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主要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研究表明,CHB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差于健康人群,且存在焦虑、抑郁、状态[2],而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因素会降低转氨酶复常率和病毒学应答率[3]。中医药在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中,能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提高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状态,截断病情发展[4,5]。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心血管疾病(CV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死亡因素之一[1]。许多CVD如动脉粥样硬化[2]、慢性心力衰竭[3]和高血压[4]等的病理过程,均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内皮组织在糖尿病血管疾病的病发、肺损伤中的血管内皮修复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内皮组织及血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在血管修复及维持血管稳态起着重要作用[5]。EP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当机体受到刺激时,  相似文献   

3.
<正>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全球发病率高达667.5/10万人,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死亡率高达46.4%[2]。近年来,虽然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不断革新,但仅少数治疗方法被证实能使患者获益,如早期启用抗菌药物、早期足量液体复苏等[3]。较新的治疗方法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亚甲蓝、轻度低温诱导等[4]的具体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心血管病已成为对国民健康造成最大影响的疾病,也是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在心血管患者中十分常见,心血管病患者中有40%~50%同时患有焦虑抑郁障碍[1]。国内调查研究[2]显示13.4%~77.6%的心血管病患者患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根据刘梅颜团队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心内科门诊患者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终生患病率达到17.0%[3]。研究表明[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手术前焦虑比例(69.2%)、抑郁比例(35.9%)、较常人明显升高。周善洁[5]在1 180例心血管患者中调查发现焦虑或/和抑郁症状者占比56.0%。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62%和65%,  相似文献   

5.
<正>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语言、空间认知和执行能力的下降以及人格和行为的异常。目前AD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为主,但疗效有限,且开发新的药物成功率低[1-3]。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通过向大脑区域传递强磁脉冲,诱发一定强度的电流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起到治疗效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4-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治疗组接受黛立新和r TMS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血清VEGF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90%;对照组总有效率5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经r TMS治疗后减分明显,VEGF水平在r TMS治疗后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较单用西药治疗有较好疗效且对VEGF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COPD主要疾病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进行性进展[1]。COPD病人常存在活动能力受限,严重者往往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与社交。目前已有学者提出,COPD慢性长期疾病状态可使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和严重的失落感,进而影响社会功能。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将肺康复作为COPD的一线非药物治疗方法(A级证据)[2],  相似文献   

8.
<正>认知能力下降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基线认知能力有关[1]。由于人类的预期寿命在增长,增龄是认知障碍最重要的且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之一[2]。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比非抑郁症老年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3],且认知障碍与抑郁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先兆[5]。目前关于抑郁症病人认知障碍的机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了解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抑郁症伴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指导该疾病的诊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语言、执行等认知功能障碍[1]。我国60岁以上人群AD发病率约6.0%,探索有效且安全的非药物疗法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2]。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神经调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已在临床初步应用于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治疗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程缓慢,肺部气流受限致肺功能进行性减弱,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患者肺功能减弱,气促、胸闷等症状愈加明显,COPD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提高患者肺功能成为治疗重点[2]。呼吸运动锻炼可增强肺功能,临床建议稳定期COPD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同时通过呼吸运动锻炼提高运动耐力,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3-6]。患  相似文献   

1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1]。近年来我国NAFL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国内当前第一大肝病[2,3]。部分NAFLD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该病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随着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肝癖病)方面研究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4]。  相似文献   

12.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1760万人死于CVD。大量研究表明,CVD是一种心身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情绪应激可以恶化CVD的病理过程[2]。愤怒作为一种重要的情绪应激,在过去的30年里已被证明会引起急性生理反应,并显著增加多种CVD发生的风险[3]。  相似文献   

13.
<正>克罗恩病(CD)是一组病因不明、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1]。研究发现胃肠道微生物可能与CD的发病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3]。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Hp感染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1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哮喘等[4-5]。近年来,有研究报道Hp感染与CD呈负相关,但也有学者有不同的声音[6-7]。研究提示Hp可能通过某些途径逃避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14.
<正>抑郁症是全球非致命性疾病中的第三大致残性疾病,以显著且持久的心境障碍和情绪低落为特征。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降低[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eractivity of the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HPA)轴的过度活跃是抑郁症发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2]。炎性细胞因子或内源性代谢产物也参与抑郁症的发生[3],一种大量存在于脑外周和脑内的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抑郁症的细胞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基于海马BDNF水平的降低与应激诱导的抑郁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5.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国内外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与FD发病密切相关[1,2].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焦虑抑郁药物,已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国内文献证实黛力新治疗FD安全、有效[3,4].本文旨在观察老年FD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病状况,并探讨黛力新在老年FD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长期刺激,如酒精、代谢异常、病毒、自身免疫反应、胆汁淤积等,导致肝实质内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大于降解[1]。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2]。肝纤维化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17.
<正>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其患病率为(1~3.6)/10万[1]。回顾性研究报道,SRU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10~82岁,平均确诊年龄为41岁[2-3];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但也有研究报道,在合并精神疾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的SRUS患者中以女性多见[5]。  相似文献   

18.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儿童发生率最高的慢性肝病[1-2]。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3]。一国际专家小组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将其更名为代谢异常相关脂肪性肝病[4-5]。  相似文献   

19.
<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以肝细胞脂肪过度储存、变性为特征[1],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目前M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3]。MAFLD强调综合干预,其基础用药主要为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等,长期使用均有潜在肝毒性[4]。中医药在治疗MAFLD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等优势[5]。常占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陕西省名中医,悬壶40余年,造诣颇丰,其在MAFLD的治疗上,提出“清源澄流”的辨治思想,研发临床验方消木丹等,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本文对常占杰教授治疗MAFLD的学术经验掇菁撷华,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使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疾病[1]。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2,3]。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是IS后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和关键环节[4]。如何有效治疗脑缺血后的神经血管损伤,促进神经血管的再生一直以来都是I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血管再生具有积极作用及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