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微小RNA-21(miR-21)对胰腺癌MiaPaCa-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人类胰腺癌MiaPaCa-2细胞, 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四组:正常组、miR-21过度表达组、空白对照组和miR-21抑制组。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MiaPaCa-2细胞, 调节miR-21的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miR-21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其侵袭能力;流式细胞蛋白检测和RT-PCR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包括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两样本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miR-21组中miR-21的表达(1.99±0.17)和MiaPaCa-2细胞侵袭能力(128.00±5.66)高于正常组(0.87±0.12、36.50±0.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6、39.315, P<0.01), 反之miR-21i组中miR-21的表达(0.5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ab蛋白22A(Rab22A)在骨肉瘤组织中得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骨肉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b22A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Rab22A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人骨肉瘤细胞U2OS, 分别为对照组和Rab22A KD组,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对照组和Rab22A KD组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骨肉瘤组织中Rab22A表达水平(2.09±0.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1±0.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10,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2.09±0.11)明显高于Rab22A KD组(1.53±0.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5, P<0.05)。对照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水平(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内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基1(MYPT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过表达MYPT1基因的慢病毒质粒(pLenti6.3-MYPT1), 转染前列腺癌PC3及DU145细胞48 h, 设定对照组(转染对照pLenti6.3-Ctrl)和过表达组(转染pLenti6.3-MYPT1);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24 h及48 h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荧光(IF)染色检测细胞骨架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细胞株(PC3、DU145)转染后MYPT1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分子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锌指结构蛋白(Snail)和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组间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转染pLenti6.3-MYPT1后, PC3和DU145细胞内MYPT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差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0.834±0.055、0.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2(PTBP2)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PTBP2通过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TBP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利用Transwell实验、侵袭实验检测PTBP2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表明PTB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22±0.27比3.02±0.16, t=13.33, P<0.01);敲低PTBP2表达后, 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30.20±1.56比113.80±4.23, t=18.52, P<0.01;9.60±1.60比29.20±4.28, t=4.29, P<0.01);并导致乳腺癌细胞发生MET转变。过表达PTBP2表达后, MCF7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136.00±5.33比63.40±4.32, t...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验证盐诱导激酶2 (SIK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对TNB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Ualcan在线分析工具探索SIK2在TNBC中表达情况, 结合8对TNBC组织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构建SIK2重组过表达质粒(GV703-SIK2)并包装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TNBC细胞株MDA-MB-231和HCC1937, 经嘌呤霉素筛选构建SIK2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细胞株。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NBC细胞株中SIK2表达水平, 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SIK2过表达对TNB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SIK2过表达后对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1蛋白(Snail)、锌指转录因子SNAI2(Slug)、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2(p-SMAD2)蛋白、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SIK2 mRNA在TNBC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其配...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导肝细胞受体(Eph)参与了细胞凋亡、转移、新生血管形成一系列生物学行为。诸多研究表明在所有Eph家族成员中EphA2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等多个生物学过程联系最为密切, 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标。本文综述EphA2在结直肠癌发展、转移、耐药的调控作用, 为EphA2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Lnc01137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肝胆外科34例人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nc01137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提取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nc01137的表达量, 提取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月数和无病生存月数并进行分析。RT-qPCR检测Lnc01137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相对表达, 并进行RNA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位。通过慢病毒转染在胰腺癌细胞中敲低Lnc01137的表达, 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通路富集分析(GSEA)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中进行基因富集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Lnc01137在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和PANC-1中表达较高,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胰腺癌癌旁组织, 并在细胞质中呈现高表达状态, 另外Lnc01137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功能试验显示敲低Lnc01137显著抑制胰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调控影响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关键基因, 并探究分子机制和预后。方法通过分析Enrichr数据库中的基因组, 获得EMT和转移性结直肠癌之间共同表达的枢纽基因。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被用来分析识别关键基因。利用多个生物信息数据库公布的数据, 分析关键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功能富集。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O)探讨关键基因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并利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探究可能存在的通路及分子机制。结果两个关键基因P21活化激酶1(PAK1)和转化生长因β3(TGFB3), 分析与预后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显示, PAK1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风险比(HR)=0.641, P<0.05], TGFB3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HR=1.561P<0.05)。TGFB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M分期(t=6.314, P<0.05)、病理分期(t=4.368, P<0.05)和N分期(t=5.843, 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R1)基因沉默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SR1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细胞分为5组, Blank、NC、HA-ESR1、ESR1-siRNA、SRI-011381 hydrochloride + ESR1-siRNA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ESR1、TGF-β1、TGF-βRⅠ、TGF-βRⅡ、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癌组织中ESR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阳性表达40例, 阳性率68.97%(40/58)比25.86%(15/58), χ2=7.877, P<0.05]。ESR1-siRNA组ESR1(mRNA:0.98±0.01比0.54±0.02, t=34.0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A2(FOXA2)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4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肿瘤和癌旁组织中FOXA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转染试剂转染对照质粒和FOXA2过表达质粒至人卵巢癌细胞SKOV3,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采用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FOXA2靶基因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OXA2蛋白表达水平(1.13±0.24)明显高于卵巢癌组织FOXA2蛋白表达水平(0.47±0.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0,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3.67±9.95)%]明显高于观察组细胞划痕愈合率[(56.60±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2, 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50.83±18.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尾型同源盒基因1(CDX1)对胰腺癌(PC)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 探讨微小RNA-155-5p(miR-155-5p)/CDX1轴调控PC细胞迁移、侵袭和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PC切除术的30例PC患者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C癌和癌旁组织CDX1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CCK-8)、划痕实验、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免疫印迹和RT-qPCR检测EMT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 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5-5p与CDX1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结果 PC组织中CDX1蛋白和RNA表达水平(7.15±1.72、9.17±2.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0±0.28、1.00±0.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0、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D-1(PKD-1)在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表达以及PKD-1信号调控NEN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机制, 探讨其与NEN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检测人胰腺NEN组织中PKD-1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分布, 分析转移性肿瘤细胞中PKD-1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BON细胞, 分别激活和阻断PKD-1信号, 或以表皮生长因子(EGF)处理细胞, 以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 检测BON细胞中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 分析PKD-1信号对BON细胞EMT的调控机制。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NEN组织中Vimentin+转移性肿瘤细胞有在小动脉周围聚集现象, 且PKD-1在NEN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呈动态变化;PKD-1信号能够促进BON细胞Vimentin的表达[(56.67±1.93)%比(35.55±2.22...  相似文献   

13.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也是骨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指定方向分化, 从而获得患者所需要的组织类型, 例如透明软骨, 已成为修复软骨缺损最有潜力的方法。然而MSCs的成软骨分化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例如培养基补充物、三维支架、机械刺激、氧浓度、共培养系统, 充分了解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干细胞命运, 能让我们更有效且可预测地进行成软骨诱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诸多学者发现的MSCs成软骨诱导的有利因素, 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具有侵袭性强且易发生转移的特点, 恶性程度高。骨肉瘤的转移方式主要包括血行转移(最常见为肺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相较肺转移, 骨肉瘤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更差。目前临床上经常忽视对初诊骨肉瘤患者进行区域淋巴结筛查, 对于治疗骨肉瘤淋巴结转移亦无规范标准的方案。骨肉瘤淋巴结转移的两个核心机制是具有转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浸润淋巴管和骨肉瘤细胞诱导淋巴管新生, 但目前仍无法完整阐明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此外, 骨肉瘤细胞到达区域淋巴结自适应增殖后, 可能再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紧密的解剖学关系向靶器官肺部进行远处转移, 其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骨肉瘤细胞直接侵袭病灶周围淋巴管、骨肉瘤细胞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C/VEGFR-3信号轴诱导淋巴管新生、骨肉瘤细胞通过Hsp5B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造淋巴结微环境以适应生存、骨肉瘤细胞经上皮-间充质转化促使其从淋巴结转移至肺部, 小分子化合物抗骨肉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切除的203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EZH2表达水平。采用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EZH2 shRNA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 建立对照组和EZH2 KD组细胞,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荧光定量分析EZH2下游基因表达情况。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30.17±7.84)%]明显低于乳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75.08±11.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80, P<0.05)。对照组细胞CCK-8吸光度(A)值(2.01±0.09)明显高于EZH2 KD组(1.44±0.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4, P<0.05)。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7...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是消化道的高发肿瘤,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 卵巢转移居腹腔内器官转移第二位。其症状隐匿、极易漏诊, 对全身治疗不敏感, 因此预后较差。直肠癌卵巢转移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无相对标准诊治手段。积极手术是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无论是否能完全R0切除, 降低肿瘤负荷与患者的预后相关。随着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不断发展, 减瘤可达到细胞水平, 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对于有卵巢转移高风险的患者, 是否预防性卵巢切除仍是极具争议的课题。本文对直肠癌卵巢转移的诊疗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烧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逐步研发应用致使菌群严重失调, 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预防性使用则导致耐药真菌日渐增加。IFI临床治疗难度大, 预后差, IFI所致烧伤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上升。该文从烧伤后IFI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为烧伤后IF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METTL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分析其蛋白表达水平与EMT相关基因的关系, 以及与临床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ETTL3高表达率为75%(78/104), 而癌旁组织中无METTL3高表达(0%, 0/104),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91, 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中METTL3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分期(χ2=4.313, P<0.05)、肿瘤分化程度(χ2=5.516, P<0.05)、神经浸润(χ2=7.234, P<0.05)显著相关, 且METTL3的表达水平与Twist转录因子(χ2=19.860, P<0.001), 波形蛋白(vimentin)(χ2=17.715, P<0.001), Snail蛋白(χ2=24.968, P<0.001), E-钙黏蛋白(E-cadherin)(χ2=10.6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m23-H1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MDA-MB-231接种于6孔板,采用包装对照和Nm23-H1慢病毒感染,构建对照和Nm23-H1过表达细胞系,分别为对照组和Nm23-H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传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无法实现SCI的有效修复。近年来,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 成为SCI最具潜力的修复方式。但MSCs移植修复SCI存在治疗不规范、细胞质控不统一等问题, 影响MSCs移植修复SCI的临床化进程。本文将对用于SCI修复的MSCs来源、移植方式、作用机制、细胞的改造优化以及临床试验等进行评述, 以期建立标准化流程的MSCs移植体系及完备的监管制度, 推动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