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评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双期高血压(SDH)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情况;比较UFPWV技术所检测的颈总动脉前壁心脏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BS)、心脏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值与传统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在早期动脉硬化评估方面的优越性。 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125例:包括ISH患者42例[(56.69±6.16)岁]、SDH患者39例[(55.97±7.23)岁]、正常血压人群44名为健康对照组[(55.18±8.20)岁]。常规二维测量IMT,采用UFPWV检测BS、ES。对上述各组间的BS、ES及IM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采用LSD-t检验行两两比较。 结果SDH组IMT、BS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2、-3.143,P均<0.05)。ISH组IMT、BS、ES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3.961、-4.010,P均<0.05)。ISH组BS、ES值均明显高于SD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6、-2.801,P均<0.05)。 结论ISH患者较SDH患者血管弹性减低明显,更易发生动脉硬化。在评价早期评价动脉硬化方面,UFPWV较常规二维IMT测量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ltrafast imaging,Ultra Fast?)定量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MHD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测,二维灰阶超声观察斑块情况,根据斑块有无将MHD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总动脉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BS值及收缩期结束时ES值。结果 MHD组与正常组PWV比较,BS值和ES值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MHD患者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BS值和ES值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安全、简便、无创、无辐射、快速,能够自动、精确检测颈动脉PWV,有望成为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定量评价的影像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僵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价值。方法 48例COPD患者(COPD组)和45名志愿者(对照组)接受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值(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PWV值(PWV-E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PWV-BS值和PWV-ES值均升高(P<0.05);COPD患者ufPWV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呈负相关(PWV-BS:r=-0.40,P<0.01;PWV-ES:r=-0.41,P<0.01)。结论 极速成像技术可早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评估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SPE患者64例(SPE组)和正常妊娠妇女31例(对照组),两组均于产前、产后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行双侧颈总动脉超声检查;使用M型超声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使用血管内中膜定量分析(QIMT)技术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计算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2.29±4.1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79±5.03)周;对照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3.45±5.3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97±3.80)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组间比较:产前,SPE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Ds、Dd、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产后,SPE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②组内比较:SPE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PWVβ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对照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PWVβ呈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比较,SPE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及SPE组PWVβ与年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Ds及Dd均呈正相关(Rall=0.23、0.29、0.30、0.43、0.28、0.24、0.38;RSPE=0.20、0.26、0.27、0.33、0.17、0.20、0.34,均P0.05);其中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为影响颈动脉PWVβ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应用PWVβ可准确评估SPE患者颈动脉弹性;SPE患者产前PWVβ增加,颈动脉硬度增加,弹性功能已经受损;产后平均21.79周颈动脉弹性虽有明显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妊娠妇女产后同期状态,这与SPE患者产后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恢复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超声医师应用基于超高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颈动脉弹性的一致性,以及同一医师多次检测同一受检者的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检者。两名超声医师应用此技术检测志愿者的颈动脉弹性,获得收缩期起始时和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BS和ES。每名志愿者每侧颈动脉各检测5次,按左右标记为LBS、LES、RBS和RES。应用Bland-Altman检测两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同一名医师测量同一志愿者数据的重复性。结果 Bland-Altman图显示LBS和RBS的点都落在95%一致性界限内,LES和RES各仅有1个点落在95%一致性界限外,参数显示LBS、LES、RBS、RES在95%一致性界限较窄,且在界限范围内最大差值的绝对值均较小,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每名超声医师检测同一名志愿者的LBS、LES、RBS、RES各5次,ICC均大于0.75。结论基于超高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颈动脉弹性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是一项反映颈动脉弹性的可信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的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同时采用UF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前壁收缩起始时和结束时PWV(BS和ES)。结果 CSF组的BS和ES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D、IMT及P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SF患者的BS和ES增大,CSF可能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UF技术可准确、敏感检测早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对颈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20~、30~、40~、50~及≥60岁5个不同年龄组健康成人145例、高血压48例、糖尿病26例、终末期肾病20例的颈动脉PWVβ;比较性别间PWVβ差异;比较各组间PWVβ值与其同龄人传统两点PWV的差异;比较上述疾病与其同龄正常人的PWVβ的差异。 结果上述5组的颈动脉PWVβ分别为4.6±0.6、5.9±1.1、6.1±1.2、6.7±1.2及(7.6±1.3)m/s;各组PWVβ均较传统的PWV值低,但二者相关性良好;不同性别间PWVβ无差异;高血压及终末期肾病患者PWVβ增高,而糖尿病患者PWVβ与同龄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结论PWVβ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且与传统的PWV相关良好;PWVβ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年龄及疾病的动脉弹性状态;用超声ET技术检测的PWVβ能较敏感地反映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频散技术检测颈动脉黏弹性的可行性。方法 将45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 50岁组(n=23)和<50岁组(n=22)。采用剪切波频散技术测量颈总动脉浅壁和深壁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SWES和SWED)、颈总动脉浅壁和深壁的剪切波频散值(SWDS和SWDD);同时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PWV)。比较2组间各黏弹性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与年龄、血压和PWV的相关性。结果 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校正前后,<50岁组SWES、SWED、SWDS和SWDD均大于≥ 50岁组(P均<0.05)。颈总动脉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年龄、SBP、DBP和PWV呈负相关(r=-0.282、-0.374、-0.321、-0.256,P均<0.05)。≥ 50岁组中颈总动脉剪切波频散值与PWV呈负相关(r=-0.393,P=0.038),<50岁组中与SBP呈正相关(r=0.366,P=0.048)。结论 超声剪切波频散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估颈总动脉黏弹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速度(UFPWV)技术观察维生素D缺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将92例T2DM患者(T2DM组)分为维生素D缺乏亚组和维生素D非缺乏亚组,以1 544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记录2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应用UFPWV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起始及结束时脉搏波速度(PWV-BS、PWV-ES),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 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亚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PWV-BS、PWV-ES水平均高于非缺乏亚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PWV-BS、PWV-ES与年龄、BMI、FPG、收缩压、舒张压及TC呈正相关(P均<0.05),与25(OH)D3、HDL-C呈负相关(P均<0.05)。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收缩压、年龄及TC是PWV-BS、PWV-ES的危险因素(P均<0.05),25(OH)D3是PWV-E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T2DM患者PWV-BS、PWV-ES明显升高;维生素D可能是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监测T2DM患者维生素水平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或可延缓其并发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弹性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SWE检查,采用两种斑块回声分类方法对斑块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回声特征颈动脉斑块的杨氏模量值。结果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及不均质回声最大杨氏模量值、平均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小杨氏模量值在四种回声斑块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除低回声与等回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Ⅳ型斑块最大杨氏模量值、平均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除Ⅲ型和Ⅳ型斑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种回声斑块中最小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除Ⅰ型和Ⅱ型斑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WE技术可以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弹性特征,能够反映不同回声斑块间的弹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定量评价Graves病(GD)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临床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T技术检测45例GD患者及40例正常者双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比较两组参数。分别根据甲状腺肿大程度、甲亢病情严重程度对GD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弹性参数的变化。记录GD患者的病程,分析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与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GD患者颈总动脉的Ep、β高于正常对照者,AC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改变与甲状腺肿大程度及甲亢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关联性,但与病程长短显著相关。结论:G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应在病程早期积极治疗;ET技术简便、无创,可以作为评价G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在评估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确诊的、初发的脑梗死病人共43例。于疾病平稳后5 d内,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采用超声(对照组)或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观察组)评估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同时,临床医生对每一患者进行了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成功筛选并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有20例,观察组患者有23例。两组患者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91.3%(其中UE评分≥5分例数占90.5%),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是60.0%,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UE评分≥5分患者的ESSEN风险评分显著高于UE评分5分以下患者。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有效地评估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脑梗死病人再梗风险的辅助手段,具有积极肯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导致的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因具有无创、快速、实时等特点,现已广泛用于乳腺、肝脏、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并得到临床的肯定,但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较新的领域。本文就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应用及发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方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颈动脉功能降低通常指动脉弹性减低,出现在结构改变前。临床应用不同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作为提示全身血管硬化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血管早期病变,已成为早期筛查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就不同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度的可行性。方法:以153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应用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测量双侧颈动脉的纵向平均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ean)、最大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ax)以及最小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in)。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对受试者的PWV值和MEmean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PWV和MEmean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血管弹性系数(EP)、PWV、 MEmean 、MEmax值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例数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管顺应性(AC)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值和MEmean值呈正相关(r=0.651,p=0.000)。PWV、MEmean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及P值分别为:AUC=0.846,P=0.000;AUC=0.805,P=0.000。结论:SWE能有效的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的僵硬度,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颈总动脉弹性的改变.方法 将68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雌二醇(E2)下降组(42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应用VVI技术获取颈总动脉短轴切面的6个壁(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的收缩期径向速度的平均达峰时间(VTTP)、最大平均速度(Vmax)、最大平均应变(Smax)、最大平均应变率(SRmax)及面积改变率(△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2下降组VTTP明显缩短(P<0.01),ΔS、Smax明显增大(P<0.01),Vmax、SRmax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可以简便、敏感地反映围绝经期妇女颈总动脉的弹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兔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体质量2.0~3.0kg,经高脂喂养1周,球囊损伤兔右侧颈总动脉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继续高脂喂养6周、12周,经耳缘静脉麻醉后,对兔右侧颈总动脉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兔颈动脉斑块弹性应变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查完成后,采用空气栓塞法猝死实验兔,将球囊损伤处兔颈总动脉分离、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分级标准对斑块进行病理学分级,将实时超声弹性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不同操作者间重复性好,对斑块进行分级与AHA病理学分级一致性好。Cohen’s κ=0.803(95%可信区间0.669-0.938)。斑块内部渲染为不同颜色的区域弹性应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应用弹性应变值来估测斑块内部存在脂质坏死核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0%和81.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95%可信区间0.810-0.959,P〈0.0001)。绪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显示兔颈动脉斑块内部的弹性特征,对斑块进行分级评价;并可以通过弹性应变值来评估斑块内部是否存在脂质坏死核心,从而有助于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王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84-1787
目的 探究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IVUSE)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IVUSE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对不同斑块性质、斑块类型的应变值、应变率及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76例患者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共检出斑块89个,包括52个易损斑块,37个稳定斑块.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IVUSE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46%、89.19%和88.76%)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分别为76.92%、75.68%和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USE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高于常规超声的0.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的应变值和应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5,P<0.05).结论 IVUSE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可通过评估斑块的应变值、应变率及弹性评分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特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