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笔者医院2017~2021年上报的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笔者医院上报的178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78例报告中,上报人员以药师为主(163例,91.57%);ADR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患者(88例,49.44%);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和片剂为主,涉及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占比最高(49.82%);ADR累及损害系统/器官以血液系统最多(34.95%),其次是消化系统(29.03%)。结论 临床应重视新的和严重的ADR的监测与上报,特别是抗肿瘤药物,提高药物安全性监测,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通信作者:肖飞,电子信箱:805834215@qq.com]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医院上报的3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病例男女比例为l:1.20;ADR发生于各个年龄组,10岁年龄组中ADR病例占23.32%(73例);一般或常见的ADR占91.69%(287例);以静脉给药的方式引发的ADR为主,占85.62%(268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最多,占总数的70.93%(222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官损伤最常见,占78.59%(246例)。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潘平江  汤斌  张燕 《农垦医学》2010,32(1):54-5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139例有效ADR报告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逐一检索,进行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61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34.53%);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06例,占76.2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6例,占47.48%)。结论: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有利于合理用药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宝林 《中外医疗》2011,30(23):121-1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90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岁人群ADR发病最高(占26.86%);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6.84%);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68.42%);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76.84%)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分析ADR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9 -2010年上报的219例ADR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年龄,以3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比例最高(48.8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88.58%);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52.97%);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48.86%).结论 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 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抗菌药物”的ADR报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使用药品种类、累及器官以及ADR报告人职业分布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ADR报告1 127份,涉及患者1 112例,其中女性患者占比远高于男性患者(64.75%vs 35.25%),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最高,占51.53%。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出现频次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给药途径中以口服给药为多见,占52.71%。ADR临床表现以瘙痒、恶心和皮疹为多见,主要累及胃肠系统和皮肤及附件系统。ADR上报人以临床医师为主。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老年女性患者作为ADR监测重点人群加以监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能力,加强对重点药物及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吴国斌  马怡茹 《中外医疗》2013,32(26):116-117
目的通过对某师基层医院上报药品不良反应(ADR)回顾性分析,查找不良反应上报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收集某师2010年7月—2013年6月上报的94例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程度和引起ADR的可疑药品及临床表现分别统计和分析。结果上报的ADR中过敏反应55例,占58.51%,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例数较少,仅7例,占7.45%,引起系统功能损伤的不良反应更少。抗菌药物引起的ADR 30例,占31.91%,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21例,占22.34%。结论各基层医院应借助行政干预,采取相应的奖励机制,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和评价分析,及时反馈给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悦  陈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5-13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上报的251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49.01%;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占50.5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22例,占48.6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赵义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72-217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规律及特点,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ADR病例8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例,占34.48%,其中抗感染药最多为37例,占42.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例,占20.69%。使用注射给药途径引发ADR病例为58例,占66.67%。联合给药方式引起ADR病例61例,占70.10%。结论:强化医务人员防范意识,临床医生诊疗过程中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有关用药情况,加强我院ADR监测,减少联合用药,降低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卫军  李静  智勇刚  彭曦 《农垦医学》2011,33(3):240-24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219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123例(56.17%);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占158例(72.1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共55例(25.11%)。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共67例(27.69%)。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情况,掌握我院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好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集上报中的18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89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5.7%(162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7.1%(89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5.6%(105例).结论:在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家县级医院2012和2013年度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1 94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73.8%);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0.3%);药物品种主要为抗菌药物(38.7%);2年度9家县级医院报告ADR的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引起ADR药物品种和不同医院报告病例数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方式、药品种类有关,ADR监测和报告制度在县级医院执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余泽斌 《中外医疗》2008,34(34):159-160
目的 了解我县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县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共上报的157例ADR报告从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57例ADR中,静脉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3.8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其他药品高;ADR的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多,消化系统症状次之.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ADR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5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6例报告中,新的ADR为29例;10岁以下年龄组的患者最多;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258例,占64.18%;引发ADR反应最多的药物种类为抗感染类药物(229例,占61.56%);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287例,占68.01%)。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方法依据2010年1月-2013年3月上报的200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ADR发生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发生ADR例次远高于男性患者;引发ADR的药品中,以抗肿瘤药为主(30.50%),其次为中药制剂(22.50%);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93.5%);引起ADR的前10种药品中,以注射用奈达铂为主(7.0%),其次为奥沙利铂注射液(6.5%)和紫杉醇注射液(4.0%);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09年-2011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1例,其中申报成功98例,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最高占总例数的87.8%: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2.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7.1%。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69.4%。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规律和特点,以期提高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05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群的职业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较多,共88例(占42.93%),女性患者(154例,占75.12%)明显多于男性(51例,占24.88%);静脉给药引发ADR最多,共188例(占91.71%);引发ADR的药品共涉及12类、6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包括13个品种,居首位(20.00%),抗感染药物同时居ADR上报例数首位,共计80例(39.0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10类,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共57例(27.81%)。ADR上报人群的职业主要是医师,占86.83%。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110例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通过对ADR上报范围及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促进我院ADR监测工作的进步。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上报特点。结果 14岁以下及45岁以上年龄段占比例较高;男性与女性ADR发生率大致相同;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品以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和中成药制剂居多;2012年ADR上报数量及质量较往年显著提高,药师上报ADR数量居首。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受人口学因素、给药途径、药品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医、护、药多种职业的协同优势,加强防患意识,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上报的24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物,占40.73%;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31.05%;静脉给药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占88.3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5.4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