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 预后不佳。目前, 胃癌的筛查、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多基于内镜、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传统的检查手段存在有创、灵敏度低等缺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可检测并分析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游离DNA, 其侵入性小, 所需样本量也更少。此外, ctDNA检测可在不同时间重复进行, 以纵向监测肿瘤负荷和分子变化, 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复发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笔者结合最新文献和临床实践, 阐述ctDNA检测在胃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腹膜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 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在手术时往往存在腹腔微小转移灶, 这会导致胃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 因此要积极开展胃癌腹膜转移的防治。分子残留病灶是指经过治疗后, 传统影像学或其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 但可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肿瘤来源分子异常, 代表肿瘤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的可能。近年来, 基于循环肿瘤DNA检测分子残留病灶逐渐成为了腹膜转移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建立了胃癌分子残留病灶分子诊断的新方法, 并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已成为“液体活检”。CTCs 被认为是致肿瘤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对于发现肿瘤、监测肿瘤动态,评估疗效、预后等都具有较好作用。检测外周血中的CTCs 方便无创、敏感度高,具有可重复检测性。但是目前 CTCs 的检测方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平台,以低成本,大规模高性能实现 CTCs 检测。CTCs 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评估胃癌术后预后、预测转移性胃癌的化疗反应、评估晚期胃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筛选胃癌靶向治疗可能获益的患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新型的肿瘤标志物, 具有无创、动态监测和高准确度等特点, 可以提供精确的肿瘤分子特征, 帮助了解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此, CTC在肿瘤进展的动态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了规范和指导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消化道息肉及癌前病变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召集国内部分专家, 讨论制定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该共识围绕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疗中的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 包括预后判断、复发转移的监测、疗效监测和辅助诊断等方面, 提供了共识意见,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作为世界上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由于缺乏特定症状,发病隐匿且发展迅速,导致大部分患者被诊断时已经处于为晚期,从而丧失有利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患者多数通过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和组织活检等方式综合诊断胰腺癌,但各有缺陷.随着近年来对肿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液体活检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肿瘤DNA(ctDN...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对患者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通过分析循环肿瘤成分,如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来检测肿瘤情况,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肝癌早期诊断工具。液体活检样本获取方便,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本文就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组织活检在肿瘤患者诊治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但由于胆道系统肿瘤中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活检样本,故催生了液态活检在胆道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携带有肿瘤特异信息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肿瘤衍生外泌体等会经肿瘤组织释放到血液、胆汁等体液中,使得肿瘤活检可以通过一种微创的方式获得。同时,通过一系...  相似文献   

8.
肿瘤循环细胞(CTCs)是存在于外周血中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肿瘤循环细胞的液体活检则是通过检出患者外周血的相关肿瘤细胞,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检测、实时监控和个体化治疗等。而膀胱癌作为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数十年来的确诊金标准仍是病理学活检,与其相关的早期检测与监测技术也尚缺乏。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Cs检测的精准性与实用性不断提高,其在膀胱癌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数据表明肿瘤循环细胞检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极大的展现出了该种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以肿瘤循环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在膀胱癌中的最新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临床研究上出现了以循环肿瘤细胞(CTC)为首的“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为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价值。肝细胞癌(HCC)“液体活检”已经成为当期临床关注的研究热点。本综述着重介绍CTC在HCC中的临床应用,以便更好地为HCC患者的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与疾病复发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对肿瘤分期及治疗至关重要,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然而, 术前发现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个体化诊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 临床上常使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术前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 其诊断效能较高。对肿瘤标记物及新兴生物标记物的不断探索与应用, 为甲状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测技术, 获取样本方便, 在早期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 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应用, 将有助于临床诊疗策略的制定, 为甲状腺癌患者的早期精准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围绕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是一种临床发现晚、恶性程度高和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了改善病人的预后,探索经济、准确、微创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以提高手术的可切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液态活检是在可提取的体液标本中检测多种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液态活检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液态活检相关标志物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优势、局限性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30%的病人面临复发及转移的风险。微小残留病灶被认为是乳腺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目前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主要依靠液体活检,包括循环肿瘤DNA及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本文主要探讨乳腺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方法,及其在预后评估、复发监测以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CRC)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一类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已经成为改善CRC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液体活检以其无创性、实时性及可重复性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各种液体活检技术在CRC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癌症前列, 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 每位胃癌患者的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然而, 个体化治疗是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开发而发展的。液体活检已被报道是能够检测携带肿瘤发生和进展信息的生物标志物, 也被建议作为个性化治疗的有用工具。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 液体活检具有显著的优势, 因为它是无创和无痛的, 减少了成本和诊断时间, 可用于诊断、预后、疾病进展预测, 或作为治疗反应的替代标志物。为此, 本文将综述了液体活检的相关检测技术及其在胃癌早期筛查、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 5年生存率仅有9%。近年来, 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发病群体也将出现年轻化趋势。筛查胰腺癌高危人群可能是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 通过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基因、外泌体等以实现肿瘤的辅助诊断, 具有易于获得和允许实时监测肿瘤演变等优势。本文聚焦于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以及基于胰腺癌不同样本类型的辅助诊断技术和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抗HER-2靶向治疗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耐药。循环肿瘤细胞作为液体活检技术的重要检测对象,具有实时、动态、无创等特点,在乳腺癌病情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及耐药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抗HER-2治疗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CTC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CTC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成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探究2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对胃癌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总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癌患者242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差异最具统计学意义的CTC截断值是1,即患者血液中检出CTC就被视为阳性,其中CTC阳性组49例(20.2%),阳性CTC细胞数为1~32个/7.5 mL、中位数为2个/7.5 mL;CTC阴性组193例(79.8%)。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显示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量指数、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和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2例胃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0%和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9,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和CTC是否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3.009,95%CI为(1.807,5.010),P<0.001]、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HR=3.082,95%CI为(1.504,6.317),P=0.002]和CTC阳性[HR=2.488,95%CI为(1.475,4.197),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C与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在胃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2015年宁波市第一医院在系统治疗前的Ⅰ-Ⅳ期65例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利用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检测CTC,绘制其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曲线并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胃癌患者中35例检出CTC细胞,占53%。对照组20例中1例CTC阳性,占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出结果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脉管侵犯、血清肿瘤指标均无关(均P〉0.05)。CTC阳性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P〈0.05)和无进展生存期(P〈0.05)比CTC阴性胃癌患者短。检测到的CTC〉3个组胃癌患者较CTC≤3个组胃癌患者的预后更差。结论CTC检测阳性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乳腺癌"精准医疗"进入个体化时代,一方面需针对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进行实时监测,寻找更有效的诊断、疗效和预后预测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也需对病人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临床肿瘤综合治疗[1]。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 DNA)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近来以其微创或无创、可重复、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等优点,备受关注[2]。作为组织学基因检测的补充,ct DNA检测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负荷监测、治疗反应和耐药预测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t D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方面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癌转移是导致胃癌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的形成是实现肿瘤血行转移的最初阶段,为最终形成肿瘤转移病灶提供了可能,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疗效与预后的评估,个体化治疗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了肿瘤细胞转移的发生,通过综述胃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检测技术,分析胃癌患者原发灶、循环肿瘤细胞及转移灶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间质上皮转化的上皮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探究胃癌转移可能的发生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