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上, 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目前, 单细胞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膀胱癌的研究, 通过识别不同的细胞亚群、免疫微环境, 开辟了解膀胱细微肿瘤生物学的新途径, 并且单细胞测序技术有望通过识别和使用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 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做出重要改变。本文总结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膀胱癌的异质性细胞亚群、发生发展规律、免疫微环境和耐药性等方面中最新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常见及第二位肿瘤致死癌症疾病, 由于基因突变的发生及肿瘤转移等事件造成CRC的预后不良。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学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肿瘤异质性检测、肿瘤转移机制探究及循环肿瘤细胞(CTCs)监测等有着特殊的技术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单细胞测序的技术流程及数据处理并回顾目前单细胞测序在CRC应用进展, 从而为了解CRC发生及肿瘤进展过程中的肿瘤内异质性、深入理解CTCs的应用与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和极高的异质性,导致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策略.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从单细胞层面进行基因组、转录组或表观遗传学分析,揭示疾病内在的分子机制,相比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更有助于阐明肿瘤内异质性问题.目前,单细胞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癌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极大改善了NSCLC的预后,但NSCLC的治疗依然存在巨大挑战。免疫微环境在NSCLC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可以对单个细胞进行高分辨率分析,在揭示免疫微环境中的细胞类型、细胞演变轨迹、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间相互调节中有重要价值。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有望发现更多有潜力的免疫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NSCLC免疫微环境中的重要研究及最新成果,旨在探讨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NSCLC免疫微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 同时肝癌展示出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本文就肝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与肿瘤异质性, 从肝细胞癌异质性特点、异质性产生机制以及肝细胞癌异质性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软骨细胞退变、软骨下骨重构以及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目前病因及分子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可以对全转录组在单细胞水平进行扩增与测序,可以解决普通细胞测序技术不能精确到细胞类型的问题,用于细胞异质性发现及微量样品的转录组分析,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分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就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在骨关节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着男性生命健康。前列腺癌发生转移或去势抵抗不仅取决于癌细胞自身, 也取决于癌细胞所处的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节肿瘤增殖、转移、代谢和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多重作用。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深入阐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特征及其在前列腺癌促癌抑癌作用中的调节机制, 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CAFs与前列腺癌细胞间信息交流。本文就CAF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上,目前最常针对的对象还是骨、软骨及滑膜组织,以及从这些组织的整个病理改变的方向去探索可能的发病过程及发病机制,所以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不准确性,比如忽略了疾病组织内部的单个细胞的异质性在疾病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单细胞测序技术(single-cell sequencing)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及表观基因组进行测序的技术,能够从组织样本中获得不同细胞间的异质性信息和对珍贵微量样本进行测序,从而更深层次地反映生命规律与本质,本文就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在关节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广泛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 是其中最丰富的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群, 影响着实体瘤的发生和进展, 根据其极化状态的不同, 可具有抗肿瘤和促肿瘤的特性。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本文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深入了解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的干预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但目前尚缺乏对其稳定性改变机制的明确阐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能够有效地检测整个组织中每一个细胞的基因序列, 从而充分分析细胞亚型的表达差异。本文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分析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BC)是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手术、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是BC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BC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导致患者的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影像组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分析方法, 它能够将医学图像转换为高维数据, 从而无创地定量描述肿瘤的异质性, 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 尤其是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为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丰富信息。近年来, 影像组学逐渐应用于膀胱癌, 在鉴别肿瘤分期、分级以及预测肿瘤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影像组学的概述及其在BC诊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联合空间转录组技术,可以从细胞层面分析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和空间信息,这有助于人们探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和三维重建,了解细胞间的联系,进而促进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近年来,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技术的联合运用已促进细胞和多种疾病研究,其在肝脏生理和疾病方面已取得部分成果。本文综述了单细胞测序和空...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具有高度的肿瘤异质性, 目前, 系统性铂基化疗仍是顺铂耐受膀胱癌患者治疗的一线选择。但多药耐药性、肿瘤干细胞、非编码RNA和活性氧等介导的化疗耐药仍然是导致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 本文综述膀胱癌化疗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以期为膀胱癌的精准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修饰组、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对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多维度异质性的解析,而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使得靶向其中一些关键信号通路以实施精准治疗成为可能。近期临床研究发现富有前景的治疗新手段,针对肿瘤内在靶点以及微环境特点为早、晚期TNBC患者提供治疗机会。基于TNBC的内在特点以及治疗现状,本文笔者从TNBC内部异质性和治疗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其精准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3对胃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样本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CellTypist对过滤后的单细胞表达数据进行亚群分类, 使用Wilcoxon rank-sum对测序数据进行拟时序分析, 探究不同细胞簇中LC3B的差异表达。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分析LC3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分析胃癌细胞中LC3B的表达水平,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检测LC3B表达改变后, 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scRNA-seq分析结果显示, LC3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2.001±2.706比1.010±1.634, t=44.094, P<0.01)且LC3B在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中表达量高于其余细胞亚群(3.610±3.294, 3.21...  相似文献   

16.
大量研究已证明肠道微生物对肿瘤生物学有着多种影响, 已成为肿瘤发生和对癌症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和调节剂。然而, 目前对疾病相关微生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仅限于肠道微生物。近年来, 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新的证据表明, 肿瘤内微生物群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群可能直接调节癌症的发生, 进展和对化学或免疫疗法的反应。这些发现不仅为肿瘤生物学提供了新的机制见解, 而且未来还可能成为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方向。本综述的目的主要是讨论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癌(ICC)指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分支的胆管癌类型。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 ICC诊断与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和易耐药性。传统的药物筛选和肿瘤机制的研究局限于二维细胞水平及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但细胞模型无法还原肿瘤的异质性, PDX模型受限于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 无法在临床上普及应用。为了解决上述两种模型的局限性, 有研究者在二维细胞的基础上研发出类器官模型。类器官模型集合了以上两种培养方式的优点, 在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思路。这篇综述将主要讨论ICC类器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关注现有的培养方案及其在精准医疗和生物样本库建立中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位于肿瘤下游的第一站淋巴结, 也被称为前哨淋巴结, TDLN内免疫微环境改变引起免疫细胞活性的变化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活性及远处转移能力。免疫治疗目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TDLN内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与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就TDLN内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进展进行总结, 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结合抗病毒药更昔洛韦(GCV)对裸鼠膀胱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HSVTK基因逆转录病毒重组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获得相应病毒,分3组进行动物实验。A组7个肿瘤,膀胱癌细胞MBT2种植小鼠皮下形成裸鼠动物模型,用带HSV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瘤内注射并腹腔内注射GCV。B组6个肿瘤,用转导HSVTK基因的膀胱癌细胞形成裸鼠膀胱癌模型并腹腔内注射GCV。C组6个肿瘤,用膀胱癌细胞MBT2种植小鼠皮下形成裸鼠膀胱癌模型,并注射生理盐水。比较3组治疗后10d、20d肿瘤的体积变化情况。结果GCV治疗10d后,A、B和C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55.37±4.52)、(49.77±4.15)、(146.27±10.46)mm3,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d后A、B和C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86.75±8.14)、(72.50±6.70)、(441.76±41.80)mm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HSVTK基因结合GCV治疗可显著抑制裸鼠膀胱癌的生长,并使肿瘤获得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20.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非细胞成分之间均存在复杂的交流,诱导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产生,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和细胞外基质(ECM)重构,导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因而肿瘤微环境可能是评估肿瘤发展方向和克服治疗耐药的关键。在肿瘤早期给予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如免疫治疗),或许可以减少肿瘤微转移的发生,从而减少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远期复发。此外,目前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进展期乳腺癌的治疗均是靶向肿瘤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解决内分泌治疗耐药问题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