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单侧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侧大脑半球是否发生分水岭脑梗死分为有分水岭脑梗死组和无分水岭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间研究变量是否存在差异,对于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101例,其中有分水岭脑梗死组41例(41/101,40.6%),两组比较显示,有分水岭脑梗死组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的比例更高(P=0.005)、合并后循环头颈部大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比例更高(P=0.01)、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更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OR=20.734,95%CI 2.290~187.746)和合并后循环大血管中重度狭窄(OR=3.918,95%CI 1.291~11.884)是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和后循环头颈部大血管中重度狭窄可能会使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发生分水岭...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3年9月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2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脑梗死27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1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者149例,狭窄程度〈50%者163例。年龄(OR=1.037,P=0.000)及冠心病(OR=4.121,P=0.031)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常见,年龄和冠心病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积极控制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浙江省人民医院登记的546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的资料,分析其BMI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BMI合并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危险。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3,95% CI:1.063~2.572,P=0.026)。超重组以及肥胖组合并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率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270、3.167和3.647倍(P0.01)。结论 随着BMI升高,特别是具有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青海省部分医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危险因素模型。 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式,从青海省3家医院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85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饮食和休闲活动)。在脑卒中发作后14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27分的患者纳入认知障碍组(569例),其余患者纳入认知正常组(28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因素与结局事件的关系,依据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验证预测模型的效果。 结果 本研究中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病率为66.60%。单因素分析显示:①人口学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海拔高度、社会支持、与配偶同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偏瘫、高血压史、甘油三酯、D-二聚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日常活动情况,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闲暇活动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一周饮食情况,两组患者在摄入食盐、坚果、水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2,95%CI(1.015,1.050),P=0.000]、女性[OR=1.743,95%CI(1.120,2.711),P=0.014]、出血性脑卒中[OR=2.420,95%CI(1.335,4.385),P=0.004]、高血压[OR=1.496,95%CI(1.006,2.226),P=0.047]、高度海拔[OR=3.003,95%CI(1.379,6.539),P=0.006]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教育程度、职业、闲暇活动得分、甘油三酯、食用坚果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灵敏度为0.698,特异度为0.814。 结论 所纳入的青海省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女性、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高度海拔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教育程度、职业、闲暇活动得分、甘油三酯、食用坚果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危险因素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进入非进展组)。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38,2%,13.3%,20.6%,18,8%(爿2=9,074,〈0.05)]。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各危险因素的比较:进展组患者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48%,15%;(8.6&;#177;2.2)mmol/L,(6.6&;#177;2.8)mmol/L(X^2=7.090,t=-2.866,P〈0.01)]。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人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反映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 本研究筛选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5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均完成颈动脉CTA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DWI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梗死组(ACI组)和非急性梗死组(NACI组)。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将感兴趣区域(ROI)分别放置在颈动脉狭窄侧和轴位同层面对侧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中,测量脂肪密度的均值和最大值。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ACI组和NACI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给两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狭窄颈动脉PFD的均值和最大值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ACI组狭窄侧PFD的均值[(-57.87±8.11)vs.(-67.22±8.18),P <0.001]和最大值[(-46.53±6.33)vs.(-55.44±7.24),P <0.001]均高于NACI组。两组患者对侧PFD均值[(-78.82±7....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非进展组: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38.2%,13.3%,20.6%,18.8%(r=9.074,P〈0.05)]。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两因素进入方程(P〈0.05)。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黄石爱康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动脉颅外段超声筛查的3 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3 500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891例,颈动脉狭窄率<50%有2 472例,颈动脉狭窄率≥50%有137例;颈动脉狭窄阳性率为74.54%。颈动脉狭窄与颈动脉正常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梗塞、颈椎病、C反应蛋白(CRP)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梗塞、颈椎病、CRP异常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较多,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通过颈动脉超声确定动脉狭窄程度以预测脑血管事件,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和诊治的意义重大。同时应重视青年群体,及时发现可纠正的危险因素以进行早期干预,将无症状人群的卒中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临床及高分辨率血管壁MRI(HRMR-VWI)分析颈部动脉夹层(CAD)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头颈动脉HRMR-VWI诊断的CAD患者,观察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将27例梗死灶位于夹层血管供血区域者纳入AIS组,其余21例纳入非AIS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D患者发生AIS的临床及HRMR-VWI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组间男性、糖尿病及HRMR-VWI显示双腔征、腔内血栓占比,以及管壁强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糖尿病、HRMR-VWI显示双腔征、腔内血栓、管壁2级强化及管腔重度狭窄/闭塞是CAD患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OR=8.77)、糖尿病(OR=21.01)及HRMR-VWI显示管壁2级强化(OR=4.21)均为CAD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男性、糖尿病及HRMR-VWI显示管壁2级强化均为CAD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 法:新发脑梗死患者200例纳入研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生化指标,测量并计算ABI,完成颈 部血管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情况。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斑块组, 颈动脉内膜正常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纳入非斑块组。Logistic 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 素。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ABI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739,P= 0.01)。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纳入有斑块组131例,无斑块组69例。有斑块组患者的高血压和吸烟史比 例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ABI值 低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TC升高、ABI值降低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 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辅助评估和监测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S)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例IS患者,根据是否在发病早期发生VCI将其分为VCI组(n=84)和非VCI组(n=116),根据是否在急性期出现应激高血糖将其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n=43)和非应激性高血糖组(n=66)。对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CI组患者与非VCI组患者在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NIHS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VCI发生率均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后早期VCI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血压、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IS后早期发生VCI与糖尿病、高血压、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非进展组: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犤38.2%,13.3%,20.6%,18.8%(χ2=9.074,P<0.05)犦。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两因素进入方程(P<0.05)。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有斑块组80例和无斑块组68例。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先进行单因素比较,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斑块组年龄、颈动脉IMT、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OR=3.546,P=0.035)、纤维蛋白原(OR=1.074,P=-0.012)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最危险因素。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IMT增厚可反应颈动脉硬化程度;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VEGF-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IS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 (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亚组21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亚组36例,后循环梗死 (POCI)亚组28例,腔隙性梗死(LACI)亚组35例;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 清VEGF-B、IGF-1、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磷脂酶A2 (Lp-PLA2)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 各亚组的 VEGF-B、FBG、FINS、HOMA-IR、LDL-C、Lp-PLA2水平均呈升高趋势,IGF-1呈下降趋势,且均以TACI亚 组幅度最大。IS组患者VEGF-B水平与LDL-C、Lp-PLA2及HOMA-IR均呈正相关(均P<0.05);IGF-1水 平与LDL-C、Lp-PLA2及HOMA-IR均呈负相关(均P<0.05)。VEGF-B(β=0.513,P=0.029)是HOMA-IR的 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正相关;血清IGF-1水平降低, 与胰岛素抵抗存在负相关;VEGF-B是I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轻型颅脑损伤头颅CT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75例儿童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3例,女72例;年龄0.6~14.0(8.2±3.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67例,坠跌伤99例,其他(打伤、撞伤、砸伤、砍伤)9例。根据初次头颅CT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33例)和异常组(142例)。对可能出现头颅CT异常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原因、初次头颅CT检查时间、意识丧失、呕吐、外伤后癫痫8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1)、年龄(P=0.008)、呕吐(P=0.019)为儿童轻型颅脑损伤头颅CT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67,95%CI:1.518~11.991,P=0.006)和呕吐(OR=3.054,95%CI:1.356~6.877,P=0.007)是儿童轻型颅脑损伤头颅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岁和呕吐是儿童轻型颅脑损伤头颅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儿童轻型颅脑损伤临床选择是行头颅CT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进入非进展组)。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38.2%,13.3%,20.6%,18.8%(χ2=9.074,P<0.05)]。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各危险因素的比较:进展组患者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48%,15%;(8.6±2.2)mmol/L,(6.6±2.8)mmol/L(χ2=7.090,t=-2.866,P<0.01)]。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2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DSA检测,确定劲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换分为观察组(狭窄程度50%,共421例)及对照组(狭窄程度≤50%,共202例)。统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等,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初步选择危险因素,进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t检验及卡方检验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NIHSS评分可能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冠心病史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合并颈动脉狭窄,年龄和冠心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继发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溶栓治疗的153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溶栓后24 h内或在出现临床症状恶化时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复查是否发现出血性病灶将其分为出血组(39例)和非出血组(114例)。评价及测定相关指标,分析AIS继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溶栓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D-D、Fib水平低于溶栓前(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脑卒中部位、大面积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出血组的NIHSS评分高于非出血组(P<0.05);溶栓后,出血组的NIHSS评分高于非出血组,D-D和Fib水平低于非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溶栓前后NIHSS评分高是AIS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溶栓后D-D、Fib水平高是AIS继发脑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溶栓后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的ACS患者125例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的ACS患者105例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发生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左主干分叉病变组糖尿病占比高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组,血尿酸、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cellvolumedistributionwidth-coefficientofvariation,RDW-CV)、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尿酸、RDW-CV、BNP、hs-CRP是ACS患者发生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385、1.005、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患者血清microRNA-181d(miR-181d),microRNA-210(miR-210)水平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部超声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78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20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181d和miR-210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然后随访其半年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92例和预后不良组288例,并对影响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对影响预后不良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并筛选出可能影响的单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以上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患者血清miR-181d表达量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而miR-210表达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无颈动脉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13,10.888,均P<0.05)。而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血清miR-181d表达量显著低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而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血清miR-210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74,6.246,2.172和5.427,均P<0.05)。随访半年内预后情况,预后良好192例,占40.00%;预后不良288例,占60.00%。两组各危险因素比较,性别、年龄、并发高血脂、并发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2.475,均P>0.05)。而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清miR-181d和血清miR-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21.713,均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81d表达量升高(OR=1.164,95%CI:1.137~1.192),血清miR-210表达量降低(OR=10.196,95%CI:6.677~15.570)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并且血清miR-181d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 CI:1.013~1.12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23%和73.45%,而血清miR-210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 CI:1.125~1.20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2%和75.36%,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为0.83(95% CI:1.147~1.23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3%和82.41%。结论 血清miR-181d水平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关系,而血清miR-210水平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关系,血清miR-181d和miR-210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其水平表达对于预测脑梗死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