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的评价方式及其对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并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54~91岁)143例,术后随访1年.134例完成随访,其中18例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再骨折组,116例未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X线,将骨水泥按照形态和位置分为5种类型.根据术中注射骨水泥的量和椎体体积计算骨水泥的量体指数.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指数、量体指数、骨水泥渗漏等的差异.选择有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再骨折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水泥量及量体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的不同分布类型显著影响邻椎骨折的发生率.结论 骨水泥分布指数低、骨水泥渗漏及低骨密度可能是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相关检查后所有患者接受PVP治疗,观察并统计PVP术后6个月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再骨折未发生组和再骨折发生组。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于治疗后第2天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骨密度等,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18例,占比15.00%;未发生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PLT与发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PDW、MPV等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密度低、骨水泥渗漏、PLT水平高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发病率较高,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但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具体发生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椎体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初始骨折部位及椎体数量、骨水泥材料、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患者年龄、性别及后凸畸形等因素相关。目前预防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措施还存在很多争议。如何在临床中制定相关预防策略,降低术后再骨折的发生率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成为治疗OVCFs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栓塞、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是PKP治疗OVCFs围术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围术期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操作技能,积累操作经验,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第425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646例,根据骨折类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542)和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发骨折发生率.根据再发骨折发生情况将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102例(18.82%),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再发骨折53例(50.96%).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PV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是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兵 《中国医疗前沿》2013,(18):41-41,4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202例PVP治疗的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再发骨折的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从未再发骨折的182例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腰椎骨密度(BMD)、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术后是否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因素的差异。结果本研究PVP术后再发骨折发生率为9.90%;两组在BMI、BMD、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比例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主要相关因素包括低体重指数、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缺乏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于禹州市中医院治疗的88例胸腰椎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给予观察组弯角穿刺PVP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水泥于椎体内中心总分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角穿刺PVP治疗胸腰椎OVCFs效果确切,利于骨水泥于骨折椎体内均匀分布,提升术后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PKP术治疗的438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PK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非骨折组(257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胸腰段比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情况、随访期间外伤情况及再骨折时骨密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其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相关性。  结果  28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并纳入本研究,术后随访12~24(13.5±0.9)个月。至末次随访,术后共32例患者新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邻近节段再骨折与再骨折时骨密度和随访期间外伤情况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时骨密度(OR=0.225)是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 < 0.01);随访期间轻微外伤(OR=5.254)可能是导致再骨折发生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P < 0.01)。  结论  PKP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的进展和随访期间的再次外伤。因此术后早期腰围保护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外伤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其他椎体再发生压缩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的患者160例,对术后新发生的骨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3%的椎体新发骨折为相邻椎体的骨折,分析同一患者发生2次以上椎体骨折的病例,发现高龄、骨密度较低的患者发生2次以上椎体骨折的风险较高;将发生1次骨折和2次以上骨折的2组病例进行比较,发现骨水泥注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比例较大,其中高龄、骨密度较低的患者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更大,骨水泥渗漏到椎间盘的患者相邻椎体新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7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损伤椎体高度和后突角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其术后损伤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均显著改善,术中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成形术(PVP、PKP、囊袋)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影响。方法作者将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穿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169例(253椎),其中男31例,女138例,年龄:50-97岁,平均:71.44岁,收集患者术前受伤原因(有无外伤),体重指数(BMI),骨折椎体,骨密度(腰椎T值),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前、术中、术后1天影像学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术后骨水泥渗漏、病椎或相邻椎体再骨折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低剂量和高剂量的骨水泥注入均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在椎体压缩率、后凸角的恢复、骨水泥渗漏及术后再骨折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注入低剂量骨水泥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几率,术后再骨折与病人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陈昌礼  陈硕 《四川医学》2015,(3):382-385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因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并定期随访的患者共246例(298椎)。术后再发骨折需要手术治疗36例(38椎),其中接受一个椎体成形术的有34例,接受两个椎体成形术的有2例。比较首次及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比较首次行椎体成形术且未再发椎体骨折的患者(A组)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患者(B组)术前骨密度水平。结果首次与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A组患者骨密度为(-2.9±0.29),B组患者骨密度水平(-3.2±0.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均未发生再发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对于患者疼痛的改善方面与首次治疗效果相当。低骨密度水平是术后再骨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OVCFs行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随访中的OVCFs行PVP术后非手术椎体无骨折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各因素的差异。结果2组单因素比较中,在年龄、骨密度(BMD)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是OVCFs行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密度与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OVCFs患者PVP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影响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接受PVP的112例OVCFs患者,其中38例42椎出现骨水泥不同程度的渗漏,均无神经症状.74例74椎无骨水泥渗漏.应用mimics测出骨折压缩程度、渗漏体积.以术后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作为研究结局,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法,评价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椎节段、注入量、骨密度及压缩率等因素是否为影响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椎节段及骨密度对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而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对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有明显影响(P<0.05).经过多因素的偏相关分析发现,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与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r=0.635,P<0.05;r=0.41,P<0.05).结论: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与骨水泥注入量、骨折压缩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该院行PVP后随访10个月期间再骨折的4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再骨折组,另收集同期PVP后随访10个月未再骨折的4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再骨折组。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PVP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病史、椎体骨折数目、侧凸畸形、骨水泥注入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长期使用激素率及骨密度水平与未再骨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高、长期使用激素、骨密度低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PVP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高、长期使用激素、骨密度低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PVP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HTH〗目的〖HTSS〗〖KG*2〗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危险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因。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折分为A组(骨折组,共21例)和B组(对照组,含手术椎体再骨折3例,跳跃椎体骨折2例,未骨折150例,共155例),记录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术前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及脊柱矢状面是否失衡等因素,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HTH〗结果〖HTSS〗〖KG*2〗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是否渗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面失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术前低骨密度值、脊柱矢状面失衡是导致PVP/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等无明显关系;对患者进行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山西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19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中及术后随访1年内的并发症;依据术前骨折椎体MRI分为新鲜骨折组与陈旧骨折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23例(11.98%)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12例(4.63%);术中球囊破裂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9例(4.68%)。陈旧组与新鲜组比较,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邻椎骨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骨水泥的渗漏及邻近椎体的骨折,也有一过性神经损伤、球囊破裂等罕见的并发症出现,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易引发邻椎骨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VCF)患者骨折复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关系。方法:选取OVCF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分为Ⅰ级(n=16)、Ⅱ级(n=20)、Ⅲ级(n=14);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骨水泥弥散分布不同等级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手术入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TSOF)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硬币投掷法将153例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TSOF患者分为两组,单侧组选择伤椎椎弓根一侧穿刺进针进行手术操作,双侧组选择从伤椎两侧椎弓根进针;术后随访记录两组骨水泥渗漏、残余腰背疼痛、再骨折情况,分析影响术后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及随访期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渗漏发生部位、腰背疼痛发生率、腰背疼痛发生部位和再骨折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高、骨水泥灌注量大、术后Cobb角度大、伤椎椎体恢复高度好、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好为术后再骨折的保护性因素,术后骨水泥渗漏和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史为术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KP手术入路不会影响到TSOF患者骨水泥渗漏、残余腰背疼痛和再骨折发生,而术前骨密度高、骨水泥灌注量、术后Cobb角度、伤椎椎体恢复高度、术后接受健康宣教、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术后骨水泥渗漏及糖皮质激素用药史则是影响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骨水泥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多,骨水泥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术后邻近椎体骨折与术中骨水泥注入量的多少、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椎体高度的过度恢复等手术因素及骨质疏松的自然进程、初始骨折的位置数目、椎体内裂隙样变、其他部位骨折史等非手术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未来在使用骨水泥强化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时,应合理注入骨水泥量、避免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和椎体高度过度恢复,规范手术流程,以减少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