero Element 1、FusionScanner、Aoralscan2、Medit i500)扫描单颌全牙列石膏模型,获得三维扫描数据,每组重复5次,作为实验组数据。利用高精度台式扫描仪(云甲UP560)获取数字化模型,作为真值组数据,通过分析软件Geomagic Studio14进行“最佳拟合对齐”后进行偏差分析真值组和实验组数据,并评估扫描数据质量指标、对比扫描精度。将全牙列模型按单牙冠进行分割,得到14颗单牙冠模体,同样进行扫描精度的评价。扫描精度由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评价。精密度通过计算同一型号仪器重复扫描的数据与真值数据的偏差分析所得的标准差结果进行评价;正确度通过与真值数据比较的偏差结果的均值进行评价,对不同组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真值组间、以及实验组间的平均距离值与均方根(RMS)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计量型指标。各组数据经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评价咬合接触面积及咬合接触点的分布,分析3个品牌口内扫描仪扫描牙列模型颊侧部分获取数字化咬合记录的可靠性。方法    使用3个品牌口内扫描仪(TRIOS、CS3600、CEREC Omnicam)分别扫描10副上下颌牙列模型后,通过扫描颊侧部分获得具有牙尖交错位三维空间位置关系的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以口外扫描仓获得的数字化模型为对照组,应用逆向工程软件的偏差分析功能显示下颌牙列模型上的咬合接触图像,测量上下颌间的咬合接触面积、咬合接触点的分布,并运用SAS统计学软件比较3个品牌口内扫描仪的咬合关系精确度。结果 全牙列咬合接触面积:TRIOS组为(15.160 ± 8.145)mm2,CEREC组为(13.153 ± 5.080)mm2,CS3600组为(27.509 ± 20.847)mm2,对照组为(23.194 ± 18.194)mm2;3个口内扫描仪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S3600组分别与TRIOS组和CERE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TRIOS组与CERE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咬合接触面积分布统计图显示,3个品牌口内扫描仪所得的面积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咬合接触面积磨牙区>前磨牙区>前牙区。咬合接触点分布统计图显示,3个品牌口内扫描仪全牙列咬合接触点分布呈左右对称,接触点数少于对照组;位于中央窝和边缘嵴处的接触点在口内扫描仪与对照组之间出现的重复率较高。结论    3个品牌口内扫描仪通过颊侧扫描记录上下颌位置关系,得到数字化咬合记录。在全牙列咬合接触面积方面,3个口内扫描仪均与口外扫描仓无明显差异;咬合接触面积的主要差异在于磨牙区,TRIOS和CEREC Omnicam 相比CS3600的磨牙区咬合接触面积更接近口外扫描仓。咬合接触点位于中央窝和边缘嵴处记录的准确性要高于颊舌尖斜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带金属托槽牙列的口内扫描数字模型的精度,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精确的研究模型.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患者15例,分别在金属托槽粘接前后使用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获取上颌数字模型.对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到同侧中切牙近中切角顶点距离(L1_6;R1_6);第一磨牙间宽度(6_6);尖牙间宽度(3_3);中切牙切缘中点到唇侧龈缘最高点距离(h11;h21)进行测量.重复测量两次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测量项目在两组模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模型的所有重复测量ICC>0.90,测量方法可信.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到同侧中切牙近中切角顶点距离(L1_6;R1_6)、第一磨牙间宽度(6_6)、尖牙间宽度(3_3)以及右侧中切牙切缘中点到唇侧龈缘最高点距离(h11)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左侧中切牙切缘中点到唇侧龈缘最高点距离(h2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为(9.51±0.62)mm,粘接托槽后为(9.65±0.68)mm.结论 TRIOS口内扫描仪扫描得到的正畸治疗中带有金属托槽的牙体硬组织的口内数字模型具备较高的扫描精度,基本可以用于治疗过程中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调查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便于在全冠预备采取印模前准确裁取排龈线长度进行排龈操作,并对预成冠的制作及为CAD/CAM数字化修复的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全冠预备后的合格工作模型,对除第三磨牙之外的所有牙位的全冠预备体终止线(肩台)的外缘用0号缝合丝线和游标卡尺进行周径测量.对左右侧对称牙位、男女之间相同牙位、及不同牙位之间的周径之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获得了全牙列每牙位30颗共计840颗牙的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值.其中,左右侧对称牙位之间的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之间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牙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获得了除第三磨牙外全牙列所有牙位(每个牙位平均30颗牙)的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值,为临床上精确裁取排龈线长度和需要肩台周径的数字化数据库提供了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三维扫描和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全冠预备体临床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并为专用评价软件的研发建立关键技术路线。方法在教学用标准牙列石膏模型上,对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全瓷冠牙体预备,用牙颌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预备前牙冠、预备体代型、邻牙以及对骀牙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预备体及预备前牙冠数据进行点云间三维差异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的量化分布情况。基于点云分割及特征点云提取分析的方法,在所得截面下进行全冠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定量表示的研究。结果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量化指标。结论本研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初步建立一种全冠预备体关键评价指标的量化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多次扫描的重复性来评价其扫描精度。方法:根据原始研究模型上牙备后基牙的分布不同分为5小组(1.右侧上颌中切牙为牙备后形态,余牙完整;2.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为牙备后形态,余牙完整;3.右侧上颌中切牙和尖牙为牙备后形态,上颌侧切牙缺失,余牙完整;4.右侧上颌7颗牙齿为牙备后形态,左半侧完整;5.上颌全部牙齿为牙备后形态)。实验组中,每一小组的研究模型均用TRIOS口内扫描仪10次;对照组中,每一小组的研究模型先分别翻制10副石膏模型,再用3Shape口外扫描仪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得到扫描生成的50个STL三维图像文件,将总共100个STL文件通过Geomagic Studio 12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来评价两组扫描的重复性和精度。结果:实验组(口内组)3D标准偏差分别是第1小组:13.33μm,第2小组:7.0μm,第3小组:16.33μm,第4小组:41.56μm,第5小组:88.44μm。对照组的3D标准偏差分别是第1小组:14.89μm,第2小组:8.67μm,第3小组:24.33μm,第4小组:14.22μm,第5小组:12.67μ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D标准偏差在第2,3,4,5小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内数字化印模扫描精度随着牙弓扫描范围增大而降低,其在扫描范围小于半个牙弓时表现出的精度符合临床要求;而口外台式扫描仪在扫描任意范围牙弓时均表现出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全冠修复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术后不同程度的远中牙合面(distal oeclusal简称DO)牙体缺损,在银汞合金或复合树脂修复后再用全冠修复的应力分析,了解牙体缺损程度对牙体抗折力的影响,比较两种修复DO洞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三维造型设计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壁未破坏的最小、中等、最大以及髓室壁部分破坏的最大远中黯面牙体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4种模型4种载荷下牙本质Mohr应力分布,比较牙本质最大Mohr值。结果:在最大、垂直、斜向载荷下,两种修复体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明显小于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在水平载荷下,两种修复体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有急剧增加。银汞合金、全冠修复应力面积普遍大于复合树脂、全冠修复应力面积。牙本质最大Mohr值总的趋势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大于银汞合金、全冠修复的。结论:在正常咬合下,下颌第一磨牙(36、46)DO牙体缺损髓室壁牙体组织未破坏,牙体预备体颊、舌侧厚度不少于1mm;髓室壁牙体组织部分破坏,牙体预备体舌侧厚度至少1mm、颊侧厚度至少2.5mm,临床可考虑用复合树脂、银汞合金修复再加全冠修复。在存在磨牙症情况下,应采取减轻黯力的措施。对较大面积牙体组织DO缺损且破坏到髓室壁的病例以复合树脂加全冠修复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创新性应用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探索出一种更为准确高效的牙体及其修复体的有限元建模方式。方法    利用Trios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及锥形束CT(CBCT)采集志愿者口内预备后牙体的原始图像数据,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制作修复体表面模型,于有限元软件Mimics10.0中建立牙体表面模型,最终在ANSYS 14.0软件中完成两部分模型的整合得到实体模型。结果 本研究基于口内扫描仪及CBCT数据建立了真实而准确的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单元格数25 776,节点数44 728,有限元模型与天然牙体同一层面近远中径及颊舌径所测得偏差值仅为-0.28%和-0.27%,小于等于文献记载传统方式有限元建模的偏差值-0.28%。结论 通过将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引入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性建模方法,可大为简化传统建模步骤,有效减少建模过程中的数据损失及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本研究所建模型与口内天然牙的几何相似度极高,精确度和通用性均优于传统建模方式,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FEA)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产CAD/CAM系统的全冠边缘适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产CAD/CAM系统的全冠边缘适合性。方法 以 1例患者的一颗需要全冠修复的下颌第一磨牙为研究对象 ,按照全瓷冠的要求牙体预备后 ,制取印模 ,翻制 10副模型 ,利用吕培军等人研制的CAD/CAM系统制作 10颗全冠 ,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全冠边缘和预备体之间的间隙大小。结果 全冠边缘和预备体之间的间隙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颊侧 12 4 .9μm± 2 5 .5 μm,舌侧 12 5 .7μm± 4 6 .6 μm,近中 14 7.8μm ± 14 .6 μm,远中196 .5 μm± 34.8μm。所有间隙的均值和标准差为 14 0 .9μm± 4 3.8μm。结论 国产CAD/CAM系统制作的全冠 ,其边缘适合性在临床上可以接受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包旭东  岳林 《口腔医学》2022,42(9):769-773
牙体缺损修复中,通过口内扫描获取数字化印模的技术以其简单、舒适、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数字化印模的精度(包括正确度和精密度),是影响修复体密合性和修复最终成败的关键。各种口内扫描设备扫描原理不同,扫描精度有所不同。另外,临床操作中采取的扫描方案、预备体质量和口腔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扫描精度。了解口内扫描原理和扫描精度相关影响因素,在临床操作中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提高扫描精度,最终提高牙体缺损数字化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