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肉瘤样肾细胞癌在肾细胞癌中极少见,术前准确判定肾癌类型对于确定手术切除的程度很有帮助,对肾肉瘤样癌手术切除需扩大手术范围,且由于其倾向于转移,术前还需对转移性病灶进行评估。所以增强超声医师对肾肉瘤样癌的认识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癌肉瘤和肉瘤样癌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癌肉瘤作为一个组织细胞水平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由Wirchow于1864年提出,意指那些光学显微镜下同一肿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复合性肿瘤。虽然癌肉瘤这一名词延用至今,但关于其确切含义、命名等问题一直争论纷纭。随着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步证实了许多癌肉瘤中的肉瘤成分实际是具有肉瘤样形态的癌。从最新文献看,目前有用肉瘤样癌取代癌肉瘤的趋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国内外文献仍两者混用,不少文献报道的癌肉瘤实际上指的就是肉瘤样癌。是不是所有的癌肉瘤都是肉瘤样癌,还有没有癌肉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肝细胞癌(HCC)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超声造影(CEUS)诊断的对比研究,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优势。方法肝细胞癌患者20例,共26个病灶,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分别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强度、肿瘤内的血管和肿瘤实质的血流灌注。结果在肿瘤结节的形态上,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基本相似,但在肿瘤直径和面积的测值上,超声造影大于灰阶超声,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且可以发现灰阶超声所不能显现的病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均显示肿瘤的血管和血供,但在显示肿瘤的微血管和血流灌注时,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P<0.01)。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血管相的增强方式与细胞分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超声造影是实时、有效显示肝细胞癌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的方法。在HCC探测和定性方面明显优于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而且对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可做出一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1 cm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超声造影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各时相的表现.方法:分析比较53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 cm单发HC...  相似文献   

6.
7.
8.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例患者的前列腺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初发性肝癌(PHCC)和复发性肝癌(RH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49个PHCC病灶和236个RHCC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并将PHCC和RHCC病灶按最大径分为A组(≤10 mm)、B组(10~30 mm)和C组(≥30 mm),比较各组病灶在动脉期、门脉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差异。结果常规超声对PHCC和RHCC的检出率分别为91.7%和69.1%;超声造影对PHCC和RHCC的检出率分别为94.3%和91.1%。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97.6%(243/249)的PHCC和94.1%(222/236)的RHCC表现为高增强,RHCC门脉期和延迟期等回声的比例(46.6%、32.2%)高于PHCC(30.9%、8.0%)。A组RHCC在延迟期呈等回声的比例显著高于PHCC(P=0.044);在B组RHCC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回声比例高于PHCC(P=0.046、0.002),RHCC减退呈低回声的时间晚于PHCC(P<0.05)。若以"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低回声"为标准诊断,PHCC及RHCC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2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软组织上皮样肉瘤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7例软组织上皮样肉瘤患者,女10例(58.8%),男7例(41.2%),年龄28~63岁,平均(44.29±11.40)岁,复发9例(52.9%),原发8例(47.1%),均为扪及质硬肿块就诊,2例(11.8%)伴溃疡。灰阶超声:8例为单发(47.1%),9例为多发(52.9%),远端型12例(70.6%),近端型5例(29.4%),多发者包块均位于同一部位,呈融合状,且超声表现相同。同时累及皮肤皮下层2例(11.8%),仅累及皮下层5例(29.4%),仅累及肌层5例(29.4%),同时累及皮肤、皮下层及肌层5例(29.4%),均表现为弱回声团块,团块最大径线0.8~15 cm,平均(6.36±4.02)cm,边界不清楚12例(70.6%),形态不规则15例(88.2%),内部回声不均匀16例(94.1%),伴液化13例(76.5%),伴钙化4例(23.5%)。CDFI示0级3例(17.6%),Ⅰ级4例(23.5%),Ⅱ级3例(17.6%),Ⅲ级7例(41.2%)。结论软组织上皮样肉瘤多发生于中青年,易复发,临床表现为软组织质硬包块,部分皮肤伴溃疡,好发于四肢,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弱回声团块,边界多不清楚,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常伴液化,偶伴钙化,血流信号较丰富。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68年,Gramiak等通过左心导管注入吲哚花青绿时偶然发现左心室内短暂的回声增强现象,自此,揭开了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微气泡造影已由早期的经心导管注射心室造影发展到经外周静脉注射,通过肺循环进行实质脏器的超声造影。表1列举了几种常用的超声造影剂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12.
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外伤活动性出血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在判断肝外伤活动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全麻开腹状态下建立猪肝外伤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24处。肝脏创伤后即刻应用常规超声及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肝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及活动性出血情况。结果常规超声难以显示肝外伤后所致的活动性出血。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灰阶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87.5%(21/24)肝损伤区内的活动性出血,活动性出血呈条状或结节状的异常增强区,其中9处异常增强区的后方可见明显声影。时间强度定量分析显示,注入造影剂后12s、40s、2min30s时异常增强区的强度[(34.54±5.44)dB,(37.48±6.79)dB,(28.55±4.89)dB]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14.99±3.68)dB,(23.42±9.03)dB,(16.07±4.96)dB],P<0.01。结论灰阶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肝外伤后的活动性出血,有望提高肝脏外伤的超声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鉴别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与造影表现不典型的肝细胞癌(HCC)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QLab软件绘制17例FNH与21例造影表现不典型(门脉相呈高增强或等增强)的HCC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得出FNH与HCC的血流灌注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并计算出增强时间与增强斜率,将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造影剂到达时间 FNH组为(10.53±3.44)s,HCC组为(13.11±3.96)s; (2)达峰时间 FNH组为(17.59±6.37)s,HCC组为(24.54±9.18)s;(3)增强时间 FNH组为(7.06±3.30)s,HCC组为(11.32±7.03)s.FNH组与HCC组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增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峰值强度 FNH组为(56.97±40.60) dB,HCC组为(68.80±38.32) dB; (5)增强斜率 FNH组为(9.08±5.35) dB/s,HCC组为(7.11±4.12) dB/s.FNH组与HCC组的峰值强度及增强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H与门脉相呈等或高增强的HCC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时间存在差异,FNH的造影剂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早于HCC,增强时间较HCC短.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有助于FNH与造影表现不典型HC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比较,评价经肝动脉超声造影在显示肝细胞癌(HCC)引流区域特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患者44例(54个病灶).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经外周静脉肝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目标病变的位置、病灶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的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性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的最大径>10 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的有56个,囊性变的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的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疔栓塞(TACE)后的疗效判断中的心用价值。 方法经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2例共28个病灶,在行TACE治疗后2~4周内分别对其进行CEUS和增强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影像学随访等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以数宁血管造影(DSA)检查、病理检查、随访或CEUS和CT的一致判断作为临床判断结果,肿瘤的残留率为71.4%(20/28)。CEUS与增强CT显示肿瘤的残留率分别为75%(21/28),32.1%(9/28)。CEUS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增强CT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CEUS能很好的显示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是评价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效应及其规律。方法 分别经耳缘静脉对 8只新西兰大白兔团注超声造影剂 ,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 ,定量分析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 与边缘部位肝实质相比 ,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 ,峰值强度较强 ,渡越时间较长 ,曲线下面积较大。除左肝造影剂渡越时间外 ,肝脏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 ,在讨论造影定量指标如造影开始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时 ,与定量部位及病变性质相联系来研究 ,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超声造影(CEUS)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行CEUS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HCC患者CEUS表现。采用R×C表的χ2检验比较不同直径、不同分化程度HCC CEUS特征,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R×C表的χ2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无肝硬化HCC患者CEUS增强模式差异。结果本组57例HCC患者,肿瘤直径≤3 cm 20例,直径3~5 cm 15例,直径5 cm 22例;高分化10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20例;36例患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结节性肝硬化,21例患者肝脏正常或未形成肝硬化。(1)直径3 cm HCC CEUS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增强;直径3~5 cm HCC CEUS主要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直径5 cm HCC CEUS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直径3 cm与直径3~5 cm、直径5 cm HCC CEUS增强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5,P0.05;χ2=0.481,P0.01),而直径3~5 cm与直径5 cm HCC CEUS增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3 cm、直径3~5 cm与直径5 cm HCC CEUS增强模式均以快进快出为主。不同直径HCC CEUS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高、中、低分化HCC CEUS增强强度可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 CEUS增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可为快进快出、快进同出或快进慢出,中、低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主要为快进快出。高分化与中分化、低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505,P均0.01),中分化与低分化HCC CEUS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有肝硬化HCC患者与无肝硬化HCC患者CEUS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直径HCC CEUS增强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体积大的肿瘤多出现内部充盈缺损,可能与肿瘤的微血管分布和内部出血坏死有关。不同分化程度HCC CEUS增强模式有一定差异,对于高分化HCC,应适当延长造影剂消退的观察时间,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时间与肝癌动脉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8例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声像图,确定肝癌结节的造影增强峰值时间,然后对该肿瘤结节术后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计算肿瘤内动脉血管密度(根/高倍视野),对两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患者共观察18个肿瘤结节,造影剂平均峰值时间为(18.9±2.8)s,肿瘤血管密度平均为(0.17±0.06)根/高倍视野,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造影峰值时间与肝癌瘤内动脉血管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0.72,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的峰值时间与瘤内动脉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提示通过造影峰值时间可估计肿瘤结节内的血供状况,由此可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