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用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进行期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治疗32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外用.中药组30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外用药组32例,给予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外用.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3.75%,中药组有效率66.66%,外用药组有效率71.875%,联合用药组与中药组、外用组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与外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进行期白癜风临床疗效好,色素沉着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腹肝部分切除手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6~79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APB联合PCIA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多发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方法,将大鼠造成多发性脑梗死模型,通过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和海马组织病理改变来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的影响。结果术后7天,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NKB阳性神经元百分率明显增高(t=21.3411,P〈0.01)。治疗组术后7天与术后1天比较NKB阳性神经元百分率明显增高(t=3.4943,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多发性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海马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是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维普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等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检索,全面收集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DN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5月1日,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国内12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1 014例D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DN在降低血肌酐(MD=-48.11,95%CI-59.18~-37.03,P0.01)、尿素氮(MD=-1.38,95%CI-1.86~-0.89,P0.01)、24h尿蛋白定量(SMD=-0.85,95%CI-1.04~-0.65,P0.01)、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4.65,95%CI 3.12~6.92,P0.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ACEI组与非ACEI组治疗后尿素氮比较异质性明显下降(P0.01,I2=56%)。进一步阅读文献,纳入研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选取总有效率为指标所绘制的不对称"漏斗图"分析存在发表偏倚。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DN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联合ACEI类药物在降低尿素氮方面临床疗效更佳,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未来仍然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血府逐瘀汤治疗DN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胸部外科手术常伴随术后疼痛,不仅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延长术后恢复时间。目前常用的胸部区域阻滞镇痛技术各有其局限性[1],近年来一种新颖的胸部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安全易实行且镇痛效果完善,主要被用于管理前外侧胸壁的疼痛。本文就SAPB的应用解剖、超声引导下不同胸科手术SAPB的入路和方法及其临床效果评价进行综述。SAPB的应用解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光子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 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30例, 年龄28~54(38.6±6.5)岁;将其分为3组, 每组10例, 分别为联合治疗组、超光子组及氢醌组。联合治疗组用超光子联合氢醌治疗, 超光子组仅用超光子治疗, 氢醌组仅用氢醌乳膏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分析3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 联合治疗组有效10例、超光子组有效5例、氢醌组有效2例,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超光子组和氢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平均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 其中联合治疗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低于治疗后的氢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光子及氢醌乳膏单独治疗均能改善黄褐斑, 但超光子联合氢醌乳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n=39),不行神经阻滞;常规SAPB组(SA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5肋水平前锯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用于减轻胸腔镜术后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SAPB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为注入安慰剂或不阻滞,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12月。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703例患者。在有效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SA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SAP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6,95%CI:0.20~0.65,P=0.0006),SAPB组术后24 h吗啡累积使用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51,95%CI:-1.93~-1.10,P0.00001)。结论 SAPB能够降低胸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椎旁阻滞(TPVB)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纳入SAPB与TPVB在成人胸外科手术后镇痛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指导手册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RCTs,共计434例患者,其中SAPB组217例,TPVB组217例。两组术后1、2、4、6、12、24、48 h的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B组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低于TPVB组(MD=-9.34μg, 95%CI-17.1~-1.58μg,P=0.02),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TPVB组(RR=0.23, 95%CI 0.07~0.76,P=0.02)。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与TPVB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采用SAPB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治疗男子不育症验案张润民,李艳平关键词男子不育症,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中图法分类号R698.2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作者以其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男子不育症,获得满意效果。现举验案如下。河北省抚宁县中医院(066...  相似文献   

11.
随着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中的应用, 化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显示出更高价值。尤其在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简称靶免联合治疗)时代, FOLFOX-HAIC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笔者团队探索的FOLFOX全身化疗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方案取得了类似三联治疗效果。中晚期肝癌更具全身性疾病特征, 全身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初期探索取得了更高的疾病控制率, 其机制可能是全身化疗改变了肿瘤的全身免疫微环境, 使肿瘤免疫微环境由免疫抑制性转变为免疫支持性, 从而更好增效免疫治疗。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探索全身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优化方案, 以期达到晚期肝癌治疗更加高效、安全和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以下简称靶免联合治疗)在肝癌中的突破性进展开创了肝癌治疗新时代。当前, 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已经贯穿于肝癌全线治疗, 特别是近期在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术后辅助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等方面的探索取得诸多成效,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预后。尽管如此, 无论是靶免联合治疗还是双免疫治疗, 总体应答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精准选择有效人群仍未实现。尤其是原发性耐药以及获得性耐药问题更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临床和科学问题, 肿瘤基础理论的突破、治疗新靶点的鉴定、制药工业的创新研发、敏感耐药机制的解析等各方面齐头并进显得尤为关键。笔者深入阐述肝癌临床和转化治疗研究创新进展, 以期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日晒斑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维A酸治疗;治疗组:30例,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日晒斑,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晚期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案为系统治疗。IMbrave150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肝癌具有优效性。笔者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并配合放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期间患者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 配合放疗后评估为部分缓解, 且耐受性良好, 生命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单纯手术对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为提高其疗效, 世界各地学者探究多种综合治疗模式, 特别是新辅助治疗模式, 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及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 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法备受研究者关注。为此, 本文拟对以手术为主的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模式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已被纳入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指南中, 但其存在反应率低的问题, 局部疗法以及多学科联合疗法在转移性肾癌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能够有效提高肾癌的放疗反应率及刺激全身免疫反应, 其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近年来不断涌现, 但目前对此治疗方案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对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资料进行归纳, 探讨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总结治疗方案设计要点, 为临床治疗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生存期短, 预后极差, 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 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取得了突破进展, 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 打破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单一治疗局面, 而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策略更显示出优效性, 深刻改变了肝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格局。本文重点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肝癌围手术期应用场景的几个热点问题, 并就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在肝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SAPB联合全麻组(S组)、QLB联合全麻组(Q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0例。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范围、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0.5、2、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 S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Q组(P0.05)。术后0.5、2、12、24 h S组和Q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S组和Q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G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G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G组(P0.05)。S组阻滞平面集中在T_6—T_(11),Q组阻滞平面集中在T_7—L_1。结论低位SAPB和QLB均可有效缓解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切口痛,减少术中全麻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与QLB比较,低位SAPB操作更简单、起效时间短,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 block, SAPB)对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PT强脉冲光联合参数治疗唇部多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医疗美容科收集唇部多毛, 接受OPT强脉冲光脱毛治疗的女性患者94例, 年龄14~52(28±9)岁。分为单参数组22例, 联合参数组72例;均为每个月治疗1次, 共7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治疗次数增加, 患者疗效逐渐显现。构成比比较, 单参数组χ2=10.87, 联合参数组χ2=105.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次数间两两比较, 单参数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参数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次比3次, χ2=26.05;1次比7次χ2=73.3;3次比7次χ2=23.82, 均P<0.017。两组构成比与显效率比较, 治疗3次和7次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次显效率单参数组36.36%, 联合参数组70.83%;治疗7次显效率为单参数组59.09%, 联合参数组81.94%(P<0.05)。两组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红肿反应、局部瘙痒、皮疹情况。结论 OPT强脉冲光联合参数治疗唇部多毛的脱毛效果优于单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