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涎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静脉团注观察78个涎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78个涎腺肿块中多形性腺瘤29个(37.2%),Warthin's瘤19个(24.4%),基底细胞腺瘤7个(8.9%),其他良性肿块11个(14.1%),恶性肿瘤12个(15.4%).以肿块呈低增强、增强后边界清楚、周边有完整的增强环、肿块无增大为良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为87.2%,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56.3%,阳性预测值89.4%,阴性预测值75.0%,阳性似然比2.178,阴性似然比0.085.对涎腺发病率最高的三种良性肿瘤即多形性腺瘤、Warthin's瘤、基底细胞腺瘤超声增强表现进行两两比较,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 s瘤、基底细胞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arthin's瘤与基底细胞腺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涎腺肿块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涎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提高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46个腮腺多形性腺瘤和60个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总共106个腮腺肿块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两者内部出现强回声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平均横纵径比值、浅分叶比例、出现无回声比例、病灶内出现0级和Ⅲ级血流信号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超声特征与两者的病理成分有密切关系。手术病理显示:18%多形性腺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100%腺淋巴瘤均有包膜。前者18%出现囊性变,11%出现坏死,7%出现骨样物质;后者则有60%出现囊性变,未见有坏死及骨样物质。结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对鉴别两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手术患者75例。组间特点比较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X,以病理结果作为因变量Y,按多模态超声设立3个模型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声像图特点中形状、无回声区、强回声、血流分级、增强强度、增强后分布特征及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回归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Ⅰ、Ⅱ、Ⅲ的灵敏度83.8%、94.6%、97.3%,特异度64.4%、60.0%、84.4%,准确率70.1%、70.2%、86.1%。3种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0.871、0.935 (P均0.01)。行多因素亚变量分析,无回声区及增强强度是鉴别的有效参数(P均0.05)。结论 多模态超声对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特征在涎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111例涎腺良性肿瘤和13例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比较良恶性病灶患者性别、年龄、最大径、纵横比、病灶数、回声均匀性、形态、边界、后方回声、囊性变、钙化灶和血流分级等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在边界和钙化灶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界指标诊断恶性肿瘤敏感度46.15%,特异度95.50%,准确率90.32%,曲线下面积为0.708。钙化灶指标诊断恶性肿瘤敏感度30.77%,特异度72.97%,准确率68.55%,曲线下面积为0.64。性别、年龄、最大径、纵横比、病灶数、回声均匀性、形态、后方回声、囊性变和血流分级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涎腺肿瘤良恶性较为困难,当肿瘤出现边界不清和内部多发钙化灶时需考虑为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诊断涎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诞腺肿瘤患者(124个病灶,良性111个,恶性13个)的超声资料,比较良恶性病灶最大径、纵横比、病灶数、回声均匀性、形态、边界、后方回声、囊性变、钙化灶及血流分级等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特征性超声指标预测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病灶最大径、纵横比、病灶数、回声均匀性、形态、后方回声、囊性变及血流分级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边界和钙化灶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边界指标诊断恶性肿瘤敏感性46.15%,特异性95.50%,准确率90.32%,曲线下面积为0.708;钙化灶指标诊断恶性肿瘤敏感性30.77%,特异性72.97%,准确率68.55%,曲线下面积为0.640。结论仅根据常规超声单一特征鉴别诊断涎腺肿瘤良恶性较为困难,当肿瘤出现边界不清和内部多发钙化灶时应考虑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和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在临床、超声及病理上的差异,以提高超声医师对两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TL患者4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0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60.8±12.5)岁;另选取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TC患者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65.1±15.1)岁。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PTL组和ATC组患者年龄及病灶最大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颈部肿块短期增大、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远处转移以及超声表现包括边界、边缘、回声水平、条索样或网格样高回声、钙化、囊性变、后方回声增强、血流、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超声特征的诊断效能。 结果临床特征对比结果:PTL组患者声音嘶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均低于AT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颈部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特征对比,PTL组极低回声、条索样或网格样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较ATC组多见,钙化、囊性变较ATC组少见,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病灶大小,边界,边缘,血流,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极低回声、条索样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缺乏钙化及缺乏囊性变诊断PTL的敏感度分别为61.7%、74.5%、89.4%、100.0%、100.0%,特异度分别为81.0%、81.0%、100.0%、57.1%、3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77、0.947、0.786、0.677。病理特征对比结果:PTL为单克隆性增殖,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间质纤维化较多见。ATC具有显著的结构及细胞异型性,癌细胞大小不等,明显多形性,可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性坏死。 结论PTL与ATC的临床表现相似;病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超声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超声特征如极低回声、条索或网格样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缺乏钙化及囊性变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EUS对涎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7例涎腺病变患者进行CEUS检查,其中良性肿瘤74例,恶性肿瘤13例,观察肿块的增强均匀程度、增强模式、增强边界、增强环和增强后肿块范围,根据肿块及周边腺体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肿块的增强程度、达峰方式和消退方式。比较涎腺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异。结果 涎腺良恶性病变间增强程度、增强模式、增强均匀程度、达峰方式及消退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两者间增强边界、增强环及增强后肿块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联合应用增强边界、增强环及增强后肿块范围,其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为84.62%(11/13)、95.95%(71/74)和94.25%(82/87)。结论 涎腺恶性病变CEUS的主要特征是增强后无完整增强环、增强边界不清、增强后肿块范围增大,三者联合应用对涎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涎腺超声表现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35例确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22例早期组,13例中晚期组),选择非干燥综合征患者3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涎腺超声检查及Schirmer试验、抗SSA/SSB抗体、角膜荧光素染色等实验室检查。观察二维图像特征、涎腺大小、涎腺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涎腺超声检查与三种实验室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35例中,30例弥漫性改变,5例为局限性改变,腮腺或颌下腺病区低回声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腮腺、颌下腺上下径、左右径和体积呈现早期组>对照组>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腮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颌下腺PSV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晚期组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涎腺超声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灵敏度(80.00%)、特异度(93.33%)、准确率(86.15%)、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80.00%)较Schimer试验(71.43%、83.33%、76.92%、83.33%、71.43%)和角膜染色(74.29%、86.67%、80.00%、86.67%、74.29%)均有所提高;而与抗SSA/SSB相当。结论超声可清晰观察涎腺实质回声、腺体大小、血流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鉴别诊断干燥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二维超声与CT在涎腺肿块定性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150例涎腺肿块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均予以二维超声与CT的方法进行诊断,在诊断完成后将其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技术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证实混合瘤为70例,混合瘤恶变为9例,腺淋巴瘤为20例,神经纤维瘤为15例,干酪性结核为14例,腮腺癌17例,淋巴瘤为5例。CT诊断混合瘤、腺淋巴瘤、神经稍瘤、腮腺瘤、淋巴瘤准确率与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CT技术在涎腺肿块均具有较高准确性,两者之间诊断效能相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涎腺混合瘤(PA)和Warthin′s瘤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5例涎腺肿块患者,对49例涎腺混合瘤患者49个肿块及16例Warthin′s瘤患者的21个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肿块及周边正常涎腺组织的时间-曲线(TIC),记录并分析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I)和峰值半降时间(TFP)等数据,并进行2组间比较分析。手术病理结果及细针穿刺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 结果PA组和周边正常涎腺组织的TTP、AUC、PI、TFP分别为(15.23±7.20)s、(366.04±121.59)dB.s、(7.88±2.19)dB、(37.66±11.98)s和(14.76±5.97)s、(319.82±127.46)dB.s、(6.97±2.38)dB、(41.53±15.11)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1.836、1.970、-1.408,P均>0.05),PA于注射造影剂后呈等进等退、不均匀性等增强;Warthin′s瘤组与周边正常涎腺组织的TTP、AUC、PI、TFP分别为(20.57±5.64)s、(548.42±320.22)dB.s、(8.480±1.94)dB、(61.64±23.64)s和(22.07±6.54)s、(346.98±279.68)dB.s、(6.01±2.51)dB、(47.61±16.40)s,两者比较,除TTP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99、5.658、4.697,P均<0.05),Warthin′s瘤为等进慢退、高增强。以慢进和高增强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8/21)、69.4%(34/49)、74.2%(52/70)和90.4%(19/21)、42.9%(21/49)、57.1%(30/70)。 结论注射造影剂后,涎腺PA表现为等进等退、不均匀性等增强,而Warthin′s瘤表现为等进慢退、高增强,应用后者的特点对Warthin′s和PA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20-3221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的表达,探讨IGF-1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相关性的关系。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10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IGF-1基因的mRNA,观察IGF-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观察组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恶性组涎腺恶性肿瘤患者中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腺体组织(P0.05);多形性腺瘤中有包膜浸润的IGF-1表达高于无包膜浸润患者(P0.05)。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IGF-1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包膜浸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我院91年7月~95年3月期间2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涎腺肿块。结果显示: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更明确涎腺肿块的物理性质。②良性肿块内无血管或稀小及闪烁状,恶性肿瘤内血管增粗,呈棒状或团块状。③频谱分析,恶性肿瘤其内缘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S及平均流速TAV与良性肿块差异非常显著(P<0.001)恶性肿瘤其内缘动脉舒张末期最小流速D与良性肿块差异显著(P<0.05)。④恶性肿瘤有异常高速湍流。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肿块物理性质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就诊的40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钼靶表现微钙化阴性病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超声表现,并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同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亚型及核级。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及病理学核级与亚型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病灶中,钼靶未发现异常者16例(40.0%),而超声未显示异常者仅1例(2.5%)。超声下,病灶更多表现为肿块型(75.0%,30/40),形状以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边缘呈细小分叶,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与等回声,后方无回声特征,而非肿块型病灶(22.5%,9/40)则多表现为不均质中等回声合并导管扩张。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5例(12.5%)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上更多为中低核级(85.0%,34/40)与非粉刺亚型(87.5%,35/40)。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非肿块型病灶为33.3%(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在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30)vs 22.2%(2/9),P=0.572]。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病理学核级及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70)。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以肿块型为主,病理表现更多为中低核级与非粉刺亚型,超声更容易发现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应作为钼靶X线检查的补充,协助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各类疾病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疾病的灰阶超声声像图。结果 灰阶超声鉴别涎腺囊、实性病变准确性较高,囊肿诊断准确率100%;混合瘤和腺淋巴瘤可根据肿块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病灶个数等方面进行鉴别;恶性肿瘤的声像图与良性肿瘤比较,缺乏一定特征,鉴别尚有一定困难,结合临床资料有一定帮助。涎腺弥漫性炎症根据腺体内部回声及肿块无明显边界诊断容易,涎腺导管结石诊断可靠。涎腺淋巴结炎症或结核为多发、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光团。结论 灰阶超声对良性病变有较好的鉴别价值,对良、恶性肿瘤鉴别尚有一定困难,结合临床表现有助超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在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超声和X线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70例健康志愿儿童进行腺样体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对腺样体具有较好的显示,显示率为95.7% (67/70).超声能清晰显示腺样体肥大,声像图上,肥大的腺样体呈低回声.超声对腺样体肥大的检出率为90.1%,X线对腺样体肥大的检出率为9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腺样体肥大的超声测值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对腺样体肥大做出较准确地判断,并能提供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就诊的40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钼靶表现微钙化阴性病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超声表现,并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同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亚型及核级。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及病理学核级与亚型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病灶中,钼靶未发现异常者16例(40.0%),而超声未显示异常者仅1例(2.5%)。超声下,病灶更多表现为肿块型(75.0%,30/40),形状以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边缘呈细小分叶,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与等回声,后方无回声特征,而非肿块型病灶(22.5%,9/40)则多表现为不均质中等回声合并导管扩张。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5例(12.5%)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上更多为中低核级(85.0%,34/40)与非粉刺亚型(87.5%,35/40)。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非肿块型病灶为33.3%(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在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30)vs 22.2%(2/9),P=0.572]。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病理学核级及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70)。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以肿块型为主,病理表现更多为中低核级与非粉刺亚型,超声更容易发现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应作为钼靶X线检查的补充,协助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图像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的1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14个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4例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长轴与皮肤平行;10例呈低回声,4例呈囊实混合性回声;5例肿块后方回声增强,1例衰减,8例无变化;3例肿块内见点状钙化,9例伴周围结构异常;CDFI示肿块内未探及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超声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涎腺腺样囊腺癌(ACC)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颌面部肿块就诊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大涎腺ACC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17例大涎腺ACC来源于颌下腺者12例(70.6%),腮腺者5例(29.4%)。病程3~240个月,平均病程为(42.9±62.1)个月。原发14例(82.4%),复发3例(17.6%),复发时间为36~132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70.7±43.2)个月。9例(52.9%)患者伴面颊部疼痛,1例合并嘴角偏斜,1例合并张口受限,1例合并舌活动障碍。17例均为形态欠规则的低回声结节,3例(17.6%)回声均匀;14例(82.4%)回声不均。11例肿块(64.7%)边界清晰,6例(35.3%)边界不清。4例(23.5%)肿瘤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0级),11例(64.7%)肿瘤内血流信号Ⅰ~Ⅱ级,2例(11.8%)Ⅲ级。大涎腺ACC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向心性、高增强,增强不均匀,内可见低增强、无增区,增强后边界不清晰。17例ACC均累犯面神经,其中3例(17.6%)合并舌神经侵犯;4例(23.5%)合并脉管瘤栓;4例(23.5%)浸润横纹肌组织;1例合并下颌骨受累;1例(5.9%)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94.1%)组织病理类型为筛孔型,1例(5.9%)为实质型。结论大涎腺ACC更易发生于颌下腺,面神经侵犯率高,常伴有面颊部疼痛及面神经功能障碍。ACC常规超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具有涎腺恶性肿瘤特征,同时结合其临床特征表现,能显著提高大涎腺的超声诊断率。大涎腺ACC术后远期复发率高,应长期超声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乳腺癌患者肿块情况并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中记录的PI、S/D及RI指数。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肿块形态规则者16例(33.33%),肿块不规则者32例(66.67%);边界清晰者17例(35.42%),边界不清晰者31例(64.58%);肿块内部低回声且声音均匀者8例(16.67%),肿块内部低回声不均匀者40例(83.33%);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者27例(56.25%),肿块后方回声增强者7例(14.58%),肿块后方回声无变化者14例(19.17%);肿块内伴有微钙化者10例(20.83%);观察组PI、S/D及RI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侧PI、S/D及RI均比患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乳腺癌患者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其可综合和分析乳腺癌患者肿块超声相关特征,并有效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提高临床对乳腺癌疾病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治疗的68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腹部超声、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手术结果。结果经过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能够发现大小不一的囊性、囊实性包块,大小为2 cm×3 cm~14 cm×22 cm。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包块边界清晰,囊壁厚度不一,部分患者回声明显,囊内可见隔光带;部分患者囊内可见团块状、斑点状、浮点状回声;血管超声图像显示,扭转蒂为旋涡状、斑点状、麻花状;大部分肿块均与腹部无粘连,移动性较好。未探及扭转蒂血流信号36例,可探及动脉频谱21例,可探及动静脉频谱11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有单纯实性、无回声肿块、混合型回声肿块,直径≥50 mm,内部透射度数较差,多位于中腹部、下腹部,大部分可见盆腔游离型暗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7.65%(46/68),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为92.65%(6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蒂扭转采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尤其适合偏小或中度蒂扭转病灶,是一种可靠的辅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