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洋  马振  胡开进 《口腔医学》2021,41(11):961-965
牙及牙槽外科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分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是牙及牙槽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常见的阻生分类有垂直阻生、水平阻生、近中阻生及远中阻生等.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口内检查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难度,进行阻力分析,可有效提高拔牙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拔牙并发症.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规范化微创拔除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下颌智齿拔除中意外进入舌侧及口底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维强 《口腔医学》2002,22(2):107-108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意外进入舌侧及口底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7例近中水平阻生牙突破舌侧骨板,进入舌侧粘膜及口底的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17例中12例为低位近中水平阻生,5例为高位近中水平阻生。在劈冠时阻生牙进入舌侧粘膜下的有4例,在劈冠后挺牙过程中进入舌侧粘膜下的有13例。12例从拔牙创口取出,4例作了舌侧或口底附加切口取出,1例经颌下切口取出牙齿。结论 下颌智齿拔除过程中突然从牙槽窝消失,大多数是进入舌侧粘膜下或口底,应及时用手从口腔外颌下向上推压,配合手在口内舌侧粘膜自下而上扪查,将牙齿推回牙槽窝拔除,必要时作附加切口拔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导板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设计及应用进行优化和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 包括40例下颌骨肿瘤手术患者(常规组20例、导板组20例)、20例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20例正颌双颌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20例放射粒子植入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患者中位年龄45岁(16~75岁),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42例。所有导板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螺旋CT扫描并建立颌骨及供骨区三维模型(上颌骨和下颌骨模型各40个)以模拟手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导板(包括截骨及定位成形导板共40套、穿刺定位导板10个)。分析模型打印时间以及各导板的设计时间、打印时间、导板应用对手术时间及手术精度的影响。结果下颌骨肿瘤手术、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正颌双颌手术、放射粒子植入手术的手术导板设计时间分别为(2.8±1.8)、(2.2±0.3)、(2.9±1.8)和(0.9±0.3)d。上颌骨模型和下颌骨模型打印时间为(11.1±1.6)和(2.6±0.4)h, 截骨及...  相似文献   

4.
颊侧径路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颊侧径路在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57例患者的57颗下颌中、低位水平阻生的第三磨牙作颊侧径路的拔除术.对患者拔牙术后疼痛、术后开口度和创口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估.结果 1)57例患者的57颗下颌中、低位水平阻生牙全部顺利完整拔除;2)颊侧径路去骨充分、术野大、暴露清晰、截冠便捷;3)颊侧径路并发症少.结论 颊侧径路适用于下颌中、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舌侧楔形分牙法在微创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72例行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6例。试验组采用舌侧楔形分牙法,常规组采用传统T形分牙法。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分别进行比较,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的拔牙时长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舌侧骨板损伤、断根率、术后肿胀及疼痛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舌侧楔形分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保护舌侧骨板,减少断根发生,并能够减轻术后肿胀、疼痛等反应。  相似文献   

6.
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特别是低位水平阻生误入翼颌间隙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误入的牙体逆行向上移位,高达髁状突平面确属罕见,笔者现将所遇一例病例报道如下: 患者秦××,女,19岁,住院号2799,于1990年3月5日,在我院门诊行“18低位水平阻生牙”拔除术。术中致牙体穿破该牙舌侧骨板误入翼颌间隙,下颌骨侧位片显示牙位于左下颌角前下方,次  相似文献   

7.
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是口腔外科最普通的手术之一。为了增进手术效果,并使术中损伤及术后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术前进行全面的X线摄片检查是必要的。作者对41例患者的44只下颌第三磨牙作了检查。每一颗受检牙至少摄取三张口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联合3D打印制作的个性化牙模型在上、下颌第三磨牙移植修复缺失磨牙病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缺失并需拔除第三磨牙的46例病例(52颗牙).按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牙根先脱位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6例拟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术前曲面体层片及CBCT均显示第三磨牙为下颌低位水平阻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牙根先脱位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牙冠先脱位法,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拔牙时间、术后疼痛VA...  相似文献   

10.
牙半切除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面龋49例疗效观察江苏省盐城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许海军,吕立秀下颌第三磨牙低位近中斜位阻生、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常致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龋坏达根面及远中深牙周袋、食物嵌塞,致使第二磨牙无法行牙体保存疗法,临床通常拔除第二、第...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武汉市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临床预防性拔除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武汉存济口腔医院就诊的562名12~16周岁青少年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数字影像资料,其中男252例,女310例,观察下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状况、萌出方向及下颌牙列拥挤情况。结果:下颌第三磨牙的检出率为95.2%,下颌第三磨牙的检出率无性别差异(P>0.05);大多数下颌第三磨牙处于牙冠形成生长发育阶段,冠根生长发育状况无性别差异(P>0.05);近中向阻生发育最常见,并且常伴有下颌牙列拥挤。结论:CBCT可用于准确评估青少年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状况。对12~16岁人群下颌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状况的了解有助于为临床预防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不仅导致萌出障碍 ,还会对口腔及牙齿的健康造成多种危险。作者对近五年来的 1 2 2 6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原因进行了临床回顾性研究 ,认为重视该类牙齿的早期拔除 ,将会大大减少对口腔及牙齿的损害。1 临床资料1 993~ 1 998年五年间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 2 2 6例。术前 ,患者全部拍摄 X线牙片或曲面断层片。对邻牙有错畸形的患者还采取记存模型。其中 ,男性 585例 ,女性 641例 ,分别占总例数的47.7%和 52 .3%。年龄最小者 1 6岁 ,最大者 80岁。2 1~ 2 5岁年龄组人数最多 ,共 399例 ,占总例数的32 .7%。在首诊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进行4种去骨拔牙法在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改良的纳入标准将55例患者的74颗牙定为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以X线平片和锥形束CT(CBCT)为依据,按不同的阻生牙情况,设计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除方法:术式1为整体去骨拔除,术式2为分块去骨拔除,术式3为去骨分牙拔除,术式4为牙骨一并拔除。记录去骨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阻生牙均顺利拔除,4种去骨拔除术中,术式1为38颗牙(51.4%),术式2为18颗牙(24.3%),术式3为12颗牙(16.2%),术式4为6颗牙(8.1%)。平均用时为15 min(8-26 min)。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仅2例(2.7%)出现术后局部感染,予以引流、抗感染治疗,1周内痊愈。结论:本研究创立的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牙方法能顺利拔除所有类型的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用时较短,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综合科就诊需拔除下颌后牙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19例,术前经锥形束CT(CBCT)准确定位,选择舌侧翻瓣,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与外科动力钻精确去骨和分牙,微创拔除患牙。结果 19例患牙及牙根均顺利拔除,手术时间14~26 min,平均20 min。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较轻,均无明显肿胀。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舌麻木、损伤邻牙等并发症,创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对于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术前经CBCT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舌侧切口,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联合外科动力钻微创拔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影响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困难程度的因素,对相关因素分值量化,建立拔除难度预判评分表。方法 选择拔除的544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先对可能影响颗牙齿拔除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后筛选指标(272例),形成难度预判评分表,再依据此评分表对拔除的另外272颗牙齿的预判难度和实际难度进行分析,并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方案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完成信度检验。结果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方案信度检验值为0.707,本研究为0.747。结论 本研究难度预判评分表的可靠性较高,有一定的实用性,可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可分为萌出前期:下颌第三磨牙在下颌升支底部发育,咬合面向近中倾斜;萌出期:牙胚沿牙体长轴移动,伴近中移动;萌出后期: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到咬合功能位置后,终身伴有轴向和近中向的移动。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因素包括下颌升支前缘的改建性骨吸收,下颌牙弓和牙槽向前的生长量,下颌体矢状向的生长量;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因素包括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牙根发育状况和患者的矢状骨型等。评价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的手段有X线头颅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和锥形束CT。拔除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尚无定论。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受多因素影响,目前尚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牙误入翼颌间隙的原因、处理及防范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了4例在外院拔除时误入翼颌间隙的下颌阻生牙病例,其转诊至我院后的进一步临床处理过程与相关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此类移位至翼颌间隙阻生牙的原因、处理、防范进行了总结。结果:本文病例均在首次拔牙术中发生牙移位后2~4 h内,急诊转至我院。在详细X线片定位后,嘱患者避免过度吞咽等动作,以免周围肌肉运动导致移位牙再向深面移动。在完善检查和良好四手操作配合下,经口内辅助小切口探查,配合术者手感触摸,寻找移位牙,最终4例移位牙均在15 min内顺利取出。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邻近神经等重要结构。结论:阻生牙误入翼颌间隙的发生,与拔牙术前治疗方案的制订、医生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及时正确处理误入翼颌间隙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避免后期肿胀、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传统拔牙法和涡轮机拔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利弊。方法 选取需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两侧牙齿阻生类型相似的患者共45例,将同一患者的下颌双侧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拔牙术(A组)和涡轮机拔牙术(B组)予以拔除。传统拔牙法应用劈冠器将牙劈开,敲击骨凿去骨,再用牙挺将敲碎的牙分块挺出;而涡轮机拔牙法采用45°仰角涡轮机进行去骨分牙,再用牙挺将敲碎的牙分块挺出。比较两组拔牙时间,患者的拔牙主观感受,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情况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耗时5.5~76分,平均26.4分;B组耗时7~39.5分,平均22.4分。A组中,患者在拔牙时感觉明显不适或更严重不适占80%,而B组仅占15.6%,明显减轻。另外,B组拔牙后肿胀、疼痛和张口受限程度均较A组轻,且并发症发生率小。结论 涡轮机拔牙术可有效缩短拔牙时间,并可以使手术医生在拔牙过程中发挥更加稳定,能有效减小创伤和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而且舒适性更好,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因而有必要在临床推广涡轮机拔牙术,并逐渐取代传统拔牙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锥形束CT研究年龄因素对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评价早期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风险性。方法:筛选2015年6~1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锥形束CT图像,共选取150颗下颌第三磨牙,其中16~18岁组47颗牙齿,19~24岁组60颗牙齿,24岁以上43颗牙齿,测得3个年龄组中患者的下颌骨体高(a)、下颌骨体剩余高度(b)与下颌骨体高(a)的比值、牙齿至下颌神经管最短距离数据,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下颌骨体高3个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b/a比值以24岁以上组最大,其次19~24岁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牙齿至下颌神经管最短距离方面,19~24岁组和24岁以上组均比16~18岁组大,有统计学意义;而19~24岁组和24岁以上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但是,3个年龄组间牙齿与下颌神经管紧密接触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个年龄组中19~24岁组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可能相对最合适、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供体牙模型及受区牙槽窝模型辅助自体牙移植术的效果。方法收集12例因牙折或牙槽骨广泛吸收而无法保留的第一或第二磨牙,将其锥形束CT数据导入Mimics数字化设计软件中,选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三磨牙作为供体牙,3D打印出供体牙及受区牙槽窝模型进行术前模拟移植术。术中在供体牙模型引导下进行受区牙槽窝及供体牙的预备,将供体牙移植于受区。术后3、6、12个月复查锥形束CT评估骨重建及牙周膜状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选择根尖孔已完全闭合的第三磨牙作为供体牙即刻移植于磨牙区。7例受区牙槽窝术前存在感染,其中1例因受区患牙感染致牙槽骨广泛吸收。12例手术短期恢复良好,均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其中11例移植牙成功,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1例在术后14个月时出现牙根吸收。结论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能够辅助匹配最合适的供体牙,术前完成受区牙槽窝精准预备,减少供体牙在体外的暴露时间和移植到牙槽窝内的试放次数,有助于自体牙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