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肉瘤样肝细胞癌(SHC)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SHC的MRI及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主要从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信号特点(出血、坏死、囊变等)、边界(有无包膜等)、强化特征及邻近改变(侵犯、转移、肝实质有无肝硬化等)这8个方面分析其MRI特征。结果:12例中10例患有慢性肝炎,8例AFP阴性。9例单发,3例多发,共16个病灶,病灶最大径为1.3~12.1cm,平均(4.9±3.3)cm。MRI显示肝内病灶信号不均匀,中心可见坏死囊变,实性成分呈环形或不规则分隔样强化,尤以周边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廓清表现,伴或不伴有包膜延迟强化,病灶侵犯邻近器官伴肝门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epa阳性12例,EMA阳性8例、间叶组织标志物Vimentin阳性12例。结论: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眶部肌锥外间隙疾病的HR-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全  刘斯润  黄力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2):1063-1068
目的 总结眶部肌锥外间隙疾病的HR -MRI影像表现 ,以提高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 44例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范围、邻近结构及磁共振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扫描采用 1.5TGESigna及SiemensMagnetomSp63磁共振扫描机 ,用眶部表面线圈 ,SE系列常规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 ,2 1例行脂肪抑制扫描、4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眶部淋巴瘤、血管瘤、炎性假瘤、横纹肌肉瘤及转移瘤等占此区病变总数的 70 %。 3例血管瘤表现为圆形、边缘清楚的肿块 ,眶部淋巴瘤多为边界不清、不规则形的大病灶 ,转移瘤及横纹肌肉瘤多为圆形、边界不清的病灶。淋巴瘤的占位推移效应不明显而更多是对邻近结构的浸润与侵犯。淋巴管瘤MRI信号表现为特征性的无强化的短T1长T2 信号 ,黑色素转移瘤具有特征性的短T1短T2 信号 ,3例血管瘤的强化明显而不同于其他肿瘤。横纹肌肉瘤发病的平均年龄为 7岁 ,5 0 %转移瘤具有明确的先前原发肿瘤病史 ,3例炎性假瘤均对激素治疗敏感。结论 病变位置、MRI信号及形态学特征、临床病史及占位效应对眶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16例,从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方面总结其CT影像特点。结果本组16例均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肾皮质,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凸出肾轮廓之外,平均4.7cm(2.2~10cm不等),伴或不伴邻近结构受累;增强扫描大多数(12例)动脉期明显不均质强化,静脉期及分泌期强化程度降低,低于周围肾实质,即典型的"快进快出"式强化,1例动脉期中等度强化,2例仅轻度强化,1例肿瘤内形成动静脉瘘。本组病例其中1例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内可见多发点状及条状钙化,增强后呈中等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结论 CT扫描是肾透明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手段,其较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方式是与其它类型肾癌相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的、有完整CT影像资料的2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CT表现及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16~88岁,平均49.7岁,病灶最大径2.0~15.2cm,平均5.59cm。肿瘤形态呈类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12例。病灶呈实性11例,呈囊实性16例,8例可见钙化灶。11例实性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多呈轻度或轻中度强化;16例囊实性病灶CT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分别呈结节状(岛屿状)、分隔样强化或边缘不均匀强化。3例邻近脏器受侵,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4例可见血管侵犯。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通常瘤体体积较大,钙化及病灶内出血、坏死、囊变较多见,CT增强扫描病灶实性成分强化方式多样,与其肿瘤细胞成分、排列方式及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滑膜肉瘤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四肢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3例患者共13处病灶,分别为上臂5例,大腿5例,足部3例。8个病灶呈椭圆形,5个呈类圆形。病灶最大直径16cm,平均7.9cm;MRI上肿瘤信号不均,分隔、坏死、囊变、出血常见,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滑膜肉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一定的特征性,但较小的滑膜肉瘤可显示相对均匀的信号和清楚的边缘,类似良性病变,仍需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6.
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和MR征象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肝脏囊性转移瘤在CT和MR上的表现,比较CT和MR检查对囊性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共52个病灶)肝脏囊性转移瘤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门脉期扫描.8例行MR T1WI和FMP-SPG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囊壁和壁结节的强化情况.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外,其余均为多发病灶.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CT上8例见到囊壁不规则增厚,其中6例可见向囊腔内突起的壁结节,1例内有分隔.2例薄壁且均匀的病灶误诊为肝囊肿.T1WI上,7例为低信号,1例为混杂信号.T2WI上,病灶均为明显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可见到壁结节为略低信号.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无强化表现,门脉期和延迟期,可见到边缘环形强化和壁结节的强化.也有1例见到分隔.结论:CT和MR均可显示肝脏囊性转移瘤的特征,MR在显示病灶的出血、囊变、分隔和囊壁的情况等比CT更为敏感、可靠,在鉴别诊断方面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7.
MRI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脑转移瘤32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Gd-DTPA增强前后扫描。结果 脑转移瘤单发15例,多发17例,发生在幕上26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病灶最大径在0.5cm~6cm,平均2.4cm。发现病灶数:T1WI40个,T2WI56个,增强后发现116个。结论 增强扫描发现的脑转移瘤病灶明显多于平扫,并且能分清病灶与瘤周水肿的界限,从而明确其发生的部位、数目、形态、和大小,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灶均为单发,均位于腹主动脉周围。17例病灶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18例病灶最大径大于5cm。21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且门静脉期持续强化。22例病灶中央及边缘同时出现坏死,其中10例病灶坏死形态呈破网状。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临床特征及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力.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点.结果 6例均为低度恶性型,其中病灶位于主支气管2例,为边界清楚的腔内外椭圆形结节,叶支气管3例,为边缘不规则的腔内外生长的类圆形肿块,段支气管1例,为边缘光整的腔内外生长的类圆形肿块.2例瘤内有钙化,3例不均匀轻度强化,2例纵隔及肺门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癌转移.6例均有不同程度气道阻塞性改变.结论 低度恶性型支气管MEC在CT上表现为边缘光整或不规则的支气管腔内或腔内外结节或肿块,可有钙化,轻度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腮腺Warthin瘤,其中CT检查8例,MRI检查9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表现中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改变,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17例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47~76岁,平均66岁,单侧病灶15例,双侧病灶2例,病理学上见25个病灶,影像学上诊断24个病灶,CT误诊1个直径0.5cm的病灶为小淋巴结。病灶大小:最大径0.5~5.6cm,平均直径2.7c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融合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25个病灶中,21个病灶增强CT可见囊性低密度(11个)和增强MRI呈液性信号区(10个),病理学上可见黏液变性或坏死灶。增强CT显示12个病灶实质区强化CT值平均上升35Hu,增强MRI显示10个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所见腮腺肿块主要表现为多灶性囊、实混合性病变,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和病变影像特点,有助于Warthin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非四肢滑膜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四肢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边界、强化方式、邻近软组织、骨质破坏及远处转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滑膜肉瘤中病变位于脊柱、胸部、腹盆腔、腹股沟区的例数分别为7、6、5、2例。肿瘤体积较大,其中14例肿瘤最大径>5cm;15例肿瘤呈类圆形,5例呈不规则形;7例病灶为实性,13例为囊实性;17例病变密度/信号不均匀。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肿瘤内出血2例,钙化5例,囊变/坏死13例,肿瘤周围软组织水肿7例,骨质破坏8例。15例患者行MRI检查,其中7例可见“三重信号征”。增强扫描2例直径≤5cm的滑膜肉瘤呈均匀明显强化,其余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7例发生胸膜及肺转移,2例发生腹腔转移。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MRI表现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 CT、MRI 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提高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 CT 及 MRI 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入组病例分别为混合型上皮间质肿瘤(MESTK),囊性肾瘤(CN),平滑肌瘤(RL),嗜酸细胞腺瘤(RO)。病变分布情况:6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瘤体大小:长径2.5~8.9 cm,平均5.7 cm;短径2.5~8.4 cm,平均4.9 cm。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n=7),不规则形(n=2)。9例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MESTK 呈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囊壁及粗间隔可见强化。CN 呈囊性病灶,平扫可见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病灶可见强化分隔影。RL 的 CT 和 MRI 平扫密度/信号不均匀,可见斑片状坏死;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及髓质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RO 1例 MRI 平扫 T1 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 WI 呈不均匀高信号;CT 病灶密度欠均匀,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排泄期强化程度下降,中心瘢痕可见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 CT、MRI 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可以提高肾脏罕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笔者报告一组肺良性神经内分泌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大小1.5~5cm,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多较均匀,偶见钙化,可有浅分叶,邻近支气管可受压移位。本瘤X线表现具有一般肺内良性肿瘤的特征,因此不易鉴别。病理上见瘤灶与邻近肺组织之间界限清楚,多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或假包膜,可推移临近支气管或血管,可有钙化。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MRI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化生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影像资料。结果:11例患者MRI共显示有12个病灶,呈类圆形6个、卵圆形4个、分叶状2个;边界清晰或大部分清晰9个,边界不清3个;T1WI上病灶实性成分均呈等信号,3个病灶内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7个病灶内部可见斑片状及裂隙状低信号;T2WI上病灶实性成分呈等信号(6个)或稍高信号(6个),其内均可见裂隙状及斑片状高信号,其中1个病灶边缘可见大片状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7例,呈厚壁环形强化2个,呈薄壁环形强化3个(其内可见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廓清型10例、平台型2例。11例中出现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勤余  韩志江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12,27(9):975-978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皮质癌的CT表现。结果:16例皮质癌中,位于右侧肾上腺10例,左侧肾上腺6例。肿瘤直径5.2~13.4cm,平均9.2cm,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5例、形态不规则11例,瘤体内坏死13例,边缘结节状强化3例,瘤体内钙化8例,周围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6例,4例邻近脏器侵犯,1例发生肺部转移,1例发生门静脉癌栓。増强扫描可见瘤体实质成分不同程度强化及延迟扫描后进一步强化。结论:肾上腺区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周围浸润及转移、强化方式对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兰  刘鸿圣  李建明  吴倩倩 《放射学实践》2021,36(12):1571-1576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影像资料。行CT检查13例,行MRI检查5例,同时行两种影像检查者3例。结果:患儿平均年龄(2.8±2.9)岁。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左侧9例、右侧6例。瘤体最大径线1.6~11.0cm,平均(5.4±2.4)cm。病灶呈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3例;边界清楚11例,边界模糊4例,其中肿瘤突破包膜向周围浸润生长者1例。所有肿瘤内均可见不同程度坏死,未见出血灶,瘤内出现钙化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瘤体内可见多条强化的肿瘤血管影迂曲穿行,使整个瘤体呈现网络状强化的特征;整个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肿瘤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3例出现转移灶,2例为肺转移,1例为右肾及肝脏多发转移。3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2例于术后1年复发,其中1例在第二次手术切除后2个月再次复发;1例于术后3年复发。结论: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儿年龄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易位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性肾癌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及腹部包块。瘤体最大径1.1~12.2 cm,平均5.6 cm。影像学表现瘤体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包膜完整,以实性成分为主的瘤体皮质期呈轻-中度强化,髓质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以囊变或坏死为主的瘤体实性成分呈中-重度强化,强化结节多位于囊性肿块的边缘,3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病理显示肿瘤切面为黄褐色或灰白色,镜下癌细胞排列呈乳头状、实性巢状或腺泡状结构,部分可见丰富的间质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阳性强表达TFE-3、CD10及PAX-8,阴性表达CD117,CK7及CAIX。荧光原位杂交所有患者均检测到TFE3基因分离。结论 Xp11.2易位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表型或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发肺和胸膜结核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5例多发肺结核瘤 (5例X线胸片、1例病灶体层、4例胸部CT)和 4例多发胸膜结核瘤 (4例X线胸片及胸部CT)的影像资料。结果  5例多发肺结核瘤均为直径小于 3cm的类圆形结节 ,结节数 2~ 8枚 ,13枚结节边缘清晰光滑 ,7枚有浅分叶 ,5枚有稀疏长毛刺 ,16枚结节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 ,7枚结节周围可见卫星灶。 4例多发胸膜结核瘤 ,结节数 2~ 8枚 ,除 1枚呈扁平波浪状外其余为类圆形 ,9枚结节边缘清晰光滑 ,9枚结节呈均匀软组织密度 ,2枚可见钙化 ,11枚结节邻近胸膜局限增厚。 9例患者均无陈旧肺结核或胸膜炎征象。结论 多发肺结核瘤的多数结节缺乏特异性 ;多发胸膜结核瘤多呈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多发胸膜结核瘤可合并肺结核瘤 ,但两者均可无其他胸部结核征象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转移瘤CT征象。结果23例肾E腺转移瘤中10例为双侧,右侧5例,左侧8例。瘤体大小在1.5cm×1.2cm~12.5cm×9.7cm。23例的33个肿块均为实质性肿块,26个肿块小于4cm,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其中5例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强化;7个肿块大于4cm,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坏死、囊变,边缘模糊,其中2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结合临床病史,CT平扫与增强扫描能对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腺体内16例,腺体外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分叶状5例.平扫时病灶相对周边正常腺体为稍低密度9例,等密度4例,稍高密度2例,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合并低密度囊变区3例;病灶与周边腺体分界欠清12例,分界较清6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在周边明显强化腺体实质勾画下边界清晰;3例病灶行双期扫描均具有渐进性强化特征.病灶最大径1.3~4.6cm,平均2.9cm.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增强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